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看後值得深思!

2020-12-12 Qooco巧口英語官方

近年來,中國教育改革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逐步建成。不僅教育模式被許多國家研究,教育方法更是被多國引進,中國與其他國家間學術交流頻繁,科研成果豐碩異常。

雖然,教育改革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但是我們也必須直面一些客觀問題的存在:在世界範圍內,中國孩子的舒適指名列前茅,幸福指數卻是堪稱倒數;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中國家長即關心孩子的舒適成長,又注重孩子的教育,為什麼在不知不覺間卻培養了一批批愛挑食、高分低能、性格孤僻、拈輕怕重的溫室花朵呢?那麼在教育的過程中,究竟是哪些方面有所疏忽呢……?

反觀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作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教育投入即沒有像中國這樣高昂,家庭投入也沒有像中國這樣耗時費力,卻培養出一批批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僅次於美國),如果諾貝爾獎僅能代表日本頂尖的科研能力,那麼另一方面無論是學齡前兒童學習、生活的獨立能力還是同齡兒童素質教育、應試能力,都讓我們不得不承認日本基礎教育的普及和成功。

很多去過日本或者接觸過日本的人都會驚訝於這個國家高度的秩序,文明的禮儀和孩子的獨立意識。在日本電車上,時常能看到小朋友自己背著書包,獨自一人或者二三人結伴乘車上學,身邊沒有家長陪同。即使是日本的皇室的小公主,下雨天也要自己打傘背書包。

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兒園,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

在日本家長眼中孩子不是中心,不能一味的嬌慣小孩,不去為他們安排以後的人生,而是放手讓他們獨立成長。或許正是這種「放養」的態度,才造就了日本教育名列世界前茅的局面。那麼日本教育究竟好在哪裡?其實從一些教育細節就能看出來。

日本人的細節教育

教育其實在生活的細節裡

1. 簡樸

日本的幼兒園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課室都極為簡樸,看不到一點「現代」和「豪華」的影子。

2. 獨立

每個孩子上學的第一天,老師教的第一堂課就是「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所以無論是吃飯,穿衣還是上課下學,一般都鼓勵獨立自主,即使有家長接送孩子也絕不允許幫忙拿包,更不允許家長開豪車接送孩子。

3. 團隊

團隊意識的養成,所有的榮譽來源於彼此的鼓勵

團隊和毅力

日本人很注重集體生活和團隊意識的培養,即使剛入託的寶寶也要參加學校的一切活動,所以無論是在學校還是課間,團體活動都是必須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校園運動會只有團體賽沒有個人單項比賽,所以榮譽都是團隊的。

4. 禮儀

在家庭教育中,日本人一般不太注重文化知識和智力的開發,他們主要側重於對孩子各種規矩的培養。因此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其他場所,日本孩子都表現的特別重禮儀。

5. 興趣

日本孩子一年到頭有數不清的活動,他們非常注重孩子的興趣的培養,除了常規校園運動,還會有無數次的爬山、觀察動植物、撿橡子、打年糕、演出、宿泊、拜寺廟……

6. 毅力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份屬於孩子的最好的禮物,我相信是毅力。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麼冷,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父母從小就不讓孩子多穿,目的是讓孩子有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久而久之,孩子們都鍛鍊出了抗寒的能力,很少再有發燒感冒的情況出現。

7. 勞動

孩子做家務情況調查圖表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甚至是一些課外活動中,勞動對於每一個孩子都是必須的。掃除是日本學校課程表的一部分,每個孩子都要參加,有分工有反思。甚至老師還會調查每個孩子做家務的情況。

8. 食育

在中國,幼兒園的老師會鼓勵孩子吃飯動作快一點。日本更重視「食育」,提倡細嚼慢咽。在「食育」中,「豐富的心靈」是重要的一環,它包括「快樂的進食過程」、「感謝的心」和「參與意識」,不僅教孩子正確地吃,還要從吃中體會出感恩、環保和節儉的內涵。

9. 規矩

在日本的街頭,無論是行色匆匆的路人,還是穿梭不息的車流,甚至是路邊的垃圾桶,無不代表著日本教育的真諦——規範,嚴謹和秩序。其實這種規矩的培養是從孩童開始的!

10. 感恩

參加公益活動,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培養孩子感恩也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在大型活動後組織撿垃圾,讓孩子們從小就有這樣的意識,從小就成為社會中的一員,感受社會,學會感恩。

看到「日本教育」擁有這樣多的優點,很多家長心裡會不會冒出——我乾脆把孩子送到日本去讀書吧——這種衝動的想法?

小編這裡想說,第一、沒有必:事實上日本教育也存在自身的問題,比如:過分的馴從、習慣性的隱忍和長期的壓抑,導致多數孩子成人之後性格比較陰鬱,因此也滋生了很多類似腐、喪、宅文化,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第二、不要對自己、對孩子、對我們的教育這麼沒有信:小編之前有講過,中國家長幾乎是世界上最注重孩子教育的了,只要教育方法得當必定可以事半功倍;中國學生從小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同時也擁有了非比尋常的學習能力和堅強的意志,高效的學習方法才是卓越的關鍵;中國教育擁有自身的優點,在現有基礎上取長補短就能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擇其善者而從之,相互借鑑、取長補短才能將我們的孩子培養的更好,不是嗎?

相關焦點

  • 日本教育孩子的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說到日本的教育,大家的腦海中會想到什麼詞?禮貌、集體主義、完美還是奇葩? 大多數去過日本或者與日本人有過接觸的都有著「素質很好」、「有禮貌懂規矩」的印象。
  • 日本教育孩子的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說到日本的教育,大家的腦海中會想到什麼詞?禮貌、集體主義、完美還是奇葩?大多數去過日本或者與日本人有過接觸的都有著「素質很好」、「有禮貌懂規矩」的印象。隨著越來越多當代家長對「教育」問題的重視,對於有著高素質教育的日本,他們的教育方式也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那麼日本教育有著哪些可取之處呢?
  • 日本幼兒園的「變態」教育方式,雖難接受,但值得中國家長深思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無論中國還是日本的父母,都會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投入很大精力。尤其很多日本女人,只要生過孩子後基本都會直接辭職,專心在家做全職媽媽。三到五歲之間的日本小孩,是可以免費上幼兒園的。
  • 中國孩子怕「被拐」,為何日本人從不擔心?這3點值得我們深思!
    中國孩子怕「被拐」,為何日本人從不擔心?這3點值得我們深思!對於每個家庭而言,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孩子的家,就不是完整的家。孩子無論是對於父母,還是整個家庭而言,都是無比重要的。在我們身邊,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孩子被人拐走的事情,當年的梅姨一案也是轟動全國。所以,咱們國家對於孩子被拐走,一直是比較頭疼的問題。雖然近幾年被拐走的孩子表少了,但是仍然有一些人願意鋌而走險。反觀我們的鄰國日本,似乎一點兒也不擔心孩子被拐走。他們的孩子滿大街亂跑,有時候還是一個人蹦蹦跳跳,似乎也沒人管,難道是日本的治安有那麼好嗎?其實又3點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 日本獨特的教育方式,值得父母深思和借鑑
    又到開學季,日本背後的人生百態和教育方式,值得我們深思!包括他們跟家長一起出遊的時候孩子也是自己背著包就包括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兒園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這可能就是日本式教育想要表達的觀點即使不到1歲的孩子入幼兒園也要參加運動會而且很多人辛辛苦苦準備運動會都是為了得到冠軍但是在日本的學校很多是沒有個人冠軍的
  • 日本孩子獨自上學,中國卻要接送,背後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對於父母而言,沒有什麼是比孩子更重要的,所以無論是誰,都希望多掙一些錢,讓子女過上幸福生活,可溫室裡的花朵,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去過日本的夥伴或許都會發現一種現象,那裡哪怕幼兒園的孩子都是獨自上學,可國內就算是初中生,都依然要父母接送,其實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 日本教育孩子的7件怪事,值得所有家庭深思
    很多人看完覺得不可思議,有人認為奇葩又震撼,當然也有人覺得有值得借鑑的地方……日本的教育就像謎團一樣,讓人覺得很奇怪,又讓人忍不住想去了解。在他們看來,爸媽放手的越早,孩子成長的越快,當然日本家長之所以敢如此放手,也離不開日本安全的治安環境。3小孩子可以拿危險的針在日本,四五歲的小孩子已經能用針線縫製小布袋了,日本人鼓勵孩子們做手工、縫紉、編制等,來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多人都會覺得「針」這種東西太危險了,萬一被扎到怎麼辦?
  • 同樣是幼兒園,憑啥日本小孩贏在起跑線?教育方式值得家長深思
    飯菜準備就緒後,孩子就會排隊打飯,這一點跟國內幼兒園有很大區別,因為國內教師都是幫孩子打好飯菜,而日本孩子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吃」的做法,是不是很值得提倡呢?日本人非常重視培養愛心與生命教育,所以幼兒園也會教孩子如何種花、種草,怎樣更好地照顧小動物,幫孩子養成保護動物
  • 日本教育孩子的幾件「怪事」,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近幾年網絡上各種照片、文章、視頻,把日本的教育傳得神乎其神。記得當時火遍朋友圈的「跳箱」視頻嗎?再重現一下。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 為什麼日本孩子沒有自己的書房?原因值得中國家長深思...
    在很多中國家庭裡,孩子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書房,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家長反而沒有自己的書房(精心學習思考的地方)。一切都為孩子的學習讓道,這本無可厚非,畢竟中國家庭的客廳都被電視霸佔,孩子無法靜心學習。但是看了下面這位在日留學生木梅的見聞,我們是否要反思下自己家裡的客廳文化呢?
  • 為什麼日本孩子沒有自己的學習房間?原因值得深思!
    阿當媽媽會定時發送經典兒童故事音頻及育兒精華文章,阿當媽媽通過自己動聽的聲音來給小朋友們誦讀經典繪本故事,用聲音傳遞對孩子們生命教育的意義!  在日本留學期間,我常到一些日本朋友家裡做客,久而久之便發現很多日本家庭都沒有專門供孩子學習、讀書的書房,即便家裡有書房,也是給大人們專用的。孩子平時讀書學習都在客廳等公開空間裡進行。剛開始,我並不理解日本家庭這種「不以孩子為先」的做法,沒有書房,孩子學習多不方便呀。  直到後來,我聽了導師安藤先生對此所做的解釋,才恍然大悟,並且非常贊同。
  •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比如非要孩子學鋼琴,要偷著看孩子的日記本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要孩子爭班級第一最好是全市第一)。家庭既是孩子的避風港,也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場所,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可以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往往比有聲的教育作用更大。不得不承認的是,日本在兒童教育方面做得確實很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 「老來卒婚受歡迎,孩子比丈夫重要」,日本媽媽的痛苦值得深思
    美好的生活總是讓人嚮往,但在日本,這種美好對於很多寶媽來說是難以實現的,為何如此呢?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日本婚姻中的「卒婚」。 「老來卒婚受歡迎,孩子比丈夫重要」,日本媽媽的痛苦誰能懂?
  • 這個日本小孩火了!為什麼在教育上,日本人從不心軟?值得深思
    試想,這究竟是怎樣的溫柔、善良又懂事的孩子?他的父母又是怎麼教出來這樣優秀的孩子?這些,終究還是要歸功於日本對於兒童教育的重視。與我國的應試教育不同,日本對於兒童的教育提倡的是:素質比成績更重要。日本的學前、小學教育,不求孩子們考多麼多麼高的分數,只是教育孩子們怎麼才能提升自身的素質。也正是我們一直在說的「素質教育」。
  • 日本在兒童教育的這4個方面,值得我們家長深思
    日本人的教育和我國的教育有著特別大的區別,他們的教育可以用奇葩,不可思議來形容。比如近幾年瘋傳的的一個視頻,日本老師要求孩子們自己養一隻雞,再親手將雞殺了,最後還要自己將它做成菜吃掉!這是一件特別殘忍的事情!但是日本人都已經習以為常了,而我們中國人是無法理解的!
  • 可怕的日本,「無情」到令人恐懼!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日本的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孩子很小的時候都會結伴一起上學這在中國式家庭中好像不常見都說日本的孩子自己獨立性很強都是有原因的你都會發現和你說話的人都是面帶微笑的而且在日本你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謝謝」這已經成了日本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 專碩擴招,本科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值得深思
    因此,本科教育在「大學擴招」、「研究生擴招」等情況下,慢慢地,不再屬於精英教育,而精英教育會偏向於研究生學歷。 雖然研究生擴招了,但從整體上看,依然只有少數人能夠取得研究生學歷,所以稱其為精英教育有一定的道理。
  • 日本遊客來中國旅遊,回國之前會購買什麼紀念品?看完後讓人深思
    甚至還有些人會特地去往各處遊玩,這樣可以更好減壓,也能盡情享受愉快的假期,因此現在各個國家經常都能見到中國人。 就拿日本人來說,如今在國內能夠看到許多的日本人,甚至他們還直接有了定居的想法。
  • 為什麼德國教育強大?單看這三大教育,就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德國人踢足球總是給人一種冷靜、克制、戰車意志的特點,無論是小將還是老將,都是如此。之後瑩姨有了孩子以後,就關注起德國的教育,才知道德國除了足球和工業之外,德國教育也非常值得稱讚。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德國的諾貝爾獲獎者已經超過200人,要知道整個德國也不過8000萬人左右,但是卻拿走了將近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獎。
  • 可怕的日本教育,「無情」到令人恐懼!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一提到日本的教育,大家的腦海中會想到什麼詞?奇葩、震撼、不可思議還是禮貌?近幾年來,日本的教育在網上被瘋傳,比如真人版演繹的安全教育課。還有「親自養,親手殺,親口吃」的生命教育課。日本的教育就像謎團一樣,讓人覺得很奇怪,但又覺得有值得借鑑的地方,讓人忍不住想去了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