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堪比《春江花月夜》,作者卻是一個不出名的詩人

2020-12-24 公子小凡L

喜歡詩詞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一直享有極高的讚譽,號稱孤篇壓全唐。

春江花月夜

人們之所以對這首詩有這麼高的評價,是因為它在藝術上的成就非常之高。縱觀這首詩,不論是寫景還是抒情,都達到了唐詩的一流水平,這也是大家都熟知,而且公認的。

然而有這樣一首詩,它雖然不太出名,但是論藝術成就,卻絲毫不亞於《春江花月夜》。在詩歌的海洋裡,它就像是一顆滄海遺珠,在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欣賞和讚嘆!

滄海遺珠

說了這麼多,這到底是怎樣的一首詩呢?就讓我們來一起,來欣賞這顆滄海遺珠!

《江樓有感》

唐·趙嘏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只看這首詩的名字《江樓有感》,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首以景抒情的詩。正所謂借景抒情,睹物思人,這乃是古代詩人寫詩的慣用手法。

我們先來看這首詩的第一句,獨上江樓思悄然。看到這句詩,詩詞君最先想到的就是晏殊的名句,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和這句詩,簡直是異曲同工之妙。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詩詞君認為,當時應該是這樣的一個場景。詩人獨自登上江邊的高樓,在夜空中極目遠眺,思緒也隨著目光飄向遠方,心中的思念也開始悄然蔓延。

詩人在第二句中寫到,月光如水水如天。詩詞君認為,這應該是詩人登上江樓之後,所能看到的風景。

讓我們來想像一下當時的景象,站在高樓之上,正好看到明月照著高樓。白茫茫的月光似清水從天而降,詩人的目光也隨著月光而下。看到一望無際的的江面,和緩緩流動的江水,目光所及,直到水天相接處。

在看水中的明月,和天上的明月一般無二。這一江碧水,似乎就是那一片青天,因為它們都承載著一輪明月,讓人感覺亦真亦幻。這句詩中的夢幻之感,和《春江花月夜》那首詩中朦朧之美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到了第三句,詩人開始回憶往事,同來玩月人何在。詩詞君覺得這一句加上一個問號,應該更加貼切,同來玩月人何在?這樣的語氣,更能體現出詩人對山長水闊物是人非的嘆息,和對時光一去不回的無可奈何。

時光一去不回

這一句在嘆息時光的同時,也和第一句詩中的思悄然三個字形成呼應,以前文來當做鋪墊,以後文來抒發感情。在短短二十幾個字中,能夠安排到如此巧妙,詩人實在是文採超絕!

最後一句,風景依稀似去年。這句詩營造了一種時空重疊之感,身在此時,心在當年,風景依舊,故人不在。

看著眼前的景物,依然是舊時的模樣,昔日的歡聲笑語還在耳邊縈繞,去年一同賞月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只是歲月不肯停留,轉眼之間就剩下詩人自己獨身一人,再次登臨這座望江樓上。

詩詞君認為,這首詩寫得非常好,可是它究竟好在哪裡呢?我們就來簡單的分析一下,它的好大概有這兩點。

第一點,這首詩的語言足夠優美。

這一點我們從詩中德幾處用詞上,就能夠感受得到。比如第一句中的「獨」字和「悄然」一詞,就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瞬間營造出了一種孤獨寂寞的氣氛。

月光如水水如天

還有「月光如水水如天」這一句,整句詩渾然若天成,密切不可分。在這句詩裡每一個字都用的恰到好處,只要改上一個字,就會失去這種妙不可言的韻味。

第二點,這首詩情景交融非常完美。

這一點我們需要從整首詩上來看。在開頭處,詩人用獨上江樓來引出思緒,為下文的抒情埋下伏筆。接下來,詩人著重描寫了月光和江水,加上自己直觀的感受,用十分巧妙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如夢如幻的畫卷。

如夢如幻的畫卷

到了最後兩句,也是最能體現情景交融的兩句。詩人把心中的情,和眼前的景,進行了非常完美的融合。今夜的情依舊是昔日的情,今夜的風景也還是當年的風景,只是缺少了故人,留下了詩人!當真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雖然這首詩的藝術高度,堪比《春江花月夜》,但是這首詩的作者趙嘏,卻不太出名,更沒能像張若虛那樣以孤篇壓倒全唐。因此才使得《江樓有感》這篇佳作明珠蒙塵,沒能在當時的文壇上,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還請各位讀者朋友留下您的見解,詩詞君會在第一時間回復您哦!

相關焦點

  • 詩中的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他僅有兩首詩歌流傳於世,收錄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婦孺皆知的傳世佳作,被後人冠以「孤篇橫絕,壓倒全唐」的美譽。世人很難相信,這首詩從唐至元,幾乎沒人提及。直到明朝的時候,才有詩集開始收錄這首詩,也有不少明代學者開始關注《春江花月夜》。到了清末,學者王闓運對這首詩大加讚賞。他在《論唐詩諸家源流》中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成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 他是「吳中四士」之一,詩僅存2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倒全唐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張若虛,這個作者很了不起,他目前留存在世上且能夠找到的文章只有兩首,其中一首也就是《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壓倒全唐,從這裡我們也能夠得出作品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前一段時間有好友和小編聊發表文章這個問題的時候,小編也是這麼和她說的,在於精不在多,如果你能像張若虛這樣,創作出一篇流傳千古舉世聞名的文章那就非常了不起了,而不是在於發表了一篇沉沒與書海一篇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的詩,究竟誰的更好
    ,正對應了盛唐景象,宋朝的詞則較為婉約,有關家國的詞很多,在大部分情況下,詩詞都逃不開時代的大環境,《春江花月夜》是一個例外。這首詩行文流暢,畫面描述生動且華美,讓人猶如置身其中,裡面不講悲天憫人,不道家國故夢,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把江南春夜的美景,塑造成迷幻的氣氛,以自然景象抒發出人生感悟,從而道出熱愛生命的內核,篇章中充斥大量富有哲理的生命意象,藉機表達作者的情感,行雲流水,感情真摯,有一種特別的感染力。
  • 曠世之作《春江花月夜》的背後是作者怎樣的情感經歷?
    而《春江花月夜》,這篇有著「孤篇壓倒全唐」的詩作,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國山水文化的集大成之作,相信讀過《春江花月夜》的人,無一不被詩中所描寫的美好景象所打動。《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是初唐時期一個背影模糊的傳奇人物,他的詩僅存兩首,收錄於《全唐詩》中,據說,這篇集離愁別恨、相思柔情於一體的《春江花月夜》與他的一段情感經歷有關。2傳說,張若虛畢生最喜歡的女子是唐朝太平公主和武攸暨所生的女兒武豔。當時張若虛已經四五十歲了,是武豔和她的妹妹武麗的詩文教師。
  • 《春江花月夜》賞析並「孤篇壓全唐」質疑
    這就是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這其後的一千多年,又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張若虛一生僅留下兩首詩,卻因這一首詩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現在我們先欣賞一下這首千古名篇!
  • 比起張若虛的「孤篇蓋全唐」,其實楊廣的《春江花月夜》也很經典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你敢信這首詩是出自隋煬帝楊廣之手? 我不知道楊勇登基會帶給後人什麼,但楊廣為我們留下了運河、洛陽城、科舉制、絲綢之路,這就夠了! 說了這麼多,我們再說回原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成就是我們不可忽視的,而我們大多數人認識這首詩,應該都是在課本上。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寫得更好?
    每次提及張若虛,人們最先想起的是他的這首唐詩《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被近代學者讚譽為「孤篇蓋大唐」之作,張若虛本人更是因為這首詩吸引了不少為為之傾倒的數萬讀者。細讀此詩,能夠感受到詩歌中清新明媚的自然美景,能夠跟隨作者一起在自然中探索人生哲理,更能夠體會古人的遊子之情。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另一首就是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了,這首詩在唐宋元明時期都沒有什麼地位,一直到清代末年才被學者王闓運發掘,並在《論唐詩諸家源流》中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成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⑸在誦讀過程中你感受到了這首詩的什麼特點?請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你的感受。全詩可分為幾個層次?有幾幅圖景?2.品景物美⑴齊讀1——8句春江花月圖。⑵春江花月圖上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營造了什麼意境?表達了什麼情感?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水繞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飛、 白沙不見——月夜美景。意境特點:幽美恬靜(壯麗高遠、空靈夢幻)。情感:讚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表現對美好生活的懷念和嚮往。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孤篇蓋全唐」?
    提起張若虛,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提起《春江花月夜》,大家耳熟能詳,不錯,張若虛正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他非詩仙亦非詩聖,僅存兩首詩中卻「孤篇蓋全唐」,下面分別來看。這首詩,光看題目,就會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
  • 大唐詩人一首詩,讓古老的文化再興輝煌!
    號稱吳中四才子,事跡卻流傳不多大唐時代許多詩人是一首詩出名的,但能靠寫一首詩而喚醒一個古老的體裁的詩人,卻並不多。而大唐初期的詩人張若虛,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張若虛是吳中的人,有關的事跡卻不多,而且都散落在其他人的傳記中,這種現象讓人感到不解。
  • 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思路巧妙,有兩處被張若虛借用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大家都很熟悉。其實,隋煬帝也寫了兩首《春江花月夜》。而且張若虛還借用了其中的思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描寫的也是實實在在的潮水。)大家注意,流水和潮水是不一樣的,流水不會有很大的波濤,但是潮水的浪會很大。這就說明,時間又一次發生了變化,江水從流動狀態變為了浪潮,這時已經漲潮了。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獻給人間的一顆如月華般純潔的寶石
    甚至詩中還把人們的思緒引向古往今來的整個人類和寥廓宇宙。詩人站在這潮水猛漲的春江之濱,面對茫茫大海和寥廓宇宙,深思浮想。在這麼一個寂靜、美妙,一如神仙世界一般的春江花月夜中,真叫人心胸坦蕩,豁然開朗,思緒萬千。由這高遠開闊的境界,自然而然地啟迪讀者思考人生,探索宇宙。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究竟誰的更好?
    就算是和他的前輩,隋煬帝楊廣的《春江花月夜》比起來,張若虛的這首也只不過是篇幅更長,容量更多,其意味、意境未必能趕得上。 《春江花月夜二首》 我們先要清楚,這並不是詩的標題。所以說《春江花月夜》是張若虛的詩,這種提法就是錯誤的。
  • 《春江花月夜》被高估了?中華書局出的《唐詩排行榜》它沒進前30
    在唐代,有這樣一位詩人,《全唐詩》只記錄了他兩首詩作,文史學家甚至連他的生卒年都只能說個大概,對他的生平我們也知之甚少。但他卻能躋身千年文壇最有名氣的詩人行列,他就是張若虛。那首讓他一詩成名的作品,就是《春江花月夜》。
  • 高中語文篇48:《春江花月夜》賞析
    高中語文篇48:《春江花月夜》賞析《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後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張若虛的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
  • 一首《春江花月夜》,藏著多少動聽的名字?
    唐代詩人張若虛,一生僅留下兩首詩詞,以一首《春江花月夜》,豔壓全唐代,令無數後人讀者為之傾倒。這首詩,也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的頂峰」。《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這五種意向,構成了世間最打動人心的良辰美景,以情入景,江水與月光交輝,波瀾壯闊,美不勝收。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壓盛唐
    這個小官,好像也沒見他當得多好,幹過什麼,所以大家也就是隨便一提(不提好像顯得知識不夠)。只是我每次想到他這個官職就想笑,一個武裝部長,寫這麼好的詩,真是……真是不科學啊!這首名作,似乎是在唐以後才備受關注的,唐代的諸多詩詞選本裡,都不見蹤影。
  • 《春江花月夜》是否能承受「孤篇蓋全唐」的讚譽?
    而在現存的大約5萬首唐詩中,有一首唐詩想來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廣為讚譽的《春江花月夜》。只要談到該詩,必定會拿出「孤篇蓋全唐」的讚譽!但是確切的說來,這種程度極高的讚譽,《春江花月夜》是否能承受?《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是生活在公元647年到公元730年,與賀知章、張旭等交往甚密。
  • 唐朝有一「懶」詩人,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
    正如唐朝時期的李白,杜甫,亦或是劉禹錫,白居易,他們都是家喻戶曉的偉大詩人,同時也擁有許多的佳作。不過,唐朝有一「懶」詩人,他的一生只留下兩首詩,雖然作品稀少,但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甚至有人稱其為全唐時期最好的詩作。二. 張若虛的千古絕詩這位詩人就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張若虛,在語文課本上我們也學過他那首著名的古詩,也就是《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