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中秋之際,每每都會想起這首歌
可是發現自己除了嫦娥奔月,並不了解中秋的其他故事
雖然中秋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是普及知識隨時都要的嘛~
所以小編特別搜尋了一些有關中秋story打算講給米娜桑聽聽
先來講講具有玄幻色彩的故事吧~掌聲歡迎!!!
嫦娥奔月
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出老繭了吧,但是本小編還是要再講一遍~
相傳后羿當年射下了九個太陽,於是西王母賜予他不老仙藥,可是后羿不捨得吃下,就交給嫦娥姐姐保管了。由於后羿的徒弟蓬蒙覬覦仙藥,逼迫嫦娥交出,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仙丹便成仙飛到天上去了。當月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長居廣寒宮。后羿回家後心痛不止,於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團聚。
后羿造餅
嫦娥姐姐跑到月亮上去之後,后羿那叫個日思夜想啊......就期望有朝一日能見到自己的妻子。忽然有一天,一位仙人為其指路:在八月十五月圓之夜,用麵粉做個丸,團成月亮的樣子放於西北方向,再連聲呼喚嫦娥的名字,三更時分就能一家人團圓了。后羿照做之後真的喚來了嫦娥的團聚。漸漸地這種麵粉做出的圓團後來就演變成了各式月餅。
吳剛伐桂
傳說吳剛的妻子與炎帝之孫伯陵私通,吳剛頭頂一片青青草原,於是殺了伯陵,所以惹怒太陽神炎帝,被發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樹。但月桂樹吳剛每砍一斧枝葉就會長回樹上,根本砍不倒月桂樹。吳剛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個兒子分別變成蟾蜍、兔和蛇飛上月亮陪吳剛。為了幫助父親早日砍倒桂樹,玉兔便不停的把砍下的枝葉搗碎。
接下來就為各位講述非玄幻類的故事
中秋最開始不是公眾節日,而是源自春秋時期祭祀、禮法。
在隋末唐初,軍糧的種類並不多,
為了更少攜帶,唐軍裴寂在八月十五這天,
以圓月為基礎發明了月餅,解決了軍糧問題!
而賞月這習俗春秋時期就有了,
那時候並沒有如此流行
主要是李隆基起了大作用!
相傳唐玄宗睡覺時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
從此民間開始盛行過中秋~
到了北宋,就正式定義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啦
月餅成為了節令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