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發現自己不會讀書
前段時間參加頭條的訓練營,有個能參加進階訓練營的機會,條件是入營開始35天內寫出10篇文章,我也想參加進階訓練營,所以也努力的看書,努力的碼字。
但是到結營為止我只寫出了5篇文章,原因是在寫《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的書評時,寫了17天。
為什麼一篇文章寫了這麼長時間呢?我反思了自己,根本原因在於我閱讀上有很大的問題:
讀書速度太慢,一本書最快要用3天才能讀完;理解能力太差,只能理解書中內容的10%都不到;讀完後容易忘記,合上書就不記得書中的內容了;想總結一下一本書的核心要點,總結不出來。
是不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呢?遇到這些閱讀問題,有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呢?
在我特別發愁的時候,我看到鼴鼠的土豆老師推薦的一本關於閱讀的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當時就下單了,書收到後,一口氣讀完了,感覺通俗易懂,可實用性非常強。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是日本的作者奧野宣之所寫,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
在書中作者講了如何購書、讀書、記錄和活用的方法,提供了一整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
下面我們就從讀書、記錄和活用這三個主要方面來學習一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02
讀書的技巧
可能有人會說:誰不會讀書啊,讀書從小學開始就會了。這真的是會讀書嗎?讀過的書中你記憶最深刻的是哪本?它對你的幫助在哪裡,它主要講了哪些內容?
這些問題有幾個人能回答出來呢?其實認真想想,會讀書真的挺難的。
會讀書不是把一本書讀過了就行了,而是要讀過一本書後能記住裡面的內容,並且把它轉化成自己的知識,為以後能使用它做準備。
那怎樣做才是會讀書的?
第一、帶著問題去讀書
比如,我在寫作的時候,遇到的問題是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總也記不住,為了提高我的寫作能力,解決以上的問題,我就買了這本書。
我的閱讀速度慢,主要是因為記不住書中的內容,有很多地方,剛讀過想要寫出來,就得再回去讀一遍、兩遍……甚至好幾遍,必須要來回地讀。
如何破解記不住的難題呢?那就是在讀書過程中做隨筆或筆記,並且養成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讀過的書隨時記錄下來,有助於增加你的印象,還能隨時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一舉多得,為何不試試呢?
第二、讀書的時候運用二八法則
日本頂級管理大師本田直之說:一本書中最精華的部分,往往集中在20%的內容裡,讀透這最精華的20%,就能理解這本書的80%。
在讀書中如何運用二八法則呢?
首先,拿到書後先看前言及目錄部分,由此初步判斷自己感興趣的、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接著,開始第一遍通讀全書,確定書中的20%的精華內容,做標記:可以畫線、可以折角。
最後,通讀後,回過頭來精讀做標記的20%的內容,做筆記並且實踐它。
當然這種讀書法不適用小說、教科書之類書籍,需要我們自己進行分辨。
讀書的目的在於質量,也就是有多少書中的知識,成為自己骨血的一部分,而不在於讀書的數量;
一年讀了100本書,可是能記住的連10本都沒有,那還不如一年只讀30本書,每一本書的收穫都能變成自己知識體系的一小塊來的高效。
03
如何記錄
做讀書筆記,相信很多人都做過,可是能堅持做筆記的人卻少之又少,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這件事可以堅持下去呢?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講解了一個記錄方法和三個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我們一個一個來學習一下。
我們先看看記錄方法:一元化記錄法,書中稱它為信息一元化。
作者解釋是:把讀書相關信息記入同一本筆記。
在這個筆記本裡,你可以記錄書的各種信息,包括:選書的方法、日常的隨筆、購書的清單、讀書的筆記等不分種類的記錄。
作者奧野宣之認為這樣做,能更好的把寫讀書筆記堅持下去,所有書的信息都在這個筆記本裡,更便於管理。
在這個筆記本裡不需要分類,就按照時間順序來寫、附上日期就可以,讓你在寫的時候沒有壓力,後續管理也方便,按照日期來檢索就可以了。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一句話讀書筆記
這個方法的好處在於可以讓我們能更好的堅持下去,而且讓讀書變成可視化的事。具體怎麼操作呢?
比如:2019年7月30日,我讀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比我想像中更實用。
就像這樣,記錄的再簡單都可以,只要能堅持下去就行。
別看只是簡短的一句話,如果你不寫,過個10幾天,沒準你就忘記你讀過這本書了。
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他曾在隨筆中這樣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書中是這樣解釋「蔥鮪火鍋」的:即蔥段金槍魚火鍋,是以蔥和金槍魚為材料烹製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蔥段屬於配菜而非調料。
這種讀書筆記的方法中有兩個主要的材料,一個是摘抄對於你來說重要的內容,一個是你對於這篇文章的評論或感想。
這種摘抄與評論共存的方法就和上文中這道菜中的魚肉和大蔥的關係一樣,讓你過目難忘。
在摘抄的過程中,趁著印象正深刻就把自己的感想寫上,這種方法不僅能加深自己的理解,還能讓你的原創想法遍地開花。
感想不一定是多深刻的東西,哪怕只寫「好棒、為什麼」都可以。
遇到特別有共鳴的地方,就把在腦海中一閃而過的想法,落到筆記上,沒準將來寫作的時候就是你思想的源泉。
剪報式讀書筆記
它是貼出來的讀書筆記,可以把書腰、信息卡片、書籤等裁剪好粘貼在筆記本上。
這樣做的方法,也是加深你對讀書印象的一個有效辦法,對於書中讓你特別印象深刻的一頁也可以複印下來,粘貼在筆記本上。
這種收集粘貼的方法,會讓你比手寫筆記的效率更高,樣式更多樣化,如果能和上面兩種筆記方法交織使用,會讓你的讀書筆記更有顏也更有料。
做再多的讀書筆記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活用,活用書中的知識,把這些知識融入到自己的骨血中,做到拿來就能用的地步,就是有效閱讀的最高境界。
04
別忘記活用你的筆記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指出:讀書體驗比書本身更重要。
我們讀書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我們自己才是主導,書只是一種工具,我們要想辦法把一本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不論是用哪種記讀書筆記的方法,只要你掌握了書中的核心內容,並且會用,那麼你的筆記就是成功的。
隨時隨地帶著筆記本,遇到讓你眼前一亮或者通過一件事讓你想起你讀過的書,把你的想法、感悟隨時記錄進去。
在需要用到某個知識點的時候,你能拿出你的筆記找到答案,這就是讀書筆記的用處。
隔斷時間就拿出筆記本看看,筆記不能記過了就行了,而要定期拿出來讀讀。
每次讀的時候,都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再馬上記錄進去,如此循環,你的知識和創意會源源不斷地增加。
借用書中的一句話共勉:如果你能像作者一樣愛上讀書筆記,不光在讀書時,在外出旅遊,或任何一個靈光一閃的時刻,思考與記錄都能讓你不會與生活中的新知和美麗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