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孤篇蓋全唐」?

2020-12-17 有溫度的語文知識

提起張若虛,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提起《春江花月夜》,大家耳熟能詳,不錯,張若虛正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他非詩仙亦非詩聖,僅存兩首詩中卻「孤篇蓋全唐」,下面分別來看。

這首詩,光看題目,就會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

再來看其中的寫景描寫,也是非常美的文字。某些字用得恰到好處,境界全出,比如「共」字,「生」字,此處不用「升起」的「升」,這就表現出一種活潑潑的生命熱情。相同用法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共」字表現出明月與春江的天然聯繫。

「芳甸」這也是一個絕美的詞,「芳」字多指草,這在古詩中,並非特例。「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生查子》,「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詩。花草甸,這在人頭腦中形成一個多美的詞啊!

「江天一色無纖塵」,對於「江天一色」這是中國古代詩人一直追求的境界。「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張岱《湖心亭觀雪》都有類似描寫。中國古人追求天人合一,這在文學景物描寫中也是有著這種體現。這種景物上天地合一的藝術精神其實是中國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反映。

除了景物之外,其中有表現著人生哲思與宇宙意識。「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是充滿著詩人的宇宙意識。作者此時思接千載,想到這樣一個元問題,進而作者的格調就顯得高了。沒有博大的胸襟是不會出此論調的。答案得不到解答,作者又回到人自身來「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單個的人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作為族群的人類卻可以一代傳一代,永續存在。作者此時由哀傷轉變為釋然。這又體現出盛唐氣象與少年精神。

最後回到對人類美好愛情與遊子思婦的描寫上。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遊子思婦也是中國古代詩歌中一個主要話題。

《春江花月夜》將這幾種主題結合得妙合無垠。

值得一提的還有詩歌的感情節奏變化,從開頭的「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到結尾的「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寫出了月的初升到落下。而感情節奏由一開始的高亢到結尾的平淡。感情節奏的高低起伏與月亮的升降是一致的。而這種一致性經過作者的加工讀來絲毫感覺不到生硬,毫無違和感。

由以上幾點來看,該詩被聞一多先生評為「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關焦點

  • 張若虛是誰,憑什麼能「孤篇蓋全唐」?
    要說到唐代誰寫的詩好百弟首先想到的就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 畢竟上了那麼多年的學背得最多的就是他們的詩 不過百弟記得以前還學過一首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這首詩被贊為「孤篇蓋全唐」清代的《全唐詩》中說:「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張若虛能夠與賀知章並稱,可見在當時他的作品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不過他的詩作傳世卻很少,在唐代的各種詩集和評論作品中,都不見張若虛的詩作。直到宋代郭茂倩的《樂府詩集》,才第一次收錄了他的《春江花月夜》。
  • 《春江花月夜》是否能承受「孤篇蓋全唐」的讚譽?
    而在現存的大約5萬首唐詩中,有一首唐詩想來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廣為讚譽的《春江花月夜》。只要談到該詩,必定會拿出「孤篇蓋全唐」的讚譽!但是確切的說來,這種程度極高的讚譽,《春江花月夜》是否能承受?《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是生活在公元647年到公元730年,與賀知章、張旭等交往甚密。
  • 比起張若虛的「孤篇蓋全唐」,其實楊廣的《春江花月夜》也很經典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成就是我們不可忽視的,而我們大多數人認識這首詩,應該都是在課本上。 唐朝時期,詩作大都是大氣且豪邁,這也對應了盛唐景象。在大部分情況下,詩詞都逃不開時代的大環境,而《春江花月夜》恰恰是一個例外。
  • 孤篇蓋全唐?我倒不怎麼認為
    那就是「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作者是張若虛,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張若虛其實有點慘,不僅關於他的生平事跡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詩作也長期湮沒無聞,還差點沒流傳下來。從唐至元,他的《春江》幾乎無人所重。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的詩,究竟誰的更好
    有趣的是,張若虛並不是第一個寫《春江花月夜》的人,早他之前,隋煬帝楊廣就寫過同名詩,但凡相似的東西,總是少不了被人拿來比較,那麼兩人的《春江花月夜》究竟是哪個更勝一籌呢?依個人之見,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要好一些,原因我們慢慢敘述,張若虛其實是個存在感比較低的人,他的出生年月,以及去世的時間,史書上都沒有明確的表示,只是通過一些書籍推測出來的,有人說唐朝的詩,是中國古詩的巔峰,此話不假,在這個詩詞天才輩出的時代,張若虛可佔據一席之地,可以說全憑實力,他是揚州人,早年當過兗州兵曹,官職不高,張若虛以文採出名
  • 詩中的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縱觀全唐,沒有人比他更低調了。相較於,唐朝那些詩仙、詩聖等大詩人來說,詩人張若虛人如其名,像一個不曾真實存在過的人。他僅有兩首詩歌流傳於世,收錄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婦孺皆知的傳世佳作,被後人冠以「孤篇橫絕,壓倒全唐」的美譽。世人很難相信,這首詩從唐至元,幾乎沒人提及。
  • 他是「吳中四士」之一,詩僅存2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倒全唐
    前段時間小編在談《陋室銘》的時候,很多網友都提出《春江花月夜》這篇文章,也有很多網友想要小編談一談,今天呢,小編就簡單說說這篇文章和他的作者,這篇文章估計被很多人都已經背誦的滾瓜爛熟了。《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張若虛,這個作者很了不起,他目前留存在世上且能夠找到的文章只有兩首,其中一首也就是《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壓倒全唐,從這裡我們也能夠得出作品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前一段時間有好友和小編聊發表文章這個問題的時候,小編也是這麼和她說的,在於精不在多,如果你能像張若虛這樣,創作出一篇流傳千古舉世聞名的文章那就非常了不起了,而不是在於發表了一篇沉沒與書海一篇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另一首就是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了,這首詩在唐宋元明時期都沒有什麼地位,一直到清代末年才被學者王闓運發掘,並在《論唐詩諸家源流》中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成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究竟誰的更好?
    《春江花月夜》為什麼這麼火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在當代是如雷貫耳,號稱「孤篇蓋全唐」。加上一眾文人對這首詩在內容上的延伸拓寬的稱讚,好像這個唐詩第一就落實了——既有專家說好,我讀起來又美——難得的個人看法和專家一致,所以這首詩就「名副其實」地被很多人認為「孤篇蓋全唐」了。 其實根本不是一條路子。 美則美矣,思想性和盛唐詩歌比起來,還是有些距離。
  • 被譽為孤篇蓋全唐的這首詞,到底有何獨特之處能豔壓杜甫李白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張若虛僅僅之用一首詩,就擊敗盛唐時期無數名人大家、風流才子它就是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的《春江花月夜》以下為原文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春江花月夜》賞析並「孤篇壓全唐」質疑
    這就是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這其後的一千多年,又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張若虛一生僅留下兩首詩,卻因這一首詩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現在我們先欣賞一下這首千古名篇!
  • 江曉原|怎樣論證「孤篇豈能壓全唐」?
    2020年6月17日《中華讀書報》刊載劉火先生長文《孤篇豈能壓全唐》,意在否定王闓運、聞一多對唐代張若虛長詩《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的推崇,但不幸的是,劉文的論證完全無法成立。筆者並無意來論證《春江花月夜》可以「孤篇壓全唐」,只是想藉此個案,指出在論證問題時,遵循常識、常理和邏輯的必要性。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寫得更好?
    每次提及張若虛,人們最先想起的是他的這首唐詩《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被近代學者讚譽為「孤篇蓋大唐」之作,張若虛本人更是因為這首詩吸引了不少為為之傾倒的數萬讀者。細讀此詩,能夠感受到詩歌中清新明媚的自然美景,能夠跟隨作者一起在自然中探索人生哲理,更能夠體會古人的遊子之情。
  • 春江花月夜書法長卷欣賞
    由於是第一次接觸這種書法創作形式,對於長卷的構成並不十分了解,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以及測量實物後根據自身書法水平,最終決定書寫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
  • 春意闌珊,讀《春江花月夜》「催眠師流靜」
    一直喜歡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早就知道它是「孤篇壓倒全唐」,也不止一次地感嘆,這首詩誕生於初唐,默默無聞地藏在《全唐詩》中,直到千年以下,才熠熠生輝起來。今生重讀此詩,忽然有些異樣的感覺,特別是對「孤篇壓倒全唐」這個說法若有所思。閒來無事,就去翻翻這句話以及這首詩的老底。」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獻給人間的一顆如月華般純潔的寶石
    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如奇蹟般地出現於大唐詩壇,詩的面貌從此頓然改觀,一座抒情詩的豐碑,巍然矗立於初盛唐之際的時空裡。宋代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收《春江花月夜》七篇,以隋煬帝兩篇為首:「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湖水帶星來。」「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輝。漢水逢遊女,湘川值兩妃。」繼後是諸葛穎一篇:「花帆度柳浦,結攬隱梅洲。
  • 唐朝一詩人,產量少,有2首流傳於世,卻孤篇蓋全唐
    但是,在那個年代,還有一個人,他留存的詩很少,僅有2首,但是,有一首詩卻有著「孤篇壓全唐」的盛譽。這首詩叫《春江花月夜》,我記得,我們當時學習這首詩的時候是在高中,在我還沒有完全理解這首詩的意思的時候,我就已經愛上他的,這首詩真的很美。
  • 吳晨光:從《春江花月夜》看寫作之要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能「孤篇蓋全唐」,在於句秀,在於骨秀,更在於神秀(摘自《「源流說」概論》之十)。案例解析:《春江花月夜》的行文邏輯可謂千古經典。全詩36句,明線有兩條:一是月,一是江。從「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再到「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最後到「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 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思路巧妙,有兩處被張若虛借用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大家都很熟悉。其實,隋煬帝也寫了兩首《春江花月夜》。而且張若虛還借用了其中的思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描寫的也是實實在在的潮水。)大家注意,流水和潮水是不一樣的,流水不會有很大的波濤,但是潮水的浪會很大。這就說明,時間又一次發生了變化,江水從流動狀態變為了浪潮,這時已經漲潮了。
  • 《春江花月夜》被高估了?中華書局出的《唐詩排行榜》它沒進前30
    在唐代,有這樣一位詩人,《全唐詩》只記錄了他兩首詩作,文史學家甚至連他的生卒年都只能說個大概,對他的生平我們也知之甚少。但他卻能躋身千年文壇最有名氣的詩人行列,他就是張若虛。那首讓他一詩成名的作品,就是《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