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副標題是:超實用的筆記讀書法,開門見山地指出了本書的主要講述的是如何利用筆記本幫助閱讀書籍的,也可以說是如何用筆記本把讀過的書變成自己的精神糧食和為自己所用。
作者奧野宣之有著「筆記本作家」的稱號,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讀書也是如此,已經把使用筆記本記錄成為自己的日常習慣了。
二、筆記本讀書
現在的手機記錄軟體多種多樣,有時候真的覺得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用來記錄,各種版本的記錄軟體也花樣百出,功能齊全,甚者可以錄音,記錄起來絕對會比手寫筆記本要節省很多時間。但是,有時候,記錄得越快,積累得越多,反而會無所適從,用不上。作者認為,用筆記本記錄筆記雖然很費時間,但是在摘抄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加深對原文的記憶,更好地理解以備日後的運用。
本書作者的筆記本讀書概括下來就是三個步驟:
1、準備一個筆記本
準備一本專門記錄書評的筆記本,這是讀書的一種儀式感,也是讓自己更快地養成邊讀邊寫讀書筆記的習慣的重要步驟之一。把筆記本帶在身邊,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突發感想,任何都可以,想讀的書,突然想起的事情等等。
2、把寫讀書筆記作為目標去讀書
先從簡單的一句話開始記錄,養成習慣,作者認為只有堅持記錄,讀書筆記才能發揮作用。確實如此,讀書不是一件短期的事情,堅持閱讀與記錄會讓自己的積累越來越多,也讓自己的總結能力得到鍛鍊與進步。
作者認為:「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會有所提升,而且親手寫文章的好處比口頭敘述要多。」當你決定要讀這本書,你就會在想,我要在讀書筆記中寫些什麼呢?讀完一本書,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感受,有認可作者的地方,也有不認可的地方,重視自己讀書的感受,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的部分就會很明顯,然後就讀書也更認真了。
3、「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的五個要素
1)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2)書名
3)作者名
以上三個要素後面可以加上一些書本的基本內容,加深自己讀完整本書的記憶。
4)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
5)自己的感想(評論)
也就是摘抄和寫評論,把自己認為有觸動,打動自己的內容摘抄下來,這一部分可以多讀幾遍,讀了之後,還是認為好,就抄下來,然後寫上自己的感想,或者是思考或者補充說明。
這是最基本的的讀書書評。
三、摘抄
「讀過一本書以後,對書中的內容感同身受固然讓人心情愉悅,但這也代表這次讀書沒有給你帶來新東西。相反,如果一篇文章顛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認識發生動搖,在抄寫和重讀的過程中仍然會讓人信服或者是感覺震撼,這種文章才是值得摘抄。」
作者認為也就是作者的觀點讓你眼前一新時,或者是你完全想不到時,這樣的句子才值得摘抄。雖然我很認可作者的筆記摘抄+感想的理念,但是我不太認同他這個觀點。讀書本來也不是一件完全功利性的事情,有時候讀的小說,遇到覺得寫得好的句子,也是可以摘錄下來的,不一定非要震撼或者是有很大的驚喜的句子。
另外,作者也很看重重讀讀書筆記的意義,我覺得這個有點誇大讀書筆記的意義了,因為你可能每次閱讀的感受都可能會不一樣,受到當下的生活環境和心態的影響,只可參考一次。不過作者認為通過重讀讀書筆記找到寫作靈感這是值得參考的。
以上是今天讀書筆記,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