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長,都很重視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談到幼兒教育,日本的教育理念可謂是全球聞名,因為日本的幼兒園的教育模式有著獨特的核心理念,讓很多國家都想借鑑學習一二。
1、孩子換衣服,媽媽只看不幫忙
日本的小朋友從小就會在媽媽的要求下自己換衣服。這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避免孩子從小對父母產生依賴,以此幫助孩子養成獨立意識。
2、開展&34;
日本的幼兒園有著專門的大便教室,主要是訓練孩子怎麼樣去自主地&34;。老師會扮成&34;的樣子,用專門的黏土做成的各類的便便模型,告訴孩子們什麼樣的便便證明身體不健康,從小培養孩子的衛生觀念和健康意識。
3、個人無冠軍
日本的幼兒運動會中沒有設置個人冠軍的獎項。幼兒園的運動會項目幾乎都是團體項目,沒有個人的項目,比如接力比賽、拔河一類的。這是為了讓孩子養成團隊意識,懂得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1、 小學生上下學沒有家長接送
日本的小朋友上學下學都是自己過馬路,自己坐電車,從來不需要家長去接送。當然,這裡面有國情不同的原因,但是諸如此類的行為,有助於培養孩子獨立的觀念,讓他們從小就明白做事情需要依靠的是自己,而不是父母。
2、從來都是自己背書包
不論孩子多大,只要開始上學背書包,就是自己背著,家長即使空著手也不會幫孩子拿。出去玩耍的時候也是,自己的東西都會自己拿著。這主要是讓他們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靠不依賴。中國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學的時候就幫他們提著,一放學了孩子也是直接把書包丟給父母。這樣的話孩子不僅容易依賴他人,還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讓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
3、日本幾乎看不到&39;的身影
日本的小孩如果哭鬧,在公共場合撒潑,家長的處理方式就是不理睬,最終讓他們自己起來認錯。中國式家長就不一樣了,他們大多都好面子,如果孩子在外面跟父母逛街,看到想要的零食或者玩具,家長不給買,孩子就會哭個不停,又是大叫又是躺地上打滾。家長通常礙於情面會先滿足孩子這一次要求,可是孩子就會覺得,只要自己哭鬧就能換來自己想要的東西,便會一次次都如此。長此以往,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畸形。
4、從小學習關於垃圾的分類
日本的小朋友從小就會被教育,要學習關於垃圾的分類:該怎麼集中處理,怎麼去扔,不同的垃圾怎麼處理,還會幫家長去扔垃圾。如果是在中國的話,不要提自己扔垃圾了,家長讓孩子扔垃圾孩子都不一定願意去,其實這些都是家長疼愛孩子慣出來的毛病。
5、日本學校重視素質教育
日本的幼兒園對孩子書本知識的教育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禮貌禮儀的培養教導,以及生活技能和體能的訓練。這讓他們在生活中,不僅是為人處世還是待人接物都能有分寸,可以體現出教學水平和個人素質。不僅如此,冬天的時候還會要求學生光腿上課,重點是為了鍛鍊孩子的意志,不能太過貪圖保暖。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樣的教育模式對於幼兒園的小朋友而言,會不會太殘酷?畢竟他們年齡那麼小。其實我想說這並不算是殘酷,而是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在這個社會上更好地生存。咱們中國因為國情的原因,高考制度使得家長和學生對於課本知識和學習成績十分關注。例如平時的美術課、音樂課、體育課都會被其它老師霸佔,比如稱體育老師生病了,從而上其它課程,這也讓體育老師被戲稱為&34;。
如果總結的話,就會發現,日本教育注重的是對每個人個體的培養,能夠給予孩子們更加優秀美好的品格和性格的鍛鍊。平心而論,在教育方面,日本做得非常不錯,有很多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父母們平時還是要多注重對孩子本身性格品質的培養,以及鍛鍊他們獨立自主的意識,這樣才能算是有效且優秀的兒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