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秋節要賞月和吃月餅?從中秋的團圓情節看中國的民俗文化

2020-12-17 思帆歷史趣聞

為什麼中秋節要賞月和吃月餅?從中秋的團圓情節看中國的民俗文化

中秋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眾多中國人的心目中,它是一個除春節之外最隆重的節日。從歷史角度來講中秋節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禮》中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記載,這也是有關「中秋」最早的文字記錄。

但在當時「中秋」只是一個時間和節氣的代名詞。直到唐朝初年的時候,才有關於「中秋節」的概念,《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也就是說在唐太宗統治時期,「中秋」才被統治者定為一個節日,這其實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由於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比較繁盛,所以在唐朝時過中秋節的場面非常盛大。

但中秋節真正流行起來卻是在宋朝,這與宋朝當時比較寬鬆的政治環境有一定關係。同時,也與宋朝的經濟活動比較興盛有關係。到了明清時代中秋節,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和元旦齊名的重要傳統佳節。

從古至今中秋節的寓意都是團圓和美滿,無論任何朝代在過中秋節的時候,都有非常獨特的飲食習慣和風俗文化。在中秋節當天,人們被濃濃的節日氣氛所包圍,各種水果擺滿几案、吃著月餅、喝著茉莉花茶,在歡聲笑語中訴說著親人團聚之情。

中秋節的起源與寓意

中秋節的起源除了與《周禮》 「中秋夜迎寒」有關係之外,其實還與古人「拜月」的習俗有關聯。在古代無論上至統治者下至老百姓,都有祭拜月神的習俗。「秋暮夕月」就是對當時人們「拜月」習俗的描寫。

古人在中秋之夜祭拜月神之時,會在香案上擺滿月餅以及瓜果梨桃等祭品。在拜月之前還要「淨身更衣」,這其實都可以體現出古人對月神的崇敬之情。拜月的主題除了表達尊敬之外,還要祈求月神保佑一家人身體安康,能夠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生活。

隨著時間流逝以及「拜月」習俗的不斷演化,人們從「拜月」逐漸演變為「賞月」。由於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月亮都會由虧轉盈並變為滿月,此時的月亮又大又圓煞是好看。正所謂「月圓圓人團圓」,此時此景會激蕩起人們無限的思鄉之情。

筆者認為中秋節之所以被寄託了太多寓意,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人的「團圓」情節。中秋節的時候月亮圓潤而飽滿,再加上吃月餅或湯圓等圓形食物。除了有祈福的意味之外,就是在期盼「圓滿」的生活與和諧的人際關係。

中秋節賞月與吃月餅習俗

農曆八月正處於秋季中間,所以被古人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恰好在「仲秋」之間,所以「中秋」節一詞開始不斷流傳。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為「八月節」、「月夕」等。中國人對「圓」、「滿」等,一系列的詞彙都具有特別的情節。

中秋節賞月習俗

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就像一張發光的圓盤,既寓意圓滿又寓意團圓。所以,民間又將中秋節稱為「團圓節」。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記載:「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

在中秋節的晚上朋友或家人同聚一堂,看著窗外又圓又大的月亮,不禁舉起酒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醉眼迷離的看著月亮,不禁追古思今賞月之情溢於言表。

皎潔的月光撒在每個人的身上,大家相互訴說著衷腸。「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想像一下這輪圓月竟是,月宮中的嫦娥給人間的祝福。

2.中秋節吃月餅習俗

據《帝京景物略》中記載:「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在這普天團圓的日子裡,除了賞月之外絕對少不了月餅的身影。在中秋節賞月、吃月餅、家人團聚,才是民間過節的最大習俗。

「月餅」即像月亮一樣的圓形餅,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和周朝時期。人們在祭拜月神的時候,所使用的一種圓形供餅,其實就是月餅最早的雛形。月餅在古代又被稱為胡餅、宮餅。這與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有很大關係。

張騫出使西域時從當地帶回了芝麻、胡桃等食品,人們在做月餅的時候,將這兩種食物放入餡料中,不但味道特別甜美而且營養也特別豐富。尤其是以胡桃仁為餡的月餅最受歡迎,為了紀念張騫人們將這種餡料的月餅稱為「胡餅」。

生活在江浙地區的人,為了紀念聞仲製作的「太師餅」,其實也是月餅的雛形之一。宋代周密在《武林舊事》中也曾提到「月餅」之名。

同時,由於每年中秋節的時候,人們都要用狀似圓盤的月餅祭祀月神,到了明代中秋節被定位法定節日,而吃月餅的習俗也在民間逐漸流傳。至此中國人在中秋節的就會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

中秋節的文化魅力和影響

每年八月十五日都是普天華夏兒女的盛日,在這一天無論長幼都沉浸在過節的氣氛中。在這一天家裡的長輩會準備一大桌子飯菜,但絕對少不了月餅和各種水果的身影。現在飲食文化越來越豐富,月餅的樣式、形狀以及餡料也越來越豐富。

除了比較傳統的五仁、白糖餡之外的月餅,還有蜜棗、紅棗、葡萄、哈密瓜等水果餡的月餅。當然對於喜歡吃肉的朋友來說,五花肉、牛肉餡的月餅,完全可以滿足你的味蕾。時至今日在我國很多地區,過中秋節除了要吃月餅之外,還還有烙「團圓」的習俗。

在中秋之夜和面、拌餡,然後將白糖、芝麻、桂花以及多種蔬菜融合在一起。烙餅之前用專用的模子,在餅皮上面印月亮、兔子以及桂樹等圖案。這種烙餅需要一家人一起吃,其實主要的用意就是一個也不能少的團圓情節。

其實,在八月十五這一天,除了中國人會過中秋節之外,中國周邊的一些東亞國家,因為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也過中秋節。比如,越南、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雖然他們過中秋節的習俗與我們略有差異,但在中秋節這一天所寄託的願望基本都一樣。

結 語

借用宋代大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來表達中國人過中秋節時的所思所想。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中秋節並不只是一個吃吃喝喝的節日,這個節日寄託了華夏子孫的團圓和美之情。

月亮有陰晴圓缺,就像人的生活一樣有好有壞。聚散離別本應該是人生常態,所以大家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因為「此事古難全」,沒人都希望和家人「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但如果是一個人孤身在外,只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筆者認為中秋節是一個有儀式感的節日,它既包含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時也彰顯了中華民族「以和為貴」的精神。「獨在異鄉為異客」的遊子,「每逢佳節倍思親」,在中秋節這一天都希望能回到家人的身邊。

父母、兒女、夫妻、兄弟姐妹圍坐在一起,看著天生的一輪明月,嚼著鮮美可口的月餅和水果。杯中的濃酒和醇厚的親情,在中秋之夜凝聚成了「團圓」和美滿。

【參考文獻】

1.徐夢,張劍平《中國應該有自己的感恩節——「中國中秋節」和「美國感恩節」之比較》

2.辛酉生《中秋節後吃月餅》

3.郭元鵬《中秋節不是「吃月餅的節」》

4.高國春《讓中秋節多些「文化味」》

相關焦點

  • 中秋民俗古今談--文化--人民網
    民俗專家表示,豐富的中秋節日習俗主要圍繞月亮形成,較為常見的是賞月、拜月、吃月餅等,中國民間也存有未來女婿上門送禮之習和吃新米飯等風俗。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國各地節俗保留並不均衡。   現代:吃新米飯未來女婿上門送禮   中國飲食文化昌盛,圍繞重大節慶均有各類可口食物呈現,中秋也不例外,其中的代表便是綿延流傳至今的月餅。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月餅可謂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在中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月餅象徵著團團圓圓,也代表著人民對幸福美滿的生活的嚮往。那麼中秋節到底為什麼要吃月餅呢?是因為月餅長得像月亮嘛?一起來看看吧!圖片來源於網絡月餅的由來其實,最初月餅並沒有合家團圓的意義。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 中秋節俗關鍵詞:吃月餅 玩燈花 賞月 觀潮
    原標題:中秋節俗·關鍵詞   月亮:賞月拜月   上古時期,祭月是皇家的祭祀儀式。到了隋唐以後,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 月餅為什麼非要在中秋節吃?問問朱元璋
    □實習生 池垚垚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翟羽中秋節吃月餅,和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無中秋可以吃月餅,而無月餅則不成中秋,因此中秋與月餅是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京式、蘇式、廣式、潮式……新口味月餅也層出不窮,香菇雞肉、香辣牛肉,乍一聽是菜名,其實這是月餅新口味。相傳中秋節吃月餅,還跟朱元璋有關。而且從明朝開始,中國民俗的相關文獻中就大量記錄了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 賞月拜月、吃月餅……你記憶裡的中秋節什麼樣?
    中秋,一個慶賀豐收,象徵著美好團圓的節日。忙碌的人們會儘可能在這一天團聚在一起,或者分吃一塊月餅,或者圍坐在一起賞月,其樂融融。從某種意義上說,中秋不只是一個假期,甚至也不只是一個節日那麼簡單。它所浸潤的,是中國人綿延許久的家庭倫理觀念和人文情懷。你記憶裡的中秋,是什麼樣的?
  • 除了吃賞月、吃月餅,怎麼陪伴孩子過中秋最有意義?
    在這個中秋團圓之夜,孩子們心中最期盼的就是家長能陪伴在身邊,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節日,對於工作性質比較特殊的家長們,需要提前安排好工作上的時間,儘量將中秋節的時間空出來陪伴孩子一起過節,和孩子一起感受這個節日的美好,另外已經放假的家長們要放下手機,擺脫手機的「束縛」,和孩子一起感受中秋不一樣的「節日味道」。
  •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月餅的由來和演變
    一提到中秋節,人們就會想到團圓,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那麼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月餅的由來和演變。月餅最初的月餅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最傳統的月餅是圓形的,寓意著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祝願。
  • 萬戶享團圓 各地慶祝中秋節
    記者 陳曦 攝 9月12日,北京民俗博物館以「月圓京城,情系中華」為主題舉辦中秋節系列文化活動,包括祭拜月神、兔兒爺「出山」、猜燈謎、做月餅、中秋主題館藏精品展等,讓市民在節日中走進博物館,體驗經典民俗,感悟團圓和諧、愛國思鄉的文化理念。 月圓中秋,花開華夏。千百年來,文化深厚、民俗豐富的中秋節深深寄託著國人對團圓的眷戀、對家國的情懷。
  • 中秋月圓,除了賞月吃月餅,還有哪些獨特的習俗
    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天,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張燈結彩,出售時令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亦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高臺觀月,一些富貴人家,則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月餅、水果,或安排家宴,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共同賞月敘談。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
  • 中秋民俗古今談_新聞頻道_中華網
    民俗專家表示,豐富的中秋節日習俗主要圍繞月亮形成,較為常見的是賞月、拜月、吃月餅等,中國民間也存有未來女婿上門送禮之習和吃新米飯等風俗。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國各地節俗保留並不均衡。現代:吃新米飯未來女婿上門送禮中國飲食文化昌盛,圍繞重大節慶均有各類可口食物呈現,中秋也不例外,其中的代表便是綿延流傳至今的月餅。
  • 中秋節哪些人不能賞月?中秋有「八忌」,怎樣守規矩才能皆大歡喜?
    中秋節在中國是一個傳統的團員大節,下面為大家整理風水學上下關於中秋節相關的一些禁忌。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中秋賞月,同時還有拜月,中秋夜成了不眠之夜。4、坊間曾有說法:農曆十五其實都不見得是好日子,七月十五是如此,八月十五在特定情況下也是如此,因此要謹慎;5、中秋節親朋好友都回家團圓,因此在中秋節結婚男女,你們的客人可能會到得不齊全,因此要考慮周全。
  • 一年一度話中秋,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了,老王在此祝大家中秋節快樂!中秋節大家都知道要吃月餅,但是為什麼要吃月餅呢?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傳統的四大節日,甚至也是某些東南亞華僑的傳統節日,可謂是影響深遠。
  • 中秋節:中國人的團圓情結和月亮崇拜
    明清時期,歲時節俗中的情趣愈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已經減弱,而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和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祭月、拜月的風習更加普遍。人化與物化:團圓節的民俗心理中秋是團圓的節日,團圓是中秋節最主要的民俗信仰,幾乎貫穿於各種節物和各項節俗活動之中。
  •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佳節,闔家團圓,沒到中秋佳節時期,每個人第一個想法除了家人團員以外肯定會想到吃月餅,月餅已經成為了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美食。現在的月餅口味也繁多,你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呢?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知道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那麼月餅是怎麼來的?吃月餅的意義是什麼?說來話長,中秋節在古代有多種稱呼,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等都是以前人們對於中秋節的稱呼,因為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過半,而故名「中秋」。
  • 中秋節吃月餅含有什麼意思 有著幸福美滿團圓的象徵
    中秋節吃月餅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不變的習俗,到現在人們在中秋節的餐桌上依然會擺上月餅,這是一種傳統,一種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   在大唐那個萬國朝拜的時代,月餅這種食物就已經產生了,不過那時候可不叫月餅,而是叫胡餅,後來玄宗和楊玉環一起賞月,貴妃便把它改為了月餅。
  • 中秋節為什麼有吃月餅的習俗?其實月餅是「祭品」,並不代表團圓
    但為何要在中秋節這一天吃月餅呢?有些人說,由於月餅是環形的,代表天空的彎月;也有些人說,圓溜溜月餅應該和天空的月兒,體現了大家盼望團圓的美好心願。月餅,又被稱為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時候中秋節拜祭月神的貢品,沿傳下,便函產生了中秋節吃月餅的風俗習慣。月餅,在中國擁有 悠久的歷史。
  • [考試]月餅、賞月、團圓,用英語怎麼聊中秋?
    小涼風一吹,中秋就來咯!作為我國傳統佳節,中秋節和許多節日一樣,講究的是團圓,那麼在這個團聚的日子,即使不能回家,也要和好朋友們抱團過節才行。中秋節傳統大家都很熟悉,但是隨著中國節日越來越國際化,你能夠用英語(精品課)介紹中秋習俗嗎?
  • 中秋節吃月餅代表什麼 象徵著吉祥團圓美滿
    中秋節吃月餅已經在我國延續了上千年的歷史,到現在人們依然奉承著這個習俗每逢中秋佳節便吃月餅,這種傳統習俗有著非常美好的寓意。   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
  •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不只是寓意團圓美滿,還有多少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與古代對月亮的崇拜,及「嫦娥奔月」和「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中秋節的傳統風俗多與月亮和桂花有關,主要有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喝桂花酒和吃桂花鴨等。一、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歷史悠久,為逐漸發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