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了發展先進的軍工技術,不惜代價,當發展在中導技術領域被甩開後,寧可退出了多少年以前費盡心機才達成的中導條約,美國寧可退群搞中導!
如果談及相關情況的話,美國似乎在退約之後,立即上馬了多個項目,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不小的進度,但是在2020年的時候,人們意外地發現美國存在著一個絕密的中程飛彈計劃,代號:MIRM開發計劃,又稱為:移動中程飛彈系統。
這個項目相當神密,最早出現於2019年初,在2020財年首次獲得美國陸軍預算2000萬美元的開發資金,讓人們意外的在2021財年美國國防預算中,又發現了該項目的記錄,但是內容美國陸軍決定取消該計劃,中止相關撥款的內容。按原定計劃,在2021財年有9000萬美元,隨後5年尚有9億美元的預算,如今該項目被列為已停止,未分配到任何資金。也就是說美軍的中程彈道飛彈剛立項就被撤銷。
美國退約以發展中導能力,為何突然取消秘密計劃?如果談到相關情況的話,許多人可能會感覺這個項目可能與經費不足有關,但是美國對這個項目投入的資金不是很高,在早期的投資僅2千萬美元,後繼資金一年不到2億美元,這不算什麼高投入了。
項目取消應該不是資金出現了什麼問題,那麼很可能是與技術有關,那麼碰上啥難題?估計被某項關鍵技術卡住,但是這個技術絕對不是飛彈。
美國研發先進飛彈技術不存在什麼難題,更不要說,這個項目要求不算高,既便沒有公開的MIRM飛彈系統信息,但是從非正式報導中,可以推測其射程在1000公裡到3000公裡之間,美國不至於放棄。
如果分析一下,很可能不在於飛彈,而是機動發射平臺,從項目名稱可知,這是一款機動式的中程彈道飛彈系統,那麼要點為機動發射,必須使用一款機動平臺,這造成一個問題,美國有沒有合適的機動平臺。
美國沒有什麼重型機動發射車輛平臺技術,上世紀80年代,美軍搞潘興-2飛彈時,尚採用拖車方式,至於類似於俄軍的輪式機動發射車壓根沒有成功過,只是採礦車技術,推出過輪式發射平臺,看似挺先進,外觀很不錯,實際難以滿足軍用的要求,以至於美國不得不搞了履帶式的方案,現在再採用幾十年前的技術,水平必跟不上時代了。
至於現在從頭開始研發,那麼成本與時間才是問題,目前全球能夠生產重型的輪式機動發射車的國家可沒有幾個,這個技術可不是簡簡單單的想搞就搞的,很可能這款飛彈系統就是於機動發射系統上被卡住了,沒有合適的發射車怎麼可能再搞下去呢?再計算了成本與時間之後,美國果斷放棄了。
這不能說是美國技術上出了什麼問題,而是美國的選擇問題,不可能在軍工項目上進行無限制地投入,這是一種明智之舉,否則就不明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