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事實央視新聞8月6日報導,俄羅斯外交部8月3日在美國正式退出《中導條約》一周年之際發表聲明稱,美方退約導致中程和中短程飛彈不再受到任何限制,給全球安全穩定帶來的威脅成倍增長。《中導條約》失效後,美國立即執行加速打造飛彈系統的方針,並公開聲明計劃儘快在亞太地區部署先進飛彈系統,同時也不排除在歐洲部署。
如果美國付諸行動,俄方將迅速作出反應。
俄副外長裡亞布科夫4日在出席研討會時進一步指出,美國奉行霸權主義政策,不斷退出相關國際條約,對全球安全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4日也在例行記者會上嚴正表示,俄方有關聲明一針見血,揭露了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真實意圖。
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在亞太和歐洲地區部署陸基中導。
中俄兩國為何會不約而同地發出如此嚴厲的警告?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一年來究竟幹了些什麼?
美國退約後加緊「趕工」,欲在亞太率先部署先進中導其實,美國執意退約的真實用意早已盡人皆知。根據1987年籤署的《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飛彈條約》(《中導條約》),兩國不再保有、生產或試驗射程在500公裡至5500公裡的陸基巡航飛彈、彈道飛彈及其發射裝置。
然而,本屆美國政府上臺後突然頻頻指責俄羅斯違反條約規定,並以此為藉口最終於去年8月2日正式退出該條約。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導致中程和中短程飛彈不再受到任何限制
正如外界所預料,退約後的美國迫不及待地開始在飛彈軍備方面「趕工」:去年8月18日,即退約後不到三周,美國防部就宣布成功測試一枚曾受條約限制的陸基巡航飛彈;12月13日,美軍方又進行了新型陸基中程彈道飛彈試射;截至目前,美國防部長埃斯珀已先後訪問美國在亞太的一連串盟友,討論在對方領土上部署中導的可能性,只是尚無一國敢痛快答應美方要求……
去年12月,美軍在加利福尼亞州試射曾受《中導條約》限制的陸基中程彈道飛彈。
在亞太地區部署中導系統是美國蓄謀已久的計劃。早在退出《中導條約》前夕,美國防部負責審計的副部長戴維·諾奎斯特就曾在國會聽證會上稱,中程飛彈「特別適合西太平洋戰區」,因此美國將研製這類飛彈並部署在亞太地區。而直到現在,之所以連美國的盟友都不敢輕易「接招」,就是因為一旦「引狼入室」,將給亞太安全局勢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
美國國防部負責審計的副部長戴維·諾奎斯特
軍事專家尹卓分析認為,美國如果要在亞太地區部署中導系統,日韓兩國將是首選之地。
尹卓:「美國如果想在亞太地區部署飛彈系統,首先部署的地點可能在韓國。如果是中程飛彈的話,它完全可以覆蓋俄羅斯遠東地區,對中國的覆蓋面更大。再一個就是部署在日本,這兩個地方是最有可能部署的。當然美國也想選在東南亞國家,但是東南亞國家會配合的可能並不多。」
「最危險飛彈」失控後果不堪設想,新的軍備競賽引發國際擔憂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的一系列動作引發了歐洲乃至國際社會的極大擔憂和恐慌。那些曾經受到《中導條約》限制的飛彈究竟有多可怕?
早有軍事專家指出,
中程、中短程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堪稱世界上「最危險的飛彈」。因為它們的射程較小,飛行時間比遠程和洲際飛彈要短得多,因此更容易被輕易地使用,針對性也更強。
曾受《中導條約》限制的美國「潘興-2」中程彈道飛彈
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福明指出,美國一直以來奉行的政策就是拒絕履行自己在軍控領域的義務,以確保本國的軍事優勢。美國的退約之舉是早有預謀的,應對《中導條約》的失效負全責。
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福明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早已警告,《中導條約》失效後,世界將失去寶貴的「核戰爭制動器」,彈道飛彈帶來的威脅也將隨之增加。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德國外交部在美國退約後發表聲明說,《中導條約》失效意味著歐洲安全將受到重大影響,還可能引發新的核軍備競賽。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所所長滕建群指出,美國的任性毀約將產生全球戰略穩定遭破壞、核導領域不確定性驟增、軍備競賽觸發多個地區衝突風險上升等諸多負面影響,國際社會將不得不為之承擔後果。
滕建群:「我們看到美俄之間圍繞著中短程飛彈的爭議現在再起,俄羅斯反對美國在亞太和歐洲部署中短程飛彈,這種態度是非常明顯的。第二個方面,(美國的做法)會進一步加劇陸基中短程飛彈的擴散,因為美國帶頭發展這種武器的話,肯定會引起其他國家的仿效,這對地區、對世界的穩定都是一個不利的現象。同時美國的退約在美歐之間、美俄之間以及俄歐之間甚至歐洲內部都產生了巨大的離心力,這種分裂是美國一手造成的。所以對各國來說,
美國部署新的飛彈是一個重大的軍控課題,同樣也是一個維繫國際戰略力量平衡的問題,都是要加以關注、加以考慮的。」
(原題為《環球深觀察丨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一年來都幹了什麼?!》)
【來源:央視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