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素質很高,疫情期間我們就見識到了,連送給我們的物品上都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樣的詩句,是不是有一種詩情畫意的感覺呢?這與日本極其重視教育是有關係的。
日本對教育的重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日本是個小國,小國都有很深的憂患意識,因為本身沒有多少資源。再加上日本多災多難,有很多火山和地震,所以他們對於生命對於未來就有了更深的思考。那就是唯有教育可以救國。
日本的教育系統,基本實現了絕對的教育公平,孩子的學術表現僅有9%受到家庭經濟背景的影響。
在日本,有貧困的地區,但沒有貧困的學校。不管是大城市的學校還是很偏遠山區的學校,所有教學設施、教師素質、教材設置完全是一樣的,大城市的學校有遊泳池,鄉下學校一樣有。為了保證教育的公平,所有日本的教師每隔三年就會輪換一次,這樣城鄉教育差距基本就持平了。
日本的孩子從上幼兒園到大學幾乎全免費。日本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但從2019年開始,對於幼兒園學費也實行了全免,孩子從1歲半進託兒所的學費都是全免的。另外對於高中,只要年收入在60萬元以下的家庭,都可以申請高中學費全免。
大學也是,也提高了減免金額,學生可以根據家庭情況申請減免的金額,家庭收入越低減免的越多。這樣就能保證就算家庭很貧困,也能順利上大學。
日本人的觀念裡,對知識分子也極為重視的,絕對高過尊重潛力和金錢。
日本老師的待遇和地位很高,在日本,老師被稱為「先生」。在公交車上,就算年老的人看見教師也會起來讓座。日本教師還享受比公務員還高的待遇,最關鍵的是,不管是任何地方的老師,大家待遇都一樣,不分城市和鄉村。日本的老師幾乎天天都是教師節,因為日本的商店針對老師每天都有打折活動。
日本對知識分子的尊重還體現了紙幣上,日本的錢上沒有首相,沒有政治家,沒有國家最高領導人。都是科學家、藝術家、作家、教育家、思想家等人物。
這些人物都無形中告訴青少年,我們要向這些人學習,他們才是值得全國人民崇敬和懷念的。
日本對教育的重視還體現在對青少年的教育上。
比如吃苦教育。大冬天給孩子們穿短褲、洗冷水澡,在雪地裡跑步等等。
比如環保意識。從幼兒園孩子們就要學會分類垃圾,各種垃圾怎麼放天天學習。
比如動手能力。孩子在校吃飯,從盛飯到最後洗碗打掃衛生,所有工作都有學生親自完成。
比如遵守秩序的習慣。日本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學,孩子們在路上井然有序,從不打打鬧鬧,自己背書包徒步上下學,根本不麻煩家長接送。
比如日本孩子從小就被灌輸「不要給別人添麻煩」,並且在日常的教育中不斷強化這種思想。
日本父母也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很小就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事,比如整理房間、整理書包、自己背書包、自己過馬路等等。日本的父母不會嬌慣孩子。
正因為日本對教育的重視,近20年,日本先後有19人獲得諾貝爾獎。那麼小的一個國家,有如此成就,和教育沒有關係嗎?
任何國家的強大,都必須靠教育。任正非就說過:「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如果我們不重視教育,還會重返貧窮的」。這些真的不是危言聳聽,看看別的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我們做的真的遠遠不夠。
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教育上,人格和素質的全面培養遠遠比分數更重要。但現在我們一味地追求分數,忽略其他,這樣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我們亟待加強的教育有:
1、垃圾分類,也應該從幼兒園就開始教。
2、孩子的吃苦耐勞精神,也需要加強。
3、家長不能再嬌慣孩子了,我們的很多孩子就是被嬌慣壞了。
4、對知識分子的尊重,我們做的遠遠不夠。看看現在的孩子,崇拜的都是馬雲和明星,說明什麼?
日本對我國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我們不能否認人家在某些方面確實做的不錯。善於學習取長補短,才能進步的更快。
看看日本的教育,我們是不是該反思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