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橘媽
很多孩子膽小、不自信,做什麼事都唯唯諾諾,其實,都是大人挖的坑。
叫大人
爸媽:「快叫叔叔阿姨。」
寶寶:「……」
爸媽:「快呀!這孩子怎麼回事?」
寶寶:「……」
表演才藝
親戚1號:「會跳舞嗎?來劈個叉也行!」
寶寶:「……不會。」
親戚2號:「唱個《小蘋果》吧,很多幼兒園小朋友都會的。」
寶寶:「……」
親戚3號:「要不你背首詩吧!」
寶寶:「……」
寶寶心裡苦,但是寶寶不說呀……
有些孩子是多才多藝的,但是性格是內向的,不喜歡人多的時候,不喜歡在眾人面前展示,不喜歡上來就跟陌生人打招呼。但是家長卻要求他們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孩子不做,就打擊孩子,指責孩子「怎麼這麼沒用」,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就被打擊完了。
不過新奇的是,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大多數中國家庭中,母親的付出要多於父親。
可實際上,心理研究表明:
0-3歲的兒童,需要被無條件接受,並且需要被給予足夠的安全感,這個階段,媽媽們可以滿足。而到孩子4歲之後,需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適應性等,這時候,更需要的是父親。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親偶爾比母親更能影響孩子,尤其是在孩子4歲之後。
01
這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基於很多中國家庭中,父親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而言,雖然不是所有人,但是佔據了大多數。
●性情暴躁,導致家庭關係緊張
先不看咱們8090這兩代,就拿這兩代的父母這輩人來說,男的普遍比較暴躁、不耐煩,聽不進去別人說的話,大男子主義,女的普遍都絮叨,不是原則問題通常不會輕易發火。
很多家庭都有打孩子的行為存在,久而久之,男人會變得更暴躁。
這是對於我身邊的人來說,我小時候在家屬院長大,我們一起玩的好的七八個小夥伴,沒有一個沒挨過父親打的,只不過下手輕重和挨打頻率不一樣,有的經常挨打,有的不常挨打,有的只是吃過巴掌,但有的直接棍子給打折。
對於那些經常挨打的孩子來講,性格就會走入兩個極端,要麼性格變得暴躁,遇事不順暴力解決,要麼性格懦弱,自卑膽怯。
而現在8090這兩代人組建的家庭中,因為吃過了挨打的苦,所以 也會儘量克制不打孩子。
但是,脾氣暴躁卻不見得能完全改掉。
因為這兩代人多是獨生子女,如果妻子懷孕了,家裡必須還有人賺錢,所以家裡的老公就扛起來主要責任,壓力很大。因此脾氣很容易暴躁,認為自己外出賺錢辛苦,對家庭成員發脾氣。
這就容易導致家庭關係緊張,讓孩子變得敏感,極度缺乏安全感,總怕爸爸媽媽吵架、怕爸爸媽媽離婚,一看到父母吵架,就會緊張惶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不愛說話、缺乏活力,這樣都會導致孩子不自信。
●陪伴少或不陪伴
不少家庭分工為「男主外女主內」,然而現實是,「男主外,女不光主內同時也能主外」。
男人將「男主外」貫徹落實到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經常扮演「甩手掌柜」的角色,還是從心底裡認為「相夫教子」是女人的責任。
然而原來越多的情況在表明著這樣的認知是錯誤的。
因為家庭教育中,父親的教育佔得比重不容忽視。
身邊不少寶媽抱怨老公一回家就躺在沙發上摳手機,孩子找他他就讓孩子找媽媽。
父親的這種忽視,孩子其實是可以感覺到的。
還有那些無效的陪伴,孩子在爸爸身邊玩,爸爸拿著手機玩,敷衍的態度,孩子也是能感受到的。
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心底會畫下一個大大的問號:爸爸是不是不喜歡我?
慢慢地,爸爸的缺位就影響了孩子做事的專注度和自信心。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又不善表達愛
其實對孩子要求嚴苛的人可能是爸爸,也可能是媽媽,但是通常男性比起女性來,不擅長對孩子表達愛。
因此在孩子眼中,父親就是一個苛刻的人,孩子感覺自己不討父親喜歡,做什麼都得不到父親認可一樣。慢慢地也會變得懦弱、不自信。
而且這樣的父親,更容易養出一味討好別人、迎合別人的討好型人格的人,漸漸的沒有了自我。
02
同樣的事情,父親和孩子一起做,要比母親帶孩子做,效果更好。
●多帶孩子戶外活動
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父親陪玩是最幸福的。因為父親在帶孩子這方面和母親完全是兩種方式。
玩耍的時候,母親只想著安不安全,比較保守,所以孩子的很多想法,母親會駁回。
但是父親不一樣,他會優先讓孩子高興,只要孩子高興、不哭就可以了。而且父親的力量通常比母親更大,在保護孩子這方面,父親也會選擇自己有把握能保護好孩子的項目,讓孩子試著去冒險。
在一次次的挑戰中,孩子就能獲得更多的成就感,這是自信心建立的一個基礎,而且每次被父親保護,也能給孩子增加安全感,這兩樣東西,都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
●父親多多誇孩子
父親作為一家之主,在家中的地位在孩子眼中可是很高的,所以,父親的肯定對孩子來講是更大的鼓勵。
而且表揚,不光是一種肯定,更是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
對於孩子來講,他們早就在心裡形成了「被他表揚=被他喜歡」的公式,所以,一定要多多表揚自己的孩子,無論做的好與不好,只要孩子比上次進步,那就都是值得表揚的事。
多表揚孩子的進步、努力,表揚時說些具體的,比如「這次比上一次更好,說明寶寶努力了」等這樣的表達。
少誇聰明、棒、天賦,這樣會讓孩子認為這是天生的,容易變得自負而不是自信。
●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一個家庭,夫妻關係是放在首位的,只有夫妻關係和睦了,家裡的一切才都能好。
所以,一定要盡全力去維持父親關係和睦。
畢竟這是夫妻兩個人的事,都需要做努力。
但是希望寶爸們可以理解一下寶媽照顧孩子的不容易,寶媽抱怨,那就多傾聽。
寶媽要吵架,千萬別一聲不吭,摔門就走。
希望男人可以主動認錯。雖然事實是兩個人都有錯,但是男人率先認錯,並不是很沒有面子的事,寶媽可能在你認錯時繼續嘮叨幾句,但是通常事後也會自我反省意識到自己也有錯。
畢竟,寶媽帶孩子不容易,瑣事一堆,一點都不比在外工作輕鬆,而且有的寶媽還是一邊工作一邊帶娃。所以在吵架認錯這件事上,男人先低個頭也沒什麼,對不對?
希望所有的寶爸能夠意識到,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自己的責任也很大,別總是責怪寶媽這做的不行,那做的不好,最傷人的一句話就是「你看你把孩子教成什麼樣了」,明明孩子是一起生,教養當然也要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