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擔任徐州刺史之謎:到底是出於陶謙的遺命,還是糜竺的偽造?

2020-12-19 林屋公子

辛稼軒的名作《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有一句「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說的是三國劉備的一個典故。

當時劉備寄居在荊州牧劉表指出處,有一日與同來避難的名士許汜品評天下英雄,其中就提到了陳登(字元龍)這個人。許汜認為:「陳元龍雖然是江湖的知名人物,但他身上驕矜之氣卻沒有去除啊!」劉備抬頭問劉表說:「許君所說的,您覺得對不對呢?」劉表這個老油條就開始和稀泥了,說:「要說不對呢,許君品行高尚,是不會說假話的;但要說對呢,元龍確實是名揚天下啊!」劉備回首問許汜:「那您說元龍有啥驕矜的毛病呢?」

許汜說:「當年我路過下邳去見他,他卻根本無待客之禮,很久都不和我說話,自己睡上床,而讓我睡下床。」劉備說:「您有國士之名。當今天下大亂,皇帝流亡,但願您能為國分憂,拯救世人;而您卻老說些求田問舍之事,元龍為何還要理睬您呢?如果他是小人,就會睡到百尺高樓上,讓您直接睡到地下,何止是上下床差距呢?!」劉表哈哈大笑。劉備繼續說:「元龍文韜武略,有膽有志,應與古代聖賢相比才是,很難將現在人和他輕率比較啊!」

劉備為曹魏集團的陳登與許汜鬥嘴,可見陳登讓劉備之器重。而陳登對劉備其實也非常欽佩。陳登擔任廣陵太守時,曾派遣部下陳矯去許昌,陳矯回來也說,不少人評價陳登驕傲自矜。陳登卻說:「閨門雍穆,有德有行,我敬重陳元方兄弟;淵清玉潔,有禮有法,我敬重華子魚;清修疾惡,有識有義,我敬重趙元達;博聞強記,奇逸卓犖,我敬重孔文舉;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我敬重劉備;我哪有什麼驕矜的呢?一些人說的瑣碎小事也值得記下嗎?」

看來,陳登與劉備可以算是惺惺相惜的知己。那麼,陳登與劉備的交往如何,為什麼最終沒有幫助劉備建立蜀國呢?我們就從陳登的身世說起吧。

陳登字元龍,下邳國(治下邳縣,今江蘇睢寧)淮浦縣(今江蘇漣水西)人。下邳國在東漢末年隸屬徐州刺史部,而淮浦陳氏又是當地豪族。陳氏最早可以追溯到陳屯,陳屯在郡國就有美名;陳屯子陳亹擔任廣漢太守。陳亹之子陳球,官至司空、太尉,漢靈帝時欲剷除宦官,因計劃洩露而被處死。而盧植、鄭玄、管寧、華歆這些名士都是他的學生,在當時可謂是德高望重。陳球有二子,兄長陳瑀官至吳郡太守,弟弟陳琮官至汝陰太守。

陳球還有個弟弟,這個弟弟名字沒有記錄;但弟弟的兒子有記載,他就是陳登之父陳珪。陳珪因為伯父緣故,年輕時混跡京師,與袁術交好,後擔任沛國(治相縣,今安徽淮北)相。東漢郡國平級,國相也就是類似郡太守的長官。淮浦陳氏出這麼多高官,與其家族勢力之強分不開。日後陳珪、陳登父子遊走於各大勢力之間,代表的也是陳氏家族的整體意志。陳氏父子之態度對徐州統治者的影響,可作為東漢豪族與行政長官關係的典型案例來考察。

在這樣的家族環境中出生,陳登年少就有扶世濟民的志向。不但能博覽群書,為人也忠直豪爽,二十五歲就被郡國推選為孝廉,擔任東陽縣(今安徽天長西北)令。陳登在擔任縣官任上,能扶養老人,撫恤幼孤。正好當時碰上災荒時節,時任徐州刺史的陶謙就將陳登提拔為典農校尉,負責在郡國內管理屯田,指導農耕。陳登沒有辜負陶謙的信任,上任後大力開鑿水渠、灌溉農田,結果糧食果然大豐收,不但百姓衣食無憂,糧倉存儲還非常富足。

就在這個時候,中原戰火開始燒向江淮。袁術自稱揚州刺史,並對徐州虎視眈眈,而徐州又惹來更大的麻煩。

公元193年,曹操父親曹嵩從老家去兗州投奔曹操,路過徐州被都尉張闓殺死。曹操怒而進攻陶謙,陶謙無力抵抗,只能邀請公孫瓚的青州刺史田楷、平原相劉備襄助。田楷、劉備到達下邳時,曹操已糧盡退兵。劉備願意歸順陶謙,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駐紮在小沛(今江蘇沛縣東)。小沛屬沛國,正是陳珪的治所,劉備與陳氏就有了交集。沛國在行政區劃屬豫州,但實際被陶謙控制。

次年,曹操秣馬厲兵,第二次進攻徐州。劉備救援陶謙所在的東海郡,被曹操擊敗。幸虧此時曹操後院起火,陳宮、張邈背叛曹操,迎接呂布為兗州牧。曹操回軍平叛,徐州得以保全。但不久之後,陶謙憂憤成疾,自知不久人世。徐州北有曹操,南有袁術,可謂危若累卵。自己的兒子不成器,怎麼保住家室呢?只能選賢任能來接管徐州了。劉備有能力、有壯志,正是不二人選。於是陶謙對別駕麋竺留下遺書:「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對《三國志·先主傳》這段記載,歷史學家方詩銘先生有不同意見。他認為,這封遺書並非出自陶謙之手,而應當來自麋竺的偽託。陶謙是揚州丹陽人,為朝廷任命鎮守徐州,但與徐州大族關係不好。大概陶謙本來能力平平,卻要與實力最強的袁紹為敵,一個曹操都差點滅了徐州,大族自然不肯全力輔佐陶謙。不過陶謙手上有家鄉帶來的精銳部隊——丹陽兵,靠著槍桿子維持住了徐州穩定,但面對曹操大軍就無能為力了,所以不得不招攬劉備入夥。

劉備雖然是一群散兵遊勇,但劉備與手下關羽、張飛都是將才,相反陶謙兩個親信將領許耽、曹豹能力平平。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互補,一拍即合。但這個時候陶謙卻忽然去世,所以方詩銘先生就認為,陶謙遺書更應該送給親信許耽而並非麋竺。那麼此時就是麋竺偽造陶謙遺命,迎接劉備入主徐州。麋竺其人出自東海郡,家族世代經商,非常富裕。劉備本身沒有多少根基,這樣一來自然與徐州大族更親近,而陶謙舊部自然也就會被疏遠。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系今日頭條籤約作者,悟空問答籤約作者,澎湃歷史專欄作者,網易歷史專欄作者,百度ta說合作作者,全歷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實體書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同舟共進》《北京晚報》《瘋狂閱讀》《醒獅國學》《百家講壇》《威海晚報》等報刊雜誌及自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陶謙讓徐州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三國時期有一件事情,就是陶謙讓徐州給劉備。在《三國演義》中對這段歷史進行了文學加工,陶謙和劉備一個讓一個辭,讓有成人之美,辭有謙退之節,算是成為一段美談。其實歷史上劉備能夠從陶謙手中得到徐州,其來源就是陶謙的一道遺命。遺命這種東西是比較靈活的,經常因為各種政治需要應時而生。那麼陶謙這道遺命有沒有摻雜一下陰謀論的色彩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陶謙是真心打算把徐州讓給劉備的嗎,你怎麼看?
    興平元年(194),陶謙病危,向頭號輔佐官別駕糜竺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不管形勢所逼或者認可劉備能力,「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把徐州讓給劉備是出於真心,為何這麼說呢?當時群雄並起,「山東大者連郡國,中者嬰城邑,小者聚阡陌,以還相吞併。」
  • 陶謙臨終前,為何要把徐州讓給劉備,卻不讓給盟友袁術和公孫瓚?
    194年曹操第二次東徵徐州,此時的徐州刺史陶謙重病在身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將徐州託付給誰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問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陶謙在陳登、糜竺等人的建議和支持下把徐州讓給了前來救援自己的平原相劉備,那麼陶謙臨終前,為何要把徐州讓給劉備,卻不讓給盟友袁術和公孫瓚?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 陶謙真的信佛嗎?讓出徐州是本意,還是被人脅迫?
    很多有眼見的人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好機會,一個可以讓自己成就一番霸業的好機會,所以梟雄出於亂世,而且還是大批的出現。 陶謙出生在丹陽,因為博學多識外加性格剛強,陶謙被推舉為茂才,在擔任了幾年縣令後,陶謙被任命為幽州刺史。 《三國志》——少好學,為諸生,仕州郡,舉茂才,除盧令,遷幽州刺史,徵拜議郎。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
  • 《三國演義》「陶謙三讓徐州」,為什麼陶謙要把徐州讓給劉備呢?
    陶謙把徐州讓給劉備是真實的,陶謙臨死前,對別駕糜竺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這是《三國志》先主傳裡的記載,陶謙死後,糜竺率徐州鄉紳迎接劉備接管徐州,陶謙為什麼把徐州讓給劉備呢?陶謙剛剛接手徐州的時候,徐州百姓富足,糧食充足,陶謙上任後,任用曹宏等諂媚小人,疏遠趙昱等敢於忠言直諫的名士,有能力的人都離開了陶謙,徐州的司法,政務等一切都荒廢了,逐漸陷入混亂之中,陶謙覺得自己已經沒有能力穩定徐州的局面了。2:陶謙和曹操結下殺父之仇,害怕曹操率兵報復。
  • 三讓徐州(下):論劉備與陶謙舊部的角力
    本文共 5500 字,閱讀需 11 分鐘① 「三讓徐州」回顧為政者,人存政舉,人亡政息。本部分是「陶謙讓徐州」的辯誣回顧。陶謙並無遺命領劉備領徐州。謙死,陳登、糜竺奉劉備牧徐州劉備被擁立,全出於徐州實權派的矯詔亂命。
  • 陶謙,一個年邁卻有野心的人,最終被徐州本土利益集團遺棄了!
    東漢末年陶謙本是稱霸一方的徐州牧,其治下的徐州曾一度出現「百姓殷盛」的局面,但是大家最熟悉的還是他被曹操痛揍,而且還是兩次,最後繁盛的徐州也是被曹操打回原形,陶謙也是鬱鬱而終,最後還把徐州給了劉備,那麼陶謙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個人的觀點是,他是一個年邁卻有野心的人,最後還被手下人架空了。
  • 陶謙讓徐州給劉備,只是因為兒子不堪造就嗎?他還面臨哪些困境?
    《三國演義》中有三讓徐州的故事,說的是徐州牧(刺史)陶謙臨終前,沒有把徐州這塊地盤讓兩個兒子繼承,而是送給了劉備。這段故事源於《三國志·先主傳》中的一段記載:「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然後,劉備在糜竺等人的擁戴下,成為新的徐州牧。而劉備能得到徐州,是因為在曹操以為父報仇的名義進攻徐州時,他率兵來援,戰後就留在徐州幫助陶謙看家護院,最後被陶謙選中成為繼承人。
  • 陶謙讓徐州,一個亂世軍閥的抉擇
    ,再有就是,陶謙拜為徐州刺史。 例如同鄉笮融,就擔任了彭城相,此人人品低劣,又篤信佛教,打著禮佛的名號,在地方上瘋狂斂財,貪汙公款,陶謙對他也不聞不問。 在漢末亂世時,因為青州黃巾的緣故,大量百姓湧入徐州避難,例如青州名士鄭玄,故平原國相陳紀,故九江太守服虔等人都遷居徐州,尋求陶謙的庇護。
  • 陶謙的兩個兒子為何沒有繼承家業?淺析陶謙把徐州送給劉備的原因
    陶謙也是當時東漢末年的群雄之一,他的徐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城池,但是為何最終陶謙卻不選擇讓自己的兩個兒子繼承徐州,而是把徐州拱手的送給劉備呢?這其中的原因,確實需要好好的探討。曹操在得知了自己的父親在徐州遇害之後,便把所有的怒氣撒到了陶謙的頭上,並且率重兵要攻打徐州,很快在曹操的猛烈攻勢之下,徐州的數十座城池就被拿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陶謙非常的害怕,迫不得已他只能夠選擇把徐州城讓給劉備。
  • 陶謙是真心打算把徐州讓給劉備的嗎,他傻嗎?
    陶謙把徐州讓給了劉備,一連讓了三次。第一次,劉備臉皮薄,婉拒了;第二次,劉備還是不好意思,仍舊拒絕了;第三次,陶謙病入膏肓,行將就木了,然而這次,劉備仍舊拒絕了,陶謙等不了了,用手指心而死,陶謙的意思是:你不當徐州之主,我心難安呀!
  • 《三國演義》中的讓徐州,歷史上存在麼?劉備是如何輕鬆拿下徐州
    前言 徐州向來都是四戰之地,北方有虎視眈眈的袁術和曹操,南方又有袁術等一系列諸侯,雖然陶謙打仗不行,但是搞內政還是有一套的,徐州可以算得上是北方比較富庶的一個州了,所以這樣的徐州更是讓各個諸侯都垂涎三尺。
  • 陶謙讓徐州,劉備敢要,劉表讓荊州,為何劉備卻不敢要呢?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以為父報仇為名再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不能抵擋,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在此背景下,田楷與劉備一起前往救援。曹操退兵後,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叫他駐軍在小沛。興平二年(195年),徐州牧陶謙病重,對別駕麋竺說:「非劉備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謙死後,麋竺率徐州百姓迎接劉備做太守,劉備不敢接受。
  • 劉備守不住徐州,不怪袁術呂布,問題出在這裡兩年未消除
    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逝,臨終之際留下非劉備不能安徐州之語。於是,徐州士族及地方豪強人士陳登、糜竺等人找到時任豫州刺史的劉備進行遊說。而劉備的反應很奇怪,他建議陳登等人推舉袁術入駐徐州。劉備為何會推薦袁術?因為陶謙在世時,與袁術屬於一個陣營,而袁術恰恰又是這個陣營的領袖人物,由袁術要接手,更加名正言順。
  • 陶謙是大善人?不要再被三國演義騙了,還原歷史上的陶謙
    在三國演義裡,陶謙可是一個大善人的形象,他主動把徐州讓給了劉備。對於殺害曹嵩一事推脫得一乾二淨,曹操攻打徐州,陶謙也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而在真正的三國裡,陶謙是另外一副模樣。看看這就是陶謙的野心,他自己組成一個利益集團。可惜呀,糊塗的朱俊,被一紙詔書召回了長安,陶謙的計劃還沒開始實施就被迫終止。陶謙到此時並沒有得到什麼實質的好處,很不甘心,派使者向漢獻帝表達忠心。漢獻帝倒也大方,繼續讓陶謙擔任徐州刺史,還給了一個安東將軍的職位。任命陶謙的部下趙昱為廣陵太守,王朗為會稽太守。總之陶謙並不是血本無歸。
  • 「徐州牧」陶謙的生前身後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徐州牧」陶謙文:小A史蒂芬公元193年,黃巾軍餘部管亥率眾再犯青州,北海相孔融屯兵都昌被賊兵所困。東萊人太史慈為了報答孔融贍侍生母之情,匹馬往救都昌,並且奉命前往平原郡國援請劉備出兵相救。那劉備亦是個仁人義士,常急人於危難之中,遂發三千仗義之兵奔赴都昌。
  • 個人利益,使得劉備離開公孫瓚體系,轉入到陶謙帳下
    安東將軍、徐州牧陶謙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帶著青州平原相劉備南下馳援徐州,此時的關羽、張飛,是青州平原相劉備的別部司馬。作為地方行政長官,劉備手下其實沒有正規部隊的,到達徐州後,徐州牧陶謙給劉備補充了四千丹楊兵。在西漢後期或末期,丹楊兵可是赫赫有名的,劉備有了這些丹楊兵,開始兵強馬壯,就脫離了青州刺史田楷,歸屬到徐州牧陶謙的名下了。
  • 三國時代的「徐州四傑」:雖都是小人物,卻改變大歷史
    正是由於曹豹的配合,使得呂布順利奪取了下邳,從而開啟了呂布佔據徐州的時代。而劉備,也就此丟失了徐州,繼依附公孫瓚、陶謙後,開始依附呂布。第三位:糜竺糜竺出自徐州豪富之家,是徐州極有勢力的豪強之一。他本為陶謙的別駕從事,陶謙死後投靠了劉備,史稱「徐州牧陶謙闢為別駕從事。謙卒,竺奉謙遺命,迎先主於小沛。」之後,糜竺跟隨劉備四處輾轉,忠貞不二。值得一提的是,糜竺除了是劉備的臣子之外,還是劉備的嶽父。根據《三國志·糜竺傳》的記載:「(糜竺)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即後來的糜夫人。
  •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何四辭徐州,好人要做絕,人設很重要
    二、一辭徐州 陶謙第一次讓徐州發生在劉備率軍殺進徐州救援之時,在此之前,劉備曾經答應糜竺去公孫瓚處借兵然後救援徐州。 但是,這次陶謙的「一讓徐州」被劉備乾脆利落拒絕了,不僅劉備拒絕,陶謙的幕僚糜竺也認為不妥。
  • 所謂九州是哪九州,為何劉備稱豫州牧,而陶謙稱徐州刺史
    在我們熟悉的《三國演義》也常常聽到「州」這個概念,比如強盛時期的袁紹擁有「青、幽、並、冀」四州,而曹操的大本營在兗州,孫權據揚州,劉備佔益州。在諸多的「州」中,他們名義上的長官,也有不同的稱謂,比如劉備被稱為豫州牧,陶謙被稱為徐州刺史,劉表被稱為豫州牧,袁紹被稱為冀州牧等等,那這些「州牧」和「刺史」又又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