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家很早之前就定居日本,她對日本跟我們國家傳統教育對比之後深有感觸。
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父母就要給孩子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包括統一的書包、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然後A包多少釐米長,B包多少釐米寬,C包放在D包裡,E包放在F包裡等。
這樣分門別類,讓孩子從小就養成了懂得收納的好習慣。
反觀我們小學很多孩子,上一年級了書包還讓媽媽幫收,導致每節課至少要用十分鐘時間來讓大家拿書。殊不知,父母這樣的一味"代勞"往往也阻礙了孩子自己學習成長的道路……
日本幼兒園孩子上課沒有書,只有每月一本的繪本,要擱咱們中國,這樣的幼兒園估計就沒人去上!可人家那裡就是這樣。
這麼不重視知識教育,那麼幼兒園教什麼呢?教"笑咪咪"、教大便習慣、教孩子"食育"。
很多家長可能想了,就教這些"沒用"的東西嗎?可別小看了這些,小的習慣裡可是藏著大智慧!
見人"笑咪咪"的孩子更懂得感恩
日本的孩子見人就是"笑咪咪",無論和誰說話,無論走到哪裡,孩子最多的表情就是"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謝謝"。
笑容能讓他人感受到愉悅,也能讓自己得到快樂,更能體現一個人與人相處的基本素養,一個從小愛笑的孩子,內心一定是充滿愛的,長大以後才能對這個世界充滿善意和感恩,也才會更有幸福感。
"大便教育"教的不止是如何入廁
我們中國的孩子,很多到四五歲還不能自主入廁大便,而日本的孩子,一歲半就開始自己擦屁屁!
在日本幼兒園孩子專用的廁所,放著一大排衝水便器,孩子一入託就通過保育員人盯人的訓練,教孩子學習正確使用廁所和清潔身體的方法。
除此以外,日本幼兒園裡設的有專門的"大便教室",幼兒園老師會扮成"大便先生"到各個學校登門授課,告訴孩子們大便與人體健康的關係,還帶著孩子們用粘土做各種形狀的"大便",讓孩子知道哪種大便是健康的,哪種不太健康,如果大便不健康的話,應該在飲食上注意一些什麼,如何去調整等等。
通過大便教育,讓孩子學會獨立,也學會一些簡單的護理知識。
教孩子愛生活,從"食育"開始
我們中國孩子吃東西,最常說的就是"吃快點",而日本教育很重視"食育"教育,提倡吃東西要細嚼慢咽。
在"食育"教育中,"豐富的心靈"是重要的一環,它包括"快樂的進食過程"、"感恩的心"和"參與意識",不僅教孩子正確地吃,還要從吃中體會出感恩、環保和節儉的內涵來。
日本還有專門針對孩子的烹飪學校,讓孩子自己動手做飯,家長品嘗,這類烹飪學校讓孩子學做菜是其次,重要的是這些孩子回家後,會做父母幫手的人數和次數增加,他們不會討厭做家務事。
不得不說,在中國現有的教學方式下,如果能有這樣的幼兒園存在,那麼一定會被認為是"奇葩",沒有多少家長願意送孩子去。
可是,這些卻又是孩子必須學、並且儘早學的東西,不能依靠幼兒園,只能家長自己去循序漸進地引導和教育孩子了。
推薦一套日本當地的人氣書籍給大家,書名叫《學校學不到的成長課》。
這套書在日本十分非常出名,平均三個小學生就有一個讀過,裡面所著的知識都十分實用。
·漫畫形式,內容豐富
這套書一共八本,內容分別如下:教孩子學會整理規劃:《小學生也要學的整理術》教女孩子自信自愛:《我要做個受歡迎的女生》教男孩子展現人格魅力:《我要做個受歡迎的男生》教孩子人際交往:《這樣才能交到好朋友》教孩子如何安全上網:《從零開始接觸網際網路》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我要變成時間管理超人》給孩子的健康教育知識:《我要變成健康小達人》幫助孩子實現職業規劃:《我的人生夢想啟蒙書》
每一本都有專門針對性的問題,如同字典一樣簡單易懂,想要培養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只要根據書上內容來就好了,簡單易行。
引入小朋友最愛的漫畫形式,內容生動有趣文中採用對話式的漫畫形式,內容非常生動有趣,也十分通俗易懂,每個主題設置了一個有趣好玩但貼近日常生活的小故事,故事裡的主人公和孩子年齡相仿,也都有著各自的小缺陷和成長中的困惑,他們在家人/未來的自己/守護神等人的幫助下,與自己的不良習慣和缺點鬥智鬥勇,最終完成蛻變,獲得成長。
比如不想讓孩子玩手機,光跟孩子說孩子肯定不願意聽,讓孩子看一下這本書立馬就懂。
再比如哪些不良習慣會導致孩子身體不健康,跟孩子說孩子都不愛聽,就讓他看漫畫。
作為家長,不僅要培養學習好的孩子,還要讓孩子情商高、綜合素質高、自理能力強,這套書用漫畫的形式,通俗易懂地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應該怎麼做、怎樣才能做一個智商高、情商也高的孩子,有需要的家長可以直接點擊下面連結購買《學校學不到的成長課》這套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