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時究竟該如何做筆記

2020-12-11 百家號

閱讀是這個時代最廉價的系統獲取知識的方式,不用出門,不用花費多少錢,就能夠獲得別人花費幾年甚至一生所獲得的財富。如今的線下培訓和線上培訓,價格有高有低,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但對於一本好書,只是區區十幾元,哪怕你從中收穫3點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已經是超值了。

當然有人會有疑問,如今唯快不破,讀書到底是要快,還是要理解的更透徹呢?這就涉及了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做讀書筆記?之後延伸出來的到底該如何做讀書筆記呢?

讀書做筆記很有必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在奧野宣之的這本書裡明確提出了讀書一定要做筆記,他主張是用筆做筆記,畢竟經過我們的抄寫和自己感悟的結合,對書中的知識,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倘若你能夠真的做到發散思維,把書中的精髓和自己的思想做個碰撞,那麼無疑,這篇讀書筆記就成為了自己的財富。

現在就來看看書中關於讀書筆記的2個製作方法和筆記應用的方法:

1、一元化筆記本

選一個好看賞心悅目的筆記本,經常性的帶在身邊,每當讀書時,都可以把自己的靈感記在其中;在看電視劇或是電影的時候,也可以把相關信息記錄在案;甚至在讀公眾號或是報紙時候,有值得記錄的東西都可以記錄。總之一切你認為值得記錄的東西,都可以記錄,注意一點就是要標註上記錄的日期,也可以加上你在什麼地點,什麼情況下有的這些靈感。

一元化筆記法

倘若你覺得內容太多,你可以選擇速記或是略記的方法,此時需要標註上來源,方便日後複習時,有蹤跡可尋,不然很容易找不到頭緒。

作家李敖曾經公開過自己讀書的方法,他讀完書,會把有用的部分給剪下來,倘若一頁書兩面都有有用信息,他會提前複印一份,把這些有用的東西貼在一個筆記本裡,寫上標籤,日後用著的時候,只要檢索信息就可以了。其實記錄下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節省大腦的空間,不然你總要利用一部分腦力去記錄這些東西,費時又費力。

2、蔥鮪火鍋筆記法

很多朋友都有一種執念,就是買了一本書,就必須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但遇到垃圾的書,你還浪費時間,豈不是投入了更多的成本。李笑來曾經多次提到,時間>金錢,你的認知決定了行為。一本書中真正有用的東西基本上只佔到30%,如果你抱著一字不拉的態度,那麼多半你看到的都是廢話。

讀書方法要發生改變,要主動尋找書中最能打動自己的部分,而不是通讀,通讀再多書,如果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真的不會得到任何提升。

就像是去年的我,看書是有執念的,但是到最後我發現我的收穫真的不大,甚至是很小,我只顧著看書中別人的思想,但麼有產生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人云亦云的看書方法。

邊思考邊讀書

叔本華曾經說過「如果你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模仿別人的想法,那麼這是思想上的懶惰,請丟開書本自己思考。」這個時代最怕的就是從眾心態,即使是再權威的人,都可能有犯錯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的人才能真的一點點的變聰明。

最近看過好多本關於閱讀的書籍,從中總結出兩個讀書的目的:獲得新認知,就是對那些以前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做個知識的補充,比如說書中提到了「邊界成本」,但你恰好不知道這個定義,那麼請記下來,之後做個定義的詳細補充,已經適用的範圍;那些讓你有感想的部分要重點記錄,比如說我在讀《基督山伯爵》時看到這樣一段話,讓我觸動非常大,「人性中有一種可憐的驕傲,每個人總認為自己比身邊另一個在哭、呻吟的不幸的人更加不幸。」這是我長大之後,體會非常深刻的一個句子,我記得孩子小的時候,我跟朋友訴苦說朋友很難帶,因為總是無緣無故的會腹瀉,屁股又紅又爛。此時朋友的一句回復讓我徹底失去了表達的欲望,她說:「誰還不是那麼過來的,習慣就好了。」當然任何人帶孩子都不容易,但我從這次經歷中懂得,人說話要慈悲,你和別人比痛苦,其實很有可能會失去一個朋友。

從讀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之後,我記錄了每一本書中,我有感觸的部分,在做輸出的時候,也特別的高效。其實我知道這就是用獲取的知識,讓自己進步的力量。

3、讀書筆記如何用於提升自我

從小我們都聽過一句話:知識要活學活用。我們讀過的書,做過的筆記,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讓我們對人生有更深刻的認識,通過自己的思考,把書中知識和現實結合起來,讓自己的行為慢慢的發生改變。在知識IP裡易人永澄老師的一句話我非常喜歡:慢慢來,持續做。這個世界很多事情無法走捷徑,想通過讀書改變生活就沒有捷徑可走。

讀書筆記是我們從書中獲取的精華知識,要通過三種方法來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

筆記提升法

首先,經常重讀筆記。

《論語》中有一句話「溫故而知新」,重讀筆記其實是加強知識記憶的方法,把我們做過的筆記拿出來看看,思考我們是否還跟之前的想法一樣,如果不一樣,有什麼變化,你有什麼新的感悟,可以再寫下來。此時就凸顯出一個問題,我們在用蔥鮪火鍋筆記法的時候,要留有足夠的空隙,方便我們以後再讀的時候,在旁邊做補充。

其次,對外輸出自己的所得。

讀書要有輸出才能有收穫,輸出最好的方式有兩種,寫下來或是講給別人聽。鑑於許多人對於演講的恐懼(包括我自己),寫下來就成了最好的輸出方法。

在寫的時候,會對我們讀書的收穫有個整理,是最好的查漏補缺的方法,你很容能夠知道自己究竟哪部分掌握了,哪一部分沒有掌握。

在輸出的時候,你還可以幫到別人,利他才有可能很的打造出個人品牌。個人品牌有多值錢,相信這個時代每個人你都知道的。

最後,主題閱讀筆記法。

如果想要通過閱讀來提升自我,最快的方法就是主題閱讀,因為每一本書、每一個作者都有自己的認知邊界和思考方法,時代不同,經歷不同,如果你只讀一本書,很難說對一個知識有全面的認識。

就像我此時正在進行的主題閱讀是關於閱讀的,我就收穫了很多讀書方法,同時我會去鑑別究竟哪個讀書方法更高效,更適合我自己?哪個筆記方法更好,我用起來更順手?

我現在做筆記會用兩種方法:蔥鮪火鍋筆記法和卡片筆記法,都是我在最近閱讀的時候得到的啟發,雖然目前我還不能更準確的說出兩種方法哪種更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就能夠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法了。

相關焦點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記筆記的方法,如何使用讀書筆記|乾貨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日)奧野宣之1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我們已經被一些短資訊圍繞,這確實節約了我們的時間成本,想要知道什麼在網上隨便一搜,就會出現一堆觀點,好像根本不用讀書。沒有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之前,我就是,到了書店往往看到精美的書皮,一衝動就買下,回到家裡翻了幾頁,內容和書皮上的文案大相逕庭。這時我們需要一份購書清單。可以用手機備忘錄,隨時記錄自己看到的書名,等有時間的時候,到網上去查查這些書的書評,篩選一下真正適合自己的。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想要提高讀書效率,試試做筆記
    主持人董卿很喜歡讀書,她曾經說過,讀書能讓人學會思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安靜下來。書能帶給你心靈的寧靜、人生的智慧、精神的愉悅。讀書有好處,長期堅持讀書更有好處。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也會遭遇以下情況,比如讀完一本書發現這本書很好,但是具體怎麼好說不出來。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在閱讀中的使用
    閱讀是件讓人愉悅的事。今天讀了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對如何閱讀又有了新的認識。通過做筆記吸取書中營養,讓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智慧」,這才是讀書的真正的意義。《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我認為是專門為了解決功能性閱讀的方法的書。書中談到做筆記,而且還強調是用紙質的筆記本。這個我不是特別認可,我認為一款好的筆記本軟體要勝過紙質筆記本太多了。就像我現在用的OneNote,簡直是學習讀書的好幫手。我最近在用OneNote做讀書筆記,發現確實好用,尤其是在功能性閱讀上。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筆記大神分享簡單高效的讀書筆記妙法
    如果你也認同這樣的觀點,那《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就能派上用場啦。《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封面《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畢業於新聞學專業,曾就職於出版社和報社,在利用新聞出版經驗進行網絡與雜誌專欄撰稿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PPT讀書筆記
    我們都知道打遊戲要看攻略、打球要看教程,但是到了閱讀這件事情上,卻很少人有意識地了解過閱讀方法論。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就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看看同處東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人如何看待閱讀以及做筆記這件事,希望各位可以有所收穫。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掌握做讀書筆記正確姿勢,發揮10倍價值
    如果把你最喜歡的一本書,寫一篇書評推薦給夥伴們,你可以落筆成章嗎?我們的一生讀過的書不少,怎樣才能把它們裝進腦袋,應用的時候信手拈來呢?對於這些問題,日本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著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給出答案。在作者看來,人的記憶有限,要想讀完一本書有所收穫,轉化為自己的財富,就需要使用筆記本管理讀書生活。
  • 「讀書筆記」/《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作者通過「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效」、「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將來總有一天你會用到的知識儲備」、「通過筆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等說法重點說明讀書筆記的重要性,作者的每個說法或技巧讀者好像都知道很有道理及很好,但是往往是知道是一回事,凡事只有做了之後才會真的感受到有多大的用處,我的親身體會是自己過去大大的低估了筆記的重要性。
  • 如何有效地閱讀一本書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Jackyiming,歡迎關注我的專題:《如何閱讀一本書》。目標當我們確定好讀書的目標之後,我們必須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究竟我們要如何閱讀一本書?我用黃金圈思維羅列了三個問題。之前我給大家講過閱讀的目標分為兩種:純娛樂性閱讀和吸取知識性閱讀。我們排除純娛樂性閱讀目標,以下講的閱讀目標都是針對吸取知識性閱讀。2、解決閱讀前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做到有效的閱讀一本書,首先要確定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
  • 讀書記不住,筆記來幫助,日本筆記作家告訴你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或許即便是真的記不住書中的內容也能夠受到這本書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總是覺得能夠更多地記住書中的內容,看這本書所得到的收益會更加實在一些,對於這本書的閱讀也能更加有效果一些。怎樣做才能夠有效地閱讀一本書,更多的記住書中的內容呢?
  • 如何走出讀書無用的怪圈,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分享給你
    結果,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以前確實讀過這本書,但現在卻想不起來了。有些同學能說出一些書中的內容,但是要完整回答這四個問題,能做到者少之又少。明明讀過了卻什麼也沒記住,這不就跟沒讀過一樣嗎?正如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中所寫,「讀完每一本書,都能有紮實的收穫」。
  • 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首先去學習怎樣更有效率的閱讀,很多人都會覺得只要識字就會閱讀,其實真的存在不會閱讀的人,這是一件需要總結經驗,不斷學習的事情。一旦閱讀的方式不對,我們讀書很難從讀書裡感受到快樂。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用眼睛看過,卻不是用大腦思考過。最近我在看一本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寫的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一本告訴我們用記筆記的方式提升閱讀效果的書。
  • 一本關於讀書的使用說明——《如何閱讀有效一本書》讀後感
    今天突然想起了我幾個星期前的讀過的一本書——《如何與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本著有輸入就要有輸出的原則,今天對這本書做一個小總結,算是對這本書的一個交代吧。本書作者對於怎麼樣才叫讀完一本書是這樣理解的:讀完一本書時要把書裡的內容記在腦子裡,這樣在幾年後甚至十幾年後,這些內容也還能繼續發酵,還會因為目前正在經歷的事情而被重新回憶起來,讓人們在受到一次感動,甚至還想在讀一次那本書。如果能這樣與一本書來一次「深刻交流」,那就再理想不過了。
  • 如何做到一周一本書一篇讀書筆記
    如果想做一個事情,真的不需要任何理由,如果不想做,可能是你還沒有發現它的美。2016年10月份,開始一周一本書一篇讀書筆記到2017年8月份一共讀了41本書寫了41篇讀書筆記,後面開始挑戰100天33本書33篇讀書筆記去了。關於如何做到一周一本書一篇讀書筆記,分享幾點經驗。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附思維導圖)
    一直以來我讀書都遇到困惑,書讀了不少,記下的內容卻寥寥無幾。鑑於平時工作生活繁忙,很難有機會復讀一本書,加上對新知識的渴求,新舊書堆在書架上久而久之成為心理的負擔。我曾問過很多高效率朋友如何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包括金句),大家的反饋都是用手機APP或者筆記隨手記錄,但對於如何整理和應用比較迷茫。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會讀書的人是怎麼做到的?
    所以朋友向我推薦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的時候,我是持懷疑態度的。直到近幾個月真正開始寫長書評,寫到無比艱難的時候,打開了這本放置了已久的書,深為之前的淺薄感到羞赧。就像作者在前言中所說,這本書介紹的讀書方法並不是多麼與眾不同的讀書技巧,而是誰可以馬上實際應用起來的方法。
  • 如何閱讀一本書
    2  如何做一個好的讀者,讓書真正屬於你 閱讀的層次了解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實用性的作品是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認為你應該做的事。 那麼究竟如何透視一本書呢? 那就是找出這本書的骨架。確切的說就好比一個人,沒有骨架,它是站立不起來的。
  • 如何做讀書筆記?
    「我好像是讀過這本書,我不記得作者是誰了。」「我好像讀過這本書呀,但我不記得書名了。」「我好像讀過這本書,我不記得什麼內容了。」是否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呢?總覺得一本書自己好像讀過,但是什麼都沒有記住。 明明完整的讀完了一本書,結果為什麼是這樣呢?是讀書方式不對嗎。那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讓我們讀過書之後,記住書中的內容呢?
  • 《如何閱讀一本書》:速讀法與精讀法,我們該如何選擇?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說:「所謂閱讀速度,理想上來說,不只是要能讀得快,還要能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要知道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速度是恰當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教你如何閱讀的經典書籍,書中提出了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 《如何閱讀一本書》:速讀法與精讀法,我們該如何選擇?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教你如何閱讀的經典書籍,書中提出了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教會你如何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用不同的速度去讀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莫提默·艾德勒與查爾斯·范多倫,艾德勒寫了這本書的第一版,而後由查爾斯·范多倫進行了大幅修編。
  • 看了就忘,怎麼辦——《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我的床頭通常都有很多本書,至少三本以上吧。在閱讀中,當我讀不下去時,就換另一本調劑。小說是斷不會有的,不能一口氣讀完的算不上好小說,就算艱難似《百年孤獨》,我也是囫圇吞棗,一氣呵成。至於想不起來的內容,反正書在呢,有空再翻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