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初唐詩人,以「文詞俊秀」聞名長安。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江浙一帶)四士」。名聲雖不及「初唐四傑」,但勝在這四位人士都各有所長。
賀知章,李白的粉絲,為人高逸豁達,為一代清鑑風流之士。他也是杜甫《飲酒八仙》詩裡的酒仙之一,喜好在飲酒中乘興書寫詩文,直到紙盡方止,還擅長寫草書,落筆精絕。李白在《送賀賓客歸越》詩中將其喻為王羲之,說: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張旭,著名書法家,詩人。他和李白是朋友,也是賀知章的姻親。也是酒仙之一,每當大醉後,便大喊大叫,發狂般地奔跑,然後下筆,有時竟以頭髮蘸墨而書,時稱「張顛」。他的草書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
包融,只知道他與張九齡交好,曾任懷州司馬,尚存的詩只有八首。他的名聲不及賀知章和張旭二人。
下面我們來重點說一下張若虛,他作為「吳中四友」之一,所留下的詩集還不及包融的多,《全唐詩》只存兩首,一首是《代答閨夢還》這首名不見經傳,很多詩集裡都沒有它的影子。另一首就是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了,這首詩在唐宋元明時期都沒有什麼地位,一直到清代末年才被學者王闓運發掘,並在《論唐詩諸家源流》中說: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成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由此評價,《春江花月夜》得以流行,被更多的人傳頌。而《代答閨夢還》這首宮體詩較為冷僻,很少有人知道。所以人們都以為張若虛僅存一首《春江花月夜》,因而贊同他「孤篇橫絕」的原因。
到了近現代,著名文學家聞一多在研究宮體詩時,讀到這首《春江花月夜》,引起了他的共鳴。因此他在《宮體詩的自贖》中給予了這首詩至高的評價:
「詩中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被宇宙意識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從此,《春江花月夜》除了「孤篇橫絕」的名聲,還有了「詩中的詩,頂峰的頂峰」的高贊。因此高評,百年來它一直為無數文人所傾倒,屹立在唐詩的巔峰上。
張若虛的這首詩究竟有何魅力,被兩代學者歸為巔峰之作呢?
原文:
看著這長長的一篇詩詞,我想起了上學時老師要求背誦這首詩時,同學們都哀聲怨道。全文總共252個字,超出了平常詩詞很多字數,而且讀起來也有點拗口,實在難以背誦。最後檢查時真的沒幾個人能完整且流利地背出來。
那時不懂其中的涵義,現在再看時,心境大有不同。這首詩全文圍繞著「春,江,花,月,夜」五個字,一一展開。開篇前八句用出生法,將五字逐字吐出;結尾後八句用消歸法,又將五字逐字收拾。首尾呼應,標題五字,環轉交錯,妙筆生花。
詩人憑藉對春江花月夜五個字的描繪,盡情地讚嘆大自然的壯麗美景,謳歌人間純潔愛情把遊子和思婦情感擴大開來,結合著對人生哲理的追求以及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交融的廣闊且深邃的意境,宏偉壯觀,儼然一幅活生生的春江花月夜。
這首不被時人看好的「宮體詩」,也能上承初唐,一洗前朝旖旎奢靡的詩風,給人呈現出一種空靈的意境;更能下啟盛唐,為後來盛唐詩風的發展與擴大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因此,聞一多先生還說:
「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說盧照齡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至於那一百年間梁陳隋唐四代宮廷所遺下的那份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這樣一首宮體詩不也就洗淨了嗎?向前替宮體詩瀆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後也就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可估計的」。
綜上可見,《春江花月夜》之重,它的意義是如此非凡,所以說,「一切的讚嘆饒舌,幾乎是瀆褻」。
正因為《春江花月夜》的影響之大,才奠定了張若虛在詩壇上的地位之高。
然而,要說是「至高無上」,我並不這麼認為,因為後世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成就也不少,並不亞於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畢竟,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究其根本還是隸屬「宮體詩」,雖然意境十分廣闊,描寫也十分細膩,但還是會受六朝詩風影響,流露出一種人生無常之感。
如果真要評價,只能說他的這首《春江花月夜》,「一篇蓋全唐,橫絕宮體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