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家鄉讀書:一初三男生為不會說家鄉話發愁

2020-09-10 教育短評

新學期開學了。蘭州某中學一位語文老師沒有想到,開學第一天上完第一堂課,就有學生來辦公室反映問題:老師,你說我到底該怎麼辦?

老師問:具體說說,你遇到了啥樣的難事?

原來,來反映問題的男生是初三畢業班學生,戶籍地在四川省,從小跟著父母來蘭州,只有過年才回到四川老家,小學、初中都在蘭州上學。

受疫情影響,父母決定年底回四川,該男生也要回四川繼續讀初三下學期,參加明年的中考。

讓該男生發愁的是,從小和父母生活在蘭州,父母習慣了說普通話,他自己從小也說普通話,不會說家鄉話了,要是回到家鄉繼續上學聽不懂同學們說話怎麼辦?

方言


語文老師覺得不用擔心,回到家鄉後慢慢適應,因為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學會說方言不難。比如,四川方言「瞎別個哦」意思是「騙我嗎」,只要生活在方言環境裡就不難掌握。

語言是在持續交流中固化在大腦語言中樞中的。在方言區長大的孩子,成年後異地生活時一般不會忘記家鄉話。

孩子若從小脫離方言區生活在異地,不會說家鄉話也是正常的現象。網上就有人提問:孩子在外地久了,不會說自家方言應該怎麼辦?

人口流動,會說普通話便於交流。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孩子長期隨父母異地生活不會說家鄉話的現象,而且類似的現象不少。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適應異地生活,會儘量用普通話和孩子交流,這也是阻斷孩子說家鄉話的重要原因。

內蒙古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阿拉坦倉最近撰寫的文章《堅定不移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裡提到這樣一件事:

現在的孩子大多說普通話,很多不會講方言。曾有漢族同志向我感慨聽不到方言鄉音:「古人說『鄉音無改鬢毛衰』,現在自己頭髮還沒白,但鄉音已經聽不見了。」

文章提出這樣的問題:應該怎樣認識這個問題?該文認為,每一種方言都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珍貴資源。在普及普通話過程中,我們當然應當珍惜、保護地方方言。

我們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兩位老奶奶彼此認識,帶著各自的孫子上了公交車,去同一個興趣班。兩個小孩也相互認識。兩個小孩說話時用普通話,和奶奶說話時用各自的方言。

這種語言運用現象也許給我們這樣的啟示:普通話要學,方言也要學。家庭生活是傳承方言的主要方式。學校教學要使用普通話,但不要排斥學生課間交流時自主用方言。

相關焦點

  • 有畫說|遠鄉的嫦娥和家鄉的月餅——兼工帶寫國畫《見靜境天真》
    中秋賞畫隨筆遠鄉的嫦娥和家鄉的月餅大概是嫦娥的爹娘實在想不出好的名字,她娘便說叫嫦娥吧,反正她也是中秋生的。當欠下第3個月餅的時候,侯曉勝便決定不讀書了,終於能把欠上的月餅親手還了。為了能去還這月餅,他和家裡大吵一頓才和幾個一起的同鄉去往南方。見面的時候,他有點認不出嫦娥了。好像她又更漂亮了,仔細看看,她的眼睛現在已經像十六的月亮那麼圓,可能是這樣,但是她又顯得很憔悴。嫦娥說,我就知道你不會欠我的月餅,我一直想家裡的月餅,月餅送來了,你回去讀書吧。
  • 村婦做全麻鼻息肉手術後忘記家鄉話 改說普通話
    幾天前,王海營向本報反映說,今年6月份,他妻子李秀紅在鄭大一附院做了鼻息肉手術,手術很成功,但手術後家鄉話不會說了,口音聽起來像不太正宗的「普通話」。他和妻子曾多次找醫生,詢問如何找回方言。  「大夫說他做了多年手術,這種事也是頭一回遇到。」王海營說,他妻子現在說話口音和過去完全不同,有人開玩笑說,光聽聲音,還以為他換了一個新老婆。
  • 初三男生墜亡 姐姐:班主任羞辱恐嚇
    【大名新一中初三學生課間墜樓身亡】2020年10月29日中午課間時間,我弟弟在河北大名新一中教學樓墜樓身亡,校方至今未給家屬滿意答覆,屍體至今陳在太平間。河北大名新一中是大名縣的重點中學,是一所封閉管理的學校。我弟弟是2019年從其他學校轉學到這裡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在學校多次獲得獎狀。
  • 你的孩子還會說家鄉話嗎?孩子們不說家鄉話,方言的傳承會斷層嗎
    不會說父母的家鄉話的孩子不在少數。在很多父母來自不同的地區,遠離彼此的家鄉,到第三地工作的家庭裡,幾乎都存在著這種情況。比如說,在我們學校裡,教師們的孩子絕大多數都不會說父母的家鄉話,除非是爺爺奶奶帶孩子時特意教孩子說家鄉話,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 每日一更,凝聚力
    記得1997年時,那一年,在廣州讀書的我,要參加中考,因為沒有廣州戶口,不能在廣州本地參加中考。於是初三下半學期回家鄉就讀,在家鄉參加了中考。現在回憶起來,距離現在已經是二十幾年前的事,現在自己的小孩已經上初中,高中了。在家鄉讀書的那半年生活,至今讓我記憶猶新。讓我感觸很深的是,在家鄉的孩子讀書那股拼命勁,真是讓我慚愧!
  • 博望侯 ‖ 我的三年初三生活(續一)
    大地上凍,田野裡一片蕭瑟,地裡沒有了農活兒,這是莊稼人最消停的一段時光。溫和的陽光纏綿著大地,讓北方冷清的冬天有了些生氣。吃中午飯時,同村的婭平跑來給我說,"你媽拉著頭牯(牛)來鄉政府參加『誇寶會』來了。"婭平,按輩分我應該叫她姑的,可是我從來沒叫過。"誇寶會"是鄉政府開展的一個活動,在全鄉的頭牯中選出塊頭最大膘最肥的那隻,在牛犄角上繫上大紅花,並給主家以資獎勵。
  • 大連:初三男生升旗時接話獨自罰站操場
    記者了解到,事情發生在11月28日早上,我市一所中學升旗儀式後。」  記者了解,事情發生在我市一所中學,當事學生是一名初三男生。知情人介紹,周一早上升國旗時,學生代表在前邊講話,而被罰站的學生站在隊列中不斷地接話,「比如學生代表說天氣轉冷了,這名學生就在下面接『早就冷了』,先後接了好幾句,擾亂了秩序。 」知情人說,這名學生頻繁的接話被班主任老師聽到了,升旗儀式結束後,這名學生被留下罰站,「站了10分鐘吧。
  • 湖潮鄉邀大學新生看家鄉變化
    本報訊 日前,湖潮鄉組織41名湖潮籍2020年大學入學新生舉行座談會,希望同學們心懷故土、熱愛家鄉。「等貴安高鐵站建好了,回家能直達家門口了」「家鄉在建設這麼好的醫院,一直都不知道」……在座談會前,湖潮鄉工作人員組織參會人員參觀貴安高鐵站、貴安醫院和貴安華為雲數據中心項目建設現場,讓學子們看家鄉的發展變化,激發他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
  • 初三男生背不出英語單詞服毒自殺(圖)
    初三男生背不出英語單詞服毒自殺(圖) 2010-04-16 12:06:25   來源: 雲南網   編輯: 劉明燕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大學畢業,回家鄉or 選大城市?
    今天談一談《畢業之後,去哪個城市最好》的感受。這個問題幾乎是每個大學畢業生都面臨的問題,留家鄉or 遠方?我本人大學畢業的時候非常堅定地選擇遠方,不是因為我有詩和遠方的情懷,而是我不想留在家鄉當老師,我不喜歡當老師這份一眼就能望到頭的職業;同時,我自知沒有在公職系統活得如魚得水的本事。
  • 關於發愁的句子 關於發愁帶圖片的句子
    8、一天見不到你,我心發慌,一時見不到你,我心發涼,一刻見不到你,我心發麻,一分見不到你,我心發顫,一秒見不到你,我心發愁,發心窩的說一句:嫁給我吧!9、每次在消極的時候,我都告訴自己,動起來,不要坐在這發愁,動起來,問題就能解決了。10、黃河遠上白雲間,考學讀書實在難;一片孤城萬仞山,高考難倒好兒男。
  • 北漂一族,到底讓孩子在北京上學好,還是回家鄉城市上學好?
    每對北漂父母在孩子長到五六歲幼兒園畢業要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犯難、糾結,不知道是在北京上學好還是回自己家鄉二三線城市上學好究竟是繼續在北京上學還是回家鄉二三線城市上學?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到底哪一種選擇比較好?今天咱們就詳細聊一聊。
  • 20年後回家鄉 —— 想像小學生日記周記描寫未來的家鄉的作文
    20年後回家鄉是啊,一轉眼,離開家鄉已有20多年了,是該回去看看了。 我穿越時空隧道來到了故鄉。啊!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花草一切都是那樣親切、溫馨。小河的流水依然是那麼清澈見底。流水譁譁譁的流,仿佛仙女在彈著優美動聽的樂曲溪邊有幾個孩子在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有時,幾個調皮的小男孩你追我趕的在溪邊奔跑著。我的腦海裡不禁浮現出當時年的情景來。
  • 李安回家鄉必吃的三種美食
    原標題:李安回家鄉必吃的三種美食華夏經緯網 2016-11-05 09:55:59導演李安4日晚帶著新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回到臺南家鄉首映,他說,每次回家鄉吃美食,巷口的麵店、再發號的肉粽及度小月,這3家通常跑不掉。
  • 開心一刻:一男一女兩小學生背著書包坐在路邊,小女孩說不出話來
    《由伴你讀書編輯整理》同事有一個很怪的習慣,他寧願早上很早來公司彌補前一天的工作,但是絕對不會熬夜加班,我問他為什麼,他很不好意思地笑笑:因為我老婆膽小,等我回家才敢關燈睡覺。 特麼的怕老婆亂搞還整這麼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 京東年貨節 讓「原年人」也能盡享家鄉年味兒
    不管是否回家過年,備年貨、送年禮都是春節的習俗。尤其對於今年要留在原地過年的「原年人」來說,要多花費更多心思挑選年禮,傳遞更多心意。如果你還在為如何挑選年貨發愁,快來看看今年的京東年貨節。1月20日,2021年京東年貨節將匯聚大牌新品、個性化禮盒開啟你的春節倒計時。即便今年春節你會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回家,但對家人的牽掛,家裡的年味一樣也不會少。
  • 開國中將被判16年,晚年回家鄉提一要求:可以住招待所嗎?
    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全縣參軍參戰者高達8萬多人,其中有5萬多人為國捐軀,長徵路上幾乎每一公裡,就有一名興國籍的將士倒下。在血與火的考驗中,興國縣孕育出了一大批身經百戰的將領,是我國有名的「將軍縣」。今天我們要講的邱會作,就是從興國縣走出來的開國中將。邱會作,1914年出生,江西興國人。15歲那年,他報名參加紅軍,由此開始了革命生涯。
  • 【警苑心語】家鄉 -----大荔縣公安局 張志明
    家鄉,是一個提起會令人充滿思念的地方,不論離家鄉多遠,在外的人們心中最牽掛的還是家鄉。 小時候,自己在讀古詩時,常對詩中所描述的思鄉情感不屑一顧,認為這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哪裡來的那麼多的愁緒。慢慢長大後,外面那充滿了誘惑的世界比起平淡的家鄉更令人嚮往,每天都盼望著快些長大,快些離開去外邊闖蕩。
  • 程式設計師版《我和我的家鄉》,拼搏奮鬥的IT人是家鄉的驕傲!
    記者:導演,國慶節您要上個電影《程式設計師版我和我的家鄉》,廣大IT同胞都想知道電影講了些什麼。 導演:嗯,為了讓更多的人聚焦到這一高素質高智商的群體,特意拍了這部電影,會以四段程式設計師人生來介紹他們和家鄉的情感故事。記者:那以什麼為主線呢?導演:鄉愁對遠遊,思鄉對奮鬥!
  • 就是這五條讀書的真經,讓讀書發愁的孩子,秒變愛讀書!
    讀書,是孩子是提升素質最好的手段。可是有許多孩子不喜歡讀書,把讀書當做痛苦的事情,而且沒有讀書的方法,我的學生家長,權權的媽媽吐槽說:孩子不喜歡讀書,也不知道讀什麼書有好處。另外一位家長,亮亮的媽媽說:孩子讀了很多書,也沒什麼效果,寫作文沒有幫助,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吳剛老師就家長關注的讀書問題,講一下通過教學體會總結的原創觀點吧,看一看是否能夠幫助得上家長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