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豆就是偶像,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個詞不再是中性的身份詞,而成了一種有點諷刺意味的 貶義詞。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為愛豆,這個職業備受爭議,看著粉絲熱烈追捧他們,很多成年人覺得不是好現象,但依舊擋不住大批年輕人投身愛豆的行業裡,男團組了一個又一個,但真正做到出粉圈的,像蔡徐坤、易烊千璽、王俊凱卻屈指可數。
愛豆本質業務是唱跳,可惜國內舞臺太少,再加上圈內身份低微,所以很多愛豆會跨行去做演員。從各大平臺明年影視劇的招商計劃看來,將有一大波愛豆所拍的作品來襲。肖戰主演的現代劇要上星播出,奈何這臺詞功力實在不行,與科班的楊紫一對比,預告片裡他仿佛像小學生在照本宣科說話,網友力勸為了劇的質量該配音還是配音。可見愛豆轉行做演員,並不是這麼簡單易上手。
不止肖戰這部,甚至有時候一部戲裡,男女主會都是無演戲經驗的愛豆。比如範丞丞與程瀟主演的玄幻劇《靈域》,預告片造型一出,是粉絲在猛烈誇誇誇,其他人卻是嫌棄吐槽,不知道這樣毀原作意義何在。對於現在扎堆的演技考核節目,觀眾更是無法理解那些愛豆去參加秀缺點,是為了什麼?董力還呆萌對陳凱歌問出自己適不適合當演員?
面對愛豆出身跑去拍戲的現象,業內人也發出了自己的看法。吳鎮宇在採訪時就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坦言最大的感觸就是有一些(新生代)不知道為什麼被人家拉去當男女主,但又演不好,因為他們可能只不過在街上或者別的原因,沒有(去過)學院,沒經歷專業訓練就去演戲,(所以)被網友抨擊的很厲害。在他看來,演員不是個舒服的行業,但這些愛豆他們誤會了。
更有兩位大導演在同一個時間內,也對這個問題發表了看法。一位被網友吐槽得體無完膚,另一個卻被大家所追捧誇讚,但其實兩個人所表達的內容本質來說就是一個意思。在《中國電視好演員獎》發布會上,電視劇導演工會副會長劉江,曾經拍攝過《黎明之前》與《咱們結婚吧》的大導演,公開對這個問題表態,說行業需要正確的標杆。
劉江的言辭過於犀利,以至於招來很多惡評。他很不客氣表示年輕人別總想當愛豆,這類藝人太低級,甚至把這兩字與"寵物"劃上等號。更是力勸年輕人要去做一個好演員,因為這樣才會有尊嚴,這個稱呼是一種榮譽。或許他只是說出他的想法,但這種言辭貶低的歧視邏輯,讓很多人不舒服,職業不分高低貴賤,怎麼從他嘴裡說出來就變味了?
另一邊屈尊下海參加綜藝錄製的大導陳凱歌,同樣被媒體問到這個問題時,表達了與劉江一樣的內容核心,勸年輕人選擇做演員,但他那一席話就讓人舒心很多。面對問題他細緻分析了演員與偶像的區別,當下有很多新生代是偶像,偶像就是不用把戲演得太好,本身的存就是一齣好戲。而要想做演員的話就不一樣,需要經歷山重水複這個過程,不斷磨練之後才會修煉成"神"。
"選擇做演員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很有可能是走不下去。做偶像也有其他的風險,就是一朝粉絲不喜歡你了,那就完了,因為除了這個偶像這個頭銜之外,就是身無長技。"最後陳凱歌的建議就是劉江一樣的意思,希望年輕人能夠往演員的路子上走,可能可以走得更長久一點。果然是身經百戰的大導演,這說話隨隨便便就是一堂好課。
愛豆轉做演員,這本來就是一個爭議的老話題,但一個意思兩種表達,一下子就看出了兩位大導之間的差距有多麼大。劉江用"寵物"而字來形容,話糙理不糙,愛豆在沒有一技之長靠臉吃飯的情況下,要時刻有人設,不能戀愛要表情管理,不然就是偶像失格,的確沒有太多的自我。而演員的目的是塑造角色,讓觀眾對角色有認同感,至於演員本人是怎樣的人,是沒有約定俗成的要求。某種程度上來看是比當愛豆有自由與前途,但劉江的表達方式太偏激,比起陳凱歌的那一句"偶像本身存在就是一齣好戲",水平實力相差太遠。同樣是勸年輕人選做演員,陳導從利弊分析來談,不用言語貶低來說問題,這話說出來誰都愛聽。憑自己本事吃飯的藝人無高低之分,給人貼標籤分三六九等的人才會招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