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畫說|遠鄉的嫦娥和家鄉的月餅——兼工帶寫國畫《見靜境天真》

2020-12-18 有畫說藝術

有畫說|本期作品

張勇 見靜境天真

作品名稱:國畫《見靜境天真》

畫家:張勇(湘潭)

創作時間:2012年

作品尺寸:四尺

有畫說|中秋賞畫隨筆

遠鄉的嫦娥和家鄉的月餅

大概是嫦娥的爹娘實在想不出好的名字,她娘便說叫嫦娥吧,反正她也是中秋生的。其實叫嫦娥真的挺好,在侯曉勝眼裡她也真的如嫦娥那般美麗,他覺得嫦娥這個名字是他聽過的最動聽的名字。每次他這樣說的時候,嫦娥都會抿起嘴笑,眼睛彎彎像那初上的月亮。

然後她就會用力戳他腦門一下:「你爸媽幹嘛不叫你侯大聖,這樣你的名字才威風」。於是侯曉勝便傻傻的跟著笑起來,其實他覺得,爸媽給他起給朱八戒的名字他也願意,只要能和嫦娥一起長大,叫什麼都願意。

每年的中秋都是侯曉勝最不開心的一天。因為這一天是嫦娥的生日,但是他卻在這天無法見到嫦娥。因為嫦娥一家人每年中秋都要回比較遠的外婆家度過,她的爺爺奶奶早已過世,於是父母便帶她去外婆家團圓。不過侯曉勝都會偷偷的藏下一個他認為最好吃的月餅,在十六這天給嫦娥吃,嫦娥邊吃,邊望著那遠遠的月亮,說:「其實今天才是中秋,你看,今天的月亮比哪天都圓」。

十五歲以後,侯曉勝便沒有辦法再和嫦娥一起吃著月餅看十六的月亮了。嫦娥已經南下打工開始了她新的人生,她告訴侯曉勝,欠著的月餅不許賴帳。當欠下第3個月餅的時候,侯曉勝便決定不讀書了,終於能把欠上的月餅親手還了。為了能去還這月餅,他和家裡大吵一頓才和幾個一起的同鄉去往南方。

見面的時候,他有點認不出嫦娥了。好像她又更漂亮了,仔細看看,她的眼睛現在已經像十六的月亮那麼圓,可能是這樣,但是她又顯得很憔悴。嫦娥說,我就知道你不會欠我的月餅,我一直想家裡的月餅,月餅送來了,你回去讀書吧。侯曉勝說,我還想你,我不讀書了,我來陪你。嫦娥說,我有人陪了,你回去好好讀書,每年給我寄點月餅就好了,我真的喜歡吃。

也許她真的只是思念家鄉的月餅。和他一起南下的男孩子也留下打工了,幾番爭吵之後,嫦娥帶了一個很高大的男生,說,你看,我在這裡有人陪,你回去好好讀書,月餅他會給我買,他家很好,我可能也不會回去了。於是侯曉勝不再堅持,他悻悻然回去讀書了,每年的月餅,他也不會留著,但是他還是想念遠方的嫦娥。十六的時候,他便坐在石頭上,抬頭望著月亮,仿佛那是嫦娥的眼睛,又仿佛嫦娥在上面思念家鄉的月餅。

九年過去了。嫦娥回了村子。侯曉勝已經在外地的城市工作安家。每年他都想念家鄉的月餅的味道。當你和他一起南下的強子來看他,帶了幾來個月餅。這是嫦娥說欠你的月餅,還上。侯曉勝無言。強子說,哥啊,當你嫦娥不勸你回來你會有今天啊,你瞧瞧我,現在還四處打工,嫦娥為你好,你咋就傻哩。

家鄉的月餅真是好吃啊,難怪嫦娥一直思念家鄉的月餅。如今侯曉勝也遠離家鄉的時候,吃到那捎帶過來的月餅,好吃得讓他眼睛都溼了。遠方的嫦娥,家鄉的月餅,只是如今,身處異鄉的,是侯曉勝。

有畫說|細節欣賞

張勇 見靜境天真 細節1
張勇 見靜境天真 細節2
張勇 見靜境天真 細節3
張勇 見靜境天真 細節4
張勇 見靜境天真 細節5

有畫說|不止有畫,還有藝術想說話......

本期藝術家:畫家張勇(湖南省美協會員、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理事、湘潭市美協理事、湘潭市花鳥畫家協會主席,湘潭市致公畫院副院長)

文字創作:有畫說 路過 原創(註:文字內容不代表畫家個人觀點)

作品圖文授權:有畫說所有推介的作品圖片和文字均獲藝術家本人授權

有畫說致力於推薦優秀藝術家及其作品,每期推送優秀國畫書法作品並配原創文字內容,歡迎書畫藝術愛好者交流,歡迎來稿。如對「有畫說」欄目推介的藝術作品感興趣的藏家,可關注溝通。

相關焦點

  • 【春天神畫-課堂分享】中秋特輯《嫦娥奔月》國畫寫意班龔帝老師選送
    中秋佳節,我在這裡攜小朋友們送上最誠摯的中秋祝福!春雨嘉惠作為老生不管是色彩還是結構都做到了面面俱到,認真嚴謹!同樣是嚴謹認真派: 範逸韻同學十一歲不得不說,其他的小朋友也非常的專註: 中秋月餅也起到了助力的作用:
  • 70後畫家把猴子畫「活」了,毛髮清晰眼睛有神,網友:國畫版冷軍
    因此湘潭是一座處處充滿藝術和情懷的小城,70後畫家張勇就是在這種藝術氛圍和情懷的滋養下成長的。有人說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一種幸福,所以張勇是一個幸福的人,一個幸福的畫者。張勇國畫他畫的猴兒眼睛靈動如同大聖那雙火眼般有神,毛髮用虛筆細細勾勒絲絲清晰,那畫你一看就知道必定是要費不少功夫氣力才畫得出的。
  • 中秋節與后羿嫦娥的故事,你還記得第一次吃月餅的場景嗎?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這句詩詞說的是關於中秋節的故事,中秋節以花好月圓,映照人心之團圓。中秋節寄託思念故鄉和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是我國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與端午、春節、清明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中秋節,嫦娥的美麗傳說和朱元璋的月餅傳說故事
    從此,后羿受到老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有一次,后羿在外出途中碰到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見后羿救庶民於水火,賜予一顆不老仙丹。王母娘娘說「吃下此丹,能即刻升天成仙。」
  • 中秋拜月和嫦娥有關,吃月餅竟然是因為劉伯溫和朱元璋
    中秋拜月和嫦娥有關,吃月餅竟然是因為劉伯溫和朱元璋中秋佳節臨近,中國對於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習俗也是在不斷的演變,現代人都知道中秋節吃月餅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可是在元代以前竟然是沒有月餅的朱元璋劇照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而月神就是嫦娥。
  • 古詩裡的月餅有多美,畢淑敏帶頭講述,嫦娥后羿的美滿故事
    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月餅是中秋節的標配,月餅又稱月團,小餅,豐收餅,團圓餅等等。月餅最初是用來祭拜月神的貢品,發展至今,中秋節吃月餅和賞月是中國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一家人團團圓圓坐在一起,吃月餅是非常開心快樂的樣子。這首詩作者把怎樣製作月餅,到饋贈親友,到家人團聚,描寫的很細緻,也很全面,把八月十五那份節日氣氛,寫得栩栩如生,熱鬧非凡。
  • 著漢服、畫月亮、做月餅 板橋街道幼兒園孩子感受中秋文化
    著漢服、畫月亮、自己動手做月餅、聽嫦娥仙子講故事……一系列的精彩互動,讓身在雨花臺區板橋街道永安花苑幼兒園的孩子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佳節。在課堂學習、課外活動中,大家不僅了解到中秋節的來歷,還從中學習和感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習俗,並通過朗朗上口的古詩、有趣的手工、動聽的神話故事,領略到中華文化之美。
  • 田友泉日記丨石城布衣寫意畫演繹詩懷與鄉情:黃海國畫賞析
    506070畫家相聚鵬城忽一日,分別出生於上世紀40年代、50年代、60年代的三位畫家——榮獲優秀教師稱號、擅長國畫牡丹的李純茹老師,書畫篆刻世家出生、工於山水花鳥國畫的深圳市美術家協會理事章小芳老師,精於寫意水墨國畫鍾祥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黃海老師等
  • 國畫分類
    根據製作技巧、筆法,國畫可以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寫意畫在表現對象上是運用概括、誇張的手法,豐富的聯想,用筆雖簡、但意境深遠,具有一定的表現力。它要有高度概括能力,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耍準確,運筆熟練,能得心應手,意到筆隨。從唐代起就有這兩種繪畫風格。有的介幹兩者之間,兼工帶寫,如在一幅畫中,松行用寫意牛法,樓閣用工筆,使兩者結合起來,發捍用筆、用墨、用色的技巧。
  • 有步驟的中秋少兒手工粘土畫《嫦娥奔月》中秋節就看它啦!
    在這團圓的日子裡,木馬創意美術館祝福大家節日快樂;團團圓圓;別忘了和家人一起暢飲快樂月光酒,品嘗好運桂花餅,傾聽團圓海潮曲,觀賞平安楓葉舞,享受幸福好日子!中秋節作為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傳說中秋節為了紀念嫦娥而來,今日我們作品的主題即為「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有很多版本,今日我們引用其中一個版本作為創作的基礎。
  • 善用勾勒法畫花,以水墨點染葉子,畫法兼工帶寫的周之冕作品欣賞
    專擅花鳥畫,家中飼養禽鳥,以求在畫中得其神韻和形態。花卉則採陳淳、陸治之長,兼工帶寫,設色鮮妍,自成一家。所作花鳥,形象真實,意態生動,頗有影響。寫意花鳥,最有神韻。他所首創的「鉤花點葉派」在明代繪畫史上可與邊文進、呂紀、林良乃至陳淳、徐渭等並駕齊驅,對於明後期至清初期吳中地區的花鳥畫壇影響較大。他的這種點染之法融合了黃筌、徐熙兩家之法。
  • 繪畫入門到底是西洋畫還是國畫呢?
    最近很多朋友都想帶孩子學畫畫,對於畫西洋畫主要是油畫還是國畫,不知如何選擇。其實西方油畫注重肌理和光線,由於文化差異,和東方人對油畫的看法和理解很多是完全不一樣的,即使我們畫的很逼真,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油畫,而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寫意和工筆畫。
  • 【我有話對嫦娥說(2)】慶祝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圓滿成功徵稿選登
    歸棹順情捎尺素,雲程萬裡系鄉心。 潘洪信 我有話對嫦娥說(新韻) 地球村裡有家園,莫再天河倚岸觀。今日人間同玉界,恭迎月姊下塵寰。嫦娥五號付辛勞,蹶取蟾巖至寶。   五次分離重組,六重合體嬌嬈。太空郵遞技才高,戰隊功勞如昊。 李明華 天香·有話對嫦娥姐姐說 霄漢茫茫,星河渺渺,太息長空天路。期盼年年,縈思夜夜,作夢和雲飛渡。忽來佳訊,驚仰望、嘆能相遇。
  • 寫意花鳥 靜境天真——於建明的水墨韻骨
    於建明是齊白石大師的再傳弟子,他傳承了齊白石大師在繪畫花鳥方面的精細純熟技法,筆酣墨飽,力健有鋒,直率自然,不加修飾。曾多次在國內展覽評比中獲得金獎,數次為駐華使節、國內外名人等繪畫過作品,作品多次被作為國禮贈予外賓,是當今為之少數的書畫兼修的名家。
  • 你以為中秋節only和嫦娥姐姐有關?你太天真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由於后羿的徒弟蓬蒙覬覦仙藥,逼迫嫦娥交出,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仙丹便成仙飛到天上去了。當月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長居廣寒宮。后羿回家後心痛不止,於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團聚。
  • 如今過中秋節,月餅不吃了嫦娥也不想了,開始琢磨兔子了
    這是一個充滿歡樂的自媒體號,搞笑,我們是認真的……如今過中秋節,月餅不吃了嫦娥也不想了, 開始琢磨兔子了1、那位擺手看熱鬧的大哥,讓你失望了,是吧?【幽默段子精選】1、小時候過中秋,常常聽著月宮裡常娥和玉兔的故事,然後等著吃月餅。那個時候 嫦娥的故事根本聽不進去, 心裡老想著月餅。 長大了過中秋, 月餅根本吃不下去, 心裡老想著嫦娥…... 如今老了, 月餅不吃了嫦娥也不想了, 開始琢磨兔子了…… 紅燒呢還是清燉呢?
  • 徽州的中秋節竟然和嫦娥沒有什麼關係
    傳說中秋節吃月餅、賞月,以及以前拜月的習俗和后羿夫妻有很大的關係。簡單地說就是后羿忙於工作,把西王母給的成仙藥放在家裡,又出去找太陽幹架,把嫦娥冷落了,嫦娥擔心藥過期了,就自己嗑了一顆,覺得不過癮,把后羿的那一顆順帶著嗑掉了,於是嫦娥就飄了,飄到月亮的時候被桂花樹纏住了,只好留在月亮上,因為月亮上有永遠用不完的木頭,就蓋了屋叫廣寒宮。
  • 嫦娥姐姐送月餅啦,中秋節的作業黑板報或者手抄報,步驟教你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預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葡萄英語:放下那塊月餅,帶你嘗嘗中秋節趣味英語冷知識
    可是能夠把這個英文表述寫對的卻寥寥無幾......嫦娥奔月難道是一場誤會?關於中秋節的神話傳說我們都聽了很多,有「吳剛折桂」、「玉兔搗藥」、「月餅起義」以及「嫦娥奔月」等。其中最有名的要屬「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傳說。然而關於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在民間卻一直飽受爭議,最遠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
  • ...為孩子講后羿嫦娥,帶著丈夫吃月餅;英國通訊員為你講述她的中秋節
    從小我就特別喜歡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浪漫神話故事,喜歡金秋時節空氣中瀰漫的桂花香氣,更愛和父母一起去家鄉的烈士公園漫步、欣賞皎潔的明月。中秋節帶來的總是全家團聚、花好月圓的溫馨記憶。 回憶完往年的中秋,再來說說今年中秋節我們是如何度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