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孩子吃飯毛病多?看看日本幼兒園的食育教育,一定有啟發

2020-10-10 育兒錦繡堂

很多孩子吃飯小毛病特別多:

  • 吃飯磨磨蹭蹭,一頓飯能吃一個多小時;
  • 不愛吃飯,厭食挑食偏食;
  • 吃飯溜號,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玩玩具;
  • 需要大人餵飯,不餵就不肯吃。



這些問題普遍存在於中國家庭裡,尤其集中在3-6歲的孩子身上。這是因為3歲之前,大人會給孩子餵飯,孩子自主性差的弱勢體現不出來。3歲以後孩子接觸的輔食、零食比較多,對口味有了自己的選擇,不愛吃的東西就也多了。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時期,把握好就可以培養出好習慣,把握不好,很多壞習慣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在食育這一點上,日本做的最好。食育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圍繞食物的教育。從食物的產生、加工,到烹飪、進食等都是食育教育的內容。日本是唯一一個把食育列入法律的國家。他們對公民膳食結構、飲食規律等都做出了明確規定。日本人十分關注飲食健康,這也是他們成為「長壽國」的原因之一。


日本的食育教育落實得非常成功,尤其是在幼兒園。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 讓孩子知道食物的由來

日本的很多幼兒園和小學建築風格都很樸素,設施也都很陳舊。但是他們通常會有自己的田地,可能只是一小塊,供孩子自己耕種。孩子們通過勞動知道食物得來不易,會更加愛惜食物。吃著自己親手種出來的食物,自然更加香甜。太小的孩子及時不能參與耕種,也會有很多畫本供孩子們了解食物是怎麼長出來的,那一部分是可以吃的,又是如何來到我們餐桌上的。


中國的孩子很少參與耕種。城裡的小朋友更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如果你開車帶著孩子走在鄉間的路上,可以問問孩子兩邊的田地裡生長的是什麼,估計他們大多答不上來。日本孩子這種從一開始就跟食物建立聯繫的教育方法,對孩子了解食物、愛惜食物、選擇食物都有很大幫助


2. 在進食中認識生活

日本幼兒園在吃飯的時候通常是高年級的孩子輪流代替老師取飯、分飯。他們非常重視衛生安全。值日生會帶上帽子和口罩,穿上圍裙或者是白大褂。還會提前檢查值日生是否有感冒情況,確保安全衛生。孩子們通常不會挑食不會剩飯。吃飯飯,每個人要清洗自己的餐具。他們的餐具不是方便碗筷,而是自己從家裡帶來的,環保又乾淨。用餐完畢孩子們會一起刷牙。


從準備進餐、進餐過程、到餐後清潔。整個流程儘量由孩子自己完成。這樣的食育教育讓孩子在進食中熟悉生活,鍛鍊孩子的獨立性。這樣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也能做到自理。


3. 趣味進食,讓孩子熱愛食物

日本媽媽的便當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可愛最有趣的。日本家庭做便當的工具很多,即使不擅長做料理的媽媽也能輕鬆做出可愛的便當。日本超市裡做便當用的食材和小工具可以擺滿幾個貨架。哪怕是醬油這樣難攜帶的食物也有專門的小軟瓶來解決。可愛有趣的食物讓孩子不再抗拒一些口味不好的蔬菜。另外他們還有一些進餐的遊戲。比如班級打的飯有剩餘,就由飯量大的同學猜拳或者比賽來決定誰來吃掉。


孩子都愛吃甜食和肉類,不喜歡喝奶、吃蔬菜。但是這樣的飲食習慣無疑是對健康不利的。但是食育教育重視的不是吃什麼,好不好吃,而是如何吃。把食物變變樣子,讓孩子吃進去的不是甘藍、胡蘿蔔,而是「小兔子」「小老虎」,這樣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4. 不幹預孩子的進食時間

日本幼兒園從來不會限制孩子吃飯的時間。孩子可以盡情的按照自己的速度進食。吃的再慢也不會有人去催促,因為他們覺得進食是神聖的過程,打擾別人進餐是很不道德的行為


很多媽媽苦惱自己的孩子吃飯太慢。感覺吃米飯是按粒吃的,喝湯是一勺一勺喝。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擔心,孩子吃得慢不要緊,只要不是邊吃邊玩,吃得慢對消化有利。小朋友的腸胃很脆弱,經常會有食欲不振、胃脹、消化不良的反應。孩子表達不出來,大人又不知道,逼著孩子快吃,時間長了對身體不好。


關於日本幼兒食育教育的一些舉措我們就講到這裡。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人的成長離不開食物,飲食文化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文化。趁孩子年幼,施行良好的食育教育,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

相關焦點

  • 3-6歲孩子吃飯毛病多?看看日本幼兒園的食育教育,一定有啟發
    這些問題普遍存在於中國家庭裡,尤其集中在3-6歲的孩子身上。這是因為3歲之前,大人會給孩子餵飯,孩子自主性差的弱勢體現不出來。3歲以後孩子接觸的輔食、零食比較多,對口味有了自己的選擇,不愛吃的東西就也多了。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時期,把握好就可以培養出好習慣,把握不好,很多壞習慣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 日本幼兒園教育方式有點「野」,重視「食育」教育,值得借鑑
    「食育」概念源於日本,是一種為了培養孩子,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教育方式,以五項理想狀態的目標來達成食育目的。大部分寶寶都是三四歲年紀,開始上幼兒園的,能不能吃好飯,通常是媽媽們最擔心的問題。日本幼兒園有點「野」,重視「食育」教育日本幼兒園有些「奇葩」的教育方式,讓很多人覺得難以接受,像是日本奈川縣有一所以「裸體」教育為主的幼兒園,一直備受爭議。
  • 食育|日本超牛幼兒園!不先教孩子認字,先學習怎麼吃飯! 網友:這才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
    有這樣一家幼兒園,孩子們不是成天學習數數和認字,而是學習如何吃飯!幼兒園主張「讓孩子快樂地吃飯」。這究竟這是怎樣的一所幼兒園,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家食育特色的日本幼兒園吧!根據日本內閤府所發布的「食育推進」調查數據顯示:目前關注「食育」的日本國民為70%,2010年要求達到90%;不吃早餐的孩子現為4%,到2010年要求減低為「0」;不吃早餐的20歲和30歲前後的成年男子,目前分別為30%
  • 為什麼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家長操心?小孩的「食育」課要補上啦
    在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後石嫣的眼裡,答案是否定的:"我之前在日本考察的時候,發現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需要大人操心。"來自日本的"食育"秘訣可能許多母親對"食育"的概念還不了解。所謂"食育",就是飲食教育,指從小就對飲食及與飲食有關的知識進行教育, "食育"的概念是由日本著名保健專家石塚左玄於1986年提出的,他認為"體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換言之,飲食教育是身體發育、智慧發展和道德發展的基礎。
  • 娃娃報菜譜吃飯香,食育教育有創新 --鄭州教育信息網
    食育,即關於「吃」的教育,是通過飲食觀念、營養、飲食安全、飲食文化等知識教育,結合多種多樣的烹飪、栽種等實踐教育,讓幼兒獲得有關「食」的知識,具備選擇「食」的能力,培養幼兒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意識,理解和傳承食文化,養成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一直以來,鄭州市實驗幼兒園在食育工作以多種方式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 孩子挑食不吃飯,排除病理原因外,「食育」才是頭等大事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吃飯是件多享受的事啊,可小孩子卻不這麼認為。每次一到吃飯點,全家就雞飛狗跳,為了讓孩子多吃一口,家長們是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到最後還是端著碗筷在屁股後面追喂。看見孩子是吃飯不積極、挑食,吃幾口飯吃半個小時,扒冷飯,說幾句就又哭又鬧,家長的情緒別提有多崩潰了。可以說,孩子挑食不愛吃飯,是大部分家長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那種不挑食,吃飯不用愁的寶寶,簡直就是天使一般的存在,父母若能遇上是真幸運。孩子正處在發育期,吃飯這麼費勁,是亟待解決的一件事。
  • 日本孩子吃飯不用操心,中國孩子吃飯要追著餵?食育課該上線了
    有許多家長都覺得:孩子都是這樣的,長大之後就不會這樣了。提起孩子不愛吃飯的問題所有家長都會以為這是所有小孩子的通病。 孩子吃飯要追著餵真的是發生在全部的孩子身上嗎?在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後石嫣認為,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是需要追著餵才會吃飯的:"我之前在日本考察的時候,發現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需要大人操心。"
  • 食育:如何在孩子幼兒時期做好食育工作
    食育是一種飲食行為教育。學前教育中的食育是對幼兒進行飲食觀念、膳食營養知識和飲食衛生安全等營養知識的傳授。飲食一直是幼兒園及家長非常關注的話題。幼兒園和家庭都應當重視對幼兒進行飲食教育。處於3至6歲時期的幼兒,是身體發展的關鍵時期,身體的茁壯成長與科學健康飲食息息相關。如何激發幼兒對飲食的興趣,體驗飲食的樂趣,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障幼兒身體健康和膳食均衡一直是幼兒園老師探討的課題。
  • 幼兒園教育粗暴讓我義無反顧把孩子帶回日本
    但如果將孩子送回國內的話,有日本的高工資,不僅足夠孩子在國內上個好學校,而且國內孩子學習的內容,也比日本多的多。比如說:當日本孩子還在光著雙腳由父母或老師領著在公園玩沙子時,中國孩子早在父母和老師的教育下,背唐詩、做奧數、學英文了。  這是十年前的事(十年前國內的一個養育孩子的費用,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了。這又是另一個話題,另外寫文章再談)。現在我的女兒mii已經12歲了。
  • 重視「食育」的日本教育,什麼是「食育」
    什麼是「食育」?近幾年,日本中小學學校裡加強推廣「食育」,就是飲食的教育。
  • 食育是父母能夠給孩子終生受益的教育
    我最近有個朋友,1米83的個,小夥子到日本定居了,他跟我說,我覺得日本人都好高,不是我原來的想像,而且他們的體型都非常棒。 因為他是喜歡哲學的,所以他跟他的導師就探討日本的便當文化、日本民族的這種羞恥心、日本的主婦為孩子為自己的丈夫準備的便當,正是食物人類學的一個經典案例,我非常認同。
  • 食育:餐桌上缺失的素質教育
    2017年發布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當前我國7歲以上的學齡兒童肥胖人數近3500萬人,而主要大城市7歲以下的肥胖兒童人數更是超過400萬人。  鑑於由兒童青少年肥胖引起的相關疾病越來越多,劉璐指出,「食育的重要性,首先就是普及飲食健康知識,在『入口』環節,嚴格篩選健康食物。」
  • 日本為啥強大?看看幼兒園教育就明白,這三種教育若引入我國多好
    殊不知,父母這樣的一味"代勞"往往也阻礙了孩子自己學習成長的道路……日本幼兒園孩子上課沒有書,只有每月一本的繪本,要擱咱們中國,這樣的幼兒園估計就沒人去上!可人家那裡就是這樣。這麼不重視知識教育,那麼幼兒園教什麼呢?教"笑咪咪"、教大便習慣、教孩子"食育"。
  • 日本食育 從健康養生到教化育人
    【世界教育之窗】    食育,是日本在德育、智育和體育之外的又一重要教育理念。簡單來說,就是以食物為載體的各種教育。孩子通過各種各樣的飲食體驗,不僅可以學習與食物相關的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孩子們選擇和搭配食物的能力。
  • 能夠統領「德智體美勞」的「食育教育」,中國比日本晚了100多年
    石冢左玄的觀點強調:食育,不僅僅是「吃什麼、怎麼吃」的教育,它可以貫穿於孩子的生活中,體現在日常行為教育的各個方面,食育教育也可以實現體育、智育、才育的目標。尤其近些年,日本老齡化和少子化日趨嚴重,享受日本醫療補貼的75歲以上高齡老人一度達到1697萬人,佔總人口的13.4%。
  • 如何在孩子幼兒時期做好食育工作
    食育是一種飲食行為教育。學前教育中的食育是對幼兒進行飲食觀念、膳食營養知識和飲食衛生安全等營養知識的傳授。飲食一直是幼兒園及家長非常關注的話題。幼兒園和家庭都應當重視對幼兒進行飲食教育。處於3至6歲時期的幼兒,是身體發展的關鍵時期,身體的茁壯成長與科學健康飲食息息相關。如何激發幼兒對飲食的興趣,體驗飲食的樂趣,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障幼兒身體健康和膳食均衡一直是幼兒園老師探討的課題。
  • 能夠統領「德智體美勞」的「食育教育」,中國比日本晚了100多年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日本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並且是發達國家中肥胖率最低的國家,只有3%,要知道,即便是以浪漫優雅、精緻苛刻著稱的法國,肥胖率也有11%,美國則高達32%。另外,日本還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高達84.2歲。
  • 「問號幼兒園」——高新區科學幼兒園,讓孩子用好奇心觸碰未來
    今天們就看看科學幼兒園是怎麼做的吧?硬體設施不能輸幼兒園建築面積有3600平方米,其中戶外活動場地2平方千米;涵蓋操場、草坪、運動長廊、直跑道、沙坑、土丘、輪胎塔、隧道、遊戲小屋、戲水池、植物園、飼養角和各類運動器械。每天2小時的戶外時間孩子們可以充分玩耍!
  • 讓孩子洗冷水澡、學會微笑,日本幼兒園教孩子的內容值得我們深思
    ,但都井井有條,這與日本從小幼兒園的教育有關,在日本,上幼兒園之前,媽媽都會給孩子準備很多包分別裝不同的東西,比如餐盒包、衣服包、鞋子包等等,而不是像我們,一個包裝所有,這樣孩子整理起來非常有規矩。在日本,幼兒園特別注重讓孩子親近自然,他們會讓孩子玩土、玩泥巴、玩樹葉,讓孩子多到自然中活動。
  • 廈門辦幼兒園營養員技能大賽 助推「食育教育」
    食育教育  所謂「食育教育」,就是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培養教育,即要教孩子吃得健康、吃得優雅  獎項獨特  本次比賽最終決出的結果並不是一二三等獎,而是諸如健康、創意、最佳人氣、特色風味獎之類的獎項,讓比賽成為幼兒園 「食育教育」的「助推器」  俗話說,要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