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是否能承受「孤篇蓋全唐」的讚譽?

2020-12-24 水生

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摧殘明珠。而在現存的大約5萬首唐詩中,有一首唐詩想來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廣為讚譽的《春江花月夜》。只要談到該詩,必定會拿出「孤篇蓋全唐」的讚譽!但是確切的說來,這種程度極高的讚譽,《春江花月夜》是否能承受?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是生活在公元647年到公元730年,與賀知章、張旭等交往甚密。應該說張若虛的詩詞《春江花月夜》對賀知章等人來說是不陌生的,但是查遍賀知章等人的文稿,找不到任何對《春江花月夜》讚譽的文詞。從這個方面來說,在唐中宗時代,《春江花月夜》即使在揚州地區,也並沒有得到當地名士的讚譽。從唐中宗以後,歷宋、元,到明、清,能找到對《春江花月夜》的讚譽嗎?抱歉,幾乎沒有。而在唐中宗到唐玄宗時代的李白、賀知章等人的詩詞,在歷代的詩評中都被廣為讚譽。

我們看看在歷史中能找到的關於張若虛及《春江花月夜》的記載。首先,關於詩人張若虛的記載能在《明皇雜錄》及《唐詩別裁》中找到,記載如下:若虛開元初人,與賀知章、張旭齊名。其次,關於《春江花月夜》的評論可以在《載酒園詩話又編》中找到,記載如下:《春江花月夜》,其為名篇不待言,細觀風度格調,則劉希夷《搗衣》諸篇類也。此誠盛唐中之初唐。且若虛與賀季真同時齊名,遽分初盛,編者殊草草。吾讀詩至賀秘書,真若雲開山出,境界一新,毋寧置張於初,列賀於盛耳。讚譽之詞距離「孤篇蓋全唐」還很遙遠。

我們看看「孤篇蓋全唐」的讚譽是怎麼來的?抱歉,距離大家的想像可能有些遙遠,這個讚譽最早來自王闓運的《湘綺樓論唐詩》,記載如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王闓運先生晚清詩文大家,生活在1833年到1916年。也就是說,從唐中宗十七一直到晚清民國時期,對《春江花月夜》的極品讚譽僅僅出現在我們大家不熟悉的王闓運先生的詩評中。而晚清到民國時期的詩詞大家梁啓超、王國維等人都沒有對《春江花月夜》做出過類似的讚譽。自王闓運先生而後,就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近代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對《春江花月夜》的讚譽之詞: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自此,《春江花月夜》擁有了「孤篇蓋全唐」的美譽,談到《春江花月夜》,不提一下「孤篇蓋全唐」,好像就不能談論唐詩一樣。

平心而論,《春江花月夜》確實很有美感,有人生哲理,意境空靈綿邈,但是「孤篇蓋全唐」的美譽還是不要隨意的放在《春江花月夜》的頭上。就像李杜等人的詩歌,從盛唐開始,歷經了宋元明清的無數文人大家的批判,才得以極高的美譽。而《春江花月夜》在歷代文評中,幾乎難以得見對其的讚譽!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好詩!但是當別人不接受「孤篇蓋全唐」的讚譽時,請不要用鄙視的目光對待別人!如此而已!

相關焦點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孤篇蓋全唐」?
    提起張若虛,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提起《春江花月夜》,大家耳熟能詳,不錯,張若虛正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他非詩仙亦非詩聖,僅存兩首詩中卻「孤篇蓋全唐」,下面分別來看。這首詩,光看題目,就會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
  • 張若虛是誰,憑什麼能「孤篇蓋全唐」?
    要說到唐代誰寫的詩好百弟首先想到的就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 畢竟上了那麼多年的學背得最多的就是他們的詩 不過百弟記得以前還學過一首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這首詩被贊為「孤篇蓋全唐」世人真正重視起《春江花月夜》,甚至說它「孤篇蓋全唐」,還是從清代才開始的。嚴格地說,歷史上並沒有「孤篇蓋全唐」的說法,這個說法應該是來源於《湘綺樓說詩》。清代王闓運在《湘綺樓說詩》中說:「張若虛《春江花月》,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豔其鮮潤,宋詞、元詩蓋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 比起張若虛的「孤篇蓋全唐」,其實楊廣的《春江花月夜》也很經典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成就是我們不可忽視的,而我們大多數人認識這首詩,應該都是在課本上。 唐朝時期,詩作大都是大氣且豪邁,這也對應了盛唐景象。在大部分情況下,詩詞都逃不開時代的大環境,而《春江花月夜》恰恰是一個例外。
  • 孤篇蓋全唐?我倒不怎麼認為
    那就是「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作者是張若虛,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張若虛其實有點慘,不僅關於他的生平事跡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詩作也長期湮沒無聞,還差點沒流傳下來。從唐至元,他的《春江》幾乎無人所重。
  • 他是「吳中四士」之一,詩僅存2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倒全唐
    前段時間小編在談《陋室銘》的時候,很多網友都提出《春江花月夜》這篇文章,也有很多網友想要小編談一談,今天呢,小編就簡單說說這篇文章和他的作者,這篇文章估計被很多人都已經背誦的滾瓜爛熟了。《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張若虛,這個作者很了不起,他目前留存在世上且能夠找到的文章只有兩首,其中一首也就是《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壓倒全唐,從這裡我們也能夠得出作品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前一段時間有好友和小編聊發表文章這個問題的時候,小編也是這麼和她說的,在於精不在多,如果你能像張若虛這樣,創作出一篇流傳千古舉世聞名的文章那就非常了不起了,而不是在於發表了一篇沉沒與書海一篇
  • 被譽為孤篇蓋全唐的這首詞,到底有何獨特之處能豔壓杜甫李白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張若虛僅僅之用一首詩,就擊敗盛唐時期無數名人大家、風流才子它就是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的《春江花月夜》以下為原文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春江花月夜》賞析並「孤篇壓全唐」質疑
    這就是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這其後的一千多年,又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張若虛一生僅留下兩首詩,卻因這一首詩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現在我們先欣賞一下這首千古名篇!
  • 春江花月夜書法長卷欣賞
    由於是第一次接觸這種書法創作形式,對於長卷的構成並不十分了解,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以及測量實物後根據自身書法水平,最終決定書寫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
  • 江曉原|怎樣論證「孤篇豈能壓全唐」?
    2020年6月17日《中華讀書報》刊載劉火先生長文《孤篇豈能壓全唐》,意在否定王闓運、聞一多對唐代張若虛長詩《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的推崇,但不幸的是,劉文的論證完全無法成立。筆者並無意來論證《春江花月夜》可以「孤篇壓全唐」,只是想藉此個案,指出在論證問題時,遵循常識、常理和邏輯的必要性。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的詩,究竟誰的更好
    ,正對應了盛唐景象,宋朝的詞則較為婉約,有關家國的詞很多,在大部分情況下,詩詞都逃不開時代的大環境,《春江花月夜》是一個例外。有趣的是,張若虛並不是第一個寫《春江花月夜》的人,早他之前,隋煬帝楊廣就寫過同名詩,但凡相似的東西,總是少不了被人拿來比較,那麼兩人的《春江花月夜》究竟是哪個更勝一籌呢?
  • 唐朝一詩人,產量少,有2首流傳於世,卻孤篇蓋全唐
    但是,在那個年代,還有一個人,他留存的詩很少,僅有2首,但是,有一首詩卻有著「孤篇壓全唐」的盛譽。這首詩叫《春江花月夜》,我記得,我們當時學習這首詩的時候是在高中,在我還沒有完全理解這首詩的意思的時候,我就已經愛上他的,這首詩真的很美。
  • 吳晨光:從《春江花月夜》看寫作之要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能「孤篇蓋全唐」,在於句秀,在於骨秀,更在於神秀(摘自《「源流說」概論》之十)。案例解析:《春江花月夜》的行文邏輯可謂千古經典。全詩36句,明線有兩條:一是月,一是江。從「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再到「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最後到「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 春意闌珊,讀《春江花月夜》「催眠師流靜」
    一直喜歡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早就知道它是「孤篇壓倒全唐」,也不止一次地感嘆,這首詩誕生於初唐,默默無聞地藏在《全唐詩》中,直到千年以下,才熠熠生輝起來。今生重讀此詩,忽然有些異樣的感覺,特別是對「孤篇壓倒全唐」這個說法若有所思。閒來無事,就去翻翻這句話以及這首詩的老底。」
  • 詩中的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縱觀全唐,沒有人比他更低調了。相較於,唐朝那些詩仙、詩聖等大詩人來說,詩人張若虛人如其名,像一個不曾真實存在過的人。他僅有兩首詩歌流傳於世,收錄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婦孺皆知的傳世佳作,被後人冠以「孤篇橫絕,壓倒全唐」的美譽。世人很難相信,這首詩從唐至元,幾乎沒人提及。
  • 《春江花月夜》被高估了?中華書局出的《唐詩排行榜》它沒進前30
    在唐代,有這樣一位詩人,《全唐詩》只記錄了他兩首詩作,文史學家甚至連他的生卒年都只能說個大概,對他的生平我們也知之甚少。但他卻能躋身千年文壇最有名氣的詩人行列,他就是張若虛。那首讓他一詩成名的作品,就是《春江花月夜》。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另一首就是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了,這首詩在唐宋元明時期都沒有什麼地位,一直到清代末年才被學者王闓運發掘,並在《論唐詩諸家源流》中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成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 這首詩堪比《春江花月夜》,作者卻是一個不出名的詩人
    喜歡詩詞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一直享有極高的讚譽,號稱孤篇壓全唐。春江花月夜人們之所以對這首詩有這麼高的評價,是因為它在藝術上的成就非常之高。縱觀這首詩,不論是寫景還是抒情,都達到了唐詩的一流水平,這也是大家都熟知,而且公認的。
  • 張若虛:他生卒年不詳,僅存兩首詩,卻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以這幾句為主,一掃南北朝以來宮體詩的嫵媚豔俗,化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意境,將詩詞的格局從南北朝以來閨情懷古,推到了更廣闊的宇宙觀。從這個意義,和意境格局來看「孤篇蓋全唐」的評價並沒有過譽。唐朝世風兼容並包,柔性的文化。月光,霧靄,水色,白汀等意象,以及換韻的音律性,喚醒的是形象思維,右腦的快感,這些無不在組合另一重宏大玄妙的意境:道學底蘊。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究竟誰的更好?
    《春江花月夜》為什麼這麼火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在當代是如雷貫耳,號稱「孤篇蓋全唐」。加上一眾文人對這首詩在內容上的延伸拓寬的稱讚,好像這個唐詩第一就落實了——既有專家說好,我讀起來又美——難得的個人看法和專家一致,所以這首詩就「名副其實」地被很多人認為「孤篇蓋全唐」了。 其實根本不是一條路子。 美則美矣,思想性和盛唐詩歌比起來,還是有些距離。
  • 「孤篇蓋全唐」,壓倒唐詩三百首詩作的坎坷之旅!
    在人類的發展中,東西方的藝術家們很多都有一個共同的遭遇——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名揚千古,西方有凡高、卡夫卡,而在我國,張若虛和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也頗為相似。《春江花月夜》從月升寫到月落,從天上寫到地下,描繪了明月、江流、青楓、白雲到水紋、落花、海霧等等眾多的景物。展現了一幅月與江交融的畫面,寄寓著遊子思歸的離別相思之苦。這首詩在現代頗為平常,是一首傑作,可誰能想到,這首詩在廣為傳揚之前,卻遭受了近千年的「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