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睡覺,我想再玩會!」莉莉和孩子每晚都會上演各種睡前大戰。每次說到孩子的睡眠問題,莉莉總是感慨「孩子越大越難管」,每晚叫他睡覺就是遲遲不肯睡、明明很困了就是還想再玩會。也不知道是孩子天生不愛睡覺還是自己的管教方式出了問題。
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睡眠時間會逐漸變少,特別是到了3歲之後,孩子白天的小睡會逐漸消失。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更是導致孩子睡覺晚、不愛睡覺、一到睡覺時間就發脾氣的主要原因。本文將為各位寶媽分享6個小秘訣,用好了真正能讓孩子自覺乖乖入睡哦。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睡覺晚、不愛睡覺、睡前脾氣差等睡眠問題?
0~3歲的孩子一般都會在白天有小睡,3歲以後小睡時間逐漸變少甚至沒有。如果孩子出現睡覺晚、不愛睡覺、睡前發脾氣等睡眠問題,家長首先要考慮是不是孩子白天的小睡沒有安排好或是孩子的精力沒有得到充分釋放。除此之外,孩子的心理因素也會導致出現這些睡眠問題。
內心抗拒睡覺
幼年時期的孩子和成人不一樣,他們無法抵抗來自新鮮事物的誘惑。今天或是因為一個動畫片、明天或是因為一個好玩的玩具、後天或是因為某個心理因素等等。各種各樣的理由總能讓孩子不想睡覺、厭倦睡覺,這時如果家長還加以威逼利誘或吼罵,更是讓孩子產生抗拒,發脾氣。
錯失最佳入睡時間點,生物鐘已經過度疲倦
當孩子在生物鐘本該睡覺的時間,孩子沒有睡覺的話,孩子會產生過度疲倦。這時的他們非但不會睡覺,反而越玩越興奮,而且還會出現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低下等睡眠問題。
白天活動量不夠,導致晚上難以入睡
如果孩子白天沒有什麼活動量,只是躺著看電視或是在家玩手機,外出的時間較短的話,他們的精力得不到充分的釋放。這樣到了晚上孩子很難有困意,就會產生晚睡以及入睡困難的情況。
白天小睡不合理、睡得時間太長太晚所致
如果孩子白天的小睡時間安排在傍晚的時候,或是一場小睡的時間太長,到了傍晚6點左右才醒。這種白天小睡不合理、睡得時間太長太晚也是導致孩子會出現睡覺晚、不想睡覺的情況。
讓孩子乖乖入睡6個小秘訣,供家長們參考
孩子入睡難,大多是心理因素所致,畢竟6歲以內的孩子整天靜靜地躺在家裡不動還是比較少的。晚上睡覺時可能內心有所恐懼黑夜、也可能是希望家長的陪伴等,當這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孩子就會通過「鬧」的方式來拒絕睡覺。以下分析了讓孩子乖乖入睡6個小秘訣,供家長們參考。
晝夜光線把控
要讓孩子從潛意識裡就形成對晝夜的分別,比如在白天小睡的時候,一定不要拉窗簾,而是要讓臥室保持足夠的光度;晚上睡覺的時候臥室儘量調暗,這樣孩子到了晚上就會想到睡覺。早上到了起床時間點按時拉開窗簾,提醒孩子該起床了。
當臥室有光線時,孩子很難繼續進行深度睡眠,大多是在淺睡眠;而在臥室黑暗時,很容易讓孩子進入深睡眠狀態。通過對晝夜臥室光線的把控,能夠給孩子塑造意識裡的生物鐘,養成早睡早起的觀念。
白天小睡安排合理
《嬰幼兒睡眠聖經》中講述白天的小睡影響著夜間的睡眠質量,白天小睡得當的孩子夜間的睡眠質量會更高。比如0~1歲的孩子一般會有兩次小睡,最佳小睡時間點是在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1點左右。1~3歲的孩子小睡一般只有1次,家長可以安排在下午早一點的時間安排小睡。
合理的安排小睡非但不會影響孩子夜間睡眠,反而會讓孩子在夜間睡得更好。除此之外,白天能夠適當小睡的孩子,他們的智商發育和性格發育都會比不小睡的孩子要好。
睡前小食物幫助孩子睡得更好
家長可以在每天睡前給孩子準備一些幫助孩子睡眠的食物,比如可以給孩子喝杯牛奶等等,這樣更容易犯困,也更容易入睡。在孩子有困意的時候,調暗室內的燈光,孩子入睡簡單不再是問題。
睡前小閱讀很有必要
睡前儀式感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睡前的小閱讀,每天在睡前陪孩子讀15分鐘書或是講個小故事。孩子會愛上這樣的親子小時光,對睡覺不再有牴觸心理。
適當的安撫物不可缺少
孩子大多缺乏安全感,特別是0~6歲的孩子。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睡眠安撫物(可以是小玩偶、可以是媽媽的衣服、可以是某個小玩具),這樣能幫助孩子在夜間睡得更加有安全感,更加踏實。
CiCi媽寄語:家長不要忽視孩子的睡眠,因為睡眠影響著孩子的身高發育、智商發育以及身體發育、性格發育。良好的睡眠會幫助寶寶各項指標發育得更好,反之則會對寶寶健康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