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孩子的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2020-12-15 騰訊網

說到日本的教育,大家的腦海中會想到什麼詞?禮貌、集體主義、完美還是奇葩?

大多數去過日本或者與日本人有過接觸的都有著「素質很好」、「有禮貌懂規矩」的印象。

隨著越來越多當代家長對「教育」問題的重視,對於有著高素質教育的日本,他們的教育方式也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那麼日本教育有著哪些可取之處呢?

近幾年來,日本的教育在網上被瘋傳,比如真人版演繹的安全教育課。

日本真人版的交通安全教育

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視頻,再重現一下。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背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

日本的教育就像謎團一樣,讓人覺得很奇怪,又讓人感到敬佩、嚮往。

最近,傑小奧查閱了豆瓣9.2記錄神片《他鄉的童年》等資料並結合一些網友們的意見,總結出了令人汗顏的日本教育7大特色。

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的這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1

0~1歲的孩子要參加運動會

在日本,不到1歲的寶寶在幼兒園也要參加運動會、演出發表會等大型活動,從小讓孩子參與到集體之中,鍛鍊孩子們堅韌的精神。

看著孩子哭著拼命地向前爬,心裡也不是滋味,可能這就是所說的「重在參與」吧。

還有,日本的運動會強調只有團隊的勝利,沒有個人的勝利。讓孩子從小意識到團結的力量,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

2

2歲孩子獨自出門

如果你在日本的地鐵或者公交上看到六七歲的孩子自己坐車,千萬不要感到奇怪!

因為在日本,通常孩子2歲就已經練習獨自出門了。

日本有一檔火了29年的真人秀節目《初譴》,裡面記錄了一群2-7歲的孩子,獨自出門為家裡跑腿的經歷。

孩子練習獨自坐車

學會自己買東西

日本的父母一直鼓勵孩子走出舒適圈,讓孩子們接受挑戰。

在他們看來,爸媽放手的越早,孩子成長的越快,當然日本家長之所以敢如此放手,也離不開日本安全的治安環境。

3

小孩子可以拿危險的針

在日本,四五歲的小孩子已經能用針線縫製小布袋了,日本人鼓勵孩子們做手工、縫紉、編制等,來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

很多人都會覺得「針」這種東西太危險了,中國學者訪學日本幼兒園時就對這提過疑問:

「四五歲的孩子真的能用針線麼?不會扎到麼?」

「被扎到那家長不會鬧麼?」

「當然會被扎到。」

日本老園長笑說:「不會啊,學走路就會摔跤,學用針線就會扎手,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麼?我們前些天讓孩子們自己做飯時,有個孩子不小心被刀子割傷了手,家長也很理解,因為這就是成長中必須經歷的啊!」

是啊!人生的公平恐怕就是,小時候不摔小跟頭,長大就要摔大跟頭。

4

大冬天穿短褲

如果你在日本看到一群孩子在冬天穿著短褲上學,也不要感到大驚小怪。

孩子們在冬天穿短褲上學是常態,就算是大雪紛飛或者很冷的天氣,孩子們也依然保持這個習慣。

有人說,這不把孩子給凍感冒了嗎?

其實,日本家長的目的就是想鍛鍊孩子抗寒的能力和頑強的意志,當孩子們都有了健康的體魄,就很少出現發燒感冒的情況了。

5

大人空手,孩子拎包

如果大人接送孩子,場景也是蠻有趣的。

路上的大人全都空著手,孩子卻背著大包小包。日本家長不會覺得孩子小需要幫忙,而是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看到這副畫面,是不是覺得和中國正好翻了過來。

6

學校衛生,學生負責

日本的學校環境非常整潔,但大多數學校是不僱傭專業的保潔人員的,而是由學生們負責。

你沒有聽錯!

在日本的學校裡,學生不僅要打掃教室衛生,還要完成操場、甚至衛生間等學校的任何區域的衛生。

比如,在操場或者體育館上完體育課,同學們就會打掃一遍衛生,把東西規整好,讓下個上課的班級有個舒適的環境。

這樣的教育,一方面教會孩子尊重自己的勞動成果,另一方面又培養了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

7

直面死亡教育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火山、地震、海嘯、颱風等各種災難會頻發,面對死亡,日本人有深刻的危機意識,所以直面死亡的教育,在日本顯得稀鬆平常。

日本死亡教育的課程裡,不僅包含生命的起源、成長到結束,還有教導兒童如何面對失去親人痛楚的部分。日本出版的以死亡為主題的作品也很普遍,比如《對孩子來說什麼是死》。

而在中國,大多數人認為死亡這個話題是沉重的,而且非常忌諱。不過在今年的兩會上,人大代表顧晉建議全民開展死亡教育,引起人們的思考。

記得英國超級育兒師凱薩琳·梅維斯說過:「有一節很難,但我們必須教會孩子:那就是告訴他們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

不知死,焉知生?通過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們明白生命值得珍惜和呵護。

當然,日本的教育也並不是都那麼理想。校園欺凌、學生學力低下等等,和大多數發達國家一樣,現今的日本教育在穩定發展中存在不少問題。

但看看日本孩子們的高素質和禮儀,不得不說有些細節還是值得我們考量的。

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適合的教育,願家長都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方法。

END

猜你還想看

相關焦點

  • 日本教育孩子的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說到日本的教育,大家的腦海中會想到什麼詞?禮貌、集體主義、完美還是奇葩?大多數去過日本或者與日本人有過接觸的都有著「素質很好」、「有禮貌懂規矩」的印象。隨著越來越多當代家長對「教育」問題的重視,對於有著高素質教育的日本,他們的教育方式也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那麼日本教育有著哪些可取之處呢?
  • 日本教育孩子的7件怪事,值得所有家庭深思
    最近,我查閱了一些資料並結合一些網友們的意見,總結出了令人汗顏的日本教育7大特色,讓我們來看看,哪個最震驚!10~1歲的孩子要參加運動會在日本,不到1歲的寶寶在幼兒園也要參加運動會、演出發表會等大型活動,從小讓孩子參與到集體之中,鍛鍊孩子們堅韌的精神。
  • 日本獨特的教育方式,值得父母深思和借鑑
    又到開學季,日本背後的人生百態和教育方式,值得我們深思!日本的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孩子很小的時候都會結伴一起上學這在中國式家庭中好像不常見都說日本的孩子自己獨立性很強都是有原因的包括他們跟家長一起出遊的時候孩子也是自己背著包就包括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兒園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這可能就是日本式教育想要表達的觀點
  • 為什麼日本孩子沒有自己的書房?原因值得中國家長深思...
    一切都為孩子的學習讓道,這本無可厚非,畢竟中國家庭的客廳都被電視霸佔,孩子無法靜心學習。但是看了下面這位在日留學生木梅的見聞,我們是否要反思下自己家裡的客廳文化呢?第二,孩子養成在客廳等公共空間裡讀書、學習的習慣,非常有助於他們今天走向社會,在任何公開的集體辦公環境裡高效地完成工作,不抱怨工作環境。「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一上班就有一個獨立的辦公室。」最後則是非常利於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及家庭和諧、溫馨氣氛的建立。
  • 日本教育孩子的幾件「怪事」,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還有那個我看了幾乎流淚的「滑步車比賽」視頻,估計大多數家長應該都看到過。這個小盆友從最開始的倒數,一步步追到了第一名……真的讓人熱血沸騰!還有那些我們經常看到背著大包小包去上學的獨立寶寶,三九嚴寒裡的短褲短裙、整齊擺放的拖鞋……早已有很多家長對日本的教育心馳神往。
  • 同樣是幼兒園,憑啥日本小孩贏在起跑線?教育方式值得家長深思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在日本兒童文學作品《窗邊的小豆豆》中,小林宗作校長創立的巴學園成為許多孩子們夢寐以求的學校「吃」的做法,是不是很值得提倡呢?然而,幼兒園不是學校,它只是孩子的教育起點,重點不是培養孩子的學業,而是塑造孩子的性格,只不過多數家長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 日本幼兒園的「變態」教育方式,雖難接受,但值得中國家長深思
    不得不感慨,其實日本幼兒園的「變態」教育方式,雖有部分難以接受,但也有很多地方值得中國家長深思和學習。日本幼兒園的教育,到底「變態」在哪裡?而且日本孩子生病時,家長也不會動不動就帶他們去醫院打針,但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高居世界前列。日本幼兒園還規定孩子進入學校後,必須要換鞋子,避免將灰塵和髒東西帶入學校。包括前面所說的「冬日耐寒訓練」等舉措,自然屬於較為嚴苛和「變態」的做法了,從中可見一斑。
  • 日本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看後值得深思!
    近年來,中國教育改革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逐步建成。不僅教育模式被許多國家研究,教育方法更是被多國引進,中國與其他國家間學術交流頻繁,科研成果豐碩異常。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兒園,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在日本家長眼中孩子不是中心,不能一味的嬌慣小孩,不去為他們安排以後的人生,而是放手讓他們獨立成長。或許正是這種「放養」的態度,才造就了日本教育名列世界前茅的局面。那麼日本教育究竟好在哪裡?
  • 日本在兒童教育的這4個方面,值得我們家長深思
    日本人的教育和我國的教育有著特別大的區別,他們的教育可以用奇葩,不可思議來形容。比如近幾年瘋傳的的一個視頻,日本老師要求孩子們自己養一隻雞,再親手將雞殺了,最後還要自己將它做成菜吃掉!這是一件特別殘忍的事情!但是日本人都已經習以為常了,而我們中國人是無法理解的!
  • 可怕的日本教育,「無情」到令人恐懼!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一提到日本的教育,大家的腦海中會想到什麼詞?奇葩、震撼、不可思議還是禮貌?近幾年來,日本的教育在網上被瘋傳,比如真人版演繹的安全教育課。還有「親自養,親手殺,親口吃」的生命教育課。日本的教育就像謎團一樣,讓人覺得很奇怪,但又覺得有值得借鑑的地方,讓人忍不住想去了解。1.
  • 看完了日本的小學教育,明白了他們為何強大,值得家長們借鑑
    看完了日本的小學教育,明白了他們為何強大,值得家長們借鑑說起來日本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日本是真的下了功夫,特別是日本小學教育更是聞名世界,在日本,從1901年開始之後,他們機會每年都會拿到諾貝爾獎,很多人都說日本的小學生是真的贏在了教育的起跑線上。
  • 日本幼兒園階段對孩子的3個「教育重點」,值得中國父母借鑑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難發現如今的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啟蒙教育越來越重視了,很多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時,會提前做很多準備工作,為了讓孩子能夠受到好的啟蒙教育花費不小的功夫。而在以重視教育而享譽世界的我們鄰國日本,其在幼兒園階段對孩子的「教育重點」很適合我們中國家長來多多學習借鑑。
  • 日本「硬核」的幼兒教育,素質教育一覽無遺,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雖然父母的身份是不需要資格考試就能夠實現的,但是不得不說父母教育確實一門值得家長們不斷探索和學習的課程。大人們想當然地以為在孩子入學後,學校的教育輸出能夠被孩子們所接納和理解,但是事實上,在不恰當的教育引導下,孩子所獲得的教育引導很有可能是有偏差的。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了無數中國家長的心!看看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原則,值得學習!
    現如今絕大多數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心甘情願地當起了孩子的「保姆」。舉一例子:我朋友家的老大上小學六年級,每天早上7點一刻上學,下午5點放學後去補習班,一直到晚上七八點鐘才能回家,回家吃完晚飯還要接著寫作業,大概晚上11點左右才能上床睡覺。
  • 看到日本的教育,我明白了日本強大的原因!值得中國家長借鑑
    可是在大家舉國都在為獲得諾獎而歡慶的時候,我們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日本身為一個小島國,居然基本上每年都能得到諾獎。當然,日本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也是有原因的,例如在教育上,日本就有非常多的地方值得我國借鑑。
  • 中國孩子怕「被拐」,為何日本人從不擔心?這3點值得我們深思!
    中國孩子怕「被拐」,為何日本人從不擔心?這3點值得我們深思!對於每個家庭而言,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孩子的家,就不是完整的家。孩子無論是對於父母,還是整個家庭而言,都是無比重要的。在我們身邊,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孩子被人拐走的事情,當年的梅姨一案也是轟動全國。所以,咱們國家對於孩子被拐走,一直是比較頭疼的問題。雖然近幾年被拐走的孩子表少了,但是仍然有一些人願意鋌而走險。反觀我們的鄰國日本,似乎一點兒也不擔心孩子被拐走。他們的孩子滿大街亂跑,有時候還是一個人蹦蹦跳跳,似乎也沒人管,難道是日本的治安有那麼好嗎?其實又3點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 日本孩子獨自上學,中國卻要接送,背後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對於父母而言,沒有什麼是比孩子更重要的,所以無論是誰,都希望多掙一些錢,讓子女過上幸福生活,可溫室裡的花朵,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去過日本的夥伴或許都會發現一種現象,那裡哪怕幼兒園的孩子都是獨自上學,可國內就算是初中生,都依然要父母接送,其實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 日本教育的七大特色
    日本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的禮貌客氣,嚴謹,克制。這些特點都是與日本教育體系是分不開的。在很多人看來,日本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特別是教育方面。對此有人總結出了"令人汗顏的日本教育7大特色"。
  • 日本媽媽不談教育,但孩子卻很優秀,「3不教養法」值得借鑑
    還有一個問題讓我的朋友也很疑惑,因為在日本的街頭,隨處都可以看見獨自遊玩的孩子,身後也沒有家長跟著,在國內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其實,這跟日本的整個社會體系有一定的關係,大家想一想,我們曾經是不是也是這麼長大的。
  • 可怕的日本,「無情」到令人恐懼!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日本的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孩子很小的時候都會結伴一起上學這在中國式家庭中好像不常見都說日本的孩子自己獨立性很強包括他們跟家長一起出遊的時候孩子也是自己背著包就包括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兒園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