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委員吳經國講述「臺灣運動員重返國際賽場始末」

2020-12-22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民進黨當局支持縱容的所謂「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在11月24日慘遭失敗。回想上世紀70年代,臺灣體育運動員因參賽名稱問題沒有解決,曾長期缺席國際賽事。1981年以來,在國際奧委會協調下,臺灣運動員才以「Chinese Taipei」的名義重新加入國際體壇大家庭。《環球時報》近日採訪了來自臺灣的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吳經國,傾聽他所知道的臺灣運動員重返國際賽場的過程。

洛桑協議的艱難達成

在1949年以前,中華民國政府作為中國的合法政府,一直以「China」名稱出徵奧運會。1949年國民黨政府一路敗退到臺灣後,參加奧運會的身份問題頓時顯現出來。尤其是1958年開始,陸續有國際奧委會成員國質疑「臺北政府並不具有代表全中國的正當性」。當時國際奧委會曾建議臺灣方面改而使用「福爾摩沙(Formosa)/臺灣(Taiwan)奧委會」的名義。然而非但大陸政府不接受「中國與臺灣同時出現在國際舞臺上」,蔣介石當局也拒絕「被降格為臺灣」,在他看來,此舉形同「放棄對中國的代表權與領土的控制權」。

反覆權衡之後,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與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上,臺灣代表團以「Taiwan中華民國」的名義入場。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臺灣以德語的「Republik China」名義入場,但這也是臺灣最後一次使用「China」的名稱。因為1971年10月大陸取代臺灣正式進入聯合國之後,大陸相繼取代臺灣在各個國際組織中的會籍,國際體壇隨後也出現一系列連鎖反應。隨之而來的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臺灣退賽)、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臺灣會籍暫停),臺灣運動員和青年無法參加國際運動競賽與活動,成為臺灣體育界和很多臺灣運動員心中之痛。臺灣的奧委會會籍也變成國際奧委會的棘手問題。

1979年10月25日,國際奧委會在日本的名古屋舉行了國際奧委會執委會,通過恢復大陸在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的決議,即「名古屋決議」。尤其讓島內震動的是,該決議還要求臺灣方面更改會名,「不得再使用中華民國的國旗與國歌」,「更不得以中華民國名義出賽」。惱怒的臺灣當局一度主張「寧為玉碎,不與瓦全」,乾脆從此退出奧運賽事。

1980年,薩馬蘭奇接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以後,不希望政治影響選手參加運動賽會的權益,不斷地在臺灣與國際奧委會之間調停與奔走,希望找出解決的方法。國際奧委會於1980年修改憲章,將參加奧運會的單位從「國家」變成「國家的奧委會」,這等同於為臺灣參與國際賽事解套,可以用民間組織的模式參賽。最終臺灣方面與國際奧委會於1981年在洛桑籤署協議,臺灣得以用「Chinese Taipei」的名稱參加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以及後續其他國際運動場合。

據我所知,當時國際奧委會那邊帶來消息,如果臺灣不接受此案,將等同於無法參加國際賽事。時任臺灣領導人蔣經國聽取各方意見後,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我們沒有任何人有權力剝奪這些年輕運動員參加國際賽會的權利」。蔣經國最終選擇接受這個建議,讓臺灣運動員得以重返國際體壇,兩岸的體育交流也就是在這樣的協議下展開。

此後,臺灣運動員跟奧委會就正式在「Chinese Taipei」名稱下被國際奧委會承認,國際奧委會也保證中華臺北奧委會跟其他奧委會享有同等權利,選手也一樣,都可參加任何比賽。

奧運會上的歡呼與插曲

我記得臺灣以「Chinese Taipei」名義重新進入國際體壇的第一次重量級比賽是在1984年初的冬季奧運會,接著就是洛杉磯夏季奧運會。這兩次奧運會我都參加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大家都小心謹慎地嚴格遵守洛桑協議。

洛杉磯奧運會對兩岸都是歷史性的一次奧運會,也是籤訂洛桑協議後兩岸的同場競技,雙方選手共同參加入場與開幕典禮的儀式,來自兩岸的旗幟在奧運村共同飄揚。大家都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規定來遵守和執行,我覺得那是一次考驗,但大家表現得非常和諧。

我跟大陸的奧委會官員很早就認識了,在洛杉磯奧運會時大家相處得很愉快,兩岸運動員也很高興能參加這麼大的體育賽事,各自都取得了突破。臺灣的蔡溫義拿到第一枚舉重銅牌,大陸許海峰獲得第一枚射擊金牌。兩岸選手們在奧運村裡、餐廳裡、賽場上不時會碰到,大家都很自然地互動和交流。

解決了臺灣運動員參與國際賽事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Chinese Taipei」的中文名稱。因為洛桑協議只約定英文名稱必須為「Chinese Taipei」,但沒規範正式的中文名稱。由於臺灣因應參加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中文名稱問題,堅持不同意用「中國臺北」的稱謂,雙方從1989年展開協商,最後經鄧小平拍板同意,臺灣可以「中華臺北」名稱參加在大陸地區的體育賽事活動。1989年4月,臺灣的「中華奧委會」代表李慶華與大陸的奧委會代表何振梁在香港籤署協議,至此才全部處理完臺灣參與國際運動賽事的所有困擾。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還有一些小插曲和小故事。當時兩岸的桌球選手,代表臺灣的陳靜跟大陸的鄧亞萍在決賽中碰面。這兩人都是非常傑出的運動員。金牌爭奪戰上,我跟我太太,與薩馬蘭奇夫婦都去觀賽。當時曾發生過一個小風波,有臺灣留學生拿了「中華民國國旗」進場,後來被警察制止了,不過比賽過程沒受到影響。現場有大陸的觀眾也有臺灣的留學生,雙方都為各自選手加油,這是當時奧運會場上難得一見的兩岸同場競技的賽事。

很多臺灣民眾關切觀眾攜帶其他旗幟進入運動會場的問題。當初協議規定,在運動比賽場內不能用非國際奧委會認可的旗幟,若有違反的情況,主辦單位可以執行這個規定,這是很明確的。運動場內要嚴格地按照奧委會規定來執行,因為比賽場地屬於國際奧委會。

比賽前,薩馬蘭奇告訴我,如果陳靜獲得金牌的話,就由我去頒發;如果是鄧亞萍得金牌,就由他去頒發。最後鄧亞萍獲得金牌,薩馬蘭奇上臺頒獎,他的夫人在臺下跟我說,你們的選手(陳靜)也打得非常好,雖敗猶榮。

「正名公投」不得人心

多年來,我在國際奧委會非常慎重、也非常謹慎地鼓勵臺灣運動員參加這些大型國際賽會,除了奧運會以外,還包括世界各單項錦標賽,但都要遵守與國際奧委會達成的協議。一直以來,這方面也沒有發生嚴重的情況。

30多年來,我一直在為臺灣青年運動員參加國際賽會的權利而奮鬥,積極維護當初與國際奧委會籤訂的協議。只有在大家共同遵守的情況下,才能保障運動員參加國際賽事時沒有後顧之憂。這一點,是我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也多次公開宣誓,一定要以運動員參賽作為最優先的考慮,不要拿運動員來做公投的籌碼。那些發動「東京奧運正名公投」的人,並不是真正為運動員未來考慮的。這個公投以失敗而告終,顯示他們的主張得不到臺灣民眾的支持。我希望此事了結後,臺灣運動員今後可以放手地去參加訓練,順利地參加比賽。

相關焦點

  •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國際奧委會,IOC)
    處理國際奧委會日常事務的機構,由全會授權,行使國際奧委會的職責。執委會成員有國際奧委會全會以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執委會主席任期8年,可以競選連任一次,但是只有4年的任期。副主席和其他委員任期為4年。任期己滿的執委除非競選副主席或主席,不能競選連任。
  • 專訪新任國際奧委會委員張虹:學好英語,儘快找準工作方向
    在平昌冬奧會的賽場上,中國速滑名將張虹在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決賽中以1分15秒67的成績排名第11位,無緣衛冕,另在500米比賽中位列第15名。但在2月25日的上午,張虹通過了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的提名,成功當選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任期8年,同時張虹也成為了新任國際奧委會委員,正式接班楊揚。
  • 「英語勵志哥」王彥章當選亞帕運委會運動員委員
    「英語勵志哥」王彥章當選亞帕運委會運動員委員 近日,中國田徑運動員、倫敦帕運會冠軍、TutorABC終身學員王彥章當選為亞洲殘疾人奧委會運動員委員
  • TutorABC學員王彥章當選亞帕運委會運動員委員
    、倫敦帕運會冠軍、TutorABC終身學員王彥章當選為亞洲殘疾人奧委會運動員委員。王彥章表示,成為運動員委員是他多年來的夢想,他將努力做好運動員與亞帕運委會之間的「橋梁」,代表中國殘疾人運動員在國際舞臺上發出自己的聲音。王彥章的成功與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密不可分。
  • 國際奧委會下發最後通牒 「東奧正名公投」還要傷害臺灣多深?
    一、中華臺北奧委會真的可以「正名」成功嗎?顯然不行。根據國際奧委會的既有規定及該會近期表明的態度,就算「東奧正名公投」通過,國際奧委會也不會接受變更會籍名稱的申請。所以,所謂的「東奧正名」從一開始就是個假議題。二、對臺灣的體育選手會有何影響?
  • 建議東京奧運會運動員都打疫苗國際奧委會「買單」
    原標題:建議東京奧運會運動員都打疫苗國際奧委會「買單」   17日,正在日本訪問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表示,建議明年參加東京奧運會的運動員都接種新冠疫苗,費用由國際奧委會來承擔
  • 國際奧委會委員:決定是否如期舉辦東京奧運會的窗口期只剩三個月
    77歲的國際奧委會資深委員、前國際奧委會執行副主席、前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主席迪克·龐德估計,決決定是否如期舉辦東京奧運會的窗口期只剩三個月,日本正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病毒正威脅著東京奧運會,人們正在考慮是否取消、推遲、延期或遷址舉辦東京奧運會。在接受美聯社的獨家採訪時,龐德並不是在危言聳聽。
  • 國際奧委會委員、奧運冠軍張虹訪問崑崙鴻星
    9月11日,國際奧委會委員、索契冬奧會速滑冠軍張虹來到深圳崑崙鴻星國家冰球俱樂部訓練基地,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張合運局長的陪同下,張虹參觀訪問了俱樂部訓練館、在建氣膜館、運動員公寓等地。
  • 苦學英語讀書深造 張虹:轉型IOC委員盼為運動員服務
    騰訊體育6月6日(文/徐思佳)穿著一身深藍色的職業套裝,佩戴著五環徽章,索契冬奧會速滑冠軍張虹出現在了國際奧委會平昌總結會的現場。這一次,她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這也是她在平昌冬奧會閉幕當天當選後,首次參加IOC的大會。
  • 明年的東京奧運,臺灣還敢叫囂更名嗎?國際奧委會:敢改就開除!
    不過,在臺灣的這場投票還沒有開始之前,國際奧委會就率先向臺灣當局提出了嚴正警告:如果臺灣敢於修改名稱,將直接開除中華臺北的奧委會會籍,也就意味著今後臺灣地區,將沒有資格再參加奧運會的相關賽事。國際奧委會的執行副行長皮爾米洛在當時,就向臺灣當局發去了一份信函,信中寫道:「國際奧委會一直密切關注著貴方參加東京奧運會以及其相關國際大賽的地方公投情況,國際奧委會尊重言論自由,也不會幹涉地方程序。
  • 國際奧委會:運動員應優先接種疫苗以參加奧運
    參考消息網薩馬蘭奇體育頻道1月7日報導英媒稱,據國際奧委會的一位官員說,奧運會運動員應該優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以確保東京奧運會順利進行。據英國天空新聞頻道1月6日報導,英國政府和英國奧委會正討論在7月份東京奧運會開始前為運動員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事宜。
  • 國際奧委會:考慮優先為運動員接種疫苗 以保障運動會如期進行
    奧委會高級官員迪克·龐德(路透社) 海外網1月6日電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6日報導,國際奧委會高級官員迪克·龐德表示,參會運動員應當優先接種新冠疫苗,這樣才能避免東京奧運會被取消國際奧委會高級官員迪克·龐德稱,他相信只要實現運動員提前接種疫苗,奧運會就仍能舉行。國際奧委會也正在考慮,協助那些不具備接種條件的運動員在夏季之前實現接種。報導還稱,英國政府正在和英國奧林匹克協會商討為運動員優先接種的事宜,以保證7月底完成接種工作,同時,還強調這一優先權不會以犧牲老年人和弱勢人群為代價。
  • 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去世 曾擔任毛澤東翻譯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尤其何振梁於1981年當選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以來,他以自己卓越的外事活動能力和儒雅的風度,以及對中國奧運事業獨特的貢獻,贏得了全體中國人民的讚譽,贏得了國際體育界的讚譽。
  • 張海迪國際帕運委會主席競選宣言:歡迎帕運運動員到中國訓練
    張海迪國際帕運委會主席競選宣言:歡迎帕運運動員到中國訓練 張海迪。近日,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簡稱IPC),發布了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的競選宣言。
  • 伊娃入選奧委會宣布退役 19歲美女將成接班人?
    信息時報訊 昨天,剛剛入選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並自動成為國際奧委會委員的俄羅斯撐竿跳名將伊辛巴耶娃正式宣布退役。有意思的是,在裡約奧運撐杆跳決賽中, 紐西蘭美女麥考迪拿到銅牌,顏值高身材好的她能否接班伊辛巴耶娃令人期待。
  • 國際奧委會回應:龐德的個人解釋
    但根據此前國際奧委會的說法,奧運會取消,不在討論之列,只有延遲,還可以討論。在許多國家集體「逼宮」之後,安倍晉三與日本方面,也都明確表示,可以接受延遲,只要這是國際奧委會的意見,他們會接受。這樣的鬆口,對日本方面來說,不容易。此前的安倍晉三,日本奧委會的成員,都堅持一點,奧運會不會縮小規模,也不會延遲,一切正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如今,不得不鬆口了。
  • 中華臺北奧委會和一些運動員表態反對「東京奧運正名公投」
    新華社臺北11月17日電(記者 吳濟海 劉歡)中華臺北奧委會16日在其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官方帳號刊文指出,「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為政治行為,申請更名絕對會影響選手參賽權,中華臺北奧委會以維護運動員參賽權益為最高原則,堅決反對以公投幹涉本會名稱。對於即將舉行的「東奧正名公投」案,中華臺北奧委會呼籲民眾「投不同意」。
  • 國際奧委會釋疑緣何未考慮取消東京奧運 解答23個常見問題
    國際奧委會還是日本方面? 這是雙方一致做出的結論,日本政府方面表達了完全致力於以完整形式成功舉辦2020年東京奧運會,同時履行其職責的意願。國際奧委會也強調了完全致力於成功舉辦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態度。 6、延期決定是否受到不斷湧現的來自世界各地運動員和國家奧委會的批評聲音影響?
  • 國際奧委會公布《評估報告》:北京辦賽能力強
    原標題:國際奧委會公布《評估報告》:北京辦賽能力強  國際奧委會公布《評估報告》:北京辦賽能力強、中國冬季運動前景廣   新華網北京6月1日電(記者汪湧、高鵬、林德韌、張榮鋒)國際奧委會北京時間6月1日下午,公布了2022年冬奧會評估委員會對候選城市的《評估報告》,充分肯定了北京攜手張家口的申辦條件和辦賽能力
  • 臺中積極爭取恢復辦東亞青運 去年因違反奧委會協議被取消資格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6日報導,令狐榮達當天拜會民進黨市議員邱素貞。邱素貞稱,希望令狐榮達發揮「外交」才能,讓臺中主辦權敗部復活。東亞青運主辦權是前臺中市長胡志強任內爭取到的,原定今年8月舉行。2018年7月,東亞奧協取消臺中市主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