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是2018年最熱門的電視劇,除了高潮迭起的「宮心計」和快速的劇情節奏吸引人外,其中的「服化道」(服飾化妝道具)更是吸引觀眾的亮點之一。
連平時對「宮鬥劇」不感興趣的我都被吸引,一睹「於媽」所謂的最強「服化道」到底是怎樣厲害法。
《延禧攻略》一改過去清宮劇的豔麗色調,採用低調的水墨冷色調。每位人物角色都有專屬服飾,人物性格特點也用服飾凸顯。
幕後工作的確是花了不少功夫。順帶「抬舉」非遺文化的技藝,切合弘揚傳統文化的價值觀。
乘著這股復古之風,我們也簡單了解清代的宮廷服飾。
清代是中國歷史中鼎盛的朝代之一,其服飾文化達到相當的繁榮。宮廷服飾是等級最高的服飾,制度體系龐大,規制浩繁[1]。畢竟作為皇家,衣著打扮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就像現代的「帶貨英國王妃」。中國自古將服飾作為禮儀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等級的人穿的衣服,圖案,使用顏色都有相應的規定。
清代宮廷服飾種類按皇帝的分為:1. 朝服/祭服; 2. 吉服; 3. 常服; 4. 行服; 5. 便服 (按服飾的正式程度排列,由高到低)
朝服/祭服
朝服也有稱禮服,是在重大典禮及祭祀活動時穿用的服裝,包括登基、皇帝生日、祭天、地、日、月等。清代宮廷服飾中,等級規格最高。皇帝的朝服除明黃色還有其他顏色。
女性朝服/祭服:
也是在重大的場合才會穿,例如嫻妃封為皇后時所穿的就是朝服。
2. 吉服
顧名思義,在重大的喜慶節日場合穿,如元旦、萬壽節、元宵節、七夕節、中秋節、以及祭祀主題活動前後的序幕和尾聲。清代的龍袍、蟒袍就是指吉服袍。吉服袍下面配有海水江崖紋。
女性吉服:
《延禧攻略》中皇后參加選秀女穿的就是吉服褂,石青色配八團龍紋樣。乾隆朝定製以後,八團紋樣專用於女裝。女吉服袍比男性的變化更多,用色更大膽。
3. 常服,與吉服非常相似的。主要區別就在于吉服有明紋,常服袍通常是素色和暗紋。
上圖是康熙常服讀書像(左邊)和康熙吉服讀書像(右邊),區別很明顯。大多數男性經常穿常服,大臣日常面見皇上亦是,並不像電視劇中都穿朝服。
《延禧》中皇上經常穿的是常服袍,這款黑色的暗紋常服袍,配馬蹄袖,是較貼合歷史的。
女性常服:
女性常服和男性常服很相似,差別在開鋸和長短比例。因為吉服和常服的區別主要就在紋飾,如果加了就很像吉服,沒有可發揮的空間,逐漸后妃們就不穿了。
在劇中富察皇后日常穿的袍,有馬蹄袖但是紋飾卻不符合常服袍,紋飾屬於便服,只能說是「不正常」的便服。
4. 行服,就是外出時穿的,例如騎馬打獵、出巡穿的。馬褂說的就是行服褂。
需要注意的是,皇帝是不穿黃馬褂的(如上圖)。隨行人員穿黃馬褂。
5. 便服,在燕居(閒居)時所穿的。特點之一是沒有馬蹄袖,是平袖。因清代冠服制度沒具體規定,後宮妃嬪們只能對便服下手了,女性便服就有了絢麗多彩的發展。
我發現《延禧攻略》中皇上基本沒有穿便服袍在外。
女性便服:
清早期還是較小清新和簡約,乾隆時期發展到小高峰,越到清後期更繁複和華麗。清末,女便服發展出襯衣和氅衣,氅衣開叉,襯衣不開叉。
清楚清代宮廷服飾分類後,再看《延禧》中女主魏瓔珞所穿衣服。
朝服/祭服:
在結局瓔珞榮升皇貴妃的典禮上,她穿的是朝服。不過奇怪的是其他妃嬪穿的是便服。
吉服:
親蠶禮時,瓔珞穿吉服褂,對爾晴進行「審判」為皇后娘娘報仇。
便服:
瓔珞做了皇上的女人後,便服款式更多,紋樣和顏色都好看。不過這種特別的搭配可能更多參考清中及清末。
劇中的雲肩也是觀眾喜愛的「單品」,不過雲肩是晚清才流行的,可能劇組覺得好看就提前用了。
上圖的黑白照中,最中間的慈禧穿的是便服,其他人穿喜服,可見她很喜歡這漂亮的便服。清代的女性宮廷服飾中,變化最大的就是便服,到晚清時更繁複到庸俗。我覺得《延禧》取材於清代,但也結合現代人的喜好。服飾設計簡約而不素,繁複而不俗。《延禧攻略》在「服化道」上的確是用心,不同於以往的清宮劇。不過,影視劇作品還是以好看奪目為主,不會完全還原史實,如果想更準確了解傳統服飾,還是以史料和文物為主更恰當。
參考資料:[1]楊素瑞.《清代宮廷服飾色彩考析》知乎Live《清代服飾制度概講》-Hasuran Li圖片源於網絡,僅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