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原理在園林中的應用

2020-12-20 建設工程教育網

  近年來,我國城市綠化得到長足發展,但許多綠地形式單調、功能單一、維護投入大,而重景觀、輕生態以及過分追求「一次成型」的狀態也遠未改變,影響了城市綠地系統的健康和服務功能。雖然這種狀況正在得到改變,森林進城、生態優先,生態園林得到普遍倡導,認識到綠地的生態環境效益不僅取決綠化的覆蓋面積(覆蓋率)和佔地面積(綠地率),而且取決於空間結構和綠地類型,以及構成綠地的生物群落類型。但生態優先、生態原則往往成為一種虛化的概念性招牌,無法體現在綠地的工程實體中。在規劃方案的制訂和設計的評審中憑經驗和感覺,或是遵從首長意志,或是依靠某個知識理論已嚴重老化的老專家。環城、交通幹道的綠帶建設存在盲目攀比現象,但對其作用的認識非常模糊,一些工程規劃不符合國情。以人為本、天人合一成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以人為本就是滿足人的需要,但是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怎樣去取捨?天和人怎樣才能合一,或者接近合一?這些問題沒有完全解決。

  1、自然不屬於人類,人類屬於自然

  自然生態系統是與當地環境長期相互作用、協同進化的產物,其結構複雜,穩定性高,具有自我維持、更新和發展能力。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頂極群落是生態功能最強大的生態系統類型。

  地球環境的演變產生了生物,生物又改變了地球環境,生物物體與其生存環境所構成了具有極其複雜相互作用的動態複合體——生態系統,每一種生物有其特有的環境資源利用方式和與其他生物間的生物關係,即生態位。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的種群,與其他生物一樣,生存離不開與生物一起協同演化的自然環境,也就是說,人類依賴於自然生態系統——生命支持系統而生存,但自從人類有了文明和自己的生產之後,人類開始按自己的需要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並且人類的活動水平及影響力不斷加大,已對自然演進的過程及自然結構體系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具有與地質要素相同的塑造自然結構與改變自然演進過程的能力。人類一方面依賴於自然生命支持系統,另一方面憑藉自己的能力構建了與自然系統相隔離的龐大人工系統,越來越使自己變成生態位高度特化的生物。城市就是按照人類的意志和願望,對自然系統進行強烈改造和適應而建立起來的人工環境系統。城市是一種建築物高度密集的人造實體,人口高度密集的社會實體,能流、物流、信息高速交換的經濟、科技、文化實體。但任何一個城市都是建立在在自然系統本底基礎上的,無論是整體意義上的城市,還是生物意義上的城市人群不可能離開區域或全球生態系統而獨立生存。

  2、園林綠地系統是連接人工環境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橋梁

  吳良鏞教授在《人居環境科學導論》這本著作中指出,人居環境地,是人類聚居生活的地方,是與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地表空間,是人類在大自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場所。在空間上,人居環境又可以再分為生態綠地系統與人工建築系統兩大部分。城市作為人居環境的典型類型離不開生態系統的生物物質、能量,離不開經過長期演化獲得的大氣環境、光熱環境、水環境,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心理機制。但是現代城市人居環境越來越向自然環境異化方向發展,人類的居室、辦公樓受到人工控制的程度越來越大,城市的空間,甚至局部大氣越來越多地被人造物所充塞,所建造的庇護所(Shelter)越來越特化,人們在四季有空調的建築物內感到「舒適」,越來越依賴局部大氣、溫度、製造系統、交通運輸系統,這種矛盾的二重性需要一個中介來進行調和,無論是環境還是心理都需要這種調和,能承擔這種功能上和空間上的調和作用只有依靠園林綠地生態系統,只有當園林綠地生態系統成為人居環境的主體部分和連接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的橋梁,才能實現吳良鏞先生所說的「人居環境建設本身就是人與自然相互聯合和作用的一種形式,理想的人居環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3、生態學研究尺度與園林綠地之間的關係

  師法自然一直是我國園林的造園準則。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態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傳統的開敞空間方法加入生態學理論,給城市規劃注入新的血液,開始了城市生態綠化的研究和實踐。城市生態綠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創造融合自然的生態遊憩空間和穩定的綠地基礎上,運用生態的原理和技術,借鑑地帶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結構特點和演替規律,以植物群落為綠化基本單元,科學而藝術地再現地帶性群落特徵的城市綠地。它是順應自然規律,利用修復技術,構建層次多、結構複雜和功能多樣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維持、更新和發展能力,增強綠地的穩定性和抗逆性,實現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觀的可持續維持和發展。

  現今已對城市生態綠化(地)的研究主要有:

  1)園林綠化生態效益的研究。包括園林植物計算綠量回歸模型的建立,園林植物以及人工群落的生態功能性和生態適應性的研究(釋氧固碳、蒸熱吸熱、滯塵降塵、減菌、減汙、抗汙、抗寒等)。

  2)城市生存環境綠色量群的研究。包括綠色量、園林綠地的功能量化、城市綠化環境評價與需求調查。

  3)城市森林綠地和環境質量的定量評價研究。

  4)城市生態綠地的效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分析。

  國外的綠化,早期發展一直以崇尚富裝飾性植物的設計為特色,較東方傳統造園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更強的徵服自然的色彩。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以研究人類與自然的相互動態平衡為出發點的生態設計思想開始形成並迅速發展。發展最早和最快是美國從19世紀下半葉至今,生態的設計思想先後出現了四種傾向:

  1)自然式設計——與傳統的規劃設計相對應,通過植物群落設計和地形起伏處理,從形式上表現自然,立足於將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環境,美國奧姆斯特德(Frederic Law Olmsted)極為推崇此模式。

  2)鄉土化設計——對區域的生態因子及其周圍環境中植被狀況和自然史的調查研究,使設計切合當地的自然條件並反映當地的特色,代表人為西門德斯(Simonds)和詹遜(Jenson)。

  3)保護性設計——對區域的生態因子和生態關係進行科學的研究分析,通過合理設計減少對自然的破壞,以保護現狀良好的生態系統,納紹爾(Joan Nassauer)、惠爾克(Willian Weilk)和夏戈(Billy Gress)在設計中運用了該思想。

  4)恢復性設計——在設計中運用種種科技手段來恢復已遭破壞的生態環境。代表人物有K.希爾(Kristina Hill)和A.丹尼斯(Agnes Denes)。

  最近又提出了生態展示性設計的概念,即通過設計向當地民眾展示其生存環境的種種生態現象、生態作用和生態關係引起了廣泛關注。

  生態學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不同的生態學研究尺度與綠地系統建設的層次有大致的對應關係。

  3.1 區域綠地體系

  區域的含義指城市群或城市與城郊複合體。在區域這個層次,綠地系統的建設目標應是建立一個區域生態安全格局。這包括兩個層面:第一,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格局,特別區域水循環;第二,生物多樣性維護安全格局,主要在於景觀(生態學概念的景觀)和生態系統層次上的生物多樣性維護安全,城郊和城鄉結合部、河口溼地是區域甚至全球生物多樣性維護重要所在,特別是一些鳥類、魚類的重要棲息地或遷徙過境地。

  3.2 城市綠地體系

  這裡的城市指城區部分。城市空間上是多種生態系統的聚合,由於其建築往往所佔的比例最大,完全不同於自然系統的下墊層性質與人為活動所排放的物質能量改變了城市局部環境,使得城市在生態上成為孤島,朝著不適於人居的方向發展。所以城市綠地的最主要作用是緩衝孤島化傾向,儘量使城市的生態環境因子保持接近自然系統的狀態。

  景觀生態學中的斑塊——廊道——基質模式可以用來描述城市空間格局的一個基本模式。按照生態學性質,基質是城市的建築物,綠地生態系統構成斑塊、廊道。在城市整體個層次上,由斑塊和廊道構成的綠地生態系統能夠起到掩蓋建築物基質的作用,理想的狀況是,城市下墊層的生態性質由綠地生態系統主導,使城市不再成為生態上的孤島,與周邊系統融為一體,創造出一個合適人居的戶外環境。但綠地生態系統不能解決所有的生態問題,如碳氧的平衡等。某些規劃聲稱以碳氧平衡作為確定綠量(綠化率、覆蓋率)的依據,實際上誇大了綠地的作用,城市根本不可能依靠自己解決碳氧平衡,碳氧循環即使不是全球機制所決定,也至少是一個大區域的機制所決定。

  生物多樣性維護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依賴於景觀層次上的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城市及郊野的自然系統保留斑塊在生態學上往往具有特別意義,有些生境和生物群落可能是非常獨特的,甚至是惟一的。但是完全重新構建人工綠地,不必過於強調物種多樣性,只需滿足生態調節功能——結構——物種的關聯要求和審美要求即可。那種拼命追求物種數量的導向實際上走向形而上。生物多樣性不是簡單的物種數量疊加,並且大量引來外來物種的潛在威脅人們已得到共識。

  廊道(林帶)需要一定的寬度,但寬度標準很難作出定量結論。目前環城林帶、交通幹線林帶存在著相互盲目攀比的現象,但對其作用的認識卻是非常模糊的。自然系統的廊道主要起著生物通道的作用,但在城市是否要強調生態通道?在林帶改善小氣候效應方面,農田防擴林的研究成果很值得借鑑。有一些觀點非常強調林帶與主風向的關係,實際上線狀林帶對風的改變只限於林帶高度3~5倍的範圍,除非林帶形成網絡。林帶的建設須考慮城市生態特點。我國的三北防護林建設成果雖然巨大,卻有明顯的失誤,如在乾旱地帶,缺水是主導障礙因子,營造喬木林帶以後,樹木的蒸騰作用使地下水位下降,生境更加旱化,如用旱生灌木和草木卻能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筆者推想我國的林帶理念可能部分來自於中國人的圍牆觀念,如同歷史上的圍長城一脈相傳,但萬裡長城並不能擋住外族進入中原。

  景觀的美學價值是一個範圍廣泛、內涵豐富、動態變化的難以確定的問題。都市人的審美時尚回歸自然、返樸歸真,但久居深山的農民卻見高樓大廈最興奮。保持景觀中最大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給予最大的信息量可以作為一種準則。

相關焦點

  • 蘇州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專業
    專業性質:工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掌握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風景園林相關的創造性思維與綜合規劃設計能力;能夠在風景園林相關領域獨立承擔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歷史理論研究與遺產保護、風景園林工程與植物應用等工作;能夠通過繼續深造或自主學習更新知識,
  • 考研非統考專業介紹:生態學
    一、專業介紹  1、概述:  生態學原本是研究生物界動態平衡的過程、機制和制約條件,以生物為主要研究對象,屬於生物系的一個學科。隨著本世紀70年代以來,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呼聲越來越高,生態學更注重研究動物、植物、生態系統的環境協調性。生態學逐漸發展成為生物學與環境工程相結合的學科。
  • 華中農業大學風景園林考研全解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及其理論:《城市園林綠地規劃與設計》(李錚生主編);園林植物與生態:《園林樹木學》(卓麗環、陳龍清主編);《花卉學》(第二版,包滿珠主編);《景觀生態學基礎》(周志翔主編)。3.試卷內容結構《風景園林基礎》的具體內容由《風景園林歷史》、《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及理論》、《園林植物與應用》三個科目組成,每個科目為50分。
  • 風景園林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分析
    風景園林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具備融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工程經濟、人文科學、城鄉規劃學等多學科於一體的交叉知識,掌握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園林植物栽培與應用等知識和技能的有一定創新意識的複合型專門人才。風景園林工程本科學制四年,畢業生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 廣西藝術學院風景園林考研分析全解
    《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第三版)》,徐文輝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6.《景觀生態學:格局過程尺度與等級》,鄔建國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旨在測試考生是否具備進行風景園林碩士學習所要求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理論要求,相關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 再讀《數量生態學:R語言應用》
    我喜歡在海邊撿貝殼,我喜歡在草原上追逐群羊,我喜歡數天上的星星。
  • 生態學與環境學院
    作為一流學科,雲南大學的生態學在2017年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位於A-,與北大、復旦等名校同屬第一方陣。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態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掌握現代生態學理論和計算機模擬等實驗技能,初步具備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
  • 生態園林的植物配置
    傳統的植物造景是「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欣賞」[1].隨著生態園林的深入和發展,及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等多學科的引入,植物景觀的內涵也隨著景觀的概念而不斷擴展,傳統的植物造景概念、內涵等已不在適應生態時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是僅僅利用植物營造視覺藝術效果的景觀。
  • 雲南農業大學風景園林考研分析全解
    相關人才需要掌握風景園林相關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具備承擔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科研工作的能力。並具備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設置:本專業主要開設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植物應用與技術、生態學專題等必修課程。
  • 2019考研專業: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專業
    (05)園林植物應用與園林生態  (06)城市生物多樣性  (07)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註: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華中農業大學為例)  2、培養目標能熟練操作計算機並應用先進的信息工具,能較熟練地運用一門外國語閱讀專業文獻、撰寫論文摘要,並進行一般的專業交流。具有獨立承擔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科科研、教學、生產管理和技術推廣等工作的能力,治學嚴謹,事實求是,理論聯繫實際,具有較強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廣西大學風景園林考研分析全解
    ,具有相應領域的理論研究、應用技術、科技開發和行政管理能力,能適應園林、城鄉綠化、美麗鄉村與新農村建設等園林高級專門人才,授予農學學士學位。(1)風景園林設計的基本詞彙及概念解釋(2)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景觀環境形象、環境生態綠化和大眾行為心理三元理論。(3)園林設計的構思、立意和布局基本原則。(4)風景園林設計程序和內容要求。(5)公園綠地規劃設計的內容和要點。(6)防護綠地規劃設計的內容和要點。
  • 盤點:花草樹木在園林中的應用,以及園林中哪種植物應用更多
    草花組合盆栽是流行的花卉應用,強調組合設計,被稱為「活的花藝。草花品種較多,色彩很多,在很大程度上能滿足植物造景中色彩變化的要求。草花株型低矮,對土壤的生長條件要求較小,是植物快速造景中的最佳材料。立體花柱的一個優點是四面都可以觀賞,彌補了草花平面應用的缺陷。圓形花柱沒有交界面的死角,表現力比其他形狀的要好,可作為景觀的視覺焦點。
  • 2016考研:生態學研究生就業前景
    用人單位往往需要一些具有一技之長的人才,然而由於生態學專業是基礎學科,學生往往缺乏核心競爭力。去林業相關的部門,你不會林木病蟲害防治、森林經營管理;去園林地產方面的公司,你不擅長園林景觀設計、園藝花卉;去環境治理、環境藝術方面的單位,你沒有過汙染治理方面的項目,沒有設計過環境藝術方面的作品……雖然生態學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多少都會接觸上述行業的一些課程,但僅僅是知道而已,沒有學精。
  • 竹子在景觀園林中的設計與應用
    竹子在景觀園林中的設計與應用 admin 2006-09-28
  • 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基礎
    生態演替進化是景觀生態學的一個主導性基礎理論,現代景觀生態學的許多理論原則如景觀可變性、景觀穩定性與動態平衡性等,其基礎思想都起源於生態演替進化理論,如何深化發展這個理論,是景觀生態學基礎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 相關分析在微生物生態學中的應用與誤用
    英文標題:Use and abuse of correlation analyses in microbial ecology中文標題:相關分析在微生物生態學中的應用與誤用期刊:The ISME Journal
  • 園林、園藝、風景園林、園林設計、園林工程技術有什麼區別?
    ,基本上以工程技術為主,也可以理解為工程技術在園林中的運用,比如水、電、管線、弱電怎麼布置才能整個設計運行順暢。園林、園藝、風景園林這三個專業主要區別主要體現在開設院校、課程設置、培養方案和目標、就業方向上。風景園林屬於建築大類專業,工科專業,多出現在建築類比較強的工科院校,建築類院校,以及林業院校和部分農業院校,這一點在風景園林學科評估中體現的很充分。
  • 彩色樹木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思考
    摘要:近幾年經園林綠化美化的快速建設,城市園林綠化問題已基本得以解決。為解決四季色彩單調的問題,人們已開始追求多姿多彩,五顏六色的園林美景,即從追求單一的常綠綠化苗木向追求彩色苗木轉型,在現代園林建設中彩色樹木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彩色苗木市場需求量大,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 湖南農業大學風景園林考研分析全解
    考試性質與範圍: 該科目考試是測試應試者是否具備風景園林系統化基礎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的選拔性考試。考試範圍包括《中國古典園林史》、《風景園林工程》、《城市園林綠地規劃》、《園林樹木學》、《花卉學》、《園林生態學》、《環境心理學》等課程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及應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識。
  • 高考在即,園林、風景園林和園藝,這些專業你真的分清了嗎?
    有園林方面意向的同學們要注意啦,常常有人說這三個專業基本沒有差別,事實果真如此嗎?你真的分清了風景園林,園林以及園藝專業的區別了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發現不同吧。一、培養方向不同園林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園林植物繁育、養護管理與應用,城鄉各類園林綠地的規劃與設計,園林施工組織與管理等方面的高級複合型科學技術人才,屬於工學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