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幼兒心理學家教你怎樣讓小娃乖乖去睡覺

2021-02-20 媽友邏輯Momentorlogy

Hi!好久不見啦!不知道你度過了一個怎樣的國慶長假呢?

我最近聽了一本很好的育兒書,「How toddlers thrive"(中文譯名是《以孩子想要的方式陪他成長》)。作者克萊因教授從事幼兒教育研究20餘年,是美國知名的「toddler expert」。

作者從2-5歲幼兒的心理和認知發育特點為家長分析孩子的視角,並從生活的各個方面舉例說明了為什麼出現「行為問題」,又如何去合理應對。書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也是我現在和娃相處時時刻提醒自己的話是

Try learning to understand toddlers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by remembering you are the adult in charge.

記住你自己是個負責任的成年人,嘗試從幼兒的視角去理解他們。

我們平時習慣了從自己成年人角度的去理解孩子的行為,認為孩子哭鬧是因為不聽話、故意不配合。

但當我們嘗試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些我們原來認為是「問題」的行為,可能恰恰是正常的,符合孩子當前發育階段的。真正需要作出改變的,是大人的認知。

比如3歲半的安娜,剛答應我不要在家裡的椅子上爬來爬去,因為很容易摔到地上(之前也摔過不止一次了),但很快又開始在爬。她不是故意要和我對著幹,也不是不怕疼,而是真的太想玩了。幼兒行為的特點是他們非常好奇,勇於探索,並且「活在當下」。在那一秒想玩的衝動勝過對摔倒的恐懼,以忘記了對媽媽做出的承諾。

我今天想要分享的是關於書裡幼兒睡眠問題的章節,也會結合我在實際操作中的一些經驗。

首先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是,每個孩子的睡眠需求都不一樣。不管你想讓孩子睡12小時不醒,或者想讓他晚上7點上床或者早上9點才起,都是大人的想法,並不是他的真實需求。

大部分幼兒一天的睡眠需求在10-13小時。我們只要保證他有足夠的睡眠時間,能在醒著的時候心情愉悅,充滿活力地玩耍和學習就ok。

回到標題中的問題,對大人來來說,睡覺是休息,是必要的生理需求。但是對幼兒來說,「睡覺是一次分離,並且是一天中最長的一次「

分離是幼兒階段家長需要關注的重中之重,白天的分離也許是媽媽離開家去上班,是爸爸出差一周才回來。但孩子每天都一定會面臨一次的最難的分別,就是閉上眼睛去睡覺。

尤其在白天遇到一些情緒波動,或者非常疲倦時,離開爸爸媽媽去睡覺這件事顯得尤為艱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分離焦慮。

家長們會感覺到,隨著寶寶一點點成長為幼兒,原來的一些睡眠問題比如夜奶可能有所好轉了,但孩子睡眠問題並不會因為長大而消失,甚至會因為成長出現新的問題。書裡作者提到的,在2-5歲孩子中比較常見的睡眠問題有

拖延:我們前面提到的分離焦慮就是睡覺拖延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不想和爸爸媽媽分開,孩子們不願睡覺的另一個原因和大人一樣——貪玩。就像你明明知道很晚了但是捨不得放下手機,孩子們也是強打精神繼續high。不過有一點不同的是,我們知道時間,而幼兒的時間觀念非常差,他們真的不知道已經很晚了,也不知道自己因為過度疲倦到了崩潰的邊緣。

夜醒找人:夜裡找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和分離焦慮相關,尤其在過度疲勞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

噩夢:隨著孩子們的想像力更加豐富,記憶力也更好,噩夢開始變多。比如他們白天見到或者想到過什麼嚇人的東西,晚上也不知不覺會夢到,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幼兒並不能像大人一樣清楚地分清現實和想像的世界,所以噩夢對他們來說非常恐怖。

夜驚:對家長來說,孩子夜驚的表現類似噩夢,在睡覺時突然尖叫哭鬧好像很害怕。但其實夜驚時孩子處於非常深的睡眠之中,哪怕睜大眼睛看著你尖叫,他也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此時大人的安慰也起不到作用。夜驚之後的孩子通常會在5-30分鐘後繼續安靜睡覺,大人只要保護好孩子不受傷即可,不用非要叫醒。

程序,程序,程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可能關注睡眠的媽媽經常聽到說要給小寶寶做好睡前程序。其實無論多大的孩子,甚至是大人,我們在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時,第一個提到的就是固定的睡前程序。克萊因教授提到,不只是睡覺,程序對於幼兒的整個身心健康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每天的生活按照類似的結構去安排,會帶給孩子極大的安全感,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不是用時間,而是用事件去記錄自己的生活。

舉個例子,在我們家每天晚上是6點吃飯,7點開始洗澡,7點半睡前故事,8點安排娃睡覺。但在3歲孩子的眼裡,就是吃飯後玩一會兒洗澡,洗澡後講睡前故事,講完故事唱晚安曲,唱完後睡覺。她不需要知道時間,也能預料到後面即將發生的每一件事。

每個家庭根據自己的習慣或者孩子年紀的不同,睡前程序也是不同的,但基本思想就是平靜、安撫,儘可能保持相同的順序。給孩子足夠的信號,做好去睡覺的心理準備,減少睡前的拖延和哭鬧。

有的家長會擔心有了程序是不是每天都必須一樣呢?如果某一天因為特殊原因沒辦法保持一致怎麼辦?

書中克萊因教授提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需要為孩子保持程序,但偶爾有改變也不要緊。習慣程序的孩子安全感更強,也更容易適應變化。大人只要安撫好孩子,告訴他為什麼今天不一樣,以及什麼時候能恢復到原來的程序就可以了。

比如在國慶長假期間,很多家庭因為出行或者拜訪親友,生活難免和平時不同,不能按時進行睡前程序睡覺,那麼家長記住在節後儘快恢復原樣

我想絕大部分家長的問題是,如果我都按照程序去做了,但娃就是不肯睡怎麼辦?讓他哭真的可以嗎?2-5歲的幼兒在自己入睡的能力上已經完全沒有問題,我們所面臨的一切睡眠問題,都和孩子的心理有關。

「媽媽說講完故事就要睡覺了,但我如果就是不睡還要她陪我玩呢?」「如果夜裡使勁哭一哭,是不是就可以去大床上睡覺呢?」

在孩子挑戰你的時候,家長如果稍有猶豫,或者因為讓孩子在夜裡大哭而自責,孩子就會趁機達到他的目的,然後繼續挑戰新的可能。

比如安娜就很喜歡在睡前問我,媽媽我能和你一起睡嗎?得到否定的答案後,有時候她會沮喪甚至大哭;但有時候很明顯就是隨便問問,問完就自己乖乖去睡覺了。

在這個年紀,孩子們一方面想呆在爸爸媽媽身邊永遠不分開;而另一方面,他們也在慢慢從小嬰兒變成一個獨立的人,想要知道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在書裡,克萊因教授也明確告訴家長們:讓孩子哭著入睡,不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任何傷害;要不要讓孩子哭泣,完全取決於家長的態度。讓2-5歲的孩子獨自入睡,對於建立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以及保證家長和孩子的健康睡眠有著積極的作用。

「告訴孩子就算在夜裡哭泣,爸爸媽媽也依然愛你。雖然自己睡覺這件事很難,但是爸爸媽媽會陪你一起完成。「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讀書筆記大全: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2013-08-22 11:44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讀書筆記大全:怎樣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怎樣做讀書筆記 2013-08-22 11:32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哄娃要用順口溜,這20個順口溜好學不重複,還能幫助寶寶乖乖睡覺
    哄娃要用順口溜,這20個順口溜好學不重複,還能幫助寶寶乖乖睡覺有了孩子之後,父母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哄娃成了家裡的頭等大事。平常在家帶娃,除了陪孩子玩玩具,就得和孩子多交流,讓孩子多聽到自然的語言。雖然孩子不懂什麼意思,但是他也會聽進去,在小腦袋裡存有一定的記憶。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就用順口溜哄我們睡覺,聽著聽著不由自主就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 你不知道的那些讀書筆記小妙招
    今日作者lily來了公眾號:lily來了首先,在讀書的時候需要先明白這本書是什麼類型的,然後思考打算怎麼去閱讀這本書,這本書可以幫我解決哪些問題?想明白了上面的幾個問題,讀書筆記要怎麼寫其實就已經確定下來啦。
  • 孩子一到晚上就磨蹭不肯睡覺,教你3個方法,讓娃乖乖上床
    2、家裡人都沒睡覺,我為什麼要睡覺,媽媽在玩手機,爸爸在打遊戲,爺爺奶奶在看電視,這都比睡覺有意思!3、我要自己決定我的人生,我不想聽你的,你讓我睡覺,我就睡覺,那多沒面子。4、我自己一個人不敢睡覺,太可怕了,所以我不要睡覺!
  • 怎樣才能做好讀書筆記
    讀書可以明智,讀書可以達理,讀書可以通情,讀書可以識義,讀書可以辯仁,讀書可以知信……要想把書讀好,做好讀書筆記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做筆記的過程,就是與所讀作品、與作者進行交流、對話、探討的過程。做筆記可以幫助讀者積累知識、汲取經驗、整理思緒、升華情感、提高認識。那麼,怎樣才能做好讀書筆記呢?
  • 50字讀書筆記大全-讀書筆記摘抄
    更多內容推薦: 讀書筆記大全:中外名著讀書筆記摘抄1031篇1101篇讀書筆記大全告訴你讀書筆記該怎麼寫  以下內容是50字讀書筆記大全-讀書筆記摘抄 ,供大家參考!   《寶葫蘆的秘密》讀書筆記50字   《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很好看。   這本書的故事以「我」從小就夢想擁有萬能的寶葫蘆,到後來如願以償擁有寶葫蘆,想怎樣就怎樣,無所不能,從開始時的新奇刺激到後來煩惱無窮無盡。
  • 心理學《決斷力》讀書筆記——影響我們決策的四大因素
    可是,你知道還有影響我們決策的阻礙因素嗎?國際心理學暢銷書作家希思兄弟根據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出版了心理學著作《決斷力》,書中列出了影響我們有效決策的四大阻礙因素。筆者讀了電子版書籍,將精華觀點做下讀書筆記。希思兄弟敏銳地發現,人們進行選擇時往往隱藏著豐富的心理活動。
  • 一句話解決孩子愛頂嘴,不打不罵,孩子乖乖聽話
    孩子兩歲前,那就是聽話的小天使,你讓他往東他不敢往西,更別提頂嘴了。可到了兩歲之後,孩子自我意識萌芽,開始喜歡和家長唱反調,就愛和你對著幹,弄得家長是一個頭兩個大。雖然一時有效,但卻會讓雙方心情都變差,特別是會給孩子心理留下陰影,委屈巴巴地去執行家長的命令。當孩子頂嘴時,家長其實不必著急生氣,而是要運用心理學去解決問題。案例:孩子晚上遲遲不去睡覺,而是忙著玩遊戲、看電視,這個時候家長說「快點去睡覺,不然明天就起不來了」肯定是沒多大效果的,孩子還是該怎麼玩就怎麼玩。
  • 寶寶晚上睡覺經常哭鬧?多半是這4個原因,3招讓娃乖乖睡覺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寶寶出生後,麗麗就急著在寶媽群裡諮詢小夜燈的事,原來麗麗覺得晚上摸黑餵奶不是很方便,便想問問大家是不是都有購買小夜燈。群裡的很多寶媽紛紛回應說自己早早地就購買了小夜燈,晚上餵奶的時候也不用擔心看不見,孩子有個哭鬧也能夠及時的安撫。大家的回應讓麗麗更加堅定了買一個小夜燈回來試試的想法。可是一段時間過後在體檢的時候,醫生卻說小夜燈並不適宜使用。醫生表示,小夜燈的光亮會影響到孩子的睡眠,進而妨礙到孩子的生長發育。醫生的話讓麗麗很是後悔,本來是為了方便,沒想到卻影響了孩子的健康。
  • 你還不會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的4個方法,相信會對你有幫助
    我喜歡閱讀,對於我而言,做讀書筆記,是家常便飯的事。我認為:如果,你特別熱愛閱讀,就最好要做讀書筆記。如果,你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不是一個記憶的天才,不做讀書筆記,那麼你看過的這一本書很快就會被遺忘。有人說,我想做讀書筆記,但是我不會。你還不會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的4個方法,相信會對你有幫助。
  • 讀書筆記大全:活著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活著讀書筆記 2013-08-22 11:56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語文老師談寫作(一):怎樣寫好讀書筆記
    閱讀經典名著等課外書籍,要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因為寫讀書筆記可以幫助我們記住書的內容,提高思想認識和語文水平。讀書筆記,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編提綱,一種是寫體會,一種是摘錄好句子。今天講的是第二種寫法《讀書筆記》。
  • 寶寶睡覺時4種別致的「小怪癖」,媽媽別嫌棄,娃是在說:我愛你
    不過還有一些寶媽卻發現,寶寶在睡覺時總有一些別致的「小怪癖」,這讓寶媽們甚是頭疼~前幾天同事小姚跟我吐槽,說她家孩子今年已經2歲了,很聽話,都能睡覺時有個小習慣,總是喜歡摸著自己的胳膊睡覺。事實上,2、3歲的寶寶大都會有類似這樣的小習慣,也可以說是小怪癖,寶媽們不要太過擔心和嫌棄,其實這是娃在像媽媽說:「我愛你」,是孩子愛媽媽的表現哦~
  • 讀書筆記大全: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 2013-08-21 16:17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讀書不會做筆記,筆記做了不會用,3個工具教你有效做筆記
    總之,不做用囤積知識的方式去做筆記,有效的做筆記就是讓知識流動起來。03有效收集信息是做筆記的第一步,介紹兩種工具,讓你快速收集信息在不同的時間裡,你看文章和看書做筆記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在零碎的時間裡,你沒辦法深入去理解,所以只能先做收集信息的動作。
  • 牛聽聽讀書牛評測:陪伴孩子的智能家教
    其實家長群裡早就流傳著牛聽聽的產品:一臺讀書牛=繪本閱讀機+點讀筆+燻教機+早教機器人+上萬早教課程,相當於請了個智能家教回家。功能真的如此強大麼?接下來筆者將深度評測一下這款機器。萌態可掬,像只長著犄角的娃娃讀書牛的包裝盒外觀採用橘黃色紙殼製作,明亮的即視感讓人很舒服。
  • 讀書筆記 I《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與皮亞傑的教育思想
    (寫於1965年)及「新方法及其心理學基礎」(寫於1935年)。從心理學和認識論的觀點出發,皮亞傑指出,「學生越是年紀小,教學就越是困難,對其未來的影響也就越大。」皮亞傑主張小學教師(甚至包括幼兒園的教師)應當和中學教師一起進行培訓。「今天我們不斷地見到許多優秀的教師教授著最先進的數學知識,使用的卻是過時的教學方法。」
  • 不會做讀書筆記,學會這三個小方法,讓你的讀書筆記手到擒來
    那怎樣做才是會讀書的?第一、帶著問題去讀書比如,我在寫作的時候,遇到的問題是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總也記不住,為了提高我的寫作能力,解決以上的問題,我就買了這本書。在這個筆記本裡,你可以記錄書的各種信息,包括:選書的方法、日常的隨筆、購書的清單、讀書的筆記等不分種類的記錄。作者奧野宣之認為這樣做,能更好的把寫讀書筆記堅持下去,所有書的信息都在這個筆記本裡,更便於管理。
  • 讀書筆記大全: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2013-08-22 11:53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