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絕句二首》,為何教科書只選擇了第一首?

2020-12-19 相約詩詞

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唐詩絕對是繞不過的一個話題。唐詩作為文學瑰寶,留下了大量優美綺麗的燦爛詩篇,幾乎每個中國小學生都是從背誦唐詩開始學習中國古典文化。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語文教科書中,杜甫的詩作更是多次入選。

杜甫的詩更是每個小學生必背科目,哪個小學生沒有被杜甫支配的恐懼?

但是,為何杜甫描繪成都春景的組詩《絕句二首》,語文教科書卻只選錄了第一首呢?

《絕句二首》——唐·杜甫【其一】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飢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浣花溪畔,這首詩正是創作於旅居成都時期。安穩的生活,也讓杜甫愁苦、鬱結的心胸得到了一定的紓解。

整首詩筆法精巧,對仗工整,格調清新,意境明麗悠遠。從大出著墨,再落到描繪具體景物,動靜相間,相映成趣,從不同角度勾勒出一幅草木吐綠、百花爭豔、春光旖旎的自然風景,這也是杜甫筆下少有的「曬幸福」之作,表露其歡悅安適的情感。

而中國的老師卻鮮少要求小學生這組詩的第二首——

【其二】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第二首詩的大概意思是:江水碧波浩蕩,襯託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鬱鬱蒼蒼,紅花相映,仿佛就像燃燒一樣。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啊?

在第二首詩中,杜甫抒發了羈旅異鄉的傷感之情,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大概因為小學生對於這種情感理解不了,所以第二首詩暫未入選教科書。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採用對比手法,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前面的景色描繪得有多美,那麼詩人此時歸心就有多急切,漂泊之情油然而生,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感。

想念家鄉時,你會做什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故事。

相關焦點

  • 賞析║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名作賞學mingzuoshangxue葵杜甫《絕句二首》其二說二、寫作時間和背景根據杜甫同時寫作的《絕句二首》其一來看,燕子飛來這一物候表明這首絕句寫的應該是春分時節。杜甫自從躲避兵災,逃離成都,經歷了「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當時正有家難回。
  • 杜甫《絕句二首·其二》的譯文、賞析
    這首詩《絕句二首》中的第二首,寫於公元764年暮春,當時詩人杜甫正漂泊西南,住在其在成都的草堂。全詩描寫出了暮春時的美麗景色,濡飽墨於紙面,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絕句二首·其二》的原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二首》其一 誦讀:廖菁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二首》其一 誦讀:廖菁 2020-10-16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杜甫最美5首絕句,讀完拍案叫絕,字字有真情,有境界,讓人佩服
    這首絕句杜甫寫於草堂時期。這首詩寫得沉鬱悲涼,其特點在於情緒鋪排和轉折,還有杜甫心懷家國的情操。「江邊踏青」,本是春日優遊之樂,而「罷」急速完結春日喜樂之情。這首絕句,全篇對仗,寫景細膩真切,每個字都詩意飽滿,每一句均精煉如金,其觀察之細緻,雕琢之精工,殊為可嘆。然這也失去了絕句應有的飄逸流暢之美,古人稱杜甫「不善寫絕」,亦是為此。
  • 杜甫一口氣寫下六首絕句,嬉笑怒罵整個詩壇
    杜甫的七律是十分工整的,並且沒有任何雕琢的痕跡,語句都很自然,絲毫不影響情感的抒發。所以,很多學習寫律詩的人都以杜詩為樣本。其實,杜甫還有一個很大的貢獻,那就是擴展了絕句表現的內容,不論什麼題材,他都可以寫成絕句。
  • 杜甫最精彩的絕句,好多人都會背,卻沒入選唐詩三百首
    要是說起唐朝的詩人我首先想起來的就是李白和杜甫,他們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李白的詩歌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但是杜甫則不一樣,杜甫是一個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活著的時候是不怎麼受到重視的,直到死後才開始被承認。你要是問我唐朝最偉大的詩人,那杜甫一定是其中之一。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絕句,堪稱其七絕壓卷之作
    唐代最為擅長七言絕句的詩人有李白、王昌齡、劉禹錫、杜牧等等,他們都是此中聖手,所作七絕不僅數量多抑且質量極高。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等等俱是傳唱千古的絕世名句。而盛唐時期另一位偉大的詩人詩聖杜甫在七絕方面的名聲就大不如李白等人。
  • 杜甫的這首七言絕句,人人都會背,但真能讀懂的人卻很少!
    說起古詩來,估計每個人都有那麼幾首能夠倒背如流,而能寫出這些詩句的詩人,無不都是驚才絕豔之輩。像是被稱為「詩聖」的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寫下許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詩句,正是因為他的詩,都反映當時社會現狀,就被後世將其稱為「詩史」。
  • 這首不像詩的古詩,為何長期「霸佔」語文教科書第一首的寶座?
    一提起語文教科書,想必大家都有很深印象吧?那麼,還記得小學一年級我們接觸的第一首古詩是哪一首呢?如果不記得,沒關係,翻開當今統編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你就明白了。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但不管是哪個版本的唐詩三百首裡,杜甫的詩都是入選最多的,有入選35首的,也有入選38首和39首的,在百度百科裡查閱到陳婉俊補註是38首杜詩,其實是不對的,六甲番人仔細查閱了陳注影印本,其實應該是39首,這或許大家是將陳注的《夢李白》二首當成一首了。
  • 一首《詠鵝》,為何能長期「霸佔」語文教科書第一首的寶座?
    一首《詠鵝》,為何能長期「霸佔」語文教科書第一首的寶座?有的老師教了一個家庭的兩代人,有的古詩則成為了幾代人的童年記憶。我的家鄉在四川農村,小山村裡的老師很少,特別是在七八十年代。言下之意,教師的流動性也很小,比如我的小學語文老師,曾經就是父親的老師。
  • 李白一首詩短短四句,包含五個地名,唯有杜甫這首絕句更勝一籌
    唐詩絕句,僅有四句詩,多則二十八字,少則二十字。篇幅短小卻要承受很大的信息量,自然會對語言的精鍊度要求極高。詩論家曾有言:詩中絕句、詞中小令,一句一字不得閒著,末句最當留意,須有不盡之意。可見,絕句雖短,卻要小心翼翼不能浪費一字一句,歷來詩人作絕句也是務求精煉。
  • 杜甫「以詩為畫」的2首絕句,生動靈秀,躍然紙上,全是千古名句
    其實,不僅王維的詩如此,詩聖杜甫的很多詩,也是如此,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便指出了這一特點,說杜甫的很多詩,是「以詩為畫」。我想,能夠滿足這一評價的杜詩很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便是他的《絕句二首》,簡單的語言下,充滿了詩情畫意。這兩首詩,作於廣德二年的暮春,當時杜甫漂泊西南,人在四川成都的草堂。
  • 兩個黃鸝還是兩隻黃鸝,這首千古絕句您小時候是否總會背錯呢
    近日,一部名為《蝸牛與黃鸝鳥》的熱播劇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並且再次勾起了小學時代背誦這首絕句時的有趣回憶。雖然看了幾集,還是一頭霧水,不知為何會取這樣的片名,姑且認為是以音樂為主題,這一點和黃鸝鳥的悅耳妙音總算相關吧。言歸正題。
  • 詩聖杜甫在「絕句」的創作中,相比前人有哪些開拓?
    也就是說,時代對絕句提出了創新的要求。杜甫就以其獨具的慧眼,橫溢的才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他首先在絕句的題材上作了大膽的創新嘗試。他把「安史之亂」後的社會現實和個人憂患困苦、流離顛沛的生活經歷寫入自己的詩中,其中有不少寫入了絕句中。杜甫愛詠國家大事,在他的100多首絕句中,專詠國事的就有30餘首,佔四分之一。
  • 《全唐詩》四萬多首,論懟人只服杜甫這首,讓人見識高級的發脾氣
    但杜甫不一樣,其詩作沉鬱,所以很多人便認為他的脾氣應該是極好的,性格也是很穩重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杜甫一生存詩1500餘首,在這些詩中他發了兩次火,寫出了兩首千古名作。一次是公元761年前後,看不慣大將花敬定賞樂時用天子的禮制,他寫了首《贈花卿》。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諷刺人能到這個程度,讓人以為是誇人,當真是高明!
  • 二年級下語文15《古詩二首》——《絕句》全面解析,建議收藏
    今天我們將繼續分享《古詩二首》的另一篇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與春天的有關的古詩《絕句》,其中包括生字、詩句以及課後題解析,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甫在成都閒居時所作。這首詩描繪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色,詩人舒暢愉悅的心情也蘊含在寫景之中。
  • 一種古老的絕句,起源於陶淵明,驚豔於杜甫,滅絕於蘇軾
    兩個黃鸝鳴翠柳對杜甫的這首絕句,後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雖非正格,自是絕唱」,是說絕句不該這麼寫,但是杜甫寫成了絕唱。「極盡寫物之工」,是說它前兩句顏色搭配得好。「七言律壯語,而為絕句」,是說它後兩句氣象開闊。可以說,這種古老的絕句,被杜甫寫出了驚豔的感覺,一下就達到了巔峰。此後,蘇軾仿又寫了一首,「蓋用杜老詩意也」,但沒成功。
  • 詩文典講詩詞——《絕句二首》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01原詩絕句二首·其一幸好受到了好朋友嚴武的接濟,生活安定下來,可惜好景不長,嚴武被皇上調去長安了,杜甫的生活又變得很貧困。終於等了兩年之後,嚴武被皇上重新派回了蜀地。嚴武還向皇上申請給杜甫封了一個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後來人們管杜甫叫杜工部,就是因為他的這個職務。這下可把杜甫樂壞了,咱們的詩聖就是這樣,不管生活多麼困難,只要給點陽光他就燦爛了。
  • 「詩聖」杜甫首創的一種絕句,後代詩家紛紛效仿
    清代趙翼的這首《論詩》想必大家都曾學過,其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句更是膾炙人口。拋開此詩名句不說,這首絕句讀來只有議論和道理,卻無絲毫意境之美。實際上,這類絕句確實是為議論而創的,名為「論詩絕句」,也就是用絕句的方式來議論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