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報記者 方雨斌 實習生 汪文文 | 文並圖
「您好,小麥,我要去上海交通大學。」
「有以下幾個路線,請選擇。」
「我要走高速去上海交通大學,我要聽歌。」
「請問聽什麼歌?」
「我要聽劉德華的《忘情水》。」
「我想打電話給10086。」
……
其實我們距離AI (人工智慧)並不遠,這一段逼真、流暢、自然的對話就是來自於人與機器的聊天。
昨天上午,由上海交通大學、閔行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海交大—閔行」專場活動在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啟動。
今年的雙創周專場活動圍繞人工智慧產業創新這一主題,舉辦了系列論壇和成果對接會等活動。這段「人機對話」便是來自成果對接會上,由交大教授帶來的研究項目成果。
很多人認為AI(人工智慧)聽上去很科幻,但其實AI很生活。在昨天舉行的AI產業對接會上,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七名教授在現場對等多項AI產業項目進行了路演,涵括了醫療健康、智能家居、智能車載等領域,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
人機對話不「尬聊」
語音識別技術運用其實目前十分常見,像手機上語音撥打電話、語音查看路線、語音輸入法等功能,但是這些卻不常用。這是因為要是能夠與我們的電子設備進行對話需要非常緩慢而清晰的語言去跟它說話,電子設備回饋的機器語言也十分不自然,甚至可以說是一段「尬聊」。
車蘿蔔可體驗自然人機聊天
俞凱研究員分析其帶來的產品「車蘿蔔」(Carrobot),正是改良了目前市場上語音識別技術的不足。這款車載抬頭顯示儀產品支持在導航的同時,可以點播搞笑、音樂、新聞等頻道,還可以讓微信、電話同屏顯示,與好友進行聊天,給司機帶來「伴侶型」導航體驗。這款產品的語音識別更加精準,定向麥克風可以大幅度提高司機的語音識別率,甚至可以支持打斷和搶說,與「車」來場酣暢淋漓的聊天。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這款產品已經投入市場了。
「護心符」可隨身便攜
「猝死,有無徵兆?可否預知?」
在拋出疑問之後,劉成良教授便將手掌般大小的「心狗心電血壓儀」掛在脖子上,將兩片電極貼片分別貼在兩隻手腕上(也可以貼在肩膀兩側),再用數據線將產品與手機連接。瞬間,手機上「心狗健康」APP便顯示出劉成良教授的動態心電圖、心率、血壓等實時數據,替代了去醫院檢查身體。
工作人員現場展示心狗心電血壓儀
「這款穿戴產品20秒便可以測量心血科心臟疾病,針對十餘種心血管疾病,專家系統也能迅速給出就醫和飲食建議。」根據劉成良教授的描述,心狗心電心血壓儀避免了以前的黑匣子產品只能通過計算機埠查看數據的弊端。其測量的數據不僅可以在手機APP上直接查看,還可以通過雲技術,將數據同步到雲平臺,儲存起自己的健康數據,便於家人、主治醫生在線查看和諮詢,實現「人人都有自己的雲醫生、雲專家」。
心狗心電血壓儀檢測報告
防盜防騙防疲勞駕駛
iPhone X的發布掀起了人臉識別風潮,不少網友發出對人臉識別的疑問和調侃。其實,人臉識別技術大有可為,應用領域十分廣泛,不局限於手機解鎖或支付功能。
人臉識別門鎖
「疲勞駕駛是司機駕駛中一個常態,臉部識別技術通過司機的臉部狀態來提醒其已經處於疲勞駕駛了,並發出警告,甚至在十分嚴重情況下,車還可以智能停車,強制司機休息。」蘇劍波教授說,「疲勞檢測已經與上汽集團合作了,未來便應用於汽車領域。」
在車站、地鐵、小區等場所布置人臉識別設備,有助於公安抓取嫌疑犯;在金融櫃檯安裝人臉識別,防止冒領社保基金行為的發生;在考場,通過人臉的唯一性可以對考生信息的確認和後續排查,提高考試的公平性;在門鎖上安裝此技術,掃描輸入家人和親戚的人臉,可以防止陌生人打開門……可以說,但凡與人有關的活動領域,都可以應用到人臉識別技術。在現場,蘇劍波教授也帶來了一款人臉識別門鎖。
「根據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總體部署,閔行正在全力建設『上海南部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大力推進核心區建設的20個重點支撐項目,為創業打造環境,為創新營造氛圍,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專場活動啟動儀式上,區委副書記、區長倪耀明談到,下一步,閔行區將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不斷提升創新創業科技內涵,不斷增強創新創業發展實效。
閔行與上海交大的合作不僅體現在這一場專場活動上,而是貫穿於雙創事業的全方面。上海交通大學是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近年來學校鼓勵學校的技術研究向產業化轉移,不少科研成果走出校園走向市場。而閔行則利用這一契機,為上海交大等一批高校、院所搭建了承載的平臺。
在推進「紫竹創新創業走廊」中,閔行與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紫竹高新區、地產集團等區域內的大校、大院、大企達成了「六方」合作,共同推進科創中心建設。而上海交通大學醫用機器人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華東師大-海法大學」轉化科學與技術聯合研究院等項目則為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創新型功能平臺建設。
同時,閔行區正在創建「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著力加強成果轉化專業服務平臺建設,一年來先後引進了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華東版權登記大廳、上海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南部分中心、上海高校智慧財產權運營創新中心、國家東部技術轉移中心閔行分中心等成果轉化平臺,為企業提供多方位全鏈條的創新資源和線上線下的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服務。
猜你喜歡
(本期編輯 方雨斌 李成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