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大家都會想到日本對孩子的教育,日本一直以來都把教育作為「立國之本」,他們非常重視幼兒的教育,甚至將幼兒園建成了人見人愛的遊樂園。
但是日本的教育方法,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卻存在很多「無情」之處,但是儘管這種教育方法無情到令人感到恐懼!但是日本的教育成果是不可否認的,那麼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日本有哪些「無情」的地方吧!
日本對孩子的教育有多「無情」,看完你就知道了,值得父母借鑑
1.「無情」的家長
日本的孩子會經常自己一個人獨自或結伴去學校,很少有人接送孩子。
在日本也有校車,而且是免費的,但是家長也不讓孩子坐車,他們通常會讓孩子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去學校。
日本的幼兒園還是免費的,但是要在指定區域內的幼兒園入學,所以學校和家的距離都不會太遠。雖然不算太遠,但是在中國,相信很多家長還是要把孩子送進校門才放心。
日本的這一教育方法,極大的培養了孩子的獨立精神。
2.「無情」的教室
在中國,好的幼兒園基本上都有好的師資力量,教育環境以及好的教育設施。
但是在日本,無論是哪種幼兒園,他們的課程都極為簡譜,只有一些最基本的設施,完全沒有一些多餘的裝飾用品,這跟國內很多豪華的教室比起來有很大的差距。
3.「無情」的重量
日本的學生在上學期間除了拿著書包以外,還要拿著比如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裝衣服的包等等,孩子們從小就要自己整理東西,要記住每個包是幹什麼的,用完還要把東西放回包中。
在跟家長出遊的時候,也是孩子自己拿著包,即便是高大上的皇室貴族,也都是孩子自己拿著包,這可能就是日本教育所要表達的觀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拿,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
4.「無情」的午餐
在中國,給孩子做飯是讓很多家長和老師頭疼的一件事,在日本就不一樣。
日本的幼兒園提供免費的午餐,但是要學生自己帶餐具,還要自己清洗乾淨。
另外,幼兒園裡大部分都要自己的農場,閒暇時還會讓學生參與勞作,種植自己喜歡的蔬菜,讓孩子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不,學生們吃晚飯還要收集拆開的牛奶盒,清洗乾淨並晾乾,然後送到學校的回收站。
5.「無情」的體育課
體育課在中國學生的眼裡就是「放肆玩」的存在,但是在日本卻不一樣,日本的學生每天都有體育課,學校規定孩子放學之後必須鍛鍊一小時,相當於家庭作業。
即便是冬天,在室外活動時,學校也會要求孩子穿短袖短褲,還會邀請家長前來觀看,即便是這樣,家長呢也沒有一個人擔心,還在一旁給孩子加油。
從日本的這5個「無情」的教育方式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非常重視孩子的獨立性、好習慣以及優秀品格的培養。所以在這些方面,我們中國人還是值得向日本人學習的。
1-6年級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超過這個時間,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和性格都會定型,想要改變就難了。
那麼這個時間段的孩子該怎樣培養他們的好習慣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孩子第一模仿對象,就是父母,他們喜歡模仿父母的一些動作。
而班杜拉的理論指出,幼兒的「同伴榜樣」具有同樣重要的教育作用。
由於同伴在年齡、認知、經歷特點等方面與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同伴的行為,更容易被他們理解和接受,更容易激起他們模仿和學習的興趣。
因為這個特點,我在我孩子3歲時就給孩子看《行為習慣繪本》,孩子會感受到繪本裡的主人公經歷的事件和他非常相似,就會下意識的去模仿,進而形成好習慣。
這套凌晨爸媽推薦的繪本,一共30冊,專門為3-6歲的孩子定製,包含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貼近孩子生活的事例,讓孩子學會生活中的禮儀、衛生等常識。
此外,家長還可以掃碼伴讀,來一個親子閱讀,既能增加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還能增強孩子的閱讀興趣。
孩子每一步成長都需要家長的精心呵護,孩子能否長成參天大樹完全取決於家長的教育方法。
這一套繪本才79元錢,算下來一本才3元錢,一杯奶茶錢,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也能更省心,非常划算,感興趣的家長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