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的朋友圈被一個日本的小學生作文刷屏了,說的是他為了紀念自己還沒出生的妹妹而寫。
小朋友的文字充滿感情,又是那麼的純真。
這個小男孩叫松橋,由於媽媽懷了二胎,全家人都很高興。
這個小男孩也做好了當哥哥的準備,不僅學習了如何換尿布,還經常給未來的妹妹想一個好聽的名字。
可以說是愛意滿滿了。
但是不幸的是,妹妹可能不太喜歡這個世界,早早的離開了。
這一度讓全家人傷心欲絕,雖然小松橋陷入了孤單,但是又考慮到爸爸媽媽會因為他的傷心而產生苦惱,他就隱瞞著爸爸媽媽給自己的妹妹寫了這樣一封信。
信中表達的感情真摯,充滿了感情,讓讀者在感動的同時又忍不住落淚。
試想,這究竟是怎樣的溫柔、善良又懂事的孩子?他的父母又是怎麼教出來這樣優秀的孩子?
這些,終究還是要歸功於日本對於兒童教育的重視。
與我國的應試教育不同,日本對於兒童的教育提倡的是:素質比成績更重要。
日本的學前、小學教育,不求孩子們考多麼多麼高的分數,只是教育孩子們怎麼才能提升自身的素質。
也正是我們一直在說的「素質教育」。
在日本,小學生的作業最多需要20分鐘就能完成,除去以少部分主要科目為止,他們的作業更多的是日常生活方面。
例如:去觀察昆蟲、植物、幫爸爸媽媽收拾家務、種一棵樹、陪爸爸媽媽聊天,等等。
比起所謂的成績,他們更多的是期望孩子能在小時候就有廣闊的視野、學會獨立的解決問題、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能擁有一技之長。
雖然說他們的作業量很小,但是他們的書包可不輕,但是教材就很重。
而且他們的包裡不只有書,還會有很多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手帕和牙刷,有的需要上遊泳課的學生還有帶好泳衣和泳鏡。還有上繪畫課的需要自己帶好畫板和顏料。
而且在日本的小學裡,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很多大的儲物櫃,供孩子們來存放這些大大小小的東西。
雖然說書包並不輕,他們也不會找父母來幫忙拿,都是孩子自己背,皇室子女也不例外。
縱觀整個日本,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真的是細節到了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拿他們的貨幣——日元,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貨幣上面印刷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國家元首,而日本不一樣,他們的貨幣上印刷的都是響噹噹的學術界的領軍人物。
比如最大面額1萬日元上印的人物是福澤諭吉,他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被譽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時期教育的偉大功臣。
日本人認為他是日本最重要的人物,所以,將他放在了最大面值1萬日元上。
▲福澤諭吉(1835~1901)
5000日元上印的人物是日本著名女作家一口一葉,她雖然英年早逝,卻為日本人留下了多部文學經典。
▲樋口一葉(1872~1896)
1000日元上的人物是野口英世,他是日本細菌學家、生物學家,被譽為「日本的國寶」。
▲野口英世(1876~1928)
在日本,他們地位崇高,遠超一般的政治人物。
在日本人的觀念裡,這些名師大家的地位遠遠超過了政治家。
他們把這些名師大家印刷在紙幣上,象徵著日本人可以隨時和這些先哲先賢在一起,久而久之,這些名師大家在民眾的心中地位就會非常的高。最終成為日本民眾精神上的支柱。
這一點也從側面上體現出了日本對於教育的看重。
然而,這樣的教育在日本,我們中國並沒有。
想要自己的孩子能接受這樣優質的教育,送孩子出國也不現實,但是,日本去不成,咱們看看他們的教材也是極好的,因此,我在這裡給大家推薦這套《學校學不到的成長課》
是日本的人氣書,銷量高達200萬冊,我們可以從這本日本的家庭育兒聖經《學校學不到的成長課》中讓孩子找到問題的根源,更好的讓孩子能獨立解決問題。
平均每3個日本小學生中就有1人讀過,因為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本書都有,很實用。
前文提到的整理歸納、人際交往、健康教育和人格培養,書中都系統全面地講了。另外還有心理教育和人格完善等等。
孩子遇到生活中的問題,只需翻一翻就能找到答案,像查字典一樣簡單。
比如,我該如何管理時間,高效率完成作業,怎麼才能寫作業不拖拉。
通過漫畫的形式,生動有趣,就像看動畫片一樣,沒有孩子能拒絕這本書。
而且是對話的形式,就好像好朋友在跟你講話一樣,就像是自己發生的故事一樣,有代入感。
限時特惠,158元8本,平均一本十幾塊,不到一件衣服的錢