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育兒教育全球文明,其中的四條核心理念,非常值得我們借鑑,我們在家就可以帶娃做起來。
1、小孩背書包,大人空手。在日本,書包從來都是自己背,就連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也是如此,這一點和中國完全不同。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從小培養責任意識。
2、孩子換衣服,媽媽是只看不幫,從2-3歲開始,日本的孩子就要學著自己換衣服。媽媽在一旁指導,但一般不伸手,鍛鍊自理能力,減少依賴,養成獨立意識。
3、大便教育,日本的幼兒園都會有「大便教室」,從而教育孩子自主如廁。老師還會扮成「大便先生」,拿著用黏土做成的,不同形狀的大便,告訴孩子,哪種健康哪種不健康。從小培養孩子,講究個人衛生,和關注自身健康的好習慣。
4、運動會沒有個人冠軍。幼兒園運動會只會設團體項目,沒有個人項目,接力跑、拔河等運動都可以讓孩子學會1+1>2,從小養成團隊意識。
在育兒的生活中,媽媽們會遇到熊孩子的各種情況,那麼在孩子六歲以前教會他這4點規矩,讓孩子少走彎路。
1、克制孩子的任性。孩子兩三歲的時候,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開始和家長有不同的意見,這需求一得不到滿足,就會滿地的撒潑打滾。這個時候家長千萬別心軟,忍住,等他安靜下來之後,再和他講清楚,你不同意的理由。慢慢的他就會知道遇到事情,這撒潑打滾是沒用的,以後你們的話在他的心裡才會有分量。
2、及時和孩子溝通原因。不做專制的家長,孩子再小,一旦你不允許他做什麼事,一定要把原因告訴他。把孩子當作朋友一樣去溝通,會讓孩子覺得可以向你聊天談心,等他長大到了青春期了,也會樂意的向你敞開心扉。
3、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想要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就要充分相信孩子,給他講明白規矩之後,學會去放手。比如吃零食,我和我們家的寶貝就說明,這飯前吃零食,會影響到吃飯,進而影響長身體。所以只能夠飯後吃,讓他自己可以決定吃多少,但是我會控制好零食的總量。讓他明白,如果每天吃的少就可以吃很多天,慢慢的他就初步形成了自控力。
4、讓孩子經歷挫折,從小培養逆商。現在的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甚至有因為成績沒考好就放棄生命的。想要鍛鍊孩子的,逆商(抗挫折力),可以從體育鍛鍊開始。比如說跑步,跑步的過程中身體上的累和呼吸上的不舒服,就能夠很好地培養他的抗挫折能力。或者每個星期帶孩子去爬一次山,不僅可以培養孩子不怕困難的心,到達山頂的成就感,也會讓孩子更有目標感,從而在往後的人生中,會更努力地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最後給到家長們潛移默化培養孩子(幼兒園三年生活)的建議:
1、早睡早起,3-6歲是習慣養成的最佳年齡。
2、聽古詩詞,每天聽10-20分鐘的古詩詞,聽到的內容會化為孩子最深層的記憶。讀一本書,每天讀一本繪本,只需要10分鐘,邊讀書邊看書上的字。三年之後你會得到一個識字量巨大的孩子,並且理解能力也會很強。
3、學會整理,每天和孩子一起整理玩具和圖書。學會整理的孩子做事會非常有序,上小學之後好運會逐漸顯露,不用家長催促也能很好地完成。
4、照顧自己,從上幼兒園那天,逐步堅持三不,不幫孩子背書包,不給孩子餵飯,不抱孩子走路。試著做一個狠心的家長,孩子會越來越強大。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孩子幼兒期的4+4+4定律,4理念+4引導+4實施,建議收藏,育兒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改變的,好的習慣需要家長們長期耐心的去灌溉!
少年強,則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