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8月份舉辦的美國航天和飛彈防禦會議上,雷聲公司展出了標準-3的模型,其外形上並沒有特別之處。但仔細看就會發現有意思的地方,這個模型上赫然印著 「標準」—3彈道飛彈的英文字樣。原本用來防禦彈道飛彈的利器居然被雷聲改造成一款彈道飛彈,那麼雷聲公司將會如何改造呢?改造後的威力如何?
標準-3飛彈是雷聲公司為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研發的艦載彈道飛彈攔截武器,具有反短程、中程彈道飛彈和低軌衛星的能力。該飛彈一般分為四級:第一級是MK-72固體火箭發動機;第二級是MK-104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第三級是MK-136固體火箭發動機 ; 第四級是可調轉向和高度控制系統(TDACS)和輕質大氣外動能攔截器(LEAP)。工作時,由 「 宙斯盾 」配備的MK41發射系統發射,MK-72固體火箭點火推進將其送入空中。待燃燒完畢後,第二級和第三級火箭接力工作,直至將彈頭送入到目標附近,最後階段由TDACS系統推動LEAP對目標的直接撞擊。
除這些構造外,「標準」-3飛彈還擁有與普通防空反導武器相同的通信裝導航裝置,這些裝置位於飛彈的第四級TDACS系統上,其中一個GPS導航信號接收天線接收GPS系統傳輸的軍碼導航校準信號,與彈載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共同測算出當前飛彈位置。一個L波段通信天線接收「宙斯盾」MK1武器控制分系統傳輸的飛彈制導信號,同時將自身的準確位置傳輸給 「宙斯盾」 。要將 「標準」-3改造成一款彈道飛彈,需要從動力系統、通信導航系統、未端機動裝置、引戰系統和末端傳感器五個方面來分析改造方法:在動力系統方面,彈道飛彈飛行分為助推段、自由段和再入段三段,助推段飛彈為火箭發動機主動工作階段,自由段為火箭和彈頭脫離後的飛行階段,再入段為彈道飛彈臨近目標後直到擊中目標的階段。而「標準」3飛彈的彈道可分為助推端和導引段兩段,助推段由三個火箭發動機推動到外太空距目標定距離處,導引段由TDACS助推彈頭直至擊中目標。
將「標準」-3的動力系統改造成彈道飛彈之用時非常方便,這種飛彈具有三個火箭發動機,在改造成彈道飛彈後可順利完成助推端,而第四級TDACS系統可改造成再入端的彈頭機動控制裝置,飛彈自由段飛行不需要任何動力和控制。實際上, 「標準」-3 的三種固體火箭發動機都是美國曾經的彈道飛彈、火箭用發動機,可以說在動力系統上具備了被改造成彈道飛彈的基本條件。
在引戰系統方面,反導武器攻擊飛彈彈頭,一般要求直接撞擊目標,摧毀其外部殼體後再爆炸,使用的一般是高爆彈藥戰鬥部+延時觸發引信。而彈道飛彈攻擊的目標比較多樣,典型的有加固硬目標(如機堡)、面目標(如跑道、停機坪)、水面艦艇和人員等,這些不同的目標都需要配備不同的引信和戰鬥部才能發揮最大威力。
「標準」-3飛彈改造成彈道飛彈後必須對該因素予以考慮。如攻擊加固目標,「標準」-3彈道飛彈必須配置穿甲戰鬥部和延時爆破引信,以實現穿透防護層在內部爆炸的目的。攻擊艦艇時必須換成自鍛破片穿甲戰鬥部和觸發引信。攻擊人員時必須換成子母戰鬥部和近炸引信。考慮到「宙斯盾」艦的具體作業任務中,既包括與中國等大國的水面艦艇交鋒,也包括對小國陸地固定目標、人員的殺傷,因此多種引戰系統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