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元龍百尺樓是什麼意思呢?劉備陳登關係很好嗎為啥不跟隨劉備

2020-12-09 四十不惑的老範

元龍百尺樓的典故背後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次,劉備,許汜與劉表一起討論當時的有名之士。當討論到陳登時,許汜不以為然,他認為陳登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儘管劉備十分熟悉陳登,但他沒有反駁許汜,轉而問劉表是否同意許汜的說法?劉表說許汜是個好人,不會隨便說別人的壞話,但陳登又盛名滿天下,他一時不知許汜說的是真是假。劉備詢問許汜認為陳登驕狂的原因。許汜說:「因世道動蕩,我曾路過下邳,見過陳登。當時他待我毫無禮貌,很久也不搭理我,自顧自地在大床上高臥,而讓客人坐在下床。」

劉備說:「您素有國士之風,現在天下大亂,帝王流離失所。陳登希望您憂國忘家,具有匡扶漢室之志。可是你卻向他提出買田宅屋舍的要求,言談也沒什麼新意,陳登當然討厭你了,你又有什麼理由要求他和你說話呢?假如當時是我,我肯定會去百尺高樓上高臥,而讓你睡在地下!」劉表聽後大笑。劉備說:「象陳登這樣文武雙全,膽識超群的俊傑,只能在古代尋求,當今的芸芸眾生,恐怕很難有人及其項背了。」許汜聽後非常慚愧。

後來便用「元龍百尺樓」形容崇高的形式,或表示高下懸殊。

看完這個故事,聰明的讀者肯定馬上就明白了,劉備和陳登的關係肯定不一般!這樣得罪人的話都能說出來!這個故事要搞清楚背後的關係必須了解三個人的背景!

許汜是什麼人呢?許汜,襄陽人,東漢末年名士,有國士之名,是呂布帳下的謀士。興平元年(194年)在曹操手下任從事中郎,與張超、陳宮等背曹操而迎呂布為兗州牧。呂布敗亡之後,前往荊州投靠劉表。

陳登是什麼人呢?陳登,字元龍,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東漢末年將領、官員。沛相陳珪之子。 為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少年時有扶世濟民之志,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二十五歲時,舉孝廉,任東陽縣長。雖然年輕,但他能夠體察民情,撫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後來,徐州牧陶謙提拔他為典農校尉,主管一州農業生產。

劉備我們就不用說了,陶謙活著的時候劉備幫助陶謙守下邳抵禦曹操。興平元年(194年)陶謙死後,劉備擔心諸侯不服,不願領徐州,陳登卻對劉備說:「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但是劉備還是猶豫不決,於是陳登又說:「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可是劉備還是昏昏暗暗下不定決心,於是陳登又想到袁紹,以當時袁紹的身份他說起話來那可是絕對有分量的,陳登給袁紹的書信:「輒共奉故平原相劉備府君以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歸。」陳登說服了袁紹,於是袁紹便站了出來給劉備說情,有了袁紹的大力支持劉備這才全領徐州。

劉備得到徐州,跟他和他的原班團隊關係不大,完全是因為徐州各方勢力權衡利弊後的選擇,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陳登所在的陳氏家族,當然也包括曹豹和許耽的首肯,不得不承認有的時候拿槍的是玩不過拿筆桿子的。

由於劉實力不足,劉備不得不用以退為進的方法獲得徐州當地的支持,導致管理徐州時,也只能多些隱忍安撫。

從劉備對呂布的態度也能看出來,劉備是多麼無助。呂布逃亡而來,但騎兵的配置太強了,所以,劉備既無法拒絕呂布進入徐州,也不能帶著呂布一起對抗袁術,為自己所用。

就是在這樣進退兩難的情況下,劉備沒有及時處理好丹陽軍這個隱患,加上沒跟張飛這樣的貼心人統一思想,導致煮熟了的徐州飛了。

很快徐州被呂布佔領了,陳登假意投降呂布,最終獻計幫助曹操滅了呂布!最後跟隨了曹操,那為什陳登和劉備關係這麼好,為啥不跟劉備走呢?因為陳登的家就在徐州,在徐州有家有業,一呼百應,為啥要跟個喪家之犬劉備走呢?而且年老的父親也在徐州,古人講父母在不遠遊。最主要的是陳登在表面上跟劉備沒有那麼近,不像糜氏兄弟把妹妹嫁給了劉備不走就會被殺頭。但是在劉備心裡肯定明白陳登的心思,也知道他們的友誼!

再來說說許汜這個人先跟著曹操後來投靠呂布,肯定在徐州的時候,呂布擊敗劉備的戰鬥中出過謀划過策。現在又投靠了劉表,在劉備的心目中,這就不是一個好玩意啊!

劉備最終能當上皇帝也肯定是有手段的,幾句話就羞臊了許汜,並且抬高了自己,讓自己在劉表的心目中留下一個好印象。並留下了典故元龍百尺樓!

相關焦點

  • 劉備不僅會哭,還是一位高級段子手,留下至少5個成語或名言!
    面對劉表的責問,劉備向其解釋道:「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成語「髀肉重生」的典故即來源於此,意為感嘆虛度光陰,想要有所作為。2.求田問舍還是在依附劉表期間,劉備經常和寄居荊州的名士品評天下豪傑,某天聊到了廣陵太守陳登。
  • 陳登孔融和陶謙交好,劉備名微人鮮,為何陶謙將徐州託付給劉備?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如果推崇一位從底層一步步崛起的英雄,劉備必定是人選之一。但劉備接受陶謙相託,入主徐州之前,他的名聲並不響亮,袁術曾說過「術生年以來,不聞天下有劉備」,可見他的名聲不大,甚至和陳登孔融相比,他都遜色不少,用「名微人鮮」來形容他此時的名氣也不為過,可為什麼他能從平原相一躍成為一州之主,為何陶謙要將徐州託付給他呢?
  • 劉備擔任徐州刺史之謎:到底是出於陶謙的遺命,還是糜竺的偽造?
    辛稼軒的名作《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有一句「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說的是三國劉備的一個典故。當時劉備寄居在荊州牧劉表指出處,有一日與同來避難的名士許汜品評天下英雄,其中就提到了陳登(字元龍)這個人。許汜認為:「陳元龍雖然是江湖的知名人物,但他身上驕矜之氣卻沒有去除啊!」
  • 三國時期陶謙是迫不得已,才把徐州給劉備的嗎?原來是因為這個
    結果同學吃完了,呢我一個同事老師又來吃,它咬了一口,一皺眉跟我說,老趙你知道嗎?硬麵餃子軟,麵餅腳吊水煮,所以面的活得硬。餅要乾酪,你的面得活的阮,您這活的既不是餃子面,也是不是餅面。另外那縣裡還包的什麼東西,所以吃一口不吃了。對這個餅我想一件事,同樣一張餅,為什麼兩個人的滿意如此不同?原因很簡單。北方人又會做麵食,它的標準在這兒,我的餅在這這一部分就是不滿意。
  • 陶謙讓徐州,劉備敢要,劉表讓荊州,為何劉備卻不敢要呢?
    在此背景下,田楷與劉備一起前往救援。曹操退兵後,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叫他駐軍在小沛。興平二年(195年),徐州牧陶謙病重,對別駕麋竺說:「非劉備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謙死後,麋竺率徐州百姓迎接劉備做太守,劉備不敢接受。在陳登、孔融的再三勸說下,劉備遂領徐州。
  • 該成語講述一漢末名士,曹操讚賞有加,劉備佩服不已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張邈傳》,時間是在劉備投靠劉表的獻帝建安六年(公元2012年)至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之間,主人公為陳登。後許汜與劉備並在荊州牧劉表坐,表與備共論天下人,汜曰:「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備謂表曰:「許君論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為善士,不宜虛言;欲言是,元龍名重天下。」……備因言曰:「若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陳登,字元龍,在廣陵一帶很有威望。後來因為在消滅呂布時有戰功,被加封為伏波將軍,活了三十九歲便去世了。
  • 劉備文學是什麼意思 劉備文學是什麼梗
    很多人經常的在網上看到人說什麼劉備文學之類的詞語,有的人覺得是研究劉備研究歷史的,這樣你就搞大錯了,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劉備文學這個梗到底是什麼意思。
  • 三讓徐州(下):論劉備與陶謙舊部的角力
    自古未聞大業傳外姓、而不傳子嗣者。且劉備對待陶謙二子極為刻薄,謙子均「不仕」。(謙)二子商、應,皆不仕。--《吳書》劉備入徐州是興平元年(194),陶謙亦卒於同年。彼時備年紀尚輕(時年33),在徐州無根基、無資望,絕不可能被任免為一州之主。
  • 劉備守不住徐州,不怪袁術呂布,問題出在這裡兩年未消除
    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逝,臨終之際留下非劉備不能安徐州之語。於是,徐州士族及地方豪強人士陳登、糜竺等人找到時任豫州刺史的劉備進行遊說。而劉備的反應很奇怪,他建議陳登等人推舉袁術入駐徐州。劉備為何會推薦袁術?因為陶謙在世時,與袁術屬於一個陣營,而袁術恰恰又是這個陣營的領袖人物,由袁術要接手,更加名正言順。
  • 劉備「君可自取」4個字,是什麼意思?
    問題是劉備「君可自取」4個字,是什麼意思?是真的要諸葛亮取之嗎?如果諸葛亮當了皇帝,臣子們會聽諸葛亮的嗎?要打個問號。很有可能,蜀漢會陷入內戰之中,分成幾股勢力。蜀漢內戰,對誰有力?孫吳與曹魏。這兩個國家,會趁機進攻蜀國,滅亡蜀國,瓜分蜀國。在這種情況下,就是諸葛亮聰明過人,也將面臨三線作戰的命運,蜀漢會第一個過早滅亡。其實這也是諸葛亮不敢取代劉禪的原因。
  • 陶謙臨終前,為何要把徐州讓給劉備,卻不讓給盟友袁術和公孫瓚?
    194年曹操第二次東徵徐州,此時的徐州刺史陶謙重病在身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將徐州託付給誰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問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陶謙在陳登、糜竺等人的建議和支持下把徐州讓給了前來救援自己的平原相劉備,那麼陶謙臨終前,為何要把徐州讓給劉備,卻不讓給盟友袁術和公孫瓚?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 麋芳、傅士仁跟隨劉備25年,為何在劉備勢力最鼎盛時期叛變?
    眾所周知,三國之中,白手起家第一人就是劉備了。劉備此人,本來就是一個販席織履的小人物,經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成為了蜀漢的開國皇帝。那些忠心耿耿跟隨了劉備幾十年的人,諸如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都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何四辭徐州,好人要做絕,人設很重要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嗨,哪怕沒看過《三國演義》聽過相聲的也都知道,《三國演義》裡有一個「三讓徐州」的典故,這也是《三國演義》名字的來歷之一(註:侯批三國) 不過,大家似乎都注意到了陶謙為民著想「三讓徐州」的美德,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劉備還有個「四辭徐州」呢。
  • 劉邦、劉徹、劉秀、劉備、劉禪,他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這個問題挺有趣,歷史上的劉邦、劉徹、劉秀、劉備、劉禪,他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 司馬徽把諸葛亮等人介紹給劉備,為啥不介紹司馬懿?原因很簡單
    那麼水鏡先生把徐庶、臥龍、鳳雛都介紹給了劉備,為啥不把「侄兒」司馬懿介紹給劉備呢?司馬徽和司馬懿的關係水鏡先生和司馬懿都複姓司馬,這個姓並不多,所以很多人就認為了水鏡先生和司馬懿可能是親戚關係。無論是根據演義資料還是三國志等史料,基本都是無法判斷二人之間的關係的。如果水鏡先生司馬徽真的和司馬懿是叔侄關係,那晉朝的史書中肯定會有所提及,從各方面史料來看,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司馬懿就是司馬徽的侄兒。不過呢,司馬這個姓氏確實不多,且司馬懿和司馬徽最開始的出生地相距不遠,所以他們兩家還真有可能是同一家人發下來的。只不過到他們這一輩分,不知道血緣關係還有多少。
  • 陶謙三讓徐州是真心的嗎?如果是,劉備為何還要三次拒絕?
    沒想到劉備還是拒絕,讓陶謙把徐州交給他的兒子。陶謙至死沒有說服劉備。不過,陶謙去世後,徐州軍民極力表示擁戴劉備執掌州權,關羽、張飛也再三相勸,劉備這才同意接管徐州。說到這裡,有朋友很好奇,陶謙是真心讓徐州嗎?陶謙肯定是真心讓徐州。
  • 故事:這些歷史名人的事跡你聽過了嗎?
    嶽母刺字故事始見於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云:「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但書中未註明此四字出自嶽母之手。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刺字為兵」的制度仍在執行,所以嶽飛從軍時在背部刺上「盡忠報國」四字明志。
  • 歇後語劉備摔阿鬥是真的嗎?劉備和阿鬥之間有什麼故事
    劉備摔阿鬥說明兩點1、救孩子是一件很危險很困難的事情。劉備此舉不一定是虛情假意,而且當著眾人的面,「造假」可不是那麼容易的。2、趙雲不是一個僅有匹夫之勇的平庸之人,要不好好表揚一番即可,沒有必要,也不會為他扔孩子。
  • 蜀漢名將魏延,如何跟隨劉備南徵北戰,最終建立蜀漢政權
    魏延作戰十分勇猛,但性格卻較為孤僻,但不管怎樣,他為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程公許曾經這樣評價他:魏延驍勇,欲以奇兵間道與大軍會,孔明信用其說,安知三秦之不歸於漢?隨軍入川,屢立戰功建安十六年,劉備答應了劉璋的邀請進入四川,幫助劉璋抵禦張魯的入侵,魏延也跟隨在劉備身邊進入了四川作戰。劉備負責率領軍隊向北出發抵禦張魯,魏延始終跟隨在他身邊,保衛著劉備的安全。卻不料之後劉備與劉璋關係惡劣,兩人就此決裂,劉備便率領軍隊攻打劉璋,派遣黃忠等人一起佔據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