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醫話】孩子自汗不僅僅是陽虛

2021-02-07 知母堂邦妮康小兒推拿


大家好,我是邦尼康小兒推拿的王老師。歡迎大家收聽王老師每日醫話,今天分享的主題是「自汗不僅僅是陽虛」。關於汗的問題我之前分享過盜汗不僅僅是陰虛,那麼今天分享的主題是自汗不僅僅是陽虛。最近有我們學員包括同行在不斷的諮詢,說「王老師,我們最近在調理汗上沒有更多的進步,自汗按照陽虛調怎麼不好?盜汗按陰虛調怎麼效果也不好?」那麼今天我們重點提一下自汗。


關於自汗在我們傳統中有一種說法叫:「陽虛則自汗,自汗多數陽虛所致。」但是能不能絕對的說陽虛就是自汗呢?肯定是不行的。我就拿臨床中的案例給大家說一下,那麼對於汗的問題,除了我們古人講的陰虛和陽虛。我們還要自己去判斷,你比如說陽虛自汗,他必須符合陽虛的特點。一般陽虛的人有一個怕冷的特點,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這是陽虛最主要的特徵。我們經常說陽虛生內寒,陽氣就如自然界的太陽。陽氣不足,體內的環境就會處於一種寒冷的狀態。那麼這種小孩一般出的汗都偏涼,這是一個判斷的標準。 


另外陽虛的孩子一般都會出現完谷不化的現象,怎麼講呢?古人對此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就是「食物的消化就像是把生米煮成熟飯,胃就是煮飯的鍋,陽氣就是煮飯的火,沒有火米就煮不熟飯。」所以當陽氣不足的時候,進入胃中的食物不能很好的腐熟消化而直接從腸道排出就會出現吃什麼拉什麼完谷不化的現象。那在你判斷孩子是陽虛症狀的時候,首先看看孩子符合不符合這個特點。另外陽虛的孩子,我們經常講陽為氣,氣不足,那麼生命的活動就會衰退。他會出現精神不振,這種孩子會懶言少語、不愛走路、不喜歡動。


那麼再看陽虛,我們看這個孩子的舌頭,是不是舌淡而胖白或有齒痕?因為這樣的孩子陽氣衰微,水液蒸騰消化不足,那麼體內的水就會聚集在一起,聚集在體內就會導致舌體胖大,舌體胖大受牙齒擠壓會出現齒痕,像胖大舌、齒痕舌都是陽虛的典型舌象。那麼如果你再學過脈診會把脈的話,那麼陽虛的孩子陽氣不足,所以他的脈象都會沉虛無力。簡單的判斷陽虛的孩子出的汗是偏冷汗,他會惡寒,那麼符合這個條件我們可以說是陽虛自汗。


但是我們臨床中發現不是這樣的,這兩天我們從山西臨猗來的寶寶。這個寶寶媽媽說是白天一動就出汗,只要太陽出來就出汗。到了醫院醫生都給判斷成自汗,都給孩子開了補氣的藥,有人參、黃芪。媽媽說治了幾個療程,換了好多醫生都沒有效果,真是治病從小醫院治到大縣城。從普通醫生找到大專家,孩子的出汗情況沒有解決。那麼她帶孩子到我們這調理的時候,我就說孩子是不是自汗,先摸摸孩子出汗的地方熱不熱?我一摸這個孩子的頭像蒸籠一般。什麼叫蒸籠?就是我們蒸饅頭時的鍋蓋一揭熱氣騰騰,那這個孩子的汗是熱汗而不是涼汗。包括這個孩子的身上四肢包括他所有的體溫,他都是熱乎乎的,沒有一點的寒相。像這樣的現象就不能判斷這個孩子是陽虛,但是這個孩子確實是白天出汗很嚴重。一動就出汗甚至是不動的時候比別人出的汗都多。所以希望大家一定不要簡單的判斷自汗就是陽虛,陽虛就是自汗,這個判斷至少是不夠準確不夠科學。


那我們講到底什麼是自汗呢?其實自汗的準確的定義是:不因勞累活動,不因天熱或穿衣過暖、或者是服用了發散藥物的因素為自然表現。什麼意思?比如現在的天氣很熱,大家都穿短袖短褲,你非要穿棉襖,你穿多了你出汗這不算自汗。如果今天我參加了一個馬拉松比賽,那麼勞動過度不算自汗,或者最近吃了發散的藥物出汗也不算自汗。正常情況下,和別的孩子一樣的活動量的時候他就比別的孩子出汗多,這個叫自汗。這個不正常,甚至是這個孩子出汗如洗,像下了雨一樣。在正常的溫度和勞動量下孩子這樣出汗叫自汗。自汗對應的是盜汗,它是偷偷的出汗。所以盜汗是晚上出。我之前也分享過盜汗也不僅僅是陰虛。大家也可以在邦尼康荔枝和喜馬拉雅的電臺聽一下。


那麼對於自汗有很多類,陽虛自汗必惡寒、火熱自汗必燥熱、傷溼自汗這個孩子會覺得睏倦無力,天陰的時候會加重。如果孩子上風自汗會出現頭疼身熱,也會出現傷風感冒。還有夏天這麼熱會出現傷暑自汗會出現口渴,還有的孩子出現痰證自汗,首先這個孩子痰多的很。所以自汗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千萬不要以為陽虛就是自汗。那麼自汗就要補陽、補氣。那麼剛才講了,這個從山西臨猗來的這個孩子他補了陽、補了氣為什麼不好?那麼這兩天我在給這個孩子調理的時候,我也反覆的分析,這個孩子現在是所有的熱都聚到頭上了。是因為氣積不降。


這個孩子要調氣機,我仔細拍他的肚子。這是我們邦尼康的一個問診方法叫腹診,拍他的中脘的位置有點腹脹,砰砰作響,拍他的左邊下邊都好,拍到腹部右部的時候就是砰砰直響。那正符合了中醫的一個道理左升右降,這孩子右降不下來導致氣機上逆。那麼氣機不降有胃氣不降的氣積也有膽氣不降的氣積。你摸這個孩子的頭整個是一個熱氣騰騰的頭。媽媽說只要太陽一出來,他的汗就出來了。為什麼呢?我說頭上是七條陽經我們稱為諸陽之會,把熱都聚到頭上了,不能再給孩子補氣了。越補他越阜陽於外汗出的越多,要用肅降法。


這個孩子我覺得最好的肅降法就是用膽不降胃不降的方法,我們要清胃經、平肝清肺、增加肺的肅降,增加肝的升發,讓人體這個小宇宙圓圈運動要動起來。動起來這個孩子的氣積順了,這個孩子的出汗就好了。當然還有一個穴位我們用的比較多就是下推天柱骨,這也是一個降逆的好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或者是在你的工作中出現這種案例,希望你多思考,千萬不要把它簡單的定義為陽虛自汗。越治孩子就越重,其實中醫治病就講了辨證,你辨就辨細一點,從面色、舌診還有他的腹診、氣積包括汗診都要辨證。你辨的越細辨的越準確,那麼孩子調理越科學效果越好。希望我們的分享能幫助更多的學員幫助更多的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員,幫到更多的家長,希望你們不斷的學習中醫,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辨證水平,健康就掌握在我們的手裡。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邦尼康電臺多多關注王老師每日醫話。希望我們的分享能在你們的學習路上幫助到你們,不斷成長。

相關焦點

  • 憶師從劉渡舟醫話兩則
    憶師從劉渡舟醫話兩則1994年,筆者有幸侍診於劉渡舟教授左右年餘,聆聽教誨,目睹疏方,受益良多。老師雖仙逝有年,受業情景猶存腦際,現據當年從師筆錄以及追思回憶,整理老師臨證驗案醫話兩則,藉以緬懷教導之恩,並以此文倡導弘揚老師為之一生不遺餘力、上下求索的仲景學術思想。
  • 【每日醫話】草莓舌與猩紅熱的區別
    【每日醫話】 邦尼康王老師特推出新品欄目,讓媽媽們更真切的學習到每日臨床案例,乾貨就要分享。本欄目所有內容均為邦尼康小兒推拿創始人、臨床一線高級小兒推拿師王淑英老師在每日臨床推拿之中接觸的真實案例。               大家好,我是邦尼康小兒推拿的王老師,今天分享的主題是「草莓舌與猩紅熱」。昨天我們豆豆媽媽急急忙忙帶著豆豆來我們調理中心,說「王老師,你快看看我們豆豆是不是得了猩紅熱了?」。
  • 什麼是陽虛體質?看看舌頭、手腳、面色、大小便,有助判斷
    腎虛的問題困擾著大多數人,因為這並不是一個小問題,腎虛分為兩種,陽虛和陰虛,很多人不懂這兩者的區別,其實這兩種情況在各自的表現上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腰痛和疲憊無力這是共同點,但陽虛的表現是以腰酸、發冷、水腫等以「寒」為代表的症狀,而陰虛則是「熱」的表現如腰酸、燥熱、盜汗、虛寒等症狀。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怎麼分辨自己是不是陽虛體質。
  • 自汗、盜汗、絕汗、戰汗...是什麼意思?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表證辨汗、自汗、盜汗、絕汗、戰汗的臨床表現及意義1、表證辨汗表證是病位在肌表,了解表證有汗與無汗,往往可以分辨感受外邪的性質和正氣的盛衰。表證無汗,多屬外感寒邪,如傷寒表實證之類,寒主收斂,使腠理緻密,汗孔閉塞所致。
  • 怎麼判斷自己是「陽虛」還是「陰虛」?
    怎麼判斷自己是「陽虛」還是「陰虛」?在說到陽虛與陰虛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陰」和「陽」的屬性劃分。中醫認為,正常情況下,陰和陽是相互依從,相互制約,處於動態的平衡當中。當陰、陽的某一方出現不足或虧虛,就會出現陰虛或陽虛的情況。陰虛就表明寒涼性和物質性方面出現了不足,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以陽(溫熱性偏多)相對偏多,即虛熱證,如心情煩躁、手腳心發熱、午後潮熱等。同時陰虛還伴有物質(陰液)的減少,即津液的匱乏,如津虧血少,月經量少,大便乾燥,小便量少色黃,咽幹口燥,口乾舌燥等。相反,陽虛則以陰(寒涼性)相對偏多,即虛寒證,如畏寒怕冷,手腳冰涼,四肢不溫等。
  • 陽虛、氣虛、陰虛,都可能讓人「出汗」,可從四個方面調理
    陽虛、氣虛、陰虛,都可能讓人「出汗」,可從四個方面調理。在我們的認知裡,出汗是夏天的事情,最少也是氣溫高的時候才出現。而冬天出汗,應該是很少見的。當然,運動和勞動後出汗不算。但是,還真是有冬天也喜歡出汗的人。他們即使沒有明顯的運動,稍微走動幾步就覺得身上汗出津津。
  • 總有些人特別怕冷,如何改善陽虛體質?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治醫師關靜嫻提醒,這些人多是陽虛體質。那麼陽虛體質該如何調理,聽聽醫生如何建議。你是哪種陽虛?關靜嫻介紹,一般來說有以下症狀就意味著人體陽氣減弱或受損:經常覺得冷,四肢不溫,容易覺得累,臉色偏白,唇色偏淡;有些人會覺得口淡、不渴,或者渴的時候喜歡喝熱水。
  • 身體總怕冷,陽虛如何調理 ? 且聽專家怎麼說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治醫師關靜嫻提醒,這些人多是陽虛體質。那麼陽虛體質該如何調理,聽聽醫生如何建議。  你是哪種陽虛?  關靜嫻介紹,一般來說有以下症狀就意味著人體陽氣減弱或受損:經常覺得冷,四肢不溫,容易覺得累,臉色偏白,唇色偏淡;有些人會覺得口淡、不渴,或者渴的時候喜歡喝熱水。
  • 你知道陰虛與陽虛的區別嗎?關乎身體健康!
    人體之中分陰陽,而陰陽是分不開的,陰中自有陽,陽中亦有陰,陰陽可互換,亦可相捧相殺;善補陽者:必欲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欲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乃基礎辨別之象,但陰虛也會生外寒;陽虛亦會生內熱
  • 陰虛與陽虛的區別~具體甄別具體對待
    一般來說~胖人多陽虛,瘦人多陰虛。人體任何在內的變化都會有外在的表現,在中醫上講~相由心生,諸內必形於外。陰虛生內熱,典型的表現有:五心煩熱,(雙手心,雙足心,胸口),口渴,咽幹,喜食冷飲,面色潮紅,失眠多夢,自汗或盜汗,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瘦而紅。
  • 4道食療方補氣固表治自汗
    今天我們聊聊孩子汗多問題,展開這個話題前,家長首先要學會區分孩子正常出汗和異常出汗:同一個環境之下,家長不能認為孩子比自己出汗多,就是虛不固表,自汗虛汗。兒童新陳代謝旺盛,正常汗量是成年人的3倍左右,比大人出汗多再正常不過。另一個家長常問的問題:我家孩子一睡覺就出汗,是不是體虛?
  • 氣虛 血虛 陰虛 陽虛4種體虛如何養生保健
    中醫認為,體虛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 、體虛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氣、血、陰、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一般而論,氣虛和陽虛、表示機體活動能力的衰退,陽虛多兼氣虛,而氣虛也易導致陽虛;陰虛和血虛、表示機體精血津液的耗損,陰虛多兼血虛,而血虛也易導致陰虛。可通過飲食、藥物、運動、起居加以調攝。
  • 孩子一動彈就出汗,連睡覺也出汗?這3種「汗」一定要小心!
    睡著後開始出汗,醒後汗停,是盜汗,多是因為陰虛;不分日夜,無緣無故的開始出汗,是自汗,多是因為陽虛。這兩種情況,又各自有哪些表現呢?這種被叫做自汗的情況,主要是由於體內的陽或氣不足了,無法固攝汗液導致的。所以,自汗的孩子大多是氣虛、陽虛的。自汗的孩子,會更容易感染風寒,常常面色淡白、怕冷怕風,還會出現手腳冰涼、容易疲乏、不愛吃飯等等一系列的症狀表現。
  • 29,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
    29,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幹,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
  • 一文讀懂陽虛:陽虛三十一問
    惡風一症,兼發熱、頭項強痛、自汗者,主桂枝湯。畏寒一症,兼發熱、頭項強痛、無汗者,主麻黃湯。若久病之人,無身熱、頭痛等症,而惡風者,外體虛也,可與黃芪建中湯。而畏寒者,內氣餒也,可與附子甘草湯。 按附子甘草湯一方,乃先後並補之妙劑也。夫附子辛熱,能補先天真陽,甘草味甘,能補後天脾土。若久病畏寒之人,明系先天真陽不足,不能敵其陰寒之氣,故畏寒。
  • 許尤佳育兒堂|夏日炎炎,手腳冰冰,陽虛寶寶怎樣正確解暑才不會「涼...
    孩子在盛夏卻手腳冰涼,很大程度上都不是因為冷。摸手腳探體溫不正確?「小動作」也有「大講究」首先要告訴家長的是,通過摸寶寶的手腳溫度來判斷孩子的冷暖,是不夠準確的。有時天氣很熱,寶寶的手腳卻比較涼,並不代表孩子著涼了。
  • 怕冷的陽虛型便秘吃什麼好
    陽虛型便秘有什麼表現?陽虛型便秘如何食療?對您會這麼問的時候,說明您對便秘分型有了一定的認識。小編接觸過很多便秘患者,他們對便秘分型完全沒有概念,碰到便秘就吃瀉下藥,結果有些人便秘更嚴重了!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瀉下藥並不適合治療他們所患的便秘。今天小編僅傳授陽虛型便秘的飲食方,希望能讓陽虛型便秘的朋友找準自己的食療之道。
  •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體子虛」,表現不同,飲食有宜忌
    因此,體子虛實際上可以包括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四種。其中,氣血姑且不說。而陰陽是一對動態平衡的屬性。既然是「動態」平衡,也就決定了沒有絕對的相等,只有某種情況下的平衡制約。從辨證論的角度看,陰虛和陽虛,應該是可以適應任何人的。那麼,如何區分這陰陽氣血之虛呢?
  • 什麼是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該如何調理?
    一、氣虛氣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虛熱,自汗,脫肛,子宮下垂,舌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脈弱等,為功能減退,不一定有病,氣虛者需補氣。
  • 早晨愛出汗,陽虛!一張老醫案,說出陽氣的秘密,請你體會
    舌淡苔薄白,脈象沉遲,這怎麼說,都是陽虛的舌脈。尤其是沉遲脈的出現,更能說明患者的正氣虛衰。四肢不溫,,這是陽氣不能充溢四肢。大便溏,完谷不化,這是脾陽不足。尿清長,這是腎陽虛,無力蒸騰津液。食欲不振、口淡乏味、心悸頭暈、面色無華,所有這些都在告訴我們,這具身體缺少陽氣的滋養。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