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絕句》

2021-02-13 老劉學記

【文稿】

《絕句四首其三》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這首詩,我們讀著感覺啊就很像是一首很平靜的家常詩,或者說是一首有一點點田園⻛味的詩。

你看,「兩個⻩鸝鳴翠柳」,這早上一起來,或者是中午睡覺一起來,總之是抬頭一望,看⻅窗外有翠柳。這一⻩一綠,這種色彩的搭配就能看出詩人的心情是很不錯的!那詩人心情要是不好的話,那可能就不是⻩鸝,也許就是烏鴉,翠柳呢那可能也不是翠柳,就是殘柳。兩個⻩鸝在翠柳上鳴叫,是他著意捕捉的。

我們要明白啊,詩人寫詩首先是基於基本的事實在寫,但是詩人的主要任務不是紀實,不是像我們寫速寫、畫素描,把這棵樹畫下來,把這兩隻⻦畫下來。詩人寫詩主要是為了抒發自己的主觀情感,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說白了,這句詩看上去寫的是景,其實呢是他所要想說的情,所以「兩個⻩鸝鳴翠柳」這是杜甫寫的,他想寫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他現在寫了兩隻⻩色的小⻦在翠柳枝上鳴叫,這就是說它的色調是暖的,是鮮明的,是歡快的,他的心情是不錯的。

杜甫為什麼心情不錯?那是因為他在成都草堂裡頭住得舒心。之前我們讀杜甫的詩都很沉重,叫自己老杜、叫妻子老妻瘦妻。因為他現在在成都,生活比較舒適,有劍南⻄川節度使兼成都尹、御史大夫裴冕照顧他。裴冕走了之後,後來又來了他的好朋友高適,任劍南⻄川節度使。高適走後呢,又來了個朋友嚴武,這個朋友當然比他小了十四歲,嚴武的父親嚴挺之在玄宗時做過尚書左丞。這麼說吧,杜甫來到成都,雖然也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雖然也回憶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使英雄淚滿襟」,他寫英雄,但畢竟在成都這兒生活是比較安逸了。這麼多朋友幫襯著,而且成都遠離戰亂,也遠離了政治中心⻓安,可以舒舒服服地、安安靜靜地看點書,吟點詩,喝點酒,逛逛他的菜園子園子。所以在成都時期啊,他寫了大量的田園題材,這是有原因的。

杜甫說「兩個⻩鸝鳴翠柳」之後,接著有顏色,「一行白鷺上⻘天」。你沒感覺到這是一個特別祥和的慢生活節奏嗎?詩人看這兩隻小⻩鸝,在翠綠的柳葉柳枝上鳴叫,又看到一行白鷺緩緩地⻜上了⻘天。藍天有藍色,還是瓦藍瓦藍的,還有白色,有⻩色,有綠色,你看這不就是一副⻘綠山水畫嗎?心情是相當的好。

在心情之外,還有什麼呢?還有雪景,「窗含⻄嶺千秋雪」。你想這是春天的事啊,春天怎麼會出現雪景呢?向⻄看遠處的雪山,皚皚在望,真是心情好得不得了!為什麼呢?這說明詩人在尋覓美景,他不但看到了眼前美景,其實眼前的也不叫什麼美景,都是平常景象,但詩人心情是好的,因此,所⻅之處無一不是美景。近處看了還不夠,還要向遠處找。「窗含⻄嶺千秋雪」這是一個⻛景畫,為什麼叫「窗含⻄嶺」?這個窗就像是宋元的小山水畫似的,畫在團扇上那種感覺,對不對?大家知道蘇州園林的特點,有一個小格子,格子上開一小窗,從那小窗裡望出去有一樹梅花開。「窗含⻄嶺千秋雪」,誰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只是王維的專屬,杜甫也能寫。要麼說杜甫是詩聖!這「聖」,一方面說的是道德,另外一方面說的是什麼樣的詩都寫得來。

你也許會說,唉喲!那老杜這麼高興都能叫小杜了。這麼高興,這麼歡快,就不會再天天關注家國情懷、治國平天下,不會將百姓疾苦記心間了吧!就像他自己說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我告訴你,他不是王維,也不是柳永,杜甫就是杜甫。眼前有美景,遠方有美景,但也忘不了國家。這就是什麼呢?生活中的每一點、每一滴都有家國情懷在心中。大家會說,上哪找家國情懷呀?有啊,最後一句就出來了,「⻔泊東吳萬裡船」。

這句詩要先解釋一下知識點,根據範成大《吳船錄》記載:「蜀人入吳者,皆從合江亭登舟,其⻄則萬裡橋。杜詩『⻔泊東吳萬裡船』,此橋正為吳人設。」他的意思是說,意思是說,四川人要去東吳也就是現在江浙一帶出差,如果走水路。那就要從合江亭登船,現在是很有名的經典,當年是著名的碼頭。在合江亭以⻄,就是萬裡橋,萬裡橋以⻄就是杜甫草堂。這三點就是這樣的地理位置。之所以叫做萬裡橋是因為,三國的時候諸葛亮在此地設宴,送大臣費禕出使東吳。費禕感慨,「萬裡之行始於此橋」,所以這座橋叫萬裡橋。所以杜甫所說的⻔泊東吳萬裡船,說的就是停在合江亭和萬裡橋附近的船。

杜甫之所以說「⻔泊東吳萬裡船」,而不是「⻔泊成都好多船」那就是要強調,人們從成都運貨到江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當時水上的商道重新開通了。戰亂雖然還在,但是老百姓生活正在恢復,國家經濟正在恢復,用這樣一個景象從側面烘託這個意思,點出了詩的主旨。

詩人一看,雖然我現在已經離開了⻓安,雖然我現在已經不在洛陽,雖然我現在遠離了政治中心,雖然我現在還在操心,我看到⻔口停泊的即將奔赴東南各地的船,船上全是貨,我想我們這個國家正在復甦,我們的國運正在復甦,我的心裡非常地欣慰。因為這種欣慰和欣喜,看到眼前無處不是美景,我們得這麼來理解這首詩。

所以你看,詩人有很多種,有的詩人就是單純地寫景,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嘯」是吧?「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對不對?這就是很純粹的個人世界。

還有像李白啊,「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兒寫自個很孤獨,對不對?但你發現了沒有?杜甫無論是自己處在痛苦孤獨當中,還是獨自在欣賞美景當中,他最後結束的地方總是經意或者不經意,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會點出自己這個個體和國家、老百姓的關係。這是什麼呀?這就是家人、國家時時常繫心間,這就是那歌唱的「祖國常在我心中」。

常聽人說,所以今天我們讀這首《絕句》,看似小,實則大,看似淺,實則深,看似好像只是紅⻩藍綠,但實際上其中的深意卻不絕如縷。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相關焦點

  • 25.絕句-唐.杜甫:全對仗經典樣板詩詞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這裡學習杜甫專題)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這個時期杜甫的詩作充滿了喜悅,極富亮麗的色彩,意境明麗悠遠。
  •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誦讀:吳俊全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誦讀:吳俊全 2020-09-30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二首》其一 誦讀:廖菁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二首》其一 誦讀:廖菁 2020-10-16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絕句,堪稱其七絕壓卷之作
    唐代最為擅長七言絕句的詩人有李白、王昌齡、劉禹錫、杜牧等等,他們都是此中聖手,所作七絕不僅數量多抑且質量極高。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等等俱是傳唱千古的絕世名句。而盛唐時期另一位偉大的詩人詩聖杜甫在七絕方面的名聲就大不如李白等人。
  • 杜甫,王庭筠,吳濤,志南,楊萬裡,一人一首絕句你最喜歡哪一首
    【點擊右上角「關注」,學習更多詩詞知識】絕句【作者】杜甫 【朝代】唐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絕句【作者】王庭筠 【朝代】元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 杜甫《戲為六絕句》是古代最早的論詩絕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大詩人。出生於河南鞏縣。兩次應進士舉試落第,曾漫遊各地,後寓居長安近十年。安史之亂爆發並陷長安,逃奔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因疏救房綰貶華州司功參軍。後棄官攜家入川,在成都尹嚴武幕下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晚年離開成都經渝州、夔州等地出川,漂泊於荊、湘一帶,最後貧病交困逝於耒陽舟中。
  • 杜甫的《絕句二首》,為何教科書只選擇了第一首?
    ……語文教科書中,杜甫的詩作更是多次入選。杜甫的詩更是每個小學生必背科目,哪個小學生沒有被杜甫支配的恐懼?但是,為何杜甫描繪成都春景的組詩《絕句二首》,語文教科書卻只選錄了第一首呢?《絕句二首》——唐·杜甫【其一】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 杜甫詩歌之《杜甫·絕句》賞析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絕句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6)「絕句」是詩的名稱,並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於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詩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種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
  •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絕句
    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日本學生也會誦讀一二。「漢詩」可以說是日本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杜甫的《絕句》,一起來欣賞吧。
  • 杜甫《絕句》賞析與新唱
    這首詩其實是沒有題目的,「絕句」兩個字是詩歌的體裁。絕句一共四句,每句五個字就叫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就叫七言絕句,所以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沒有題目的一個可能原因,就是這首詩好像也沒有什麼需要特別強調的東西。四句詩寫了四個場景,像四幅畫一樣,那麼咱們就一幅一幅來看這些畫。首先我們要明確,這首詩作於成都郊區的草堂。
  • 一種古老的絕句,起源於陶淵明,驚豔於杜甫,滅絕於蘇軾
    有一種古老的絕句,一句一絕,句句不相聯屬,沒有起承轉合的關係,完全靠內在精神統籌全篇,非常難以把握。它最早出自陶淵明的詩集,但據說原詩是顧愷之所寫,陶淵明摘其精華,遂成絕句。杜甫對其繼承發揚,寫出了一首絕唱,著實驚豔了世人一把。隨後,蘇軾又嘗試著寫了一首,沒成功,歸入平庸了。
  • 觀唐絕句101-105 燈火秦淮千萬家,新詞不唱後庭花
    老街味道原創詩詞,觀唐絕句5首,第101-105篇,依照舊例前面是老街詩作,後面是唐人簡介與原詩。觀唐絕句101夜別(用裴夷席上夜別韻)@老街味道雁鳴月正圓,情多杯又滿,明日隔天涯,路長良夜短。唐朝的又一個做過拾遺的詩人,裴夷直傳下來的詩多為絕句,五七律很少,內容以感懷酬贈之作為多。 下面這首《席上夜別張主簿》是一首仄韻的古體詩,也是一首送別詩,不愁路長,卻愁良宵苦短,燭光不滅,酒杯常滿,但是良辰美景終有盡時。席上夜別張主簿(唐·裴夷直)紅燭剪還明,綠尊添又滿。
  • 律詩與絕句
    自漢到唐,五、七言詩經過了長期發展,在題材走向、 格律形式、藝術手段、風格傾向等方面都基本成熟,絕句、律詩的格律結構也最後形成。絕句、律詩,都是格律詩。格律詩是按照嚴格的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字數、行數、句式、音韻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種規定就是所謂的絕句律詩格律。一、古體和近體從格律上看,詩可以分成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 詩聖杜甫在「絕句」的創作中,相比前人有哪些開拓?
    也就是說,時代對絕句提出了創新的要求。杜甫就以其獨具的慧眼,橫溢的才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他首先在絕句的題材上作了大膽的創新嘗試。他把「安史之亂」後的社會現實和個人憂患困苦、流離顛沛的生活經歷寫入自己的詩中,其中有不少寫入了絕句中。杜甫愛詠國家大事,在他的100多首絕句中,專詠國事的就有30餘首,佔四分之一。
  • 「詩聖」杜甫首創的一種絕句,後代詩家紛紛效仿
    拋開此詩名句不說,這首絕句讀來只有議論和道理,卻無絲毫意境之美。實際上,這類絕句確實是為議論而創的,名為「論詩絕句」,也就是用絕句的方式來議論詩歌。這種論詩絕句早在唐代便已有之,其首創者便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詩聖」杜甫。
  • 中華經典資源庫:杜甫《絕句》
    此時的杜甫心情也就暫得愉悅。當生機盎然的春天來到的時候,草堂周圍的一切也都變得美不勝收。在此情此景中,杜甫又會怎樣表達他的喜悅之情呢?龍開勝(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講解】 講解專家:李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絕句
  • 詩詞原創 老街味道觀唐絕句合集 第21-25 盛唐篇
    詩詞原創,老街味道觀唐絕句合集: 第21-25篇,以唐詩鑑賞辭典絕句篇為次序,一人一詩一唱和。本篇詩人為王維、李白、高適、崔顥、儲光曦5位。觀唐絕句21-原韻答王維 @老街味道一他鄉逢故知,殷勤問梅事。有信不及花,但詢歸計未?
  • 杜甫一口氣寫下六首絕句,嬉笑怒罵整個詩壇
    杜甫的七律是十分工整的,並且沒有任何雕琢的痕跡,語句都很自然,絲毫不影響情感的抒發。所以,很多學習寫律詩的人都以杜詩為樣本。其實,杜甫還有一個很大的貢獻,那就是擴展了絕句表現的內容,不論什麼題材,他都可以寫成絕句。
  • 《戲為六絕句》:杜甫對初唐四傑的一錘定音
    這個爭論,最後在杜甫的一系列作為文學評價的絕句中直接給出了定論:戲為六絕句 杜甫其二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其三縱使盧王操翰墨,劣於漢魏近風騷。絕句其二:四傑當時的文章,被人們取笑輕薄,現在取笑的人都灰飛煙滅了,四傑的詩詞卻萬古流傳。絕句其三:四傑的詩,像《詩經》《楚辭》,不如漢魏古風,但是他們就像那千裡馬縱橫馳騁,不像你們這些玩意兒一跑長途就廢。這個評價就相當高,後世對四傑的評價也就基本以杜甫為定論。
  • 賞析║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名作賞學mingzuoshangxue葵杜甫《絕句二首》其二說二、寫作時間和背景根據杜甫同時寫作的《絕句二首》其一來看,燕子飛來這一物候表明這首絕句寫的應該是春分時節。杜甫自從躲避兵災,逃離成都,經歷了「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當時正有家難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