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藝校中國古代壁畫|「牆」上的藝術,中華的瑰寶

2020-12-25 貴州清源藝校

藝分享之中國古代壁畫|「牆」上的藝術,中華的瑰寶

牆壁潔白無瑕,是不是激動地搓搓小手,想要描繪未來、大展身手?

街頭塗鴉,潮流時尚?牆繪裝潢,精緻美麗?

不,今天我們來真正的藝術,壁畫!

在中華這片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湧現了各種燦爛的文明成果,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走近另一種以「牆」為介質的藝術——中國古代壁畫!領略歷經千年風雨依舊璀璨的中華瑰寶。

它來啦~進行一個整體的了解吧

壁畫是指繪在建築物的牆壁或天花板上的圖畫,它是歷史最悠久的繪畫形式之一,分為粗地壁畫、刷地壁畫和裝貼壁畫等。

當它繪製在殿堂、墓室、寺觀、石窟當中,亦或是天然巖石上也可以歸入壁畫。當它在墓室中時,那畫像磚、以粉本為繪畫、功能與壁畫相同,同樣也歸入壁畫中。古代的壁畫形式多種多樣,在各個不同的牆壁上、不起眼的石壁上,都可能存在它的身影喲。

重點!敲黑板,中國古代壁畫是世界上遺存數量最大,類型樣態最多,保護難度最高,價值非凡的世界文化遺產。作為古今中外歷史上最悠久的一種繪畫形式,中國壁畫自古以來就具有獨特的氣派與風格,它在中國美術史上佔領有重要的地位,是繪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起源

談及事物的起源,那必定是滿滿的歷史趣味故事。

中國壁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皇帝時代,人們用來記錄日常生活、表達內心願望,以及出於社會巫術活動的需要,在建築物的門戶上畫上具有驅邪功能的圖像。

由於先秦時期的地面建築早已煙消雲散,只能通過周邊陡峭的崖面和狹窄的山道等位置刻畫的巖畫來窺視一二,巖畫是迄今能夠看到的最古老的壁畫形式,被稱為是「刻在石頭上的史書」,其圖案題材豐富多彩,記錄了原始社會的人類生存活動與民俗文化,包括民族遷移、經濟盛衰、祖先崇拜、祭祀儀式、哲學思想、宗教信仰等。古人想要表達藝術的想法,還真是無所不盡其極,石頭上也是不放過滴。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巖畫和巖畫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其實小編也沒有確切的資料哈哈)已經發現了幾十處原始巖石壁畫的地點,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西南等偏遠地區,其中有些巖畫堪稱鴻篇巨製,這確實是該好好學習的巨作!

種類

一、墓室壁畫

墓室壁畫作為中國傳統壁畫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繪於墓室的四壁、頂部以及甬道兩側。墓室壁畫的內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動情況,也有神靈百物、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圖案裝飾。

墓室中的壁畫,既有美好的願望,也有對逝者的讚美,更有想要流傳的故事,它們帶給現今社會無限的歷史價值,也是傳承藝術的一種方式呀。

東漢、魏、晉時期的壁畫墓多發現在甘肅、河南、河北、內蒙和遼寧等地,像河南密縣打虎亭壁畫墓、洛陽北郊東漢壁畫墓、河北望都兩座漢墓室壁畫和安平逯家莊壁畫墓等,都是在中原地區發現的。魏、晉時期,中原的壁畫藝術傳到周邊地區,嘉峪關和酒泉地區的壁畫墓,內蒙和林格爾壁畫墓,遼陽地區壁畫墓等,都是東漢中原壁畫墓的繼承和發展。

《鴻門宴》

《鴻門宴》,畫面人物共八人,左右各四人。從右側算起,二人在準備餐事,一人盤膝坐於有腳方爐前烤牛肉,一人立而面向左傾斜,手持杖,目睨火爐,背部懸鉤上掛有牛肉並一頭牛;火爐之左,二人席地而坐,相向對飲,神態頗為安詳。整體畫面氣韻生動,以有限的畫面,畫出了緊張的氣氛,活脫脫的把人物心理狀態表現出來,真實體現「鴻門宴」的人物形象,逼真。

《二桃殺三士》

該壁畫出土於洛陽燒溝61號西漢墓。畫面上有三個壯士:一個按長劍左顧,一個做仰視狀,一個俯視盤中的兩個桃子;另外,在三個壯士的左邊,依次有一個侍立執儀仗者,一個老氣橫秋的矮者,一個高大威嚴者和兩個侍立執儀仗者。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壁畫採用寫實的手法,但並不生硬,反而顯得生動傳神,獨具匠心,連郭沫若先生都曾稱讚:真是堪比《最後的晚餐》——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名畫。

二、石窟寺壁畫

石窟寺是建築、雕塑、繪畫三位一體的完美結合,是佛教歷史的真實載體。石窟建築依時代、地區的遞變,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狀況。在石窟建築中,雕塑是其主體,壁畫是其多彩的詮釋和揮致。石窟壁畫的種類,既題材內容,服從於宣弘佛法、闡釋佛義的需要。壁畫的作用就像是完美呈現於白紙上的一幅畫,錦上添花吶。

中國石窟伴隨千年的中國佛教發展而誕生、發展、沉浮。中國是世界上石窟保存數量最多,綿延曆史最久的國家。和中國佛教的發展線索一樣,中國石窟也曾呈現過南北朝和隋唐兩大高峰期。

《牧牛圖》

克孜爾石窟又稱克孜爾千佛洞或赫色爾石窟,中國佛教石窟,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東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懸崖上,是中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

這幅《牧牛圖》是新疆克孜爾第77窟的說法圖壁畫的局部。畫面用勾線法,線條質樸、沉著、勁健,色彩平塗,此圖中尚殘留佛陀的膝部,右下方一角可見溪流,其上為一棕一白兩頭牛匍匐在地。牛的前面,為畫面中心人物蘭達。觀察圖片我們可以發現,主人公正在沉思,想什麼呢?大家可以猜猜呀,歡迎留言喏

敦煌壁畫《九色鹿王本生圖》局部圖

莫高窟壁畫內容之豐富,堪稱「牆壁上的圖書館」,一副副壁畫講解這一個個神奇動人的故事。《鹿王本生圖》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時期的壁畫,以橫幅長卷形式連續畫出佛的前身九色鹿王故事的八個情節。這幅壁畫生動形象的描繪了九色鹿,並賦予人格化的神態,無論在構圖、色彩的處理上,都十分巧妙地體現了善惡報應這一主題。深入挖掘這個故事,通過鹿王控訴調達的事件,表現不向邪惡屈服的倔強性格,大概也是反應現實的骨感吧。

三、寺觀壁畫

寺觀壁畫是中國壁畫的一個主要類型,繪於佛教寺廟和道觀的牆壁上,內容有佛道造像、傳說故事、圖案裝飾等等。這種繪畫形式是隨著道教的產生和佛教的傳入而逐漸發展起來的,興於漢晉,盛於唐宋,衰於明清,是中國絢麗多彩的民族藝術史上的重要篇章。

寺觀壁畫的題材分為宗教主題和非宗教主題兩大類。常見的宗教主題有佛教故事畫、諸佛肖像、佛經教義、高僧傳記、宗教建築與宗教活動等。常見的非宗教題材的壁畫主題有歷史故事、人物肖像、世俗風情圖、裝飾圖案等。

接觸過美術便知道,不一樣的色彩搭配會有不一樣的藝術表現,壁畫也是一樣的。寺觀壁畫的色彩以紅、黃、藍、綠、白為主,且色彩的搭配從宗教情緒和藝術效果兩個角度出發,從而表現出不同的壁畫主題。

中國古代寺觀壁畫以山西永樂宮壁畫最為精彩。

《朝元圖》(奉寶玉女部分)

《朝元圖》(奉寶玉女部分)此幅為奉寶玉女的半身像。玉女頭戴花冠,上身著廣袖衫,雙手端裝有龍旃的圓盤,寬衣博帶,儀態端莊。玉女面相俊俏,雙目前視,嘴唇微閉,極具溫柔嫻雅的神韻。不論從衣著,亦或是頭飾上,都會發現玉女給人一種高貴的感jio,滿滿的富麗感。

典例——敦煌莫高窟

要說壁畫,那不得不提的便是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作為當今世界延續時間最長、保存規模最大、保護最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稱讚為「沙漠中的美術館」。為了讓大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接下來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莫高窟。

1943年,一張布告,文物宣布國有,莫高窟的保護由此開始。被尊為「敦煌守護神」的常書鴻曾在在巴黎留學,學習油畫,卻沒想到偶然在舊書攤上,看見了一本伯希和編著的《敦煌圖錄》,也正是這次偶然,改變了他的後半生。常書鴻從那以後便像塊磁鐵般,被牢牢地吸在了敦煌上,也正因此莫高窟有了依靠。

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乃至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如此多石窟,真要參觀,看來也需要花費不少時間細細品來。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技藝精湛。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別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係、神與人的關係以寄託人們善良的願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

題材主要是佛像畫、神怪畫、故事畫、經變畫、佛教史跡畫、供養人畫像(肖像畫)、裝飾圖案等。其中多數是依據佛經繪製的佛教宣傳畫,但在通過造型藝術表現時,古代藝術匠師們是根據現實和當時社會生活塑造神靈和人物形象、生活場景以表現故事情節內容,因而它直接、間接地反映著社會歷史。

敦煌壁畫還被稱為千佛洞,也是我國四大古窟之一,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所謂滿壁風動,天衣飛揚,看了這麼些,是不是該好好的深入學習、感受中華瑰寶?

壁畫一直是我國的歷史珍貴遺存,也是每一段社會發展狀況的直接反應和形象記錄。可以這麼說,壁畫就像是集大成的綜合性藝術,一直充滿著渾厚博大、無可比擬的氣勢,帶給人類無限的藝術價值。

牆上的藝術,中華的瑰寶,作為一項珍貴脆弱,又難以保存的文化遺產,能在今天見到它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說一聲:幸甚至哉!多麼幸運的我們,多麼堅強的它們,才使得我們在今天能有緣相遇!

(文/清源藝校-謝薇 素材圖片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長治彩塑:太行深處的中華藝術瑰寶
    這些深藏在太行山中精美多姿的彩塑,與敦煌彩塑一樣,以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共同構成了中國寺觀彩塑藝術的完整體系,成為研究我國古代雕塑極其珍貴的資料。由此,古上黨成為中國古老藝術殿堂中的重要一員,被譽為「中國彩塑之都」。
  • 佛教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
    敦煌莫高窟是我國古代美術的重要寶藏之一。敦煌縣在今甘肅省西北角,在漢、唐時代是一繁盛的城市。其繁盛起來的原因是和它的地理位置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分不開的。莫高窟是敦煌城東南約二十公裡地方的鳴沙山巖壁上的四百九十二個洞的總稱。
  • 世界少見 國內最大城市現代藝術石刻雕塑群 被譽為東方藝術的瑰寶
    德陽石牛公園,又名德陽石刻公園、德陽藝術牆、德陽石刻藝術牆、 德陽石刻等它位於四川工業重鎮德陽市旌陽區泰山北路幹道旁,全長1080多米,由東方魂、中華魂兩大系列雕塑群部分組成,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現代藝術石刻雕塑群,被譽為「東方藝術的瑰寶,人類智慧的結晶」。
  • 美國是如何不擇手段獲得琳琅滿目的中國瑰寶?(上)
    在美國,有幾個世界所公認的收藏中國文物的中心: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納爾遜藝術博物館……它們收藏了極其豐富的中國歷代文物珍品。除了這幾個收藏中心外,美國其他博物館也收藏了不少中國文物。
  • 上新啦!常德畫牆又有壁畫面世,一幅出自中央美院
    常德全媒訊(記者 餘帥璋 賀冰冰)位於沅水南岸的常德畫牆總共計劃上牆120幅壁畫作品,目前已經完成14幅作品的製作和安裝,儘管整個景觀風貌還處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但已有不少市民前來一睹為快。今年春節後,常德畫牆新上牆兩幅壁畫作品。
  • 博物館10件「鎮館之寶」,千百年留存下的藝術瑰寶,極其珍貴
    文章《博物館10件「鎮館之寶」,千百年留存下的藝術瑰寶,極其珍貴》系百家號冰河拾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魚蛋7777中國的文物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歷史價值瑰麗無比。就拿現存國家博物館的十件具有「縝館」之寶的文物,簡直就是藝術瑰寶。他們彰顯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是所有中國人民生生世世的驕傲。國家級博物館10件鎮館之寶,流傳了千百年的文化瑰寶,珍貴無比。一、【鳳冠】古裝劇最讓女孩子羨慕的就是那美輪美奐的鳳冠霞帔。這頂更是高貴耀眼。
  • 淺嘗大漠藝術瑰寶,探尋酒泉文化脈絡
    其內容涵蓋之廣,藝術價值之高世界罕見。莫高窟--世界瑰寶,佛教藝術的殿堂從宏觀的角度看,敦煌文化是一種百科全書式的文化。敦煌莫高窟被稱為東方世界的藝術博物館,它保存了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洞窟735個、彩塑2000餘身、壁畫4.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藝術寶庫和歷史畫卷,是世界頂級的文化遺產。
  •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演講人:劉暢 主持人:張小琴演講地點:清華大學「人文清華講壇」 演講時間:2020年7月編者按7月,「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目《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走進梁思成眼中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山西五臺山佛光寺。
  • 談壁畫藝術與公共藝術
    當人類第一次在巖壁上想要用自己的雙手記錄它們的生活內容時,巖畫產生了,這也就是最早期的壁畫。  現代壁畫是泛指與建築空間相結合的視覺藝術綜合的領域,是一切繪畫手段都可以涉足的領域。這種具有開放、公開特質的、由公眾自由參與和認同的公共性空間稱為公共空間(Public Space),而公共藝術(Public Art)所指的正是這種公共開放空間中的藝術創作與相應的環境設計。  當今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文化交融日益頻繁,環境理由已經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人們不僅僅滿足於物質上的富足,而更多的關注於自身身處的環境,公共藝術的產生直接體現了人們的環境觀念。
  • 「中國古代壁畫摹復系統技法人才培訓」項目在內蒙古開班
    由斯琴塔娜藝術博物館主辦的「中國古代壁畫摹復系統技法人才培訓」項目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隆重舉行開學典禮。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內蒙古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雲國宏,中國油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壁畫學會理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景波,斯琴塔娜藝術博物館創始人斯琴塔娜,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原內蒙古博物院院長、研究館員塔拉,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博物館處處長侯俊,內蒙古美術家協會主席董從民,內蒙古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版權局)專職副局長烏恩其,內蒙古師範大學副校長張海峰,以及斯琴塔娜藝術博物館古壁畫研創基地團隊參加此次活動
  • 中華文明多燦爛,古代藝術品告訴您!
    在當前的世界經濟普遍下滑的大環境下,一枝獨秀的古代藝術品收藏,卻在中國的角落裡,頑強的成長、開花、等待結果。雖然僅是牆內開花,牆外香,但是花香四溢,香味逼人,繁花似錦。以後再也不會有如此的大規模收藏的機會了,所謂「一手硬、一手軟「,直到把民間收藏的古代藝術品曝露在陽光之下,只有陽光,沒有霧霾,一切才美好。
  • 專題>> 馬毅敏中國古代壁畫宣紙攝影作品集
    ·捲軸壁畫賞析——兼論馬毅敏以攝影保護古代壁畫的意義 ·為古代壁畫藝術找回靈感飛翔的翅膀--淺析馬毅敏古代壁畫"宣紙攝影"   古代壁畫
  • 《中國的寶藏》講好中國頂級瑰寶故事,成功傳播海外引熱贊
    ,主題分別為:家族與祖先、漢字的力量、國際化中國、中國製造、科技的藝術及飲食的藝術。英國著名節目主持人阿拉斯泰爾·蘇克在節目一開始的這句感嘆,隨著電波傳在北京時間2019年10月5日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英文版在BBC世界新聞頻道面向全球首播,為BBC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65億戶家庭呈現中國頂級文物的故事,中華文明瑰寶就此靚麗「出海」。此後這部紀錄片還在BBC重播了三輪,令英語世界的觀眾飽享盛宴。隨著中文版1月10日在國內播出,中國觀眾驚豔欣賞到中華文明瑰寶之美。
  • 民間收藏家們的義舉收藏,恰恰起到了保護中國古代藝術品的傳承
    我們應該感謝這些民間收藏家們,他們的義舉收藏恰恰起到了保護中國古代藝術品的傳承,都知道故宮是全國最大的博物館,裡面的展品件件都是國寶。很多國家博物館的藏品也有部分是民間捐獻出來的。分享只為講好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史脈絡。弘揚先人智慧,傳統文化是民族血脈是根是魄。是我們祖先智慧結晶。
  • 「中國古代壁畫摹復系統技法人才培訓」項目舉行結業典禮
    9月9日下午,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藝術人才培養項目·斯琴塔娜藝術博物館主辦的「中國古代壁畫摹復系統技法人才培訓」項目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隆重舉行結業典禮暨培訓成果展。原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內蒙古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雲國宏,內蒙古師範大學副校長王來喜教授;內蒙古美術家協會主席董從民先生;中國藝術研究院內蒙古斯琴塔娜藝術博物館傳統壁畫研創基地研究員、斯琴塔娜藝術博物館創始人斯琴塔娜女士,中國藝術研究院內蒙古斯琴塔娜藝術博物館傳統壁畫研創基地研究員、原內蒙古博物院院長
  • [分享]中國壁畫景觀資料下載
    大約在六七百年前,佛教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佛教發展的同時,在寺廟的牆壁上,出現了各種以宗教為主題的手繪牆壁畫作品這些手繪牆壁畫的內容主要圍繞著宗教宣傳,以佛教中經常出現的人物和形象等為主,繪畫的目的主要是用來突出整個空間的莊嚴和肅穆。在古希臘,人們用自己的雙手使用工具在牆面上刻出各種形象來裝飾牆壁,主要記錄一些人們的生活習慣,各種神話傳說,或者表達某種願望。最早在中國出現的手繪牆壁畫起源於西藏的布達拉宮,人們將各種形象繪製在牆面上,用於祈求平安或者風調雨順。
  • 千年古寺河北毗盧寺壁畫繪畫風格
    圖1 明 玉皇大帝 壁畫 河北毗盧寺毗盧殿藏毗盧寺,一座具有一千兩百多年歷史的古寺,寺院靜悄悄座落在河北省石家莊上京村一個隱蔽的角落裡,隱秘幽靜的地點,卻有著精美絕倫的明代水陸道釋人物壁畫(圖1)。也許毗盧寺壁畫還尚未走進大部分世人眼中,但已經慕名而至的海內外壁畫愛好者、專家學者都對這一鬼斧神工的壁畫瑰寶給予極高的評價。
  • 這所河西走廊上的魅力城市,有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
    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而關於名字由來,現在主要有兩種說法。莫高窟這個名字,是由於它所處的地理位置而來的。「沙漠的高處」就是「漠高窟」,後來因為漠和莫同音,所以就叫莫高窟了。這些珍貴的文物絕大部分都流散在海外,僅有少部分保存於國內,造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但莫高窟仍然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建築古代藝術家在建造石窟時,不僅保留了本土文化的精華,還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部分。
  • 偉大的中國:偉大的古代建築,來領略中華建築之美
    偉大的中國:偉大的古代建築,來領略中華建築之美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建築學系《中國藝術》大型壁畫在義大利完成
    我校建築學系景觀藝術研究所教授王新生與其研究生林永樂在赴義大利進行文化交流期間,創作完成大型公共室內壁畫《中國藝術》。   作為鹹陽市古渡公園壁畫《絲路情》合作項目的回訪,王新生教授和林永樂應約.馬裡奧古建壁畫修復研究所邀請,歷經50多天設計繪製完成壁畫《中國藝術》,以弘揚中國藝術和東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