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拜月和嫦娥有關,吃月餅竟然是因為劉伯溫和朱元璋

2020-12-23 追尋文化歷史

中秋拜月和嫦娥有關,吃月餅竟然是因為劉伯溫和朱元璋

中秋佳節臨近,中國對於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習俗也是在不斷的演變,現代人都知道中秋節吃月餅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可是在元代以前竟然是沒有月餅的,中秋吃月餅竟然是因為劉伯溫和朱元璋。

朱元璋劇照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而月神就是嫦娥。傳說嫦娥的丈夫就是射掉天上九個太陽的后羿,后羿射日有功獲得了一枚仙丹,后羿不願意捨棄妻子就沒有吃下這枚仙丹,可是後來被小人蓬蒙覬覦,嫦娥不忍受辱,自己吃下了仙丹成了離人間最近的月神。后羿和族人開始祭拜月亮和月神。

嫦娥

到了周代中秋節就要舉行大型的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也頗為盛行。到了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東京夢華錄》中就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的記載。

可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傳說始於元代,當時的人民不堪忍受元朝廷的殘暴統治,紛紛組織起了農民起義。其中以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力量最是雄厚,朱元璋還找到了劉伯溫作為軍師,智謀無雙的劉伯溫勸諫朱元璋聯合各方起義力量一起反抗大元朝廷的統治。

朱元璋

雖然決定起義,元朝官兵在全國的搜查還是十分嚴密的,各路起義軍之間的消息傳達就變得舉步維艱。軍師劉伯溫就想出了把寫有起義指令的紙條藏在餅子裡的想法。製作好了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的餅子,就開始分頭讓起義軍喬裝送到各地,各地得到指令,在八月十五日晚上一呼百應推翻大元朝。

徐達的起義軍因為一個小小的餅子,很快攻下元大都,起義宣布成功。黃袍加身的朱元璋更是高興,傳下口諭,讓全體將士在中秋節與民同樂,擔負通知起義消息的餅子被起名為「月餅」,成為節日糕點賞賜群臣和士兵。

現在的月餅製作越來越精細,甚是發展了廣式月餅、潮式月餅、蘇式月餅、滇式月餅、京式月餅、徽式月餅、衢式月餅、秦式月餅、晉式月餅、豐鎮月餅、橋式月餅等十幾種傳統月餅,還有結合現代飲食的法式月餅、冰皮月餅、冰淇淋月餅、果蔬月餅、海味月餅、納涼月餅、椰奶月餅、榨菜月餅等無數新口味月餅,月餅樣式更是琳琅滿目。

中秋將近,中秋拜月和嫦娥有關,吃月餅竟然是因為劉伯溫和朱元璋,你知道麼?今年中秋節,您準備品嘗哪些口味的月餅?哪些傳統口味讓你垂涎三尺?

相關焦點

  • 原來中秋吃月餅和嫦娥無關,而是為了紀念她
    圖片源自網絡我們先從中秋吃月餅開始說起,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有種說法是始於元代。當時,因為中原廣大漢族人民不堪忍受元朝殘酷的統治,於是群雄豪傑紛紛起義抗元。圖片源自網絡那時的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於是軍師劉伯溫獻計,告訴朱元璋讓人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消息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然後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 中秋節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最後竟然還和朱元璋有關!
    特別是遠在他鄉不能和父母團圓的人們,仰望天空如玉盤的明月,寄託自己思念家鄉父母之情,以及渴望回家團圓的心情,因此,中秋也叫「團圓節」。其實有關中秋節的故事非常之多,好多都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並且流傳久遠,深入人心。今天就和大家分享3個中秋的小故事,不但有趣,而且還蘊藏著人生哲理智慧。
  • 中秋節,嫦娥的美麗傳說和朱元璋的月餅傳說故事
    在古代,人們把七月、八月、九月、這三個月視為秋季,而八月居中,所以被稱為中秋。至於中秋為什麼會形成節日,民間認為與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有關。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河水乾枯,弄得人民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 中秋節和月餅的由來,你知道關於中秋的神話傳說嗎?
    中秋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歷史源遠流長,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中秋源於上古時代,因為當時人們對天象的崇拜,是從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供奉月亮,是我國古代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就是古代的「供奉月亮的節日」。
  • 中秋節的最大傳說:朱元璋月餅起義和菜刀
    但因為朝廷管理甚言,「十戶一把菜刀」由「刀頭管理」,連起義的傢伙都沒有,而且同時起義怎麼聯繫時間呀。朱元璋正在犯愁呢,軍事劉伯溫羽扇綸巾微微一笑,對朱元璋說:這個不難,八月十五人人都吃月餅,我們把「八月十五夜起義」放入餅子裡面,人人看到也就知道了。朱元璋一聽哇哇大笑: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就按這一妙計。既然都是編,咱們不妨把兩個謠言放在一起編唄。
  • 月餅和朱元璋起義的那件事
    有許多中秋習俗,其中吃月餅的習俗最為廣泛,在我國,關於吃月餅的神話和歷史故事有嫦娥奔月、楊貴妃為月餅起名、朱元璋月餅起義奪天下等,前兩個故事估計大多數人耳熟能詳,也許明太祖朱元璋月餅起義奪天下的故事不太了解,憋急了,瀋陽帶你回顧明太祖是怎樣用月餅起義奪天下的。自古以來,人們都把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徵。
  • 月餅的起源是什麼?真的與朱元璋有關?與殺韃子有關?
    在中國,中秋節一直有著吃月餅的傳統,那麼為什麼要在中秋節吃月餅?關於月餅的來歷,有唐代說、宋代說、元代說……今天就分享一個傳說,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其中,朱元璋從一介布衣,靠著打拼,做大做強,成為了一支有實力的紅巾軍。那時,朱元璋手下也有不少人才,比如大將軍徐達、常遇春、謀士宋濂、劉伯溫……正所謂人才濟濟,但缺兵源、缺兵!一天,朱元璋和軍師劉伯溫商議,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那時,劉伯溫提出建議,不如在八月十五中秋這一天號召民眾起事如何?
  • 文話中秋——你知道這些與中秋節有關的傳說和故事嗎
    中秋,顧名思義,秋天過了一半的日子。「中秋」一詞最早出現於《周禮》中,但直到初唐,在《唐書太宗記》中,才有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明確記載,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嫦娥被逼無奈,將仙藥一口吞下,結果立刻身輕如煙,飛上了天,從此成了長住月宮的仙女,與后羿天各一方。后羿回家知道了此事,萬分悲痛,便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寄託對嫦娥的思念。鄉親們敬重后羿與嫦娥的感情,也紛紛效仿拜月,故中秋又稱「拜月節」。
  • 中秋節手抄報:朱元璋月餅起義的傳說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節日。在中國農業社會,農民在豐收的季節裡,總是大事慶祝一番。這個節日之所以成為佳節也和「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有關。  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照亮大地和給大地帶來溫暖,但有一天,十個太陽卻一起出現,大地上的農作物都被烤焦了。 這時,有一個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個太陽射了下來,替萬民消除了災難。人們於是把他擁立為王。
  • 細數中秋起源,除了「嫦娥奔月」中秋節還有哪些來歷?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它不僅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之一,還在漢文化圈產生深遠的影響,直到如今,依舊有許多東亞國家有著過中秋的傳統習俗。中秋節是我們最熟悉的節日之一,每逢中秋佳節,祭月、賞月、吃月餅、賞桂花,這一切都刻在我們的血液與基因當中,成為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月餅起義」傳說知多少?
    朱元璋藉此機會,便聯合各路抵擋力氣預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尋很緊密,傳遞音訊好不容易。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謀,指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中,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師中,告訴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一同起義呼應。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風俗。
  • 八月十五話中秋,中秋故事知多少?2個起源4個 傳說道一道
    年年過中秋節,看看你知道中秋故事有多少,而有關中秋的二個起源和四個傳說,人們也許知道一些,但知道多少呢?中秋節作為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節日,有關中秋和中秋節的來歷,民間傳說很多,而二種起源說,和四個傳說則是主流,這裡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中秋這個話題。
  •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的來歷!
    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知道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那麼月餅是怎麼來的?吃月餅的意義是什麼?說來話長,中秋節在古代有多種稱呼,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等都是以前人們對於中秋節的稱呼,因為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過半,而故名「中秋」。
  • 月餅為什麼非要在中秋節吃?問問朱元璋
    □實習生 池垚垚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翟羽中秋節吃月餅,和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無中秋可以吃月餅,而無月餅則不成中秋,因此中秋與月餅是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京式、蘇式、廣式、潮式……新口味月餅也層出不窮,香菇雞肉、香辣牛肉,乍一聽是菜名,其實這是月餅新口味。相傳中秋節吃月餅,還跟朱元璋有關。而且從明朝開始,中國民俗的相關文獻中就大量記錄了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 吃月餅的由來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月餅的由來和演變
    一提到中秋節,人們就會想到團圓,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那麼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月餅的由來和演變。月餅應該是在唐朝開始正式出現,因為唐朝的相關傳說和記載最多。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在宮廷中,月餅也成為常見食品,如《明實錄·神宗實錄》裡就記載了皇帝十次賜給大臣月餅。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 可以看出,這時民間百姓之間已經開始互相饋贈月餅,有團圓之意。
  • 敦煌石窟文獻裡的「中秋節」:崇敬拜月 吃大月餅
    敦煌石窟文獻裡的古老「中秋節」:崇敬拜月 吃大月餅  9月24日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敦煌研究院當日梳理解讀了敦煌壁畫和敦煌遺書文獻中「崇敬拜月」「吃月餅」等有關古代中秋的傳說故事和民俗活動。
  • 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關於中秋月餅的傳說
    中秋節,人們往往會一家團聚,一起看月亮、吃月餅,那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一、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有些人認為,由於月餅是圓形的,它們象徵著天空中的滿月。也有些人認為,圓圓的月餅和天空中的圓圓月亮響應和,反映了人們希望家人重聚的美好願望。
  • 月餅的由來
    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精品學習網為大家整理了吃月餅的來歷簡介,希望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中秋節。據說,中秋吃月餅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們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種儀式,可以說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種表現。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多麼美好的詩句,已經成為我們民族古老而美妙的神話之一,演繹著農業時代人們把月亮作為一種神對待的那不同一般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