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更高效的信息獲取方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PPT讀書筆記

2020-12-16 PP醬PPT

我們都知道打遊戲要看攻略、打球要看教程,但是到了閱讀這件事情上,卻很少人有意識地了解過閱讀方法論。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就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看看同處東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人如何看待閱讀以及做筆記這件事,希望各位可以有所收穫。

作者介紹

奧野宣之,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 50 萬冊。

在利用新聞出版經驗進行網絡與雜誌專欄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 NHK 和 TBS 電視臺的節目中播出後引發了熱烈反響。

著述背景

作者是一個自由職業者,一直以來都在探索更高效的信息獲取方式,其首創的「一元化讀書法」與其說是一種記錄方式,不如說是一種享受人生、與書交流的方式。

書中帶著日本人特有的細膩感,一條條詳細展開講述讀書的種種技巧,甚至給一些人帶來了囉嗦之感。

事無巨細記到筆記上的方式也許更適合具有「判斷型」性格傾向的人,不太適合「感知型」性格傾向的人,所以本書評價分化也有點嚴重。(不過我並不提倡把自己默認歸類為某種人,性格在一生中還是有調整空間的)。

書籍內容

▎前言

很多人似乎讀過很多書,但其實只是翻閱過,只有認真與書對話,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可以活用的「智慧」,才是聰明人的讀書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讀書方法。

如何判斷是否有效讀過一本書?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你最喜歡書的哪一部分這本書對你有什麼影響它的優點都在哪裡

每個月讀多少本書、幾十分鐘看一本書的這類目標,在「有效閱讀」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

多讀法和速度法也許也可以做到有效閱讀,不過並不適合大部分人,只有讀書筆記是適用面最廣的讀書方式。

▎第一章丨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當你決心開始記筆記,你讀書的過程便不再隨便,而是充滿目的性和主動性。筆記可以

幫助你真正消化書中信息,使之成為你的一部分幫助你深入理解書中要點,並方便隨時翻閱參考

選擇合適的書籍,決定了整個讀書過程的質量,一本不合適的書,即便讀書筆記做得再好,也很難得到好的收穫。

讀書的完整流程包括四大部分:

如何選書:怎樣選擇真正想讀的如何購書:怎樣買到真正有益的如何讀書:怎樣加深思考和理解如何活用:怎樣運用書中的知識

▲ 選書購書不應臨時起意,而應來自於過往積累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留意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或者腦海中浮現的點滴,並且做好隨想的記錄,這樣可以幫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

最好不要跟著各種榜單或者書店推薦來購買,只有適合自己的才能有更大收穫。

▲ 讀書時不要一味依賴記憶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工作後的人應該都有感覺:自己已經沒有學生時期那麼強的記憶力了。人的記憶力是有上限的,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只會越來越差,假如依照學生時期的經驗,是做不到終生讀書、終生進步的。讀書筆記則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

此外,人的靈感思考就像霧氣一樣,沒有及時書面化就會消散掉,把隨時隨地的靈感、觸動記到筆記中,即便過幾年依然可以使用,人一生能「悟到」的機會不多,浪費實在可惜。

首先,肯定不能長時間靠熱情來維持,只有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形成習慣,才能堅持下去,就像人不會覺得天天刷牙難以堅持一樣。

此外,細心感受讀書筆記的作用,雖然看起來這樣做費時費力,但其實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堅持一段時間即可感受到它的巨大好處。

最後,應根據個人成長情況創造、調整適合本人的記錄方式,這會讓你富有成就感,激發你的動力,一味照搬別人的讀書筆記方法就像試圖穿別人的衣服一樣,總是不合身。

完全按 5 個步驟讀書確實很麻煩,但是既然拿出珍貴的時間讀書,長遠來看大家肯定都是希望能有所收穫的。

所謂的「一元化」就是把隨想、清單、剪藏和筆記都放在同一「本」筆記中(可以是紙質的,當然也可以是筆記軟體),最重要是放在一處,這樣更容易上手和堅持,自由度也很高,為了方便活用,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有靈感時不要想著分類,先記下來,可能日後就派上用場要留好時間記錄和速記標籤,方便檢索適當地剪藏、掃描信息,可以減輕錄入壓力,方便日後重讀

▎第二章丨用購書清單指名購書

▲ 書的質量很重要,但也要注意符合個人需求

一個很重要的買書訣竅是注意書籍的出版社,好的出版社不管是版本、註解還是翻譯等,往往都是質量的保障。就像買家電需要關注品牌一樣,買書也不可以隨便挑便宜的阿貓阿狗出版社亂買。

不過即便書的質量再高,也要符合個人需求才行,要判斷一本書是否符合需求,最好不要靠一時的購買衝動,可以放到購書清單裡面擱置一段時間,如果還是想買,才說明是真正的讀書需求。這種方式可以掌握購書的主動權,而不會被出版社或社交媒體牽著鼻子走。

經常讀書的人應該都知道,有一些領域的入門書籍或嚴謹的專業書籍,都會在書中附上或提及行業內的參考文獻、經典書籍,當你想深挖某個領域時,最好先看看入門書籍按圖索驥,可以節省很多精力,這個步驟甚至會決定你在該領域的深度。

無論國內國外,都有各種書評網站或媒體,在確定購買一本書之前,不妨看看評論家或書評達人是如何看待這些書的,順便對書的框架有一個大概了解。

網絡購書並不能代替書店購書的體驗,人與書的美好邂逅會成為回憶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是線下購書,可以看看前言目錄,亦足以輔助判斷。

▎第三章丨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成精神財富

如果經常看到網上別人的讀書筆記,可能會產生錯覺,覺得一定要長篇大論發人深思才是讀書筆記。其實每本書讀完簡單幾句讀後感都比沒有要好,尤其是剛開始培養習慣的時候,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先從簡單幾句話入手,慢慢地你自然就能輸出更高質量的筆記。

甚至,做不來筆記也不要強迫自己變成形式主義,不管用什麼方式閱讀,最重要的是踏實理解書中內容。

▲ 以輸出思想為前提進行閱讀輸入才是最高效的

很多人都知道,教是最好的學,當你能用自己的語言給別人講解書中內容時,才說明真的讀懂了一本書。

當然現實中不可能到處跑好為人師,所以做讀書筆記是最易上手、適用面最廣的輸出方式,簡單加這個步驟,就可以完成「隨便讀讀記多少算多少」到「為了寫好筆記而認真讀書」的心態轉變,極大提高讀書效率。

▲ 讀書是沙裡淘金的過程,只讀對自己有用的事情即可

任何書都不可能全是乾貨,總會有水分乃至糟粕,所以讀書時應該抱著淘金的心態,沒有必要拼命思考作者想表達什麼,關注自己想關注的內容即可,可能整本書看完你的讀書筆記就只有觸動的幾句話,那也完全足夠了。

▲ 做讀書筆記並不會打破閱讀的享受過程

很多人都會有經驗,說是做筆記,但是整本書都畫滿了,這樣其實打斷了享受閱讀的過程,而且整本書都是記號就沒有輕重之分,反而無從使用這些寶貴記錄。

因此作者推薦的讀書方式是這樣的:

通讀:先盡情享受閱讀,在此過程中把覺得不錯的頁面折角或加書籤重讀:讀完一遍後,重讀折角的頁面,站在全書視角依然覺得好,那就再折另一個角標記:重讀一遍有兩個折角的頁面,覺得依然常讀常新的話,就用記號筆進行重點內容的標記

其中,做標記時要給標記形式分好類,不能波浪線或直線劃到底,那就失去標記的意義了,可以按作者推薦的標記方式來:

普通直線:客觀上應該重要,暫時先畫出波浪線:主觀上覺得重要,值得畫出圓圈:專有名詞、關鍵詞等吸引眼球的內容

這種火鍋蔥跟魚總是挨著的,在筆記上的形式體現,就是先摘抄、再評論,二者緊挨著,注意感想要在摘抄完一句後馬上寫,這樣才能反映當時看法。其中感想不一定要是什麼深刻的內容,可以就是一句「好棒」,只要是發自內心即可。

這種摘抄原文的方式既可以幫助大腦記憶書中內容,同時因為延長了閱讀時間,有機會更深入理解書中內容。

摘抄時不要什麼看著好的都摘,最好是摘抄能帶給自己新認識、新震撼的內容,這樣讀他們才有意義。

▎第四章丨通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

沒有人有精力經常重讀原書,但是為了溫故而知新,重讀當時的讀書筆記是很有必要的,重要的是重讀時要能回憶起書中內容,假如不行,那就再參考一下原書,這樣才有重讀的效果。

除了回憶舊時體驗,每次重讀其實就像不同時間為同一個景點拍照,時移世易,都是一種新體驗,在不斷重讀的過程中思想就會慢慢具有厚度。

先讀簡單的書,再讀複雜的書,可以逐步掃清理解障礙。每次都重讀簡單原書當然不可取,不過重讀同領域簡單書籍的筆記,就較容易了。

此外,帶著過往書籍筆記的積澱看新書,容易觸發更多聯想。

筆記一方面可以鍛鍊個人寫作能力,所謂創意就是原有元素的重組,讀書筆記可以幫助積累用於激發創意的原始素材。

此外,無論你在什麼領域遇到問題,總能找到 ABC 等相關書籍,讓它們在讀書筆記中進行觀點爭論,最終輔助決策,這比找熟人商量或自己瞎想半天更明智。

要養成重讀筆記的習慣,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置身於某些預設場景,比如睡前既然要刷牙,睡前當然也可以重讀一下筆記。

為自己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閱讀氛圍是很重要的,讀筆記和讀書一樣都是享受的過程。 習慣使用清單的人也可以採用任務提醒的方式,重點在於怎樣能讓自己動起來。

筆記總會越做越多,這時候索引就很重要,它決定了你是否能用好這個知識庫的內容,好的索引標籤體系需要根據個人需求來制定,達到理解效率最大化。

有條件的話,數位化索引體系是很好的習慣,比如藉助筆記類軟體的「標籤」等工具。

▎第五章丨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 15 個技巧

該章節內容比較繁細,且並不是適用於所有人,感興趣的建議閱讀 思維導圖 中該板塊,本推文中略去這些小技巧。

欄目結語

其實早兩年看到這本書的豆瓣評分還是在 8 分以上的,如今再看就直掉到 7 分檔了,我想其中最主要的應該還是越來越多人失去耐心了,總想著一本書能解決所有問題,沒有沙裡淘金的精神,更難以理解這位日本作家執著於下慢功夫、苦功夫的堅持。

越是這樣的時代,能靜下心來的人才更可貴,也更有機會超越其他人,古人講「欲速則不達」,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這裡是「PP醬」,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筆記大神分享簡單高效的讀書筆記妙法
    如果你也認同這樣的觀點,那《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就能派上用場啦。《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封面《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畢業於新聞學專業,曾就職於出版社和報社,在利用新聞出版經驗進行網絡與雜誌專欄撰稿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時究竟該如何做筆記
    閱讀是這個時代最廉價的系統獲取知識的方式,不用出門,不用花費多少錢,就能夠獲得別人花費幾年甚至一生所獲得的財富。如今的線下培訓和線上培訓,價格有高有低,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但對於一本好書,只是區區十幾元,哪怕你從中收穫3點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已經是超值了。當然有人會有疑問,如今唯快不破,讀書到底是要快,還是要理解的更透徹呢?
  • 「讀書筆記」/《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作者通過「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效」、「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將來總有一天你會用到的知識儲備」、「通過筆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等說法重點說明讀書筆記的重要性,作者的每個說法或技巧讀者好像都知道很有道理及很好,但是往往是知道是一回事,凡事只有做了之後才會真的感受到有多大的用處,我的親身體會是自己過去大大的低估了筆記的重要性。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掌握做讀書筆記正確姿勢,發揮10倍價值
    如果把你最喜歡的一本書,寫一篇書評推薦給夥伴們,你可以落筆成章嗎?我們的一生讀過的書不少,怎樣才能把它們裝進腦袋,應用的時候信手拈來呢?對於這些問題,日本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著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給出答案。在作者看來,人的記憶有限,要想讀完一本書有所收穫,轉化為自己的財富,就需要使用筆記本管理讀書生活。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記筆記的方法,如何使用讀書筆記|乾貨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日)奧野宣之1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我們已經被一些短資訊圍繞,這確實節約了我們的時間成本,想要知道什麼在網上隨便一搜,就會出現一堆觀點,好像根本不用讀書。沒有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之前,我就是,到了書店往往看到精美的書皮,一衝動就買下,回到家裡翻了幾頁,內容和書皮上的文案大相逕庭。這時我們需要一份購書清單。可以用手機備忘錄,隨時記錄自己看到的書名,等有時間的時候,到網上去查查這些書的書評,篩選一下真正適合自己的。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在閱讀中的使用
    閱讀是件讓人愉悅的事。今天讀了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對如何閱讀又有了新的認識。通過做筆記吸取書中營養,讓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智慧」,這才是讀書的真正的意義。《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我認為是專門為了解決功能性閱讀的方法的書。書中談到做筆記,而且還強調是用紙質的筆記本。這個我不是特別認可,我認為一款好的筆記本軟體要勝過紙質筆記本太多了。就像我現在用的OneNote,簡直是學習讀書的好幫手。我最近在用OneNote做讀書筆記,發現確實好用,尤其是在功能性閱讀上。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想要提高讀書效率,試試做筆記
    主持人董卿很喜歡讀書,她曾經說過,讀書能讓人學會思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安靜下來。書能帶給你心靈的寧靜、人生的智慧、精神的愉悅。讀書有好處,長期堅持讀書更有好處。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也會遭遇以下情況,比如讀完一本書發現這本書很好,但是具體怎麼好說不出來。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會讀書的人是怎麼做到的?
    所以朋友向我推薦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的時候,我是持懷疑態度的。直到近幾個月真正開始寫長書評,寫到無比艱難的時候,打開了這本放置了已久的書,深為之前的淺薄感到羞赧。就像作者在前言中所說,這本書介紹的讀書方法並不是多麼與眾不同的讀書技巧,而是誰可以馬上實際應用起來的方法。
  • 讀書筆記|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
    ,似乎讀書成了慢生活的標誌: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搭配一杯咖啡和一個誘人的甜點;在寒冷的冬天窩在溫暖的被窩裡;在度假時候金色的海灘躺椅上……而對於閱讀,除了享受悠閒,還有另一種價值觀,那就是效率——如何高效快速地讀書並且掌握知識。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附思維導圖)
    昨天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後大呼過癮,一些原始筆錄的方法,解決了我一直以來的困惑。下面我從自身的需求方面整理了以下幾點與大家共享:《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提出,讀書活動要結構化,即: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看似簡單,其實操作起來有很多技巧在其中。
  • 《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10種讀書法,這才是讀書有方
    秋葉老師在《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中給了大家10劑「藥方」——10個讀書法:1通讀法:培養思考框架2樹讀法:主題閱讀讓你更系統的學習3圖讀法:用思維導圖啃硬書4框讀法:用書評結構讀難懂的書5煉讀法:如何讀暢銷書
  • 一本關於讀書的使用說明——《如何閱讀有效一本書》讀後感
    今天突然想起了我幾個星期前的讀過的一本書——《如何與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本著有輸入就要有輸出的原則,今天對這本書做一個小總結,算是對這本書的一個交代吧。多年的文字編輯經驗讓他在信息整理方面遊刃有餘。生活中,他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各個媒體和論壇中,堅持把生活中值得記錄的任何事都忠實的寫在筆記本上,目前他已經記錄了整整 200 多本了。這種生活方式被日本 NHK 和 TBS 電視臺採訪了以後,在國內產生了極大的反響。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銷量累計超過 50萬冊。
  • 如何有效地閱讀一本書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Jackyiming,歡迎關注我的專題:《如何閱讀一本書》。目標當我們確定好讀書的目標之後,我們必須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究竟我們要如何閱讀一本書?我用黃金圈思維羅列了三個問題。之前我給大家講過閱讀的目標分為兩種:純娛樂性閱讀和吸取知識性閱讀。我們排除純娛樂性閱讀目標,以下講的閱讀目標都是針對吸取知識性閱讀。2、解決閱讀前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做到有效的閱讀一本書,首先要確定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
  • 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首先去學習怎樣更有效率的閱讀,很多人都會覺得只要識字就會閱讀,其實真的存在不會閱讀的人,這是一件需要總結經驗,不斷學習的事情。一旦閱讀的方式不對,我們讀書很難從讀書裡感受到快樂。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用眼睛看過,卻不是用大腦思考過。最近我在看一本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寫的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一本告訴我們用記筆記的方式提升閱讀效果的書。
  • 如何走出讀書無用的怪圈,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分享給你
    結果,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以前確實讀過這本書,但現在卻想不起來了。有些同學能說出一些書中的內容,但是要完整回答這四個問題,能做到者少之又少。明明讀過了卻什麼也沒記住,這不就跟沒讀過一樣嗎?正如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中所寫,「讀完每一本書,都能有紮實的收穫」。
  • 讀書記不住,筆記來幫助,日本筆記作家告訴你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或許即便是真的記不住書中的內容也能夠受到這本書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總是覺得能夠更多地記住書中的內容,看這本書所得到的收益會更加實在一些,對於這本書的閱讀也能更加有效果一些。怎樣做才能夠有效地閱讀一本書,更多的記住書中的內容呢?
  • 不動筆墨不讀書,如何高效地做讀書筆記?(經驗總結)
    我是一名讀書寫作愛好者,今年已經累計閱讀了60幾本書,寫了30多篇讀後感,我就說一下讀書為什麼要寫讀書筆記和一些寫讀書筆記的經驗吧。一、為什麼寫讀書筆記? ①只是一味的讀書,等於沒有讀過 仔細想一下,你讀過那麼多書,到底記住了多少內容呢?
  • 這本書教你如何有效記筆記
    正如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一書中提到的那樣:「讀書的基本目標是每讀完一本書,都能有紮實的收穫。至於一個月能讀很多書、讀一本書只用幾十分鐘這樣的能力,在這個目標前都是蒼白無力的。」
  • 高效學習的必備技能: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
    為了學習和實踐,我曾經圍繞「快速閱讀」展開過一次主題閱讀,當時選擇的書籍有《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如何閱讀一本書》、《洋蔥閱讀法》和《10倍速影像閱讀法》。這篇文章既是讀書筆記,也是學習總結,將從原因、方法步驟和使用三個方面對「快速閱讀」進行解釋說明。
  • 如何深度閱讀一本書?
    一、學做讀書筆記第一本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很適合新手學習如何做讀書筆記。作者是位筆記本達人,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筆記本讀書法」,即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5個步驟,教讀者全方面地掌握書籍內容。其中,這本書的重點就是如何記錄讀書筆記並且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