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三個傳說

2021-02-08 郎club

如果您尚未關注我們,可點擊標題下方的「郎club」關注我們。

中秋節很美,中秋節的傳說亦美。中秋節有這麼四個傳說,大家都應該知道的。

第一傳說:嫦娥奔月與不老藥

嫦娥奔月,是一則家喻戶曉的愛情傳說,在所有中秋傳說中,它是最為悽美的。嫦娥奔月怎麼與中秋節聯繫上的?這裡故事就多了。

嫦娥,原名姮娥,她是神話人物后羿的妻子。到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恆的諱,而改稱「嫦娥」。嫦娥奔月有兩種版本,均見於《淮南子》。一種版本是,嫦娥偷吃不老藥奔月:「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長生不死藥,貪心的嫦娥背著丈夫偷後吃後,跑到了月亮上,成為了月亮女神。

另一種版本是,嫦娥被迫吃不老藥:跟后羿學習射箭術的逢蒙聽說后羿搞到了長生不老藥,於是前去偷竊。逢蒙未能得手,惡從膽邊生,欲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自己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

在這兩種版本之外,我曾依古人筆記進行過分析,提出了嫦娥奔月的另一種版本:她是因為丈夫后羿有了婚外情,絕情之下,才跑到了月亮上。此觀點後被不少人拿去了,成了他們自己的研究心得。閒話少說。嫦娥奔月後,變成了「月精」,即月亮女神。

成神了,人間便就開始拜神嫦娥了,但拜月是女人的事情,即所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特別是結了婚的女人,在中秋節一定要拜拜月的,因為月屬陰,主生育,過去是多子多福,拜月自然是希望自己多懷孕。拜月時,會供上一種圓圓的有餡的餅子,這種圓餅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月餅」。除了供月餅,另會有瓜果之類的時鮮,特別是有籽的瓜是不能少的。除了拜月,過去女人在中秋時,還要「摸秋」和「送瓜」,送瓜就是送子,此行為是過去中國民間乞子心願的一種流露。

第二傳說:唐高祖與祝捷餅

中秋節的第一主角是月餅。關於月餅的來歷,傳說很多,較流行的觀點是出現在唐朝。唐初,東突厥勢力強大,李淵太原起兵時曾向突厥始畢可汗稱臣,以換取北方的相對安定。唐朝建立後,突厥一方面支持薛舉、劉武周等割據勢力,與唐朝分庭抗禮。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強馬壯,不斷舉兵南下侵擾。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淵委任當時著名將領李靖為北徵總指揮(行軍總管),反擊突厥,最終得勝。

李靖凱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當晚有吐魯番人向李淵獻餅祝捷。李淵其時正與群臣分享李靖勝利的喜訊,看到圓圓的祝捷餅十分高興,笑對當空,脫口而出——「應將胡餅邀蟾蜍」。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應該邀請月亮之神下凡來,與大家一起分享這可口的胡餅。李淵遂將胡餅分給群臣,君臣一道品嘗,賞月。據說,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習俗由此而來,並由宮中傳到民間。

其實,這個傳說並不能作為月餅起源的依據。上古時,中國古人對日、月、星辰等天體十分崇拜,便有「春祭日,秋拜月,夜佔星」的風俗,在拜月時,都會供上一種圓圓的小餅子,這個小餅子才是月餅的雛形。


第三傳說:楊貴妃為月餅起名

說了月餅來歷的傳說,再說月餅這個名字的故事。在早期,人們並不把月餅叫「月餅」,其叫法很多,如李淵說的「胡餅」,還有「小餅」、「月團」、「宮餅」、「金餅」(宋代)、「月糕」(元代)等叫法。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餅。過去,漢人把生活在中國北方、西方的匈奴、鮮卑、氐、羌、吐蕃、突厥等遊牧民族,統稱為「胡人」。胡人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麵餅,被漢人稱為「胡餅」。這種餅圓圓的,糖餡、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那麼,胡餅又是如何改稱月餅的?這便與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楊貴妃有關了。

楊玉環,原名楊芙蓉,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八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美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姿色出眾,真若出水芙蓉,男人見了沒有不動心的。好色的李隆基聽說後,便把時年已27歲的兒媳婦搞到了自己的後宮,冊封為貴妃,萬千寵愛集於她一身。有一年中秋節,李隆基和楊貴妃一起吃胡餅賞月。風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風雅,覺得胡餅一名不好聽,想改個名字。但起什麼名字好呢?一時想不出來。楊貴妃抬頭一望,其時高懸空中的一輪圓月,恰如這圓圓的胡餅,遂脫口而出——月餅。李隆基一聽,連連拍手叫絕。「月餅」一名,由此叫出來了。

但這個傳說似乎不靠譜。有這樣的記載,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節賜餅給新科進士,當時此餅並不叫月餅。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餅仍不叫月餅的。有的學者稱「月餅」一詞出現在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一書中,我查了一下,並無此詞。

其實,在宋代,人們也不把月餅叫「月餅」,文人喜歡稱之為「金餅」,如與梅堯臣齊名的宋代文學家蘇舜卿有詩句:「雲頭豔豔開金餅」、「金餅隔林月」。在宋代,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尚沒有普及。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餅的風俗才變濃,但多稱之為「月糕」。一直到明代,「月餅」才正式定名,中秋節吃月餅風俗也廣為流行。如「明嘉靖《威縣誌》稱,」中秋,置酒玩月,為月餅饋之。「明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會》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又是一年中秋至。古往今來,月餅作為合家團圓歡聚喜慶的象徵,是中秋節必食之品。那麼,中秋節為何要吃月餅呢?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中秋吃月餅,和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元宵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食俗。古往今來,每逢中秋,皓月當空,合家團圓,品餅賞月,談天說地,其樂融融。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秋節吃月餅最早可追溯到周代,源於民族拜月的儀式。相傳中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習俗。人們以月餅、各色水果等奉獻給月神,月神「享用」祭品之後,人們再分切月餅,按照長幼順序分食,據說可以得到神主的賜福與護佑。「只是這時的月餅還不叫月餅。」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朝時,月餅初見記載。宋代時,有關「月餅」的記載開始多起來。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此外,「月餅」名稱的首次記載也是在宋代,但這時月餅仍未普及。到了明代,月餅才真正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並在民間逐漸流傳。在明代的各類書籍中,開始出現大量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描述。清代時,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不僅製作精美,品種也不斷增加,供月月餅隨處都可見到。

隨著時代的演變,月餅的品種和花樣越來越豐富,製作工藝更新、風味更多,中秋節吃月餅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傳統。

轉自網絡


郎CLUB微信加為好友,及時了解郎鹹平的最新點評,點擊分享,讓更多朋友關注郎鹹平的最新觀點。

相關焦點

  • 關於中秋節的四個傳說
    唐高祖畫像吳王張士誠嫦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馬上就要到了,關於中秋節的話題多起來。小時候,每到八月十五的晚上,一大家人圍坐在一張矮腳方桌前,望著天上大大的圓圓的亮亮的月亮,吃著厚厚的圓圓的甜甜的月餅,長輩便開始講述那些每年中秋節都會講的傳說。
  • 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僅供參考,歡迎閱讀。中秋節的起源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 中秋節的三個來歷傳說丨唐玄宗、朱元璋、乾隆,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隨後,葉國師就扶著玄宗,走上橋去,不一會下橋便見一處牌樓,匾額上寫著「廣寒清虛之府」六個大金字。走進牌樓,庭前是一株巨大無比的桂花樹,枝葉茂盛,樹下無數白衣仙女正乘著鸞鳥翩翩起舞,庭邊階上,又有幾個白衣仙女拿著樂器伴奏。
  • 關於中秋節的六個傳說,你知道幾個?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有很多,下面簡單分享六個:一、秋暮夕月夕月,就是祭拜月神。傳說在戰國時代,齊國有個醜女,名叫無鹽,年幼時曾虔誠拜月,後來以超群品德入宮。某年八月十五在宮中賞月,正巧齊宣王也在宮中遊逛,看到月光下的無鹽,覺得她美麗動人,於是就冊封她為皇后。
  • 中秋節賞月的習俗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人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 關於中秋節的六大經典傳說故事
    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nbsp&nbsp&nbsp&nbsp中秋節傳說故事二:吳剛伐桂&nbsp&nbsp&nbsp&nbsp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
  • 中秋節的故事傳說簡短 手抄報內容中秋節的來歷50字為何叫中秋
    中秋節的故事傳說簡短 手抄報內容中秋節的來歷50字中秋節由來  2018年中秋節是9月24日,很多人都要回家過節了,中小學也要被老師布置寫作文,或者做手抄報,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就成了重要的素材,小編準備了中秋的由來故事傳說,希望對網友有所幫助。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啊。
  • 中秋節的故事簡短20字50字100字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在我國的傳說中,嫦娥奔月是最為動人也影響最大的一個。中秋節要是沒有了月亮和嫦娥的傳說,將無法想像。除了嫦娥奔月以外,中秋節的傳說還有很多,比較出名的有吳剛伐桂、玉兔入月宮等。小編整理了中秋節的傳說故事簡短介紹。
  • 中秋節來歷傳說和習俗 閩南中秋節特色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來歷傳說和習俗 閩南中秋節特色習俗有哪些?  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稱為「中秋」。中國的農曆,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由於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 關於中秋節的7個經典傳說,快講給孩子們聽吧
    佳節話經典,今天小編就就跟大家細數下流傳最廣的中秋節七大經典傳說故事,感恩中秋,懷念先人! 中秋節傳說故事:嫦娥奔月 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 中秋節手抄報:月餅傳說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團結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
  • 關於中秋節的民間傳說,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3個你應該了解!
    關於中秋節的民間傳說,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3個你應該了解!文|少年的歷史故事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其中出現了許多的歷史人物以及事情,而在這裡邊就有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中秋節的民間傳說,而這其中除了嫦娥奔月以外,還有這3個你應該了解一下!
  • 中秋節初中英語作文:中秋節的傳說(中英對照)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中小學英語作文>正文中秋節初中英語作文:中秋節的傳說(中英對照) 2012-11-08 18:52 來源:大耳朵英語 作者:
  • 中秋節手抄報資料內容大全簡單 中秋節由來故事傳說古詩50字
    古代民族在中秋節前後舉行祭祀月神,文字記載已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記載更多,後來加上吃月餅殺的傳說,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識的節日。明清以來成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很多學生都會畫中秋節的手抄報,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秋節手抄報的資料,有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也有中秋節的由來介紹,感興趣可以接著往下看。
  • 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關於中秋月餅的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人們往往會一家團聚,一起看月亮、吃月餅,那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一、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有些人認為,由於月餅是圓形的,它們象徵著天空中的滿月。也有些人認為,圓圓的月餅和天空中的圓圓月亮響應和,反映了人們希望家人重聚的美好願望。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又是怎麼流傳下來的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
  • 初中作文素材:中秋節的傳說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中秋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 自2008年起中秋節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自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非常級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日、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
  • 中秋節的五個經典傳說,一定得知道
    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一氣射下九個太陽,人們因此得以安居樂業。不料,被射落的九個太陽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惱怒地將后羿和妻子嫦娥貶入凡間。 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長生不老藥送給他。後來心術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眾外出狩獵之機,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對手,當機立斷將藥一口吞下。
  •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你知道嗎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那麼您知道關於中秋節的來源和傳說嗎?下面不妨來了解看看吧!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 說說關於中秋節的兩個有名的傳說
    中秋節剛剛過期,節日的餘溫還沒有完全消去。其實關於中秋節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今天我就講兩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朱元璋和月餅起義的傳說『月餅』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食品,關於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有很多民間傳說。比如月餅跟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就有重要聯繫。我想這個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雖然這個故事只是傳說,但是講一講也挺有意思的。
  • 關於中秋節除了嫦娥奔月還有的幾則傳說
    說中秋節,就想到明月、嫦娥、吳剛和玉兔這些人物、角色,和他們傳世的故事。唐朝有一種精湛的「月宮鏡」,融合傳統中秋節日的民俗故事於工藝鑄造中,既實用又精美,代代傳說中秋故事。傳統故事傳說被鑄入銅鏡背面裝飾畫中,「月宮鏡」傳播著中秋月亮的故事。「月宮鏡」有著圓形或類似圓形的外型,光照似明月 ,造型大氣,充滿泱泱活力,文飾風格洋溢大唐盛世的風採,盛唐氣象萬千「溢於鏡表」。大家閨秀,「開匣見明月,持照如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