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分享之中國古代壁畫|「牆」上的藝術,中華的瑰寶
牆壁潔白無瑕,是不是激動地搓搓小手,想要描繪未來、大展身手?
街頭塗鴉,潮流時尚?牆繪裝潢,精緻美麗?
不,今天我們來真正的藝術,壁畫!
在中華這片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湧現了各種燦爛的文明成果,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走近另一種以「牆」為介質的藝術——中國古代壁畫!領略歷經千年風雨依舊璀璨的中華瑰寶。
它來啦~進行一個整體的了解吧
壁畫是指繪在建築物的牆壁或天花板上的圖畫,它是歷史最悠久的繪畫形式之一,分為粗地壁畫、刷地壁畫和裝貼壁畫等。
當它繪製在殿堂、墓室、寺觀、石窟當中,亦或是天然巖石上也可以歸入壁畫。當它在墓室中時,那畫像磚、以粉本為繪畫、功能與壁畫相同,同樣也歸入壁畫中。古代的壁畫形式多種多樣,在各個不同的牆壁上、不起眼的石壁上,都可能存在它的身影喲。
重點!敲黑板,中國古代壁畫是世界上遺存數量最大,類型樣態最多,保護難度最高,價值非凡的世界文化遺產。作為古今中外歷史上最悠久的一種繪畫形式,中國壁畫自古以來就具有獨特的氣派與風格,它在中國美術史上佔領有重要的地位,是繪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起源
談及事物的起源,那必定是滿滿的歷史趣味故事。
中國壁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皇帝時代,人們用來記錄日常生活、表達內心願望,以及出於社會巫術活動的需要,在建築物的門戶上畫上具有驅邪功能的圖像。
由於先秦時期的地面建築早已煙消雲散,只能通過周邊陡峭的崖面和狹窄的山道等位置刻畫的巖畫來窺視一二,巖畫是迄今能夠看到的最古老的壁畫形式,被稱為是「刻在石頭上的史書」,其圖案題材豐富多彩,記錄了原始社會的人類生存活動與民俗文化,包括民族遷移、經濟盛衰、祖先崇拜、祭祀儀式、哲學思想、宗教信仰等。古人想要表達藝術的想法,還真是無所不盡其極,石頭上也是不放過滴。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巖畫和巖畫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其實小編也沒有確切的資料哈哈)已經發現了幾十處原始巖石壁畫的地點,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西南等偏遠地區,其中有些巖畫堪稱鴻篇巨製,這確實是該好好學習的巨作!
種類
一、墓室壁畫
墓室壁畫作為中國傳統壁畫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繪於墓室的四壁、頂部以及甬道兩側。墓室壁畫的內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動情況,也有神靈百物、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圖案裝飾。
墓室中的壁畫,既有美好的願望,也有對逝者的讚美,更有想要流傳的故事,它們帶給現今社會無限的歷史價值,也是傳承藝術的一種方式呀。
東漢、魏、晉時期的壁畫墓多發現在甘肅、河南、河北、內蒙和遼寧等地,像河南密縣打虎亭壁畫墓、洛陽北郊東漢壁畫墓、河北望都兩座漢墓室壁畫和安平逯家莊壁畫墓等,都是在中原地區發現的。魏、晉時期,中原的壁畫藝術傳到周邊地區,嘉峪關和酒泉地區的壁畫墓,內蒙和林格爾壁畫墓,遼陽地區壁畫墓等,都是東漢中原壁畫墓的繼承和發展。
《鴻門宴》
《鴻門宴》,畫面人物共八人,左右各四人。從右側算起,二人在準備餐事,一人盤膝坐於有腳方爐前烤牛肉,一人立而面向左傾斜,手持杖,目睨火爐,背部懸鉤上掛有牛肉並一頭牛;火爐之左,二人席地而坐,相向對飲,神態頗為安詳。整體畫面氣韻生動,以有限的畫面,畫出了緊張的氣氛,活脫脫的把人物心理狀態表現出來,真實體現「鴻門宴」的人物形象,逼真。
《二桃殺三士》
該壁畫出土於洛陽燒溝61號西漢墓。畫面上有三個壯士:一個按長劍左顧,一個做仰視狀,一個俯視盤中的兩個桃子;另外,在三個壯士的左邊,依次有一個侍立執儀仗者,一個老氣橫秋的矮者,一個高大威嚴者和兩個侍立執儀仗者。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壁畫採用寫實的手法,但並不生硬,反而顯得生動傳神,獨具匠心,連郭沫若先生都曾稱讚:真是堪比《最後的晚餐》——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名畫。
二、石窟寺壁畫
石窟寺是建築、雕塑、繪畫三位一體的完美結合,是佛教歷史的真實載體。石窟建築依時代、地區的遞變,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狀況。在石窟建築中,雕塑是其主體,壁畫是其多彩的詮釋和揮致。石窟壁畫的種類,既題材內容,服從於宣弘佛法、闡釋佛義的需要。壁畫的作用就像是完美呈現於白紙上的一幅畫,錦上添花吶。
中國石窟伴隨千年的中國佛教發展而誕生、發展、沉浮。中國是世界上石窟保存數量最多,綿延曆史最久的國家。和中國佛教的發展線索一樣,中國石窟也曾呈現過南北朝和隋唐兩大高峰期。
《牧牛圖》
克孜爾石窟又稱克孜爾千佛洞或赫色爾石窟,中國佛教石窟,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東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懸崖上,是中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
這幅《牧牛圖》是新疆克孜爾第77窟的說法圖壁畫的局部。畫面用勾線法,線條質樸、沉著、勁健,色彩平塗,此圖中尚殘留佛陀的膝部,右下方一角可見溪流,其上為一棕一白兩頭牛匍匐在地。牛的前面,為畫面中心人物蘭達。觀察圖片我們可以發現,主人公正在沉思,想什麼呢?大家可以猜猜呀,歡迎留言喏
敦煌壁畫《九色鹿王本生圖》局部圖
莫高窟壁畫內容之豐富,堪稱「牆壁上的圖書館」,一副副壁畫講解這一個個神奇動人的故事。《鹿王本生圖》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時期的壁畫,以橫幅長卷形式連續畫出佛的前身九色鹿王故事的八個情節。這幅壁畫生動形象的描繪了九色鹿,並賦予人格化的神態,無論在構圖、色彩的處理上,都十分巧妙地體現了善惡報應這一主題。深入挖掘這個故事,通過鹿王控訴調達的事件,表現不向邪惡屈服的倔強性格,大概也是反應現實的骨感吧。
三、寺觀壁畫
寺觀壁畫是中國壁畫的一個主要類型,繪於佛教寺廟和道觀的牆壁上,內容有佛道造像、傳說故事、圖案裝飾等等。這種繪畫形式是隨著道教的產生和佛教的傳入而逐漸發展起來的,興於漢晉,盛於唐宋,衰於明清,是中國絢麗多彩的民族藝術史上的重要篇章。
寺觀壁畫的題材分為宗教主題和非宗教主題兩大類。常見的宗教主題有佛教故事畫、諸佛肖像、佛經教義、高僧傳記、宗教建築與宗教活動等。常見的非宗教題材的壁畫主題有歷史故事、人物肖像、世俗風情圖、裝飾圖案等。
接觸過美術便知道,不一樣的色彩搭配會有不一樣的藝術表現,壁畫也是一樣的。寺觀壁畫的色彩以紅、黃、藍、綠、白為主,且色彩的搭配從宗教情緒和藝術效果兩個角度出發,從而表現出不同的壁畫主題。
中國古代寺觀壁畫以山西永樂宮壁畫最為精彩。
《朝元圖》(奉寶玉女部分)
《朝元圖》(奉寶玉女部分)此幅為奉寶玉女的半身像。玉女頭戴花冠,上身著廣袖衫,雙手端裝有龍旃的圓盤,寬衣博帶,儀態端莊。玉女面相俊俏,雙目前視,嘴唇微閉,極具溫柔嫻雅的神韻。不論從衣著,亦或是頭飾上,都會發現玉女給人一種高貴的感jio,滿滿的富麗感。
典例——敦煌莫高窟
要說壁畫,那不得不提的便是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作為當今世界延續時間最長、保存規模最大、保護最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稱讚為「沙漠中的美術館」。為了讓大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接下來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莫高窟。
1943年,一張布告,文物宣布國有,莫高窟的保護由此開始。被尊為「敦煌守護神」的常書鴻曾在在巴黎留學,學習油畫,卻沒想到偶然在舊書攤上,看見了一本伯希和編著的《敦煌圖錄》,也正是這次偶然,改變了他的後半生。常書鴻從那以後便像塊磁鐵般,被牢牢地吸在了敦煌上,也正因此莫高窟有了依靠。
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乃至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如此多石窟,真要參觀,看來也需要花費不少時間細細品來。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技藝精湛。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別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係、神與人的關係以寄託人們善良的願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
題材主要是佛像畫、神怪畫、故事畫、經變畫、佛教史跡畫、供養人畫像(肖像畫)、裝飾圖案等。其中多數是依據佛經繪製的佛教宣傳畫,但在通過造型藝術表現時,古代藝術匠師們是根據現實和當時社會生活塑造神靈和人物形象、生活場景以表現故事情節內容,因而它直接、間接地反映著社會歷史。
敦煌壁畫還被稱為千佛洞,也是我國四大古窟之一,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所謂滿壁風動,天衣飛揚,看了這麼些,是不是該好好的深入學習、感受中華瑰寶?
壁畫一直是我國的歷史珍貴遺存,也是每一段社會發展狀況的直接反應和形象記錄。可以這麼說,壁畫就像是集大成的綜合性藝術,一直充滿著渾厚博大、無可比擬的氣勢,帶給人類無限的藝術價值。
牆上的藝術,中華的瑰寶,作為一項珍貴脆弱,又難以保存的文化遺產,能在今天見到它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說一聲:幸甚至哉!多麼幸運的我們,多麼堅強的它們,才使得我們在今天能有緣相遇!
(文/清源藝校-謝薇 素材圖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