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標準-6」飛彈將被陸軍用作中程彈道飛彈,「一菜兩吃」可行...

2020-12-11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據美國媒體近日報導,美國陸軍已正式選擇美國海軍的「標準-6」飛彈,作為其未來的陸基中程打擊彈道飛彈。那麼,美國陸軍把海軍的「標準-6」飛彈從海上搬到岸上,究竟是出於什麼考慮?「標準-6」飛彈「上岸」後,將面臨哪些難題?就相關問題,軍事觀察員邵永靈為您詳細解析。

資料圖:「標準」-6飛彈從宙斯盾艦上發射瞬間

軍事觀察員邵永靈介紹,美國海軍的「標準-6」飛彈,是「標準-2」Block4的改進版本,功能方面比「標準-2」Block4更加強大。該型飛彈在美國海軍中,主要擔負遠程防空任務,並且還具備攔截超低空目標的能力。

邵永靈:美國海軍的「標準-6」飛彈,是「標準-2」Block4的一個改進型,它使用了AIM-120空空飛彈主動雷達制導系統。「標準-6」飛彈與之前的「標準-2」防空飛彈相比,其功能強大了很多,在美國海軍艦隊中扮演著遠程防空的角色。「標準-6」飛彈的最遠射程為370公裡,最大射高是33公裡,無論是射擊高度還是射擊距離,它都超越了美國現有的其它艦載防空飛彈。這款飛彈除了可以遠程防空之外,對於那些超低空的目標,比如巡航飛彈、反艦飛彈等,也有很好的攔截能力。可見,「標準-6」其實就是「標準-2」的一個更高級版本。

資料圖:美國「標準-2」防空飛彈

美國海軍的「標準-6」飛彈,為何會被美國陸軍選作其陸基中程打擊武器?對此,軍事觀察員邵永靈認為,這種「一菜兩吃」甚至「多吃」的作法,有利於節省武器裝備的研發成本,使裝備的通用化程度更高。但是,如果「標準-6」用於陸基中程彈道飛彈後,未來防空、反艦可能會面臨射程不足的窘境。

邵永靈現在,美國之所以傾向於這種「一菜兩吃」甚至「多吃」的方式,主要原因就是為了節省研發成本。同時,可以讓武器裝備更加標準化、通用化,給後期的維修、保養、零部件配備等,帶來很多的便利,省下很多的資金。

「標準-6」已經具有較好的性能,把它從海上搬到陸地之後,其打擊目標發生了變化。隨著打擊目標的改變,它的制導系統也必須要做一些調整,飛彈彈頭也需加以改進,畢竟和過去的反艦、防空用途不一樣了。但是,這些調整改進,與開發新的高超音速飛彈相比,難度上要小很多,成本方面也會低很多。所以,利用「標準-6」去發展陸基高超音速飛彈,的確是一個比較便捷的選擇。

「標準-6」一旦「上岸」,可能會面臨一個難題——射程的限制。無論是用於防空也好,拿來反艦也罷,「標準-6」射程都不超過400公裡。在陸地,作為一款中程高超音速飛彈,如果射程不超過1000公裡,其實戰意義就打了折扣。

資料圖:1987年美蘇領導人裡根和戈巴契夫籤署《中導條約》

軍事觀察員邵永靈認為,美國海軍的「標準-6」飛彈,被陸軍作為其未來陸基中程打擊彈道飛彈,其深層考量是借美國退出《中導條約》機會,升級改造「標準-6」飛彈等現有武器裝備,想在高超音速武器發展方面搶佔先機。

邵永靈按照美國過去的傳統,中近程的飛彈都歸其陸軍使用。現在,美國退出了《中導條約》。既然已經沒有了約束,在當今高超音速武器大發展的形勢下,僅僅發展過去那些常規的彈道飛彈似乎顯得過時了。如果能搭上高超音速飛彈的發展列車,美國陸軍就有了在中程範圍內進行遠程火力支援的先進手段。現在來看,利用海軍的「標準-6」,在這個飛彈的基礎之上加以改造、進行研製,就可以大大地縮短它的研發周期。如果去全新研發,可能需要5年、8年,但是現在有了「標準-6」這個基礎,可能兩三年、三四年之內就可以研發成功。

所以我覺得,美國陸軍現在就是想利用《中導條約》被撕毀的機會,趕緊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發展方面搶佔先機,改變自己過去只有120公裡射程的戰術飛彈系統的局面,從而擁有500公裡甚至上千公裡的遠程火力支援手段。

來源:央廣軍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記者:宋波

相關焦點

  • 標準6飛彈上岸,美陸軍可同時獲得彈道飛彈,防空和對艦攻擊能力
    標準-6飛彈2020年11月6日,美國陸軍向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授予了3.393億美元原型發展協議,根據該協議,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設計、測試、評估和製造陸基中程能力系統原型,也就是陸基中程飛彈系統經過廣泛評估之後,美國陸軍選擇了「戰斧」巡航飛彈和「標準」-6艦載空飛彈改進型作為原型飛彈,用於中層的對地攻擊,標準-6防空飛彈正式登陸變身彈道飛彈。
  • 美欲打造全能飛彈,以標準6為藍本,具備中程彈道飛彈作戰功能!
    航母戰鬥群一直是美海軍遠程攻擊的主力從2019年開始,美軍頻頻透露出發展中程彈道飛彈的計劃,但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事實上此前的幾十年來,美軍已經構建起了一套獨特的遠程打擊體系,在這種體系中再加入價格昂貴的高技術彈道飛彈會帶來一系列問題,而不僅僅是多了一種武器這麼簡單,因此當前美軍更傾向於將現有武器裝備進行升級即達到全新的作戰效果,「全能型」標準6飛彈因此成為了美軍的首選!
  • 標準6飛彈威力到底如何?備受美陸軍青睞,將成未來主力武器
    而當敵方軍隊,遭受猛烈的空襲之後,早已潰不成軍,而此時美國陸軍部隊才乘勝追擊。 因此長期以來,美軍對於陸軍作戰部隊的裝備都沒有太過重視。但隨著現在國際上戰爭格局的變動,也讓美軍意識到,在未來的戰場上,陸軍也將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也加強了對該國陸軍的裝備。據悉美軍不僅會在明年為該國陸軍選擇一款全自動輪式榴彈炮,還想為該國陸軍部隊裝備陸基彈道飛彈。
  • 從攔截飛機到攔截彈道飛彈:美國「標準」系列艦空飛彈發展史!
    「標準」-1(SM-1)系列美海軍1964年開始研發中程(MR)和遠程(ER)「標準」飛彈。移花接木「標準」-6(RIM-174)多用途飛彈美海軍在本世紀初啟動了下一代區域防空飛彈研製,新一代針對大氣層內威脅的「標準」被命名為「標準」-6。2003年,在美國海軍增程防空作戰飛彈(ERAAM)競標中,被確定為美國海軍下一代區域防空飛彈。
  • "標準"飛彈家族:攻防、通用、標準"三化一體"
    「標準-6」艦空飛彈模型 資料圖中國網訊 據英國海軍技術網4月27日報導,雷聲公司向美國海軍交付了第一枚生產型「標準-6」艦空飛彈。「標準-6」飛彈集成了先進中程空空飛彈的信號處理和制導控制能力,可用於應對各種空中威脅。「標準-6」飛彈沿用了「標準」系列飛彈的彈體結構與推進系統,應用了雷聲公司開發的先進信號處理和制導控制能力。這兩項新技術的應用可以使「標準-6」採用主動與半主動兩種制導模式,通過它的超視距保護能力提高了美國海軍水面艦隊對付空中和巡航飛彈威脅的能力,並為在岸邊的聯合部隊提供保護。
  • 美國最新黑科技——美國計劃將標準3防空飛彈改為彈道飛彈
    在今年8月份舉辦的美國航天和飛彈防禦會議上,雷聲公司展出了標準-3的模型,其外形上並沒有特別之處。但仔細看就會發現有意思的地方,這個模型上赫然印著 「標準」—3彈道飛彈的英文字樣。原本用來防禦彈道飛彈的利器居然被雷聲改造成一款彈道飛彈,那麼雷聲公司將會如何改造呢?改造後的威力如何?
  • 美國試射新型中程戰術彈道飛彈,公然「山寨」東風-11A
    冷戰期間,美蘇兩國因為國際形勢的發展和各自在裁軍問題上的策略,於1987年12月8日,在華盛頓籤訂了《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飛彈條約》,簡稱《中導條約》。條約規定兩國不再保有、生產或試驗射程在500公裡至5500公裡的陸基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
  • 標準6防空飛彈,為攔截超音速反艦飛彈而生,號稱宙斯盾最鋒利的劍
    (AAW)和彈道飛彈防禦能力(BMD)整合到一個作戰系統套件中,配合標準3和標準6防空飛彈,可以提供綜合性的空中和飛彈防禦能力(IAMD)。這一功能還允許盾艦攻擊遠在「地平線以下」的低空目標(飛彈通過體系內的其它平臺引導),甚至可以在敵機發射遠程反艦飛彈前將其擊落。
  • 2015大閱兵中程反艦飛彈東風-21D真容顯現 專打航母
    2015大閱兵中,中程反艦飛彈真容顯現。這麼多年來網上一直流傳中國有世界上唯一一款中程反艦飛彈東風-21D,專門打航母。這次閱兵上人們一睹中程反艦飛彈真容。據觀察者網軍事觀察者介紹,美國海軍稱東風-21D為「海戰規則的改變者」。目前公開數據顯示,東風-21D最遠可打擊1500-2000公裡遠的海上目標,而且極難被攔截,被稱為「殺手鐧」武器。
  • 「攔截彈」的「新」角色——第三代「標準」系列飛彈(4)
    針對「宙斯盾」反導系統存在的真假目標識別難題,以及SM-3 blockIA/B攔截彈只能用於攔截近程和中程彈道飛彈,而不能防禦遠程彈道飛彈的能力問題,美決定進一步升級SM-3攔截彈,並決定與日本聯合研發能力更強的SM-3 blockII型攔截彈,以顯著拓展其作戰空間。
  • 韓國研成超重彈頭的彈道飛彈,玄武-4關鍵性能世界第一
    這意味著玄武-4是全球同類射程飛彈中彈頭最重的飛彈,也是毀傷效果最可怕的中短程彈道飛彈。玄武-2發射玄武-4飛彈最早在2020年4月首次試射,發射的兩枚飛彈一成一敗。該飛彈最遠射程為800公裡,配備有最大載荷為2噸的彈頭,可以攜帶毀傷能力強大的鑽地戰鬥部或子母戰鬥部。有分析認為,韓國實際上已經掌握了中程彈飛彈技術,之所以把飛彈射程控制在800公裡是不想刺激周邊國家。只要把飛彈彈頭重量減輕,射程將輕鬆突破1000公裡。
  • 美國海軍成功完成「標準-6」Block I型防空飛彈的飛行測試
    (原標題:美國海軍成功完成「標準-6」Block I型防空飛彈的飛行測試)
  • 軍方高層緊急開會,美國這次遇見對手了,海峽附近飛彈進入戰備
    圖為川普和高級將領近日,據媒體報導,川普和美國軍方高層在白宮緊急開會,這是因為美國中東地區的頭號對手伊朗向美國發出了戰爭信號,將大批飛彈進入戰備狀態並對準波斯灣和荷姆茲海峽,若美軍挑釁或將率先在海峽開火,看來伊朗果然是比俄羅斯還難纏,美國這次遇見對手了。
  • 中程彈道飛彈剛立項就被撤銷,碰上啥難題?
    如果談及相關情況的話,美國似乎在退約之後,立即上馬了多個項目,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不小的進度,但是在2020年的時候,人們意外地發現美國存在著一個絕密的中程飛彈計劃,代號:MIRM開發計劃,又稱為:移動中程飛彈系統。
  • 講武談兵|韓國將裝備新戰術彈道飛彈,劍指朝鮮炮兵堅固工事
    源自美國的彈箭共架技術筆者在2017年首爾國際航空航天暨軍工業展覽會現場第一次看到KTSSM戰術彈道飛彈的實彈時,確實感到很吃驚。因為這款飛彈的外形設計以及尺寸大小與美國陸軍ATACMS戰術彈道飛彈確實非常接近,幾乎可以說是「孿生兄弟」。不過,從發展歷程上看,兩者並沒有直接的聯繫。
  • 海自摩耶號服役後將有大動作—搭載標準6進行實彈測試
    今年3月,海自最新型宙斯盾驅逐艦「摩耶」號(DDG179)將列編服役。摩耶號服役後,將有一個重大動作,就是明年遠赴美國進行標準6飛彈實彈測試,同型二號艦羽黑號(DDG180)也將裝備標準6。標準-6(SM-6)防空飛彈是將標準-2防空飛彈的彈體與AIM-120中距空空飛彈的主動雷達導引頭結合在一起改進形成新型飛彈,號稱射程達400千米,射高33千米,遠遠超過標準-2ER後期型號240千米的射程。
  • 視野|讀懂美海軍版「曼哈頓計劃」
    傑夫·凱爾斯非常敏銳地預見到了無人平臺的加入,使得他的這一理論在智能化技術大量應用於軍事領域之後仍具生命力,並得到更多重視。 從2014年開始,「分布式網絡化作戰」在美海軍以「分布式殺傷」和「分布式海上作戰」的概念得到顯著發展,並開始對美陸軍和空軍產生影響。
  • 標準-6飛彈再創射程記錄 成功擊中水面目標
    近日,雷聲公司「標準」-6飛彈成功集中5個目標,並刷新了此前於2014年6月創造的射程記錄。本次系列測試主要驗證「標準」-6飛彈的戰術作戰能力,驗證飛彈在最大順向射程和最大橫向射程情況下的超視距攔截能力。
  • 中國擁有世界一最強飛彈 俄後悔不該與美做此事!
    冷戰高峰時期,蘇聯認為衝突的結果將由頭幾個小時的大規模核對射來決定。因此,蘇聯認為在戰爭中要先下手為強,故而十分重視核先發制人。而美國則希望減少連帶損傷,在戰術核武器方面不斷升級,以增強對蘇聯同類武器的技術優勢。
  • 中國版標準6試驗發射,防空反艦一肩挑
    由此觀之,我過海軍擁有的的防空飛彈技術不亞於美國海軍的標準6型,並且在重量、體積上差距不大,這說明我國海軍在防空飛彈技術上已經接近了美國的水準。240千米級的射程意味著超過40千米的射高,這款飛彈還具備了一定的攔截彈道飛彈能力,相對於我國之前裝備的紅旗9A飛彈,這種飛彈射程提高一倍以上,並且作戰能力也大大提升,而這款防空飛彈除了能保證我國遠程防空能力以外,還可以改造成反艦飛彈、對地飛彈等一系列先進飛彈,作戰能力雖然比不上我國海軍專屬的鷹擊12飛彈和鷹擊62飛彈,但實際上已經比美國同類型的飛彈差距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