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杜甫首創的一種絕句,後代詩家紛紛效仿

2020-12-13 讀書狗子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清代趙翼的這首《論詩》想必大家都曾學過,其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句更是膾炙人口。拋開此詩名句不說,這首絕句讀來只有議論和道理,卻無絲毫意境之美。

實際上,這類絕句確實是為議論而創的,名為「論詩絕句」,也就是用絕句的方式來議論詩歌。這種論詩絕句早在唐代便已有之,其首創者便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詩聖」杜甫。

杜甫作詩,風格以沉鬱頓挫為主,而七言絕句卻對意境之美要求甚高,因而杜甫作七絕,雖有佳篇,卻不及李白、王昌齡、劉禹錫等人。但杜甫卻別開蹊徑,以議論入絕句,擴展了絕句的內容領域。「論詩絕句」便是此道典型。

下面這組《戲為六絕句》便是杜甫最典型的論詩絕句,也是此類詩歌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其中一個名句更是膾炙人口,你一定聽說過:

戲為六絕句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

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其二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其三

縱使盧王操翰墨,劣於漢魏近風騷。

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

其四

才力應難跨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其五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

其六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戲為六絕句》是杜甫所作的「論詩」組詩,它沒有清麗委婉的詞語,也沒有縹緲朦朧的意境,更沒有餘音嫋嫋的韻致。論詩絕句所有的,只是別開蹊徑的意趣盎然,仿佛圍爐夜話一般,或長籲短嘆、或嬉笑怒罵,指點古今詩歌!

這組詩第一首是論南北朝詩人庾信,誇讚庾信的詩文風格成熟、筆力縱橫,並諷刺「當今」對庾信指手畫腳的無知後人。

第二首則論初唐四傑「王楊盧駱」,時人經常譏笑四傑之詩,殊不知譏笑者身名俱滅,而初唐四傑的詩文如同江河一般萬古長流!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便是出自於此!

第三、四首依然是論初唐四傑,並且借用時人譏笑四傑之語「盧王操翰墨,劣於漢魏近風騷」加以駁斥,並表示四傑縱橫之才,詩文都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第四首進而對譏笑初唐四傑者加以批評。

第五首、第六首則是針對當時時人輕視六朝詩文的做法,杜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清詞麗句」不可廢,應該兼收並蓄,推崇古調,吸收新聲。作詩應發揮創造力,而不能因襲堆砌,才能抒發性情,寫出好詩。

杜甫的這組《戲為六絕句》雖是議論為主,無甚意境餘味,但讀來頗能令人有所斬獲。其中杜甫所提倡的「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以及「竊攀屈宋」、「親風雅」等等詩歌創作的觀點尤其值得學習。

自杜甫首創論詩絕句後,後代詩人紛紛效仿,宋代黃庚、金人元好問、清代趙翼等等都有論詩傳世,其中趙翼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更是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絲毫不遜杜甫的「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相關焦點

  • 兩幅對聯一首詩,判斷一個人是否懂詩的試金石,杜甫的絕句真絕了
    這首詩的作者是詩聖杜甫,幾乎人人能誦。其原因是這首詩不僅入選《唐詩三百首》,而且還入選小學語文教材。很多人把這首詩當作風景詩來閱讀,然而深入研究寫作背景和作者寫作風格,這首詩其實暗藏深意。這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自然是符合選編的標準,「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
  • 六種體裁六首詩,讓你明白詩聖杜甫的恐怖實力!
    而是後人研讀他的一首首詩作之後,感到由衷的欽佩,才公認了這個封號,認為他的詩,已經到了超凡入聖的境界!歷史上寫詩的那麼多,唐朝就有無數大詩人:李白、王維、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為什麼唯獨杜甫是詩聖呢?
  • 李白一首詩短短四句,包含五個地名,唯有杜甫這首絕句更勝一籌
    唐詩絕句,僅有四句詩,多則二十八字,少則二十字。篇幅短小卻要承受很大的信息量,自然會對語言的精鍊度要求極高。詩論家曾有言:詩中絕句、詞中小令,一句一字不得閒著,末句最當留意,須有不盡之意。可見,絕句雖短,卻要小心翼翼不能浪費一字一句,歷來詩人作絕句也是務求精煉。
  • 詩聖杜甫在「絕句」的創作中,相比前人有哪些開拓?
    也就是說,時代對絕句提出了創新的要求。杜甫就以其獨具的慧眼,橫溢的才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他首先在絕句的題材上作了大膽的創新嘗試。他把「安史之亂」後的社會現實和個人憂患困苦、流離顛沛的生活經歷寫入自己的詩中,其中有不少寫入了絕句中。杜甫愛詠國家大事,在他的100多首絕句中,專詠國事的就有30餘首,佔四分之一。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絕句,堪稱其七絕壓卷之作
    唐代最為擅長七言絕句的詩人有李白、王昌齡、劉禹錫、杜牧等等,他們都是此中聖手,所作七絕不僅數量多抑且質量極高。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等等俱是傳唱千古的絕世名句。而盛唐時期另一位偉大的詩人詩聖杜甫在七絕方面的名聲就大不如李白等人。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序言: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化載體,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源遠流長,群星璀璨。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他的詩,範圍廣、成就高,極大地豐富了古體詩的表現技巧,把樂府詩的寫作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和王昌齡的七言絕句一起被後世推為唐人七絕的代表作。李白的詩,顯示出很高的才華、豐富的想像力,富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充分表現了盛唐社會士人的自信與抱負,神採飛揚、充滿理想。
  • 杜甫《戲為六絕句》是古代最早的論詩絕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大詩人。出生於河南鞏縣。兩次應進士舉試落第,曾漫遊各地,後寓居長安近十年。安史之亂爆發並陷長安,逃奔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因疏救房綰貶華州司功參軍。後棄官攜家入川,在成都尹嚴武幕下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晚年離開成都經渝州、夔州等地出川,漂泊於荊、湘一帶,最後貧病交困逝於耒陽舟中。
  • 詩聖杜甫最膾炙人口的13首詩,句句經典,冠絕古今,你讀過哪首?
    杜甫存留於世的詩大約有1500首,但你只需要讀20首他的詩,你便會明白他為什麼被譽為「詩聖」,他為什麼有那麼高的名望,他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他為什麼能與李白合稱為「李杜」,以及他為什麼會成為最偉大的詩人… … 因為他的每一首詩,甚至每一句詩,都可以稱得上是冠絕古今。
  • 杜甫「以詩為畫」的2首絕句,生動靈秀,躍然紙上,全是千古名句
    其實,不僅王維的詩如此,詩聖杜甫的很多詩,也是如此,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便指出了這一特點,說杜甫的很多詩,是「以詩為畫」。我想,能夠滿足這一評價的杜詩很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便是他的《絕句二首》,簡單的語言下,充滿了詩情畫意。這兩首詩,作於廣德二年的暮春,當時杜甫漂泊西南,人在四川成都的草堂。
  • 許多人都能背誦杜甫精彩的絕句,但他們並不包括在唐詩三百中
    如果說唐代詩人,我首先想到的是李白和杜甫,他們是一個詩仙,是一個詩聖。李白的詩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但杜甫則不同,杜甫是一位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生活中沒有受到重視,直到死後才被認出來。如果你問我唐代最偉大的詩人,杜甫一定是其中之一。他關心國家和人民,他的詩歌也反映了現實。
  • 杜甫最精彩的絕句,好多人都會背,卻沒入選唐詩三百首
    要是說起唐朝的詩人我首先想起來的就是李白和杜甫,他們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李白的詩歌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但是杜甫則不一樣,杜甫是一個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活著的時候是不怎麼受到重視的,直到死後才開始被承認。你要是問我唐朝最偉大的詩人,那杜甫一定是其中之一。
  • 杜甫的這首七言絕句,人人都會背,但真能讀懂的人卻很少!
    像是被稱為「詩聖」的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寫下許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詩句,正是因為他的詩,都反映當時社會現狀,就被後世將其稱為「詩史」。不過雖然杜甫在律詩上的成就,幾乎可以說得上是無人能及,對後世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但不得不說杜甫也有缺點,若你對唐詩有過了解就會發現,雖然杜甫在律詩上成就很高,卻鮮少能寫出絕句。
  • 杜甫罵人的一首詩,竟然成為千古名篇,不愧為詩聖
    因此初唐的詩歌,還帶有六朝的氣息,經過了四傑、沈宋、陳子昂等人的努力,到了盛唐,已經走向了建安雄渾蒼井的詩風,哪怕是閨怨詩,也有一種悲而不傷的情節在裡面。很多盛唐的詩人,開始譏諷初唐四傑的詩,殊不知他們的成就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杜甫有些看不下去,就寫了一首詩,把這些人罵了個狗血噴頭: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當時的詩文造詣,已經發揮了他們被環境束縛下所能做到的極致。可是今天的文人們,卻認為四傑詩文輕薄不深刻,不論是文人之間私下談論,還是正式場合的交流,四傑都成為他們嘲笑的對象了。
  • 杜甫的一首絕句,娓娓道來,後兩句描寫生動,更雄視一代
    杜甫是盛唐傑出詩人,他雖然胸懷大志、心系蒼生,卻一生仕途坎坷,屢屢被命運作弄。晚年的詩聖在朋友們的幫助下,生活條件終於有點好轉,也安心寫詩,並總結了很多寶貴的創作經驗。杜甫的詩歌題材廣泛,古體詩、律詩、絕句都非常擅長。
  • 【唐】杜甫《絕句》
    【文稿】《絕句四首其三》 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說白了,這句詩看上去寫的是景,其實呢是他所要想說的情,所以「兩個⻩鸝鳴翠柳」這是杜甫寫的,他想寫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他現在寫了兩隻⻩色的小⻦在翠柳枝上鳴叫,這就是說它的色調是暖的,是鮮明的,是歡快的,他的心情是不錯的。杜甫為什麼心情不錯?那是因為他在成都草堂裡頭住得舒心。之前我們讀杜甫的詩都很沉重,叫自己老杜、叫妻子老妻瘦妻。
  •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誦讀:吳俊全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誦讀:吳俊全 2020-09-30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詩評 杜甫絕句賞析
    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不少人說,杜甫是大家公認的對成詩技法精益求精的典範,而這首絕句則完全無文法可言,就是四個景物的描寫,字面鮮活,為詩則平淡無味。還有人說,從這首絕句中完全看不到起承轉合的影子。
  • 一種古老的絕句,起源於陶淵明,驚豔於杜甫,滅絕於蘇軾
    有一種古老的絕句,一句一絕,句句不相聯屬,沒有起承轉合的關係,完全靠內在精神統籌全篇,非常難以把握。它最早出自陶淵明的詩集,但據說原詩是顧愷之所寫,陶淵明摘其精華,遂成絕句。杜甫對其繼承發揚,寫出了一首絕唱,著實驚豔了世人一把。隨後,蘇軾又嘗試著寫了一首,沒成功,歸入平庸了。
  • 杜甫對仗最工整的七言絕句,後人無法超越,只能仰望!
    詩聖杜甫作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歌寫得出神入化,無可超越。杜甫在一首詩中寫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正是對他自己寫詩的態度最恰當的概括。杜甫的詩歌,一大特點,就是對仗工整,幾乎無可挑剔。
  • 「詩仙」是李白、「詩聖」是杜甫,那「詩魔」「詩鬼」「詩神」「詩佛」「詩狂」又是誰呢?
    【導讀】你知道「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那「詩魔」「詩鬼」「詩神」「詩佛」「詩狂」又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