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前世界中,比恐龍更可怕的生物數不勝數,帝鱷據說就是其中的一種。帝鱷又稱為肌鱷、帝王鱷,意思為「肌肉鱷魚」,是一種已滅絕的鱷類。它們生存在於早白堊紀的非洲,是曾經存活過的最大型鱷類動物之一。帝鱷身長極限10-10.5米,體重4噸。
帝王鱷
一開始研究表明帝鱷的眼窩略朝上,顯示這動物可能花大部分時間浸在水中,觀察岸邊的獵物。它們似乎以白堊紀的大型魚類與烏龜為食。突出的頜部與結實的牙齒是用來抓取與壓碎,它們的主要獵物可能是大型動物與較小的恐龍,它們埋伏在水中,並將獵物拖入水中,將獵物壓碎、淹死、撕裂。
後來其他鱷類生物學家懷疑這巨型動物的獵食能力。帝鱷長而瘦的口鼻部非常類似現代長吻鱷、偽長吻鱷、狹吻鱷的狹窄口鼻部,上述物種都是以魚類為食,不能追蹤大型獵物。與現代尼羅鱷與已滅絕的恐鱷相比,尼羅鱷與恐鱷都有非常寬廣、厚重的頭顱骨,適合咬食大型獵物。由於該地當時有大量的總鰭魚類動物,所以許多專家認為帝鱷只是種大型魚食性動物,是現代長吻鱷的布滿鱗甲版本,而非恐龍殺手。
帝王鱷
然而,未成年帝鱷與現代狹窄口鼻部鱷魚,兩者口鼻部寬度類似,但成年帝鱷的口鼻部極度擴展。若計算口鼻部相較於身體比例,帝鱷比尼羅鱷還狹窄,但寬度仍比長吻鱷寬。此外,帝鱷的牙齒並未如同大部分魚食性鱷類般互相交錯,顯示它主要以魚類為食,而以陸地動物為補助,如同尼羅鱷。
但在2014年一份關於帝鱷頭骨的生物力學分析表明它們無法像今天的鹹水鱷、尼羅鱷那樣進行恐怖的「死亡翻滾」,也就是說無法從大型動物的身體上撕下皮肉。再考慮帝鱷較為細長的口鼻部,也不適合撕咬大型獵物,因此帝鱷的主要食物還是魚類,只是偶爾會攻擊小型恐龍。
帝王鱷
綜上所述,帝鱷其實主要就是以史前魚類為食,恐龍什麼的也只是偶爾攻擊攻擊小型的,它的兇殘指數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誇張。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