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最大傳說:朱元璋月餅起義和菜刀

2020-12-23 李連利坐古談今

小提示:中秋節快到了,從本周到中秋節本帳號將發表4篇關於此節的文章,文章基本都已經寫好。按節奏先後發表。

關於元朝的謠言特別多,例如「禁止菜刀」(類似的N戶一把菜刀)等。其實許多謠言都是在清朝後期,反清人員借「反元」為名義編造的,到了民國時期因為時間相對遠了,被一些縣誌就冠以「俗言」「傳說」給以記錄。

其實,稍微動動腦筋就能看出問題所在,根本不是正常人能做出來的事情。例如這個謠言:

話說,朱元璋在元末農民大起義時,準備聯合各路反王發動起義。但因為朝廷管理甚言,「十戶一把菜刀」由「刀頭管理」,連起義的傢伙都沒有,而且同時起義怎麼聯繫時間呀。朱元璋正在犯愁呢,軍事劉伯溫羽扇綸巾微微一笑,對朱元璋說:這個不難,八月十五人人都吃月餅,我們把「八月十五夜起義」放入餅子裡面,人人看到也就知道了。

朱元璋一聽哇哇大笑: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就按這一妙計。既然都是編,咱們不妨把兩個謠言放在一起編唄。其實,動動腦子就知道純屬胡言。首先就是歷史根本不對。

(1)歷史根本對不上號,反元起義根本不是發生在八月,劉伯溫的經歷就可以戳破很多關於元朝的謠言

朱元璋不是起義,而是投軍;劉伯溫也不是起義參謀之一,而是,辭官的元朝漢人官員被請入已成規模的朱元璋隊伍。

劉福通起義是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開始的。

1352年春,郭子興在濠州起義,得到消息的朱元璋,當時還是雲遊討飯的僧人的他前來投軍。劉基(1311-1375年)在元朝屬於服從元朝政府政治的漢人,他的一生可以戳破很多謠言。1323年,劉基參加了科舉考試,12歲考中秀才。這就戳破了另一種謠言,即元朝沒有科舉制度。

1333年,22歲劉基參加會試成功,考中進士。但因為兵荒馬亂,一直賦閒在家。1336年被授予江西高安縣丞步入官場。

其後,劉基辭官。1343年,元朝徵召其出任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任職一年多後辭職回家。1352年,清廷命其為江浙省元帥府都事,主要任務是平定元末農民大起義。因為劉基堅定認為必殺方國珍等才能震懾住反元起義,但元廷招安了方國珍。為表抗議,劉基第三次辭職。

1360年,已經成事的朱元璋把他請到了南京。這時,劉伯溫才開始正式反元。

對於劉基劉伯溫這樣的人,首先出於儒家思想是看不起農民起義的,元朝滅亡後,許多像他這樣的儒家漢臣跟隨元順帝北逃,終生都在反對明朝。劉伯溫1360年才投奔朱元璋,在此之前對反元起義也是持反對意見的。他雖然抨擊元朝政治腐敗,但這與造反無關。

其次,劉伯溫獻計反元的傳說,也只是後世將其「神話」的一種延續而已。就和姜子牙、諸葛亮、徐茂功類似。包括劉伯溫修建北京城等基本都是胡說,只是將元世祖忽必烈手下的劉秉忠的故事附會而已。因為,劉秉忠在元朝、明初時民間的傳說,到了明朝後期、清朝時期換成了劉伯溫。

後世還有諸如劉伯溫和諸葛亮兩大「神仙」鬥法的諸多胡言亂語。大家其實純當酒後胡聊就行了。

再深刻一點兒就是:月餅在元代是什麼地位。

(2)月餅在元代是否流行很難說,關於元朝的謠言有些人明知不可靠偏偏要去傳

月餅到底出現在什麼時代,什麼人能夠吃得上月餅,在民間是否流行到現在都是很難說的事情。元末農民大起義時期,普通百姓連飯都吃不上,哪裡能夠家家戶戶吃得上月餅?

再者,元朝時「中秋吃月餅」也並不是必然活動。無論在唐朝還是北宋、南宋,「月餅」都不是「中秋賞月」的必備。唐宋時期的「中秋」主要是賞月賞花,吃的東西大多是應季新鮮水果。南宋時期「月餅」詞條開始出現,但具體什麼樣子、做法都不清楚。

圖註:明代製作嫦娥奔月月餅的模子

只是到了元明時期,因為「中秋節」的節日活動有了「家庭團圓」「幸福安康」這些因素後,「中秋月餅」才逐漸從上層文人、有錢人向下轉移,成為全國大眾共同的節日。

這個謠言出現的具體時間比較難說,但可以肯定是清朝後期、晚清時期。有的人認為是嘉慶皇帝天理教時期,有的人認為是「義和團時期」。

限於篇幅我簡單地說一下「菜刀謠言」和「六十而埋」。關於「禁用菜刀、幾戶人家共用菜刀」,其實拿一個歷史記載就能說明。

朱元璋、李善長監督修訂的《元史》應該不會有人說是「誇讚」元朝了吧。「列傳四十八孝子」中就有這樣一段話:王初應,漳州長泰人。至大四年二月,從父義士樵劉嶺山,有虎出叢棘中,搏義士,傷右肩,初應赴救,抽鐮刀刺虎鼻殺之,義士得生。

至大四年是1311年,也就是元武宗海山當政時期。連鐮刀都不禁止更何況菜刀。

綜上所述:通過「月餅起義」這個謠言或傳說,我們談了至少四個有關元朝的謠言:菜刀、科舉、月餅起義、劉伯溫神話。只希望「謠言」不再,對歷史我們要以平和的心態去學習、去研究,可以不說但不要傳謠、造謠!

元朝在四種文明中丟失自我,皇權至上很失敗

西方誇宋朝、國內批評者居多,對比背後有何思想不同

兩宋不是看似窩囊而是真窩囊,誇宋者只希望賺錢不要自尊

相關焦點

  • 中秋節手抄報:朱元璋月餅起義的傳說
    這個節日之所以成為佳節也和「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有關。  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照亮大地和給大地帶來溫暖,但有一天,十個太陽卻一起出現,大地上的農作物都被烤焦了。 這時,有一個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個太陽射了下來,替萬民消除了災難。人們於是把他擁立為王。后羿當上皇帝後,沉迷酒色,隨意殺人,成了暴君。
  • 中秋節手抄報: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 中秋節兒童畫: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 中秋節吃月餅這個習俗真的是來源於朱元璋起義嗎?
    中秋節吃月餅其實就中國人中秋節吃月餅這個習俗,是在民間,傳說是因為朱元璋領導農民起義。其實這個說法是流傳最久的,在不同的時期都有不同的解讀。中國的月餅實際上在很早的時候就出現了,有記載說,在隋朝末年,反隋的唐朝部隊,有一次打仗就看到人員眾多,為了解決這個糧食問題,就做了一些月餅發給大家。後來也是到了唐玄宗的時候,才有月餅這麼個說法。團圓的意思但是後來月餅真正出現的時候,其實是在宋朝的時候。就宋朝的東京夢華錄和老學庵筆記中都有關於月餅的記載。
  • 中秋節月餅的典故故事——月餅起義
    中秋節源出上古時期對月亮的崇拜,是由上古時期秋夕祭月演變而來,其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期,普及於漢朝,定型於唐朝,盛行於宋朝之後,其從上古流傳至今,經久而不息,可謂是歷史久遠。
  • 中秋節,嫦娥的美麗傳說和朱元璋的月餅傳說故事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在古代,人們把七月、八月、九月、這三個月視為秋季,而八月居中,所以被稱為中秋。至於中秋為什麼會形成節日,民間認為與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有關。嫦娥奔月被傳開後,百姓們知道嫦娥和后羿的事情,也紛紛在自己的家裡擺設香案瓜果,表達對嫦娥的思念,並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從此,八月十五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因為八月十五是中秋,這天被定位中秋節。而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明朝初年。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月餅起義」傳說知多少?
    朱元璋藉此機會,便聯合各路抵擋力氣預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尋很緊密,傳遞音訊好不容易。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謀,指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中,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師中,告訴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一同起義呼應。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風俗。
  •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有人說因為朱元璋反元起義,我說是陳友諒!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就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提到中秋節,首先我們想到的就是吃月餅,其次就是團圓,所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在中國,過元宵節要吃湯圓,意味著一家人團團圓圓。端午節要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麼中秋節吃月餅是為了什麼呢?這裡面,可能關於元朝末年的農民起義有關。
  • 月餅小科普:你知道中秋節吃的月餅,曾是被朱元璋用來起義的嗎?
    中秋節的三天小長假已經開始了,相信大家都已經計劃好假期的愉快生活了。在家與家人一起團聚,看中秋晚會,吃月餅大閘蟹,在賞一賞那八月十五又大又圓的月亮,好不快說得說。幫助你從繁忙的工作以及外在的壓力中暫時性的逃離,享受假期的美好時光。
  • 月餅和朱元璋起義的那件事
    有許多中秋習俗,其中吃月餅的習俗最為廣泛,在我國,關於吃月餅的神話和歷史故事有嫦娥奔月、楊貴妃為月餅起名、朱元璋月餅起義奪天下等,前兩個故事估計大多數人耳熟能詳,也許明太祖朱元璋月餅起義奪天下的故事不太了解,憋急了,瀋陽帶你回顧明太祖是怎樣用月餅起義奪天下的。自古以來,人們都把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徵。
  • 歷史上月餅的由來,朱元璋月餅中藏紙條起義成功!
    月餅的由來從唐朝便開始有記載,直到明朝朱元璋起義,用月餅中的字條來傳遞信息,獲勝後定義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月餅的由來也有可能是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用小麥製成的月餅用來皇家祭拜天地神明,祈求風調雨順。一、歷史上月餅的由來月餅的由來還要追溯到唐代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讚美月餅,從中可知宋時的月餅已內有酥油和糖作餡了。到了元代,相傳人們曾利用饋贈月餅的機會,在月餅中夾帶字條,約定八月十五夜,同時行動,殺死趕走蒙古"韃子"。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
  • 月餅為什麼非要在中秋節吃?問問朱元璋
    □實習生 池垚垚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翟羽中秋節吃月餅,和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無中秋可以吃月餅,而無月餅則不成中秋,因此中秋與月餅是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京式、蘇式、廣式、潮式……新口味月餅也層出不窮,香菇雞肉、香辣牛肉,乍一聽是菜名,其實這是月餅新口味。相傳中秋節吃月餅,還跟朱元璋有關。而且從明朝開始,中國民俗的相關文獻中就大量記錄了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 中秋節手抄報版面設計圖:月餅起義
    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 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關於中秋月餅的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人們往往會一家團聚,一起看月亮、吃月餅,那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一、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有些人認為,由於月餅是圓形的,它們象徵著天空中的滿月。也有些人認為,圓圓的月餅和天空中的圓圓月亮響應和,反映了人們希望家人重聚的美好願望。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又是怎麼流傳下來的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
  • 中秋拜月和嫦娥有關,吃月餅竟然是因為劉伯溫和朱元璋
    中秋拜月和嫦娥有關,吃月餅竟然是因為劉伯溫和朱元璋中秋佳節臨近,中國對於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習俗也是在不斷的演變,現代人都知道中秋節吃月餅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可是在元代以前竟然是沒有月餅的,中秋吃月餅竟然是因為劉伯溫和朱元璋。
  •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這一段「月餅起義」的故事,你知道嗎?
    在古代就有吃月餅的神話故事,比如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有楊貴妃為月餅起名,朱元璋為月餅起義的故事。今天就給大家說一下有關月餅的故事。月餅一開始的時候,並不叫做月餅,而是叫做胡餅,是古人在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後來被延續下來。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為紀念太師聞仲,江浙一帶的人們發明了一種邊薄心厚的「太師餅」,而「太師餅」也成了「月餅」的始祖。
  • 中秋節手抄報:月餅傳說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團結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
  • 關於中秋節的四個傳說
    雖然早就聽爛了,但因為有月餅吃,聽起來仍覺得有興趣。中秋節很美,中秋節的傳說亦美。中秋節有這麼四個傳說,大家都應該知道的。第一傳說:唐高祖與「祝捷餅」中秋節的第一主角是月餅。關於月餅的來歷,傳說很多,較流行的觀點是出現在唐朝。
  • 中秋節和月餅的由來,你知道關於中秋的神話傳說嗎?
    中秋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歷史源遠流長,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中秋源於上古時代,因為當時人們對天象的崇拜,是從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供奉月亮,是我國古代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就是古代的「供奉月亮的節日」。
  • 中秋節的三個來歷傳說丨唐玄宗、朱元璋、乾隆,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朱元璋月餅起義,一舉奪天下比起李隆基來,朱元璋顯然有著屌絲逆襲的傳奇人生。元朝末年,皇帝、官僚們瘋狂搜刮民脂民膏,欺壓百姓,強取豪奪,廣大民眾不堪忍受,紛紛起義抗元。在一年中秋節前夕,朱元璋準備號召各地起義力量,共同抗擊元朝的統治。但朝廷官兵搜查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事劉伯溫想出了一個計策,到處散播謠言,說有瘟疫,要家家戶戶的老闆姓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