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qq空間分享了暑期的讀書規劃的圖片,後來有學妹問我怎麼設計計劃表。也經常有人讓我給他推薦讀什麼書?怎麼讀書才能記得多和好。我其實是一個對生活疏於計劃的人,空閒的時間用來看書,思考。我也從來不強迫自己,讀書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但是實習了之後,我清晰的認識到了一件事情,我急切的需要提升自己的軟實力,我需要進步,所以讀了書就要學以致用,簡單來說就是讀書從消遣變成了自我的精進之路。
我們不需要去模仿別人,只需要把自己所擅長的發揮到極致。所以我打算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首先去學習怎樣更有效率的閱讀,很多人都會覺得只要識字就會閱讀,其實真的存在不會閱讀的人,這是一件需要總結經驗,不斷學習的事情。
一旦閱讀的方式不對,我們讀書很難從讀書裡感受到快樂。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用眼睛看過,卻不是用大腦思考過。最近我在看一本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寫的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一本告訴我們用記筆記的方式提升閱讀效果的書。
也許很大一部分人嫌麻煩,費時間,不會選擇用這樣的方法來讀書,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讀書做筆記確實是一種最原始又最有效率的方式,書寫的意義在於思考方式和記憶方式的穩定。它的效果甚至超過了思維導圖和多讀幾遍的方式。
人類奇才達文西一生做過數不盡的筆記;錢鍾書的外文筆記記了178冊,與中文筆記數量相當;費米的筆記在他的一生中始終扮演著一個資料庫的角色;一代偉人毛澤東把書走哪背哪,書上都是細小而滿當的學習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要堅持用正確的記筆記的方式,相信我們讀完每一本書,都能有紮實的收穫。
既然讀書,首先就要
從讀自己感興趣的書開始。這涉及到你的選書問題。選書的意義在於,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在帶著目的,充滿主動性的情況下讀書。如何活用:怎樣運用,叢書中獲得知識
今天,先把我從書中學到的如何選書購書的方式與自身相結合,結果分享給大家。學會了如何選書,我們就不會把時間盲目的浪費在糾結該讀哪些書上了。而且也能避免被廣告過度包裝的書所迷惑,還能越來越清楚自己的求知需求。
第一,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平常接受到的生活中的一些大家都覺得很經典很好看,並且你對它又呈現出很感興趣的狀態的一類書。比如說我有一次聽講座,一位作家說她非常喜歡讀《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我不止一次聽到這個書名。於是這次我就決定買下這本書一讀,想一探究竟。
第二,選擇需要提高某技能類的書,或某系列,某作者的書。比如說我想學習烘焙,我就會刻意的上網了解這個領域裡面首選的書籍來閱讀。再比如說,假如我很想了解明朝的歷史,潛意識就一下會想到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最近很想了解某個大家,不知道有沒有他的傳記之類的書?」
第三,用記錄掌握選書主動權。主動的去生活中搜集線索。要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讀這本書。我們可以用白紙列一張表格,分別註明書名,作者,出版社,看這本書的目的。粘貼在筆記本的最後一頁。這樣我們在生活中(書評,某人推薦,著名經典,採訪報導)發現的好書,就可以隨手記在這張表格裡了,也能清晰的看出這段時間讀了哪些書?我們最初想通過這本書得到什麼?這樣是不是讓我們離有效讀書更近一步了呢?
有選擇的讀書,才能在讀書生活裡發現越來越多的快樂。祝你進步~
太陽在圖書館掛著最後一道光輝的時候,我們合上那本心愛的書的時候。讀書帶給人的殷實感是無法比擬的。然而光陰有限,知識無盡。假設我們每讀完一本書,都有人問我們如下幾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能回答多少呢?
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
你最喜歡讀哪一部分?
這本書帶給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麼?
你從這本書裡面學習到了什麼?
大部分時候,當我們認真回想之後,答案在腦海裡的記憶是模糊的。但是如果我們有過簡單的記錄,線索的梳理,深受啟發的段落的摘抄的話,都會讓我們的思維網絡更加清晰可見,能刺激出來很多關聯信息。
很多人可能覺得讀書的時候記筆記會大大降低閱讀效率。其實不然,
大腦中的有些記憶就像一團霧氣一樣,及時記錄的作用就好比我們將那團氣體打包存放。時而翻看以往記錄的內容,舊質識與新知識的思維碰撞往往會刺激大腦產生出來新的創意想法。只需要簡單的梳理,就會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資料庫。這無形當中,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學習能力。
記筆記也是要講究方法的,那麼我們如何記錄呢?「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概括了以下三點:
要買什麼書?
要注意書中的哪個部分?(目的性的讀書)
想到了什麼?
上一節我們已經學習了如何去甄選自己喜歡的書目,並且告訴大家用一張A4紙表格來搜集屬於自己的讀書信息(粘在筆記本最後一頁)。現在我們來學習做筆記。
1、創造別具一格的記錄方式
選擇自己喜好的文具字跡不同的筆,鉛筆、鋼筆、彩筆用來信息分類。字體可以大小有別。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想到的創意、雜談、構思如果跟讀書相關信息區別開來的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還會讓我們對做筆記這樣的方式產生疲勞感。舉個例子,假如我們同時使用三四個錢包來裝錢、照片、卡片、收據的話,看似在分類,但是卻阻礙了使用的方便性。還不如一個錢包來的齊全。這樣筆記就會是一個時間軸,我們按照順序從前往後寫,記在同一個筆記本裡,不需要分類,想寫的時候多寫,不想寫的時候空著也不會難受,一直保持放鬆的狀態。一日一記的寫法,會因為偶爾寫不出內容而出現空白,這樣就會讓人產生懈怠感。所以為了讓自己能堅持下去,平時想寫的的時候粘貼一些有關讀書的簡報,做些相應記錄就可以了。
二,附上日期(比如說2016年10月27日,我會寫出161027);筆記內容通過記錄日期而方式統一,不會造成書寫混亂,天與天之間可以用分隔符分開來,標註方式簡單,能保持長久性。我們在做記錄的時候都有自己習慣的一套方法,特殊的符號,這可以提高記錄效率。簡寫,可以將冗長的表述縮寫為字數更少的話語,這樣自己能看懂,還顯得很緊湊,重讀時也會更方便。略記,如:你所知道的首字母縮寫,你創造出來屬於自己的慣用語。報紙上你感興趣的一小段文字,雜誌上的書評,新書裡夾著出版清單和書腰上有趣的評論……都可以作為你粘貼的對象,這樣的過程,就是我們把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一點一滴聚集在身邊的過程。假如我們在火車站買了一本書,我們就可以把火車票粘貼在當天的筆記裡,這些「紀念品」會陪伴你從買書到讀完的整個過程,日後翻看筆記本的時候還能回想起來當時的場景,想一想都覺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計劃,心情,今天的狀況。換個角度想,這簡直就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寶藏了,誰也不知道這些內容會 什麼時候派上用場,但是它就像一個會不斷給你驚喜的百寶盒,不時地輸送啟示。這是一件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但很少有人可以堅持做到。先知也說,最貴重的功修是少量並持之以恆的功修。堅持努力,努力堅持。一個想讓自己有進步的人不是整天抱著看心靈雞湯和娛樂新聞,和追新劇的人,而是
走進生活踏踏實實的去做一些事情,行動起來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