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古裝劇中,某位皇帝拿著玻璃杯,盛滿美酒大呼:「朕敬各位愛卿一杯。」這樣的場面能夠出現嗎?玻璃杯出現在宮廷最早有可能是哪個朝代?
玻璃,古稱壁玻璃、琉璃、頗黎,明、清兩代也稱作「料」。
首先很遺憾地告訴大家,我國不是最早的玻璃起源地,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和今天西亞的阿拉伯人製造出了早期的玻璃,這個時間甚至早於我國最早的瓷器,這就註定了玻璃器「舶來品」的身份,同時也說明,最早用非金屬人造器物喝酒的人種,極大可能不是我們華夏子孫。
我國最早的玻璃可能出現在戰國晚期,主要依據來自湖南、湖北、新疆等地戰國時期墓葬,「兩湖」與新疆相隔十萬八千裡,怎麼可能在同一時期出現了最早玻璃製品?不會是歷史的巧合吧?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要想弄明白這其中的原因,還得從玻璃的成分講起,學過一點初中化學的人都知道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但這只是成分的一種,另外還有很多金屬及非金屬(如鉀、鈣、鈉、鉛、鋇)的氧化物,前面提到新疆地區戰國玻璃主要含鈉、鈣,而「兩湖」地區則主要含鉛、鋇、鉀,當然,經過高溫之後,他們都是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兩種玻璃出現在同一時期,但成分不一樣,在今天看來可能很容易解釋,但在上世紀出土時,還著實讓專家們費了很多腦筋,原來事情是這樣的,新疆地區的玻璃屬於舶來品,來自於西亞,而「兩湖」地區的玻璃是我們先人的發明,這就順理成章了,而實際情況也是這樣,新疆地區戰國時期的玻璃真的就與西亞地區的玻璃成分相同,因此得以印證,我國最早的玻璃製品出現在戰國末期的湖南、湖北地區,也就是當時的楚國。
然而,故事並未結束,通過對戰國時期玻璃的成分進行分析,發現它十分類似於早期陶器上面的釉,由此專家推斷,國產玻璃製品可能是由陶瓷的釉料衍化而來的,這一點雖然無法證明,但可能性極大。
從哪朝開始,我國的玻璃工藝開始快速發展?
答案是「漢朝」,這可能源於漢帝國對西域的控制,西亞的玻璃工藝很可能流入我國,但我們的祖先是否借鑑,或者說借鑑了多少,這都無法考證,但從今天的視角來看,製作玻璃都並不容易,需要很多的金屬、非金屬原料以及1400多度的高溫,最為主要的,還需要承裝液體玻璃的容器和模具,因此我們的祖先的智慧是值得驕傲的。
從哪朝開始,玻璃製品大量應用?
答案是「唐朝」,大家都知道有一首涼州詞裡面說:「葡萄美酒夜光杯」,但這裡面的「杯」,到現在人們都沒搞清楚它到底是什麼杯,可能是玉、琥珀杯,當然也可能是玻璃杯,那時應該叫「琉璃」杯,這絕不不是佐證。
那麼為什麼說,唐朝的玻璃杯得到了極大的應用呢?證據還是來自於高等級的貴族墓葬,通過對唐墓出土的玻璃製品進行成分分析,發現金屬「鉀」的含量有所升高,含鉀高的玻璃冷卻成形比較容易,這也為「吹玻璃」工藝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要知道這可是提高玻璃製品產能的重要工藝,並且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因此說從「唐朝」開始,玻璃製品得到極大應用。

最後我們來解答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古裝劇中有可能用玻璃杯喝酒嗎?這玩意出現在宮廷最早可能是哪朝?
通過前面的論述,這一點似乎很容易回答,但這屬於學術範圍的問題,小編得慎重,這樣說:「古裝劇中有可能用玻璃杯喝酒,玻璃杯出現在宮廷極大可能是從唐朝開始的」。
對錯也就這樣了,畢竟小編也不是搞學術的,但有一點小編可以肯定,老琉璃這東西清代以前的都有很高的文物價值,我們唯一能當作古玩的是鼻煙壺,下篇文章我們介紹鼻煙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