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吳中四士」之一,詩僅存2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倒全唐

2020-12-24 曉楓說歷史

前段時間小編在談《陋室銘》的時候,很多網友都提出《春江花月夜》這篇文章,也有很多網友想要小編談一談,今天呢,小編就簡單說說這篇文章和他的作者,這篇文章估計被很多人都已經背誦的滾瓜爛熟了。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張若虛,這個作者很了不起,他目前留存在世上且能夠找到的文章只有兩首,其中一首也就是《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壓倒全唐,從這裡我們也能夠得出作品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前一段時間有好友和小編聊發表文章這個問題的時候,小編也是這麼和她說的,在於精不在多,如果你能像張若虛這樣,創作出一篇流傳千古舉世聞名的文章那就非常了不起了,而不是在於發表了一篇沉沒與書海一篇,沒有意義的,你去看看圖書交流中心,如果你真的看到了書的海洋的時候,你就不會那麼的在意瘋狂的發表作品了。

說得有點兒多了,言歸正傳。首先說說張若虛,張若虛是唐朝的一位詩人,更具體地說他是初唐和盛唐之交的一位詩人,大致和陳子昂是一個時期的。是「吳中四士」之一。那麼「吳中四士」之一又都是誰呢?

「吳中四士」都有哪幾位?

「吳中四士」其中之一就是今天要說的張若虛,還有就是被稱為「詩狂」的賀知章,我們小時候都學習過他的《詠柳》和《回鄉偶書》。另外兩位就是包融和張旭。今天主要說的是張若虛,改天可以聊聊賀知章,這個人可不簡單。

張若虛很有才華,但是他的是流傳在世的並不多,據比較靠譜的統計他的詩流傳在世的僅有兩首,一首是《春江花月夜》,這一首比較有名。而另外一首則估計你聽都沒有聽說過,另外一首是《代答閨夢還》,聽過的不多吧,聽過的待會兒可以在評論區冒個泡。

詩中的詩《春江花月夜》

說完作者那就簡單聊聊《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其實更具體更準確的說這是一首長篇歌行,作者採用的是樂府舊題。以濃重的筆墨描寫了春江花月夜恬靜優美的景物,作者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奇妙迷人的畫面,同時寄情於景,也表現了女子悱惻纏綿的相思之情。

全詩韻調婉轉流利,語言清新脫俗美而不豔,曾被聞一多贊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聞一多也是詩人,能夠被他如此稱讚,其藝術魅力及藝術價值可想而知。《春江花月夜》全詩以月為主體,但是又緊扣春、江、花、月、夜來寫,該詩以月貫穿始終,並且詩人的情意隨著月亮的升落而起伏。

《春江花月夜》的藝術成就相信不用小編多說,大家都知道,張若虛創作了這以孤篇壓倒全唐的詩,而這首詩也成就了張若虛,詩人和好的詩篇是相互成就的,不得不佩服張若虛的才華。

此外,從張若虛身上小編得到的體會還是那句話,關於作品的發表不在於多而在於精,也奉勸那些沉迷於一味地在各種不入流雜誌上發表作品的作者,與其去放下自己的風格去討好雜誌,根據雜誌的品味去調整自己的寫作風格,反而不如提高自己形成自己的文風的好。

相關焦點

  • 詩中的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現存的史料中,有關他的介紹只有短短26個字:「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詩二首。」他是揚州人,當過兗州兵曹,生卒年、字號均不詳。後人只知道,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合稱「吳中四士」。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孤篇蓋全唐」?
    提起張若虛,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提起《春江花月夜》,大家耳熟能詳,不錯,張若虛正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他非詩仙亦非詩聖,僅存兩首詩中卻「孤篇蓋全唐」,下面分別來看。這首詩,光看題目,就會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
  • 《春江花月夜》是否能承受「孤篇蓋全唐」的讚譽?
    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摧殘明珠。而在現存的大約5萬首唐詩中,有一首唐詩想來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廣為讚譽的《春江花月夜》。只要談到該詩,必定會拿出「孤篇蓋全唐」的讚譽!但是確切的說來,這種程度極高的讚譽,《春江花月夜》是否能承受?
  • 「孤篇蓋全唐」,壓倒唐詩三百首詩作的坎坷之旅!
    在人類的發展中,東西方的藝術家們很多都有一個共同的遭遇——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名揚千古,西方有凡高、卡夫卡,而在我國,張若虛和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也頗為相似。《春江花月夜》從月升寫到月落,從天上寫到地下,描繪了明月、江流、青楓、白雲到水紋、落花、海霧等等眾多的景物。展現了一幅月與江交融的畫面,寄寓著遊子思歸的離別相思之苦。這首詩在現代頗為平常,是一首傑作,可誰能想到,這首詩在廣為傳揚之前,卻遭受了近千年的「冷遇」。
  • 張若虛是誰,憑什麼能「孤篇蓋全唐」?
    要說到唐代誰寫的詩好百弟首先想到的就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 畢竟上了那麼多年的學背得最多的就是他們的詩 不過百弟記得以前還學過一首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這首詩被贊為「孤篇蓋全唐」清代的《全唐詩》中說:「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張若虛能夠與賀知章並稱,可見在當時他的作品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不過他的詩作傳世卻很少,在唐代的各種詩集和評論作品中,都不見張若虛的詩作。直到宋代郭茂倩的《樂府詩集》,才第一次收錄了他的《春江花月夜》。
  • 張若虛:他生卒年不詳,僅存兩首詩,卻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以這幾句為主,一掃南北朝以來宮體詩的嫵媚豔俗,化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意境,將詩詞的格局從南北朝以來閨情懷古,推到了更廣闊的宇宙觀。從這個意義,和意境格局來看「孤篇蓋全唐」的評價並沒有過譽。唐朝世風兼容並包,柔性的文化。月光,霧靄,水色,白汀等意象,以及換韻的音律性,喚醒的是形象思維,右腦的快感,這些無不在組合另一重宏大玄妙的意境:道學底蘊。
  • 他的詩僅存二首在《全唐詩》中,單憑其中一首,足可傲視群雄
    唐朝的詩歌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唐朝的詩人有很多,比如詩仙李白,他的作品至今為人傳誦,而且他也可以稱為是唐朝詩人的代表了。不過有一個人一生僅僅寫了兩首詩,但是他只靠其中一首詩便流傳千古,他的那首詩被人稱讚,有著「以孤篇壓倒全唐」的美譽。
  • 《春江花月夜》賞析並「孤篇壓全唐」質疑
    這就是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這其後的一千多年,又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張若虛一生僅留下兩首詩,卻因這一首詩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現在我們先欣賞一下這首千古名篇!
  • 唐朝一詩人,產量少,有2首流傳於世,卻孤篇蓋全唐
    但是,在那個年代,還有一個人,他留存的詩很少,僅有2首,但是,有一首詩卻有著「孤篇壓全唐」的盛譽。這首詩叫《春江花月夜》,我記得,我們當時學習這首詩的時候是在高中,在我還沒有完全理解這首詩的意思的時候,我就已經愛上他的,這首詩真的很美。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的詩,究竟誰的更好
    有趣的是,張若虛並不是第一個寫《春江花月夜》的人,早他之前,隋煬帝楊廣就寫過同名詩,但凡相似的東西,總是少不了被人拿來比較,那麼兩人的《春江花月夜》究竟是哪個更勝一籌呢?,與賀知章等人並稱為吳中四士,張若虛的神奇之處,還在於他的詩只留存兩首,仍舊被後人們所瞻仰,相比之下,那些留下幾百首詩詞,仍舊聲名不顯的人,張若虛簡直幸運的不行。
  • 這首詩堪比《春江花月夜》,作者卻是一個不出名的詩人
    喜歡詩詞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一直享有極高的讚譽,號稱孤篇壓全唐。春江花月夜人們之所以對這首詩有這麼高的評價,是因為它在藝術上的成就非常之高。縱觀這首詩,不論是寫景還是抒情,都達到了唐詩的一流水平,這也是大家都熟知,而且公認的。
  • 春意闌珊,讀《春江花月夜》「催眠師流靜」
    一直喜歡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早就知道它是「孤篇壓倒全唐」,也不止一次地感嘆,這首詩誕生於初唐,默默無聞地藏在《全唐詩》中,直到千年以下,才熠熠生輝起來。今生重讀此詩,忽然有些異樣的感覺,特別是對「孤篇壓倒全唐」這個說法若有所思。閒來無事,就去翻翻這句話以及這首詩的老底。」
  • 一輪明月照千古,一首孤篇蓋全唐,這首詩沉寂了1200年才發出光芒
    總有一些明珠,被歷史的長河掩埋其中,張若虛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生只留給世人兩首詩篇,他的身世也是撲朔迷離,寥寥數筆之間難以辨別這位詩人的真實面目,但是那一首《春江花月夜》,卻成為了孤篇蓋全唐的佳作。有人說這個名號是否有些太大了?可是這畢竟是古人賦予他的,相信那首詩的精彩絕倫人們也都領略過,雖然那只是一種榮譽性的說法,他也不是唐詩天空中最亮的星,他的故事,他的作品,也仍然值得一讀。
  • 比起張若虛的「孤篇蓋全唐」,其實楊廣的《春江花月夜》也很經典
    說了這麼多,我們再說回原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成就是我們不可忽視的,而我們大多數人認識這首詩,應該都是在課本上。 唐朝時期,詩作大都是大氣且豪邁,這也對應了盛唐景象。在大部分情況下,詩詞都逃不開時代的大環境,而《春江花月夜》恰恰是一個例外。
  • 他的存世詩篇只有兩首,一首默默無聞,一首被稱為「孤篇壓全唐」
    他的存世詩篇只有兩首,一首默默無聞,一首被稱為「孤篇壓全唐」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著逾越不過的一座高峰,那就是唐詩。這首詩正是《春江花月夜》,許多人對這首詩都耳熟能詳,但對於這首詩的作者張若虛卻並不熟悉。不過應該都聽過賀知章此人,就是「二月春風似剪刀」以及「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那一位。張若虛和其以及另外二人合稱為吳中四士。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他的草書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包融,只知道他與張九齡交好,曾任懷州司馬,尚存的詩只有八首。他的名聲不及賀知章和張旭二人。下面我們來重點說一下張若虛,他作為「吳中四友」之一,所留下的詩集還不及包融的多,《全唐詩》只存兩首,一首是《代答閨夢還》這首名不見經傳,很多詩集裡都沒有它的影子。
  • 孤篇蓋全唐?我倒不怎麼認為
    那就是「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作者是張若虛,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張若虛其實有點慘,不僅關於他的生平事跡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詩作也長期湮沒無聞,還差點沒流傳下來。從唐至元,他的《春江》幾乎無人所重。
  • 江曉原|怎樣論證「孤篇豈能壓全唐」?
    2020年6月17日《中華讀書報》刊載劉火先生長文《孤篇豈能壓全唐》,意在否定王闓運、聞一多對唐代張若虛長詩《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的推崇,但不幸的是,劉文的論證完全無法成立。筆者並無意來論證《春江花月夜》可以「孤篇壓全唐」,只是想藉此個案,指出在論證問題時,遵循常識、常理和邏輯的必要性。
  • 曠世之作《春江花月夜》的背後是作者怎樣的情感經歷?
    而《春江花月夜》,這篇有著「孤篇壓倒全唐」的詩作,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國山水文化的集大成之作,相信讀過《春江花月夜》的人,無一不被詩中所描寫的美好景象所打動。《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是初唐時期一個背影模糊的傳奇人物,他的詩僅存兩首,收錄於《全唐詩》中,據說,這篇集離愁別恨、相思柔情於一體的《春江花月夜》與他的一段情感經歷有關。2傳說,張若虛畢生最喜歡的女子是唐朝太平公主和武攸暨所生的女兒武豔。當時張若虛已經四五十歲了,是武豔和她的妹妹武麗的詩文教師。
  • 看過聞一多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就能懂
    讓我們先來欣賞一首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