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三個來歷傳說丨唐玄宗、朱元璋、乾隆,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2020-12-23 傳統文化圓桌派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了,在國民的心裡,它的重要性僅次於春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每到這個時候,我們祖國大地總會出現壯觀的遷徙潮,大批遊子奔走在歸家的夜路裡。

在古代,萬人之上的皇帝是如何過中秋的呢?

唐代以前:皇家祭月

中秋節源於古人的月亮崇拜,早在周朝,皇家就有祭月的傳統。

當時,在鎬京(今陝西西安)城西設月壇,帝王穿白衣騎白馬登壇祭祀。

而中秋節從皇家逐漸影響到民間,成為一個節日,還要追溯到中國傳統文化最為昌盛的唐宋時期。

明皇遊月宮,不覓長生藥,只記霓裳一曲歸

從唐代開始,中秋這天不光是祭月了,皇帝會在宮裡舉辦宴會來慶祝。

唐代為什麼會中秋節如此重視呢?這要從唐玄宗的生日說起。

古代帝王都喜歡對自己的誕辰進行特殊化處理,帝王出生的時候,必然天有異象,不是打雷、下雨,就是紫微星熠熠發光,總之就是不能默默無聞。

等到皇帝正式登基之後,這個誕辰就成了重要節日,叫做萬壽節,但一般局限於皇族內部慶賀,還不是全國性節日。

到了唐玄宗這兒,自然也不例外,他的生日就在中秋節——前十天的八月初五,這一天稱作「千秋節」,取「千秋萬代」的意思。之後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中秋節的前身,所以每逢這天,宮廷必要大擺筵席慶祝。

唐玄宗浪漫多情,過中秋當然不能將就了。

話說,開元初年的八月十五中秋夜,月色如銀,萬裡一碧。唐玄宗正在宮中飲酒賞月,忽然有了月宮一遊的念頭,於是宣召國師葉法善。

葉國師點頭應允,說聲不難,就把手裡的板笏往地上一扔,便化作銀色長橋,一頭在殿前,另外一頭遙遙直至天上明月。

隨後,葉國師就扶著玄宗,走上橋去,不一會下橋便見一處牌樓,匾額上寫著「廣寒清虛之府」六個大金字。

走進牌樓,庭前是一株巨大無比的桂花樹,枝葉茂盛,樹下無數白衣仙女正乘著鸞鳥翩翩起舞,庭邊階上,又有幾個白衣仙女拿著樂器伴奏。

唐玄宗向來精於音律舞蹈,便當場一一默記。聽罷一曲,兩人原路返回。

第二天,玄宗把在月宮中所記曲子和舞蹈傳給楊貴妃,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舞》。

於是,唐玄宗在嫦娥之後,成了中國登月的第二人,也讓中秋節多了玄幻色彩。

朱元璋月餅起義,一舉奪天下

比起李隆基來,朱元璋顯然有著屌絲逆襲的傳奇人生。

元朝末年,皇帝、官僚們瘋狂搜刮民脂民膏,欺壓百姓,強取豪奪,廣大民眾不堪忍受,紛紛起義抗元。

在一年中秋節前夕,朱元璋準備號召各地起義力量,共同抗擊元朝的統治。

但朝廷官兵搜查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事劉伯溫想出了一個計策,到處散播謠言,說有瘟疫,要家家戶戶的老闆姓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災禍。

同時,他命令屬下把寫有「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的紙條藏入月餅裡面,傳送到老百姓手中,並且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的晚上起義響應。

八月十五當天,徐達率先攻入元大都,各起義隊伍一起響應,很快起義就取得勝利。

勝利的消息傳來,朱元璋把起義時的餅賞賜群臣,將這種餅定為中秋節糕點。

自此,月餅在民間流行。

乾隆帝:開創中秋三天假的鼻祖

中秋節對於乾隆皇帝來說應該是不同尋常的,因為他自己的生日即為陰曆的八月十三,與中秋節僅有兩天之隔,皇帝的生日在過去也是個重要的節慶,稱為「萬壽聖節」,因此這兩個節慶往往是連在一起慶賀的。

乾隆皇帝自即位第六年起,他的中秋節便基本上是在承德避暑山莊度過的。

究其原因,是和避暑山莊特殊的政治地位有著緊密聯繫的。

避暑山莊離木蘭圍場很近,木蘭圍場是清代帝王舉行秋獮大典的場所。秋獮的意義在於讓遊牧民族出身的滿洲八旗兵不忘記自己的根本,通過狩獵的方式訓練自己的騎射技能,同時也讓他們銘記祖先驍勇善戰以及艱苦樸素的本色。同時秋獮還團結了蒙古以及西藏等各少數民族地區的首領,以達到鞏固清帝國的大一統的最終目的。

每逢乾隆皇帝的壽辰和中秋節,避暑山莊皆連日筵宴,熱鬧異常。而且,連同北京至承德300多裡間的道邊樹木上也披紅掛彩,裝飾一新。

據《清史稿》記載,清宮各種節令活動中比較多,每個節令都有具體的典制,其中「中秋節」更為重要,到了乾隆時期節令定製就更加詳細。

乾隆帝作為糕點極度愛好者,煙波致爽殿內的供品有大小月餅、茶酒、瓜果共28種。

供桌上擺月宮符像,還要一個直徑五十五公分、十斤重的大月餅。月餅上印有玉兔藥圖案。大月餅左右,各擺一塊三斤重的月餅,各帶小月餅數盤,擺酒、茶數盅。供桌上還要擺應時鮮花和應時鮮果。

祭月以後,還會將用來月供活動的貢品,依據各嬪妃位份的不同,進行相應的賞賜。不過當時有名的傳統京式點心,自來紅月餅倒是沒有「偏見」的,發給每人人手一盒。有了吃也要玩樂,什麼歌舞表演,戲曲演唱,賞月吟詩,乾隆帶著妻兒老小及一眾臣子們,那是玩的喜慶又熱鬧。

作為一位文藝青年,乾隆帝一生作詩43630首,當然不會放過中秋節這個展露才華的機會了。傳說,他文思如泉湧,最高紀錄是「上一次廁所,寫出4首詩」。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的中秋節,正值乾隆70壽辰,慶典規模更為隆重浩大,八方來貢,四野朝拜。乾隆此時心潮澎湃,寫下了大氣磅礴的《古稀說》:

「七旬登壽凡六帝,五十紀年惟一人。漢武卻非所景仰,宋家高孝更非倫。」

詩中歷數秦漢以來歷代帝王,展示了雄才大略兼具的乾隆豪情萬丈的胸懷,從而把延禧中秋攻略推上了高潮。

由此可見,歷代皇帝們對中秋節都非常重視,演繹了一個個流傳千古的故事。

而對於民間百姓來說,中秋賞月的心願無非「團圓」二字。

在這裡,小編祝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團圓!

相關焦點

  • 關於中秋節的四個傳說
    中秋節很美,中秋節的傳說亦美。中秋節有這麼四個傳說,大家都應該知道的。第一傳說:唐高祖與「祝捷餅」中秋節的第一主角是月餅。關於月餅的來歷,傳說很多,較流行的觀點是出現在唐朝。唐初,東突厥勢力強大,李淵太原起兵時曾向突厥始畢可汗稱臣,以換取北方的相對安定。
  • 說說關於中秋節的兩個有名的傳說
    中秋節剛剛過期,節日的餘溫還沒有完全消去。其實關於中秋節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今天我就講兩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朱元璋和月餅起義的傳說『月餅』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食品,關於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有很多民間傳說。比如月餅跟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就有重要聯繫。我想這個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雖然這個故事只是傳說,但是講一講也挺有意思的。
  • 中秋節的故事傳說簡短 手抄報內容中秋節的來歷50字為何叫中秋
    中秋節的故事傳說簡短 手抄報內容中秋節的來歷50字中秋節由來  2018年中秋節是9月24日,很多人都要回家過節了,中小學也要被老師布置寫作文,或者做手抄報,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就成了重要的素材,小編準備了中秋的由來故事傳說,希望對網友有所幫助。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啊。
  • 中秋節的三個傳說
    中秋節很美,中秋節的傳說亦美。中秋節有這麼四個傳說,大家都應該知道的。上古時,中國古人對日、月、星辰等天體十分崇拜,便有「春祭日,秋拜月,夜佔星」的風俗,在拜月時,都會供上一種圓圓的小餅子,這個小餅子才是月餅的雛形。
  • 中秋節的來歷?關於中秋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馬上就要過中秋節了,關於中秋的來歷,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其實在民間有很多關於中秋節來歷的說法,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聊一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大更圓,所以又叫「月夕」或是「八月節」,人們借圓月,思念家人,渴望團圓,也有地方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2,民間傳說「嫦娥奔月」。一般有關月亮的傳說,人們想得最多的就是嫦娥,關於嫦娥人們就會想起后羿。
  • 中秋節的三個來歷,何時中秋吃月餅?
    中秋節來歷有三 我國的農曆把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部分。農曆的七、八、九三個月為秋季,八月十五正好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為「中秋」,也稱「仲秋」。中秋節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除了家喻戶曉的「嫦娥奔月」的傳說外,也有說中秋節起源於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在傳統的農耕社會裡,春播、夏收、秋獲、冬藏是主要的勞作活動。土地收成的情況,對於以此為生的人們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人們對於土地還有深深的敬畏之情。
  • 詳解中秋節來歷與傳說:朱元璋用月餅起義?
    關於「中秋節來歷」: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 關於中秋節的民間傳說,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3個你應該了解!
    關於中秋節的民間傳說,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3個你應該了解!很多人知道中秋節的民間傳說中嫦娥奔月是最為出名的一個,而這個就是嫦娥和后羿兩人的愛情故事,可以說這個故事無論是在古代或者是現代都是讓民眾為之感動的事情,而這也就成為了中秋節的代表,但實際上,中秋節真的就是只有關於嫦娥奔月這樣一個故事嗎?
  • 古代月餅最靠譜的三個來歷,你知道幾個?
    中秋節賞月,這個來歷就久遠了,在《周禮》中就已經有記錄。但月餅的歷史卻很年輕,至少被稱為「月餅」時的歷史,並不久遠。在此之前,月餅被稱為「胡餅」, 「太師餅」(江浙人紀念聞仲),「圓餅」,「小餅」和「月團」等。月餅究竟有什麼由來?人們卻知之甚少,普遍的印象是朱元璋八月十五起義,後來才有吃月餅的習俗。其實,朱元璋這個月餅的故事,只是由來的其中之一。
  • 中秋節手抄報:朱元璋月餅起義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照亮大地和給大地帶來溫暖,但有一天,十個太陽卻一起出現,大地上的農作物都被烤焦了。 這時,有一個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個太陽射了下來,替萬民消除了災難。人們於是把他擁立為王。后羿當上皇帝後,沉迷酒色,隨意殺人,成了暴君。
  • 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 你可不一定聽說過的故事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關於這個節日有很多的傳說和習俗,除了嫦娥奔月的傳說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相關的傳說在流傳,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
  • 中秋節的典故 讓中秋節更美
    中秋節典故背後,都是濃厚的文化。中秋節的典故中秋節很美,中秋節的傳說亦美。但最美的還是源自中秋節,四個優美典故的傳說,全世界地球人都應該知道的,下面老朽就一一道來。起中秋佳節,在中國,人們便會自然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流傳幾個年了,至今仍為地球人所喜聞樂道,成為中秋由來起源的典故。
  • 中秋節吃月餅這個習俗真的是來源於朱元璋起義嗎?
    中秋節吃月餅其實就中國人中秋節吃月餅這個習俗,是在民間,傳說是因為朱元璋領導農民起義。其實這個說法是流傳最久的,在不同的時期都有不同的解讀。後來也是到了唐玄宗的時候,才有月餅這麼個說法。團圓的意思但是後來月餅真正出現的時候,其實是在宋朝的時候。就宋朝的東京夢華錄和老學庵筆記中都有關於月餅的記載。明朝還有明確的記載,就是說大家要分享月餅,家家戶戶都可以互相送禮,取一個比較團圓的意思。後來明朝的皇帝在帝京景物略中也有記載。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
  • 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僅供參考,歡迎閱讀。中秋節的起源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中秋節的五個經典傳說,一定得知道
    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一氣射下九個太陽,人們因此得以安居樂業。不料,被射落的九個太陽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惱怒地將后羿和妻子嫦娥貶入凡間。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長生不老藥送給他。後來心術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眾外出狩獵之機,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對手,當機立斷將藥一口吞下。
  • 中秋節,嫦娥的美麗傳說和朱元璋的月餅傳說故事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在古代,人們把七月、八月、九月、這三個月視為秋季,而八月居中,所以被稱為中秋。至於中秋為什麼會形成節日,民間認為與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有關。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河水乾枯,弄得人民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神射手后羿,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從此,后羿受到老百姓的尊敬和愛戴。
  • 中秋節來歷傳說和習俗 閩南中秋節特色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來歷傳說和習俗 閩南中秋節特色習俗有哪些?  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稱為「中秋」。中國的農曆,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由於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中英文對照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中英文對照  "Zhong Qiu Jie", which is also known a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15th day of the 8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 中秋節的最大傳說:朱元璋月餅起義和菜刀
    小提示:中秋節快到了,從本周到中秋節本帳號將發表4篇關於此節的文章,文章基本都已經寫好。按節奏先後發表。關於元朝的謠言特別多,例如「禁止菜刀」(類似的N戶一把菜刀)等。其實許多謠言都是在清朝後期,反清人員借「反元」為名義編造的,到了民國時期因為時間相對遠了,被一些縣誌就冠以「俗言」「傳說」給以記錄。
  • 中秋節的五個經典傳說,一定得知道
    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一氣射下九個太陽,人們因此得以安居樂業。不料,被射落的九個太陽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惱怒地將后羿和妻子嫦娥貶入凡間。 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長生不老藥送給他。後來心術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眾外出狩獵之機,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對手,當機立斷將藥一口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