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的內涵非常廣泛,有讀書時做的標記、劃線,有隨手記錄下的幾個字的想法,也有兩三句話的感悟,更有讀書以後寫的幾百字甚至上千字的讀書筆記。因此,不管是隨手記錄靈感,還是讀完後的長篇總結,寫讀書筆記都要注意兩個方面:
第一,學會結構化的讀書筆記方法
試想,你打開一本紙質書籍,發現裡面都是各種筆記,你肯定認為這個人讀的非常認真,能做這麼多筆記,一定學到了很多知識。但再仔細一看,你發現有很多混亂的筆記方式。
比如箭頭、波浪線、三角形、菱形等各種形狀,紅色、藍色、綠色、橙色等五顏六色,記錄的內容也與所在頁碼不搭邊,我相信你肯定也看不懂。
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會結構化的筆記方法很有必要。建議使用六色螢光筆讀書筆記法或子彈讀書筆記法,就是對特定的顏色或形狀賦予特定內涵。
比如紅色標識對自己是全新的知識,綠色表示自己已經會的知識,藍色表示對自己略有了解但更有價值的知識等等。三角形表示一個新概念,正方形表示知識的具體內涵,波浪形表示需要事後摘抄引用的句子,直線表示感覺有必要標註的句子、詞語等等。
通過這種結構化的筆記方式,讓你的筆記看起來很清晰,就比如收拾過的房子和沒收拾過的房子一樣,整潔、舒適、有效。
第二,一定要抓取作者的核心思想
不管是任何書籍,哪怕是上千頁的書籍,一定有它最核心的思想,這也是這本書的價值,作者也一定是覺得這點值得寫成一本書,才會動筆將其豐富成一本書的厚度。
所以,我們做讀書筆記,一定要撥開其他十幾萬自甚至幾十萬字的幕簾,能抓取最核心的那一章、一段或一點。只有這樣,才能說你至少明白了這本書在寫什麼。
舉個例子,經濟學方面的書籍聽起來都很頭疼,但如果能仔細閱讀開頭的作者簡介,把握經濟學的核心思想,讀起來就沒有這麼困難,而做筆記的時候,心裡也會有一條主線,所寫的筆記也在圍繞這條主線進行。這樣寫出來的筆記也會是一篇好的文章。
最後,無筆記,不讀書,凡是不筆記的讀書都是耍流氓,筆記可以幫助你真正做到「讀」了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