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2020-12-25 扁擔圈生活

張若虛,初唐詩人,以「文詞俊秀」聞名長安。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江浙一帶)四士」。名聲雖不及「初唐四傑」,但勝在這四位人士都各有所長。

賀知章,李白的粉絲,為人高逸豁達,為一代清鑑風流之士。他也是杜甫《飲酒八仙》詩裡的酒仙之一,喜好在飲酒中乘興書寫詩文,直到紙盡方止,還擅長寫草書,落筆精絕。李白在《送賀賓客歸越》詩中將其喻為王羲之,說: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張旭,著名書法家,詩人。他和李白是朋友,也是賀知章的姻親。也是酒仙之一,每當大醉後,便大喊大叫,發狂般地奔跑,然後下筆,有時竟以頭髮蘸墨而書,時稱「張顛」。他的草書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

包融,只知道他與張九齡交好,曾任懷州司馬,尚存的詩只有八首。他的名聲不及賀知章和張旭二人。

下面我們來重點說一下張若虛,他作為「吳中四友」之一,所留下的詩集還不及包融的多,《全唐詩》只存兩首,一首是《代答閨夢還》這首名不見經傳,很多詩集裡都沒有它的影子。另一首就是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了,這首詩在唐宋元明時期都沒有什麼地位,一直到清代末年才被學者王闓運發掘,並在《論唐詩諸家源流》中說: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成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由此評價,《春江花月夜》得以流行,被更多的人傳頌。而《代答閨夢還》這首宮體詩較為冷僻,很少有人知道。所以人們都以為張若虛僅存一首《春江花月夜》,因而贊同他「孤篇橫絕」的原因。

到了近現代,著名文學家聞一多在研究宮體詩時,讀到這首《春江花月夜》,引起了他的共鳴。因此他在《宮體詩的自贖》中給予了這首詩至高的評價:

「詩中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被宇宙意識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從此,《春江花月夜》除了「孤篇橫絕」的名聲,還有了「詩中的詩,頂峰的頂峰」的高贊。因此高評,百年來它一直為無數文人所傾倒,屹立在唐詩的巔峰上。

張若虛的這首詩究竟有何魅力,被兩代學者歸為巔峰之作呢?

原文:

看著這長長的一篇詩詞,我想起了上學時老師要求背誦這首詩時,同學們都哀聲怨道。全文總共252個字,超出了平常詩詞很多字數,而且讀起來也有點拗口,實在難以背誦。最後檢查時真的沒幾個人能完整且流利地背出來。

那時不懂其中的涵義,現在再看時,心境大有不同。這首詩全文圍繞著「春,江,花,月,夜」五個字,一一展開。開篇前八句用出生法,將五字逐字吐出;結尾後八句用消歸法,又將五字逐字收拾。首尾呼應,標題五字,環轉交錯,妙筆生花。

詩人憑藉對春江花月夜五個字的描繪,盡情地讚嘆大自然的壯麗美景,謳歌人間純潔愛情把遊子和思婦情感擴大開來,結合著對人生哲理的追求以及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交融的廣闊且深邃的意境,宏偉壯觀,儼然一幅活生生的春江花月夜。

這首不被時人看好的「宮體詩」,也能上承初唐,一洗前朝旖旎奢靡的詩風,給人呈現出一種空靈的意境;更能下啟盛唐,為後來盛唐詩風的發展與擴大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因此,聞一多先生還說:

「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說盧照齡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至於那一百年間梁陳隋唐四代宮廷所遺下的那份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這樣一首宮體詩不也就洗淨了嗎?向前替宮體詩瀆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後也就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可估計的」。

綜上可見,《春江花月夜》之重,它的意義是如此非凡,所以說,「一切的讚嘆饒舌,幾乎是瀆褻」。

正因為《春江花月夜》的影響之大,才奠定了張若虛在詩壇上的地位之高。

然而,要說是「至高無上」,我並不這麼認為,因為後世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成就也不少,並不亞於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畢竟,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究其根本還是隸屬「宮體詩」,雖然意境十分廣闊,描寫也十分細膩,但還是會受六朝詩風影響,流露出一種人生無常之感。

如果真要評價,只能說他的這首《春江花月夜》,「一篇蓋全唐,橫絕宮體詩!」

相關焦點

  • 詩中的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相較於,唐朝那些詩仙、詩聖等大詩人來說,詩人張若虛人如其名,像一個不曾真實存在過的人。現存的史料中,有關他的介紹只有短短26個字:「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詩二首。」他僅有兩首詩歌流傳於世,收錄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婦孺皆知的傳世佳作,被後人冠以「孤篇橫絕,壓倒全唐」的美譽。世人很難相信,這首詩從唐至元,幾乎沒人提及。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壓盛唐
    最早收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選本,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內有《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只是其中之一。《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前面提到隋煬帝和陳後主都寫過。只不過張若虛這首名聲太響,寫的又是極為切題的春江花月夜,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他首創。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春江花月夜》是否能承受「孤篇蓋全唐」的讚譽?
    而在現存的大約5萬首唐詩中,有一首唐詩想來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廣為讚譽的《春江花月夜》。只要談到該詩,必定會拿出「孤篇蓋全唐」的讚譽!但是確切的說來,這種程度極高的讚譽,《春江花月夜》是否能承受?《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是生活在公元647年到公元730年,與賀知章、張旭等交往甚密。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的詩,究竟誰的更好
    ,正對應了盛唐景象,宋朝的詞則較為婉約,有關家國的詞很多,在大部分情況下,詩詞都逃不開時代的大環境,《春江花月夜》是一個例外。這首詩行文流暢,畫面描述生動且華美,讓人猶如置身其中,裡面不講悲天憫人,不道家國故夢,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把江南春夜的美景,塑造成迷幻的氣氛,以自然景象抒發出人生感悟,從而道出熱愛生命的內核,篇章中充斥大量富有哲理的生命意象,藉機表達作者的情感,行雲流水,感情真摯,有一種特別的感染力。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獻給人間的一顆如月華般純潔的寶石
    受張若虛這一情調影響的詩人詞客甚多,包括盛唐的巨星李杜在內。如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月夜》等等月夜思鄉,月夜懷人的名作,不也和《春江花月夜》一脈相通嗎?02 高遠寥廓的意境詩情純真深摯固然重要,而與此緊密相聯繫的還需要意遠,即是境界要開闊、高遠。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寫得更好?
    每次提及張若虛,人們最先想起的是他的這首唐詩《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被近代學者讚譽為「孤篇蓋大唐」之作,張若虛本人更是因為這首詩吸引了不少為為之傾倒的數萬讀者。細讀此詩,能夠感受到詩歌中清新明媚的自然美景,能夠跟隨作者一起在自然中探索人生哲理,更能夠體會古人的遊子之情。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究竟誰的更好?
    《春江花月夜》為什麼這麼火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在當代是如雷貫耳,號稱「孤篇蓋全唐」。 就算是和他的前輩,隋煬帝楊廣的《春江花月夜》比起來,張若虛的這首也只不過是篇幅更長,容量更多,其意味、意境未必能趕得上。
  • 張若虛是誰,憑什麼能「孤篇蓋全唐」?
    清代的《全唐詩》中說:「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張若虛能夠與賀知章並稱,可見在當時他的作品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不過他的詩作傳世卻很少,在唐代的各種詩集和評論作品中,都不見張若虛的詩作。直到宋代郭茂倩的《樂府詩集》,才第一次收錄了他的《春江花月夜》。
  • 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思路巧妙,有兩處被張若虛借用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大家都很熟悉。其實,隋煬帝也寫了兩首《春江花月夜》。而且張若虛還借用了其中的思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描寫的也是實實在在的潮水。)大家注意,流水和潮水是不一樣的,流水不會有很大的波濤,但是潮水的浪會很大。這就說明,時間又一次發生了變化,江水從流動狀態變為了浪潮,這時已經漲潮了。
  • 比起張若虛的「孤篇蓋全唐」,其實楊廣的《春江花月夜》也很經典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成就是我們不可忽視的,而我們大多數人認識這首詩,應該都是在課本上。 唐朝時期,詩作大都是大氣且豪邁,這也對應了盛唐景象。在大部分情況下,詩詞都逃不開時代的大環境,而《春江花月夜》恰恰是一個例外。
  • 《春江花月夜》被高估了?中華書局出的《唐詩排行榜》它沒進前30
    但他卻能躋身千年文壇最有名氣的詩人行列,他就是張若虛。那首讓他一詩成名的作品,就是《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的「孤篇壓全唐」之稱,傳了不少年了。當然,現在多數人都知道,這種說法是後人從清末王闓運的詩評中提煉出來的。人家的原話是「張若虛《春江花月》,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後來聞一多先生又贊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孤篇蓋全唐」?
    提起張若虛,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提起《春江花月夜》,大家耳熟能詳,不錯,張若虛正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他非詩仙亦非詩聖,僅存兩首詩中卻「孤篇蓋全唐」,下面分別來看。這首詩,光看題目,就會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
  • 張文魁:經濟學家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談談經濟學理論的幾個缺陷
    來源:經濟學家圈經濟學家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轉載請註明經濟學家圈來源本文作者:張文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在人們對祥瑞的期盼中,《春江花月夜》的場景重來一、時間之困窘《春江花月夜》最打動人們的也許是其時間思緒。江流不息,無疑使人想到時間流逝。哲人孔子就曾臨川浩嘆,逝者如斯夫!王羲之在暮春之時與群賢會於蘭亭,即便列座於細小的流觴曲水邊,然而仰觀宇宙之大,也慨嘆許多事物俯仰之間即為陳跡。
  • 曠世之作《春江花月夜》的背後是作者怎樣的情感經歷?
    而《春江花月夜》,這篇有著「孤篇壓倒全唐」的詩作,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國山水文化的集大成之作,相信讀過《春江花月夜》的人,無一不被詩中所描寫的美好景象所打動。《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是初唐時期一個背影模糊的傳奇人物,他的詩僅存兩首,收錄於《全唐詩》中,據說,這篇集離愁別恨、相思柔情於一體的《春江花月夜》與他的一段情感經歷有關。2傳說,張若虛畢生最喜歡的女子是唐朝太平公主和武攸暨所生的女兒武豔。當時張若虛已經四五十歲了,是武豔和她的妹妹武麗的詩文教師。
  • 《春江花月夜》賞析並「孤篇壓全唐」質疑
    這就是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這其後的一千多年,又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張若虛一生僅留下兩首詩,卻因這一首詩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現在我們先欣賞一下這首千古名篇!
  • 「崑劇王子」張軍領銜主演 崑曲《春江花月夜》
    詩人張若虛揚州觀燈之時,偶見少女辛夷,為之神魂顛倒,未及傾訴,卻被鬼卒錯拘而亡。判官許諾一生富貴敵不過美人莞爾,掌權四海不及明月橋上與心上人再相聚。他魂墮幽冥,輾轉力爭,思返陽世,竟又得知辛夷與自己並無姻緣之分。 張若虛歷經愛慕痴怨、行遊陰陽,以短暫渺小的人生,直面茫茫無垠的時空。
  • 一首《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壓全唐」?筆筆柔情畫悽美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正文開始:我只談談我對這首詩的感覺。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全文和譯文)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全文和譯文
  • 高中語文篇48:《春江花月夜》賞析
    高中語文篇48:《春江花月夜》賞析《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後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張若虛的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
  • 春意闌珊,讀《春江花月夜》「催眠師流靜」
    一直喜歡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早就知道它是「孤篇壓倒全唐」,也不止一次地感嘆,這首詩誕生於初唐,默默無聞地藏在《全唐詩》中,直到千年以下,才熠熠生輝起來。今生重讀此詩,忽然有些異樣的感覺,特別是對「孤篇壓倒全唐」這個說法若有所思。閒來無事,就去翻翻這句話以及這首詩的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