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在關中秋節的傳說中,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關於嫦娥奔月的故事,當上,嫦娥奔月始終是神話故事,不可能是真的,那麼,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先從中秋吃月餅開始說起,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有種說法是始於元代。當時,因為中原廣大漢族人民不堪忍受元朝殘酷的統治,於是群雄豪傑紛紛起義抗元。我們都知道最後是朱元璋推翻了暴元,但是在起義剛開始的時候,朱元璋為了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也有過一番波折。
那時的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於是軍師劉伯溫獻計,告訴朱元璋讓人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消息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然後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最後起義成功。因此,朱元璋再後來當了皇帝後,就命在八月十五這天把糕點做成餅子賞賜給大臣們吃,並把這種餅子稱為「月餅」,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
當然,這種說法並不可信,因為在北宋的時候,就已經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所以,中秋節吃月餅的傳統至少是在北宋之前。那麼中秋具體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還有種說法是和三國年間的貂蟬有關,古人形容美女有個詞叫做「閉月羞花」,就是由貂蟬而來。據說有一次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被義父王允瞧見,於是,王允為了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而到了「董卓亂政」的時候,當時王允見到這種情況,就想匡扶漢室,於是等到夜晚的時候,就在月下焚香禱告上天,準備設計挑撥董卓與呂布的關係。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就這樣王允成功的利用貂蟬將呂布策反,剷除了董卓。這就是貂蟬拜月的故事。後來人們有感貂蟬的功勞,就以中秋吃月餅的方式紀念貂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